http://..org/


    1942年8月,也就是在保盧斯集群即將覆滅的前夕。對於蘇聯人民來說,這場既神聖又可怕的戰爭已經進入了第二個年頭。在這一年裏,蘇聯的方方麵麵發生了許多深遠的變化。


    咱們一個一個慢慢的說起吧!先說蘇聯的最高權力核心——政治局。政治局的總體格局同1940年相比沒有任何變化,但是不管是中央委員還是普通黨員都能覺察出黨中央確實在發生變化。


    貫穿了整個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列寧派和托派的鬥爭似乎終於分出了勝負。托洛茨基和他的小夥伴雖然在政治局中占據了三把交椅,但是怎麽看這都是最後的輝煌或者說迴光返照。


    為什麽,數人頭就行了,現在的托派除了以托洛茨基、烏利茨基和拉狄克為首的三巨頭之外,剩下的幾個值得一提的任務也隻有普列奧布拉任斯基、皮達可夫和斯米爾諾夫。


    這三個人中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年紀最大,生於1886年的他現在已經五十六歲了,三年後的1945年換屆時將年滿59歲。也就是說,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最多再幹五年就得退休。


    再說斯米爾諾夫,這位僅僅比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小一歲,1887年出生的他,到1945年也就是再幹五年的命。而且請注意,這位斯米爾諾夫同誌還不是純血統的托派份子。這位實際上跟工人反對派和柯倫泰是一路的,曆史上是工人反對派的扛把子,被導師大人按倒之後捶得那個慘啊!


    隻不過在這個曆史時空,柯倫泰還沒來的組織工人反對派就被導師大人幹掉了,所以這位斯米爾諾夫同誌也就沒有掉坑裏。當然,他混得也不算特別好,他跟布哈林的政治意見更加接近,在布哈林和李可夫倒台之後,才投靠托派。托洛茨基說實話如果不是沒人可用了,也不太喜歡他。


    最後再說說皮達可夫。這位最年輕,1890年出生的他到1945年才五十五歲,妥妥的可以再幹十年。而且從一開始這位就是托洛茨基反對派的核心成員,屬於根紅苗正。托洛茨基對他寄予的希望是更大。因為除了他之外,老托也真心再也找不到更年輕的接班人了。


    不過皮達可夫也有弱點,這位太規矩了,處理政治問題時,太過於“照章辦事”。在嚴重的政治問題麵前缺少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說白了,出了大事,這位是有些靠不住的。


    這麽說吧,在這三位當中,托洛茨基最信任的其實還是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如果說托洛茨基是托派的靈魂,那麽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就是最接近這位靈魂的人。在托派的理論建設方麵,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是高參和軍師。


    所以,托洛茨基其實最寄予厚望的其實還是普列奧布拉任斯基,但是讓老托鬱悶的是。這位仁兄太熱衷於搞理論研究了,而且其理論研究還每每有點挑戰黨內三觀的意思。比如曆史上導致他被開除黨籍的《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論》,好家夥這真心是要扒掉社會主義的底褲。


    正因為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太喜歡搞理論,所以在處理實際問題上,他的能力相當有限,甚至還不如皮達可夫可靠。按照托洛茨基的設想,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將是托派今後的理論掌控者,皮達可夫負責執行,至於斯米爾諾夫,隻能當替補打醬油。


    按照這種規劃。其實不難看出托派1945年之後的權力變化了,烏利茨基和老托是到點了,必須退,拉狄克正好60歲。再幹一屆,為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和皮達可夫撐撐場子。這樣勉勉強強能堅持到1950年,算是給托派留下點發展潛力新人的時間。


    實際上黨內大部分人都看出托洛茨基的安排了,隻不過,大部分同誌認為,老托有點太過於一廂情願了。因為他看好的這三位。地位實在有點不夠檔次。這三位僅僅是中央委員,進入政治局算一個台階,成為正式的政治局委員又是一個台階。要一口氣上兩個台階,這個難度真心不小。


    比如皮達可夫,完全有理由將他刷到候補局委這一檔去。也就是說,皮達可夫很有可能在1950年換屆也就是60歲那年才能成為局委。而這裏麵的區別就太大了。


    更何況,列寧派會老老實實的給托派在政治局留三把交椅嗎?這相當的難說,1935年是列寧力挺托洛茨基,老托才能多混一把交椅。而在1945年托洛茨基退下去了,那時候可沒有第二個列寧會給托派麵子了。很有可能托派的席位會萎縮,失去一個席位屬於正常,失去兩個席位也不算誇張。畢竟普列奧布拉任斯基這位老是發出那種驚世駭俗的言論,大家夥實在不看好這個家夥成為政治局委員。否則,在1940年,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就該是政治局候補委員。


    也就是說,在1945年最糟糕的一種情況就是托派隻剩下拉狄克一棵獨苗,那時托派的日子恐怕將相當的不好過。


    所以在1942年,托洛茨基很忙碌,一邊要忙著衛國戰爭的各種事務,另一邊也要忙著為他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和皮達可夫開路。他盡可能的在拜會老革命和中間派,為這兩位是說盡了好話,目的隻有一個,務必保證這兩位都能進政治局,而且至少還得有一個是局委。


    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出,從1942年開始,托洛茨基是顯著的老了下去。63歲他的看上去像73歲一樣老,甚至比休養中的導師大人還要顯得精力不濟。


    連一旁看戲的李曉峰都不由得感歎道:“現在的托派完全由托洛茨基一個人撐著,他要是倒下了,托派就完了。我們必須吸取托派的教訓,要給年輕的同誌更多的機會,合理的完成了新陳代謝,這樣我們的事業才能世世代代的進行下去……”


    能夠聽李曉峰講這些話的人自然也是不一般,結合某仙人講話的語境,肯定是李係人馬的嫡係。有哪些呢?我們熟悉的霧風耶維奇和布爾加寧,還有我們不熟悉的烏斯季諾夫。


    前兩位能夠聆聽某仙人的指示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後麵這位烏斯季諾夫。你如果知道這位剛剛34歲。而且不久之前才擔任剛剛成立的蘇聯武器裝備人民委員會人民委員,你就知道他有多牛逼了。


    不少同誌了解烏斯季諾夫還是從他跟戈爾什科夫之間的交鋒中獲知的。作為航母的鐵杆反對者,烏斯季諾夫可是給戈爾什科夫製造了不少麻煩,一度讓蘇聯的重型航母發展陷入僵局。


    當然。現在的烏斯季諾夫還沒有那麽牛逼,剛剛增補為中央候補委員的他是黨內不折不扣的小字輩,比他小兩歲的霧風耶維奇都可以在資曆上壓過他一頭。


    不過李曉峰很看好烏斯季諾夫,在衛國戰爭中,他表現出了卓越的能力。讓蘇聯的武器裝備生產變得那麽不可思議。否則,以斯大林的挑剔,也不會讓這樣一個既沒有資曆又沒有名氣的小字輩掌管那麽大的權力。


    甚至,在李曉峰看來,烏斯季諾夫還有點大材小用,讓他去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當主要領導其實更合適。當然,這個話暫時不適合說,因為此時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的老大是某仙人的小夥伴古比雪夫。


    當然,未來烏斯季諾夫未嚐沒可能坐上這個位置,甚至連擔任人民委員會主席也是可能的。實際上在李曉峰的設想中。在他退下去之後,霧風耶維奇擔任黨的總書記、軍委主席,作為領導核心掌管意識形態、人事和軍事大權。柯西金和烏斯季諾夫分別擔任人民委員會主席做大管家,捷爾任斯基的人繼續抓紀委監察工作,其他的資曆夠老但是能力一般的家夥扔去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養老。這樣的權力格局是比較理想的。


    不過其中也有不少變數,比如布爾加寧,這位是有野心的,但是能力李曉峰真的信不過,而且這貨還有點三心二意的意思。他最討厭牆頭草了,不過鑒於布爾加寧還算是他這邊的骨幹。為了團結自己人,多少還是得給這個家夥留個位置,而且以他的性格,蘇維埃那邊的位置。他恐怕是沒興趣的。


    至少也得給布爾加寧一個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而這又跟古比雪夫有衝突,畢竟古比雪夫也是搞經濟出身,去蘇維埃和黨組織機構工作不合適。再聯想到1945年小斯還在,以小斯的尿性,人民委員會主席他肯定是當仁不讓的。古比雪夫恐怕隻能擔任副主席。如果小斯幹兩屆,那古比雪夫真心是悲劇到家了。


    是的,李曉峰也為1945年換屆的事情頭疼,交椅永遠是不夠的,有野心的人卻總是那麽多。李曉峰猜測,1945年那一屆,小斯恐怕是要確保人民委員會主席的位置,並適時的向黨的總書記發起衝擊,他怎麽也不能比現在的托洛茨基頭銜少不是?


    不過李曉峰真心覺得,托洛茨基那是特例,他那個黨的總書記是導師大人對他丟掉軍委主席一職的彌補。而1945年,誰去彌補小斯?至少李曉峰自己認為,小斯當人民委員主席、魯祖塔克擔任黨的總書記,他當軍委主席,給拉狄克留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是最合適的分配方式。不說皆大歡喜,至少不存在特別的不公平。


    當然,斯維爾德洛夫恐怕是不太可能接受的,反正到時候一場鬥爭是無法避免的。不過讓李曉峰高興的是,現在他這邊占據上風。魯祖塔克是滿意這種分配方式的,有了他的支持,小斯恐怕必須給麵子。可是也不能麻痹大意,畢竟小斯的年紀擺在那裏,1945年他就60歲了,也隻能幹一屆,對於這最後的輝煌,他肯定是要努力爭取權力最大化的,否則,他真心是很窩囊了。


    所以,李曉峰也做好了兩手準備,小斯如果接受那自然是最好不過。如果他不接受,那就真刀真槍的幹一場吧,反正政治這個東西,最後還是靠實力說話。而李曉峰並不認為自己的實力比小斯差。


    這些還都是後話,某仙人提前考慮也是做一個心理準備。而這次將三個心腹召集起來,他更重要的還是減少將來的麻煩,最好是現在就給這三個人排定秩序,免得今後又要像列寧和托洛茨基。斯大林和小斯,以及他和小斯這樣撕逼一迴。有些鬥爭能比避免就避免,過多的內鬥妨礙政治穩定,從而耽誤大好局麵啊!


    “霧風耶維奇同誌,說說你最近的工作吧!”李曉峰首先點了霧風耶維奇的名。


    對霧風來說,最近這幾個月他是老實不少了,經過上次的教訓之後,他穩重了不少。在庫爾斯克方麵軍當政委,不說大放異彩,至少算得上是兢兢業業。反正烏博列維奇很滿意他的表現。對其評價是:“霧風耶維奇同誌雖然很年輕,但卻沒有年輕同誌的浮躁,穩重可靠,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得漂漂亮亮,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尤其是對於他不太擅長的領域,能夠及時的向其他更擅長的同誌求教學習……不驕不躁頗有大將之風……”


    能讓烏博列維奇給予這麽高的評價,足見霧風還是大有進步的。不過李曉峰不信某人經曆過這一次就大徹大悟痛改前非了,至少是不完全相信。他覺得霧風耶維奇恐怕僅僅是暫時老實了一點,一旦風聲過去了,不排除固態萌發的可能。所以對於這個第一順位的接班人。李曉峰的態度是必須長期的磨礪。


    所以當霧風耶維奇工作匯報完畢之後,李曉峰沒有特別的表揚他,而是表示滿意並激勵他再接再厲。看得出,霧風的那顆小心肝因為某仙人略顯平淡的表態有些顫抖了。


    至於布爾加寧。衛國戰爭爆發之後,一直在波羅的海方麵軍軍事委員會工作,其實就是個打醬油的角色。別看他一度獲得了蘇聯元帥軍銜,但他壓根就不是什麽將才,也隻能搞搞後勤和軍政工作。


    實際上李曉峰最不關注的就是布爾加寧了,甚至布爾加寧表現得越出色。他還越覺得麻煩。隻不過,布爾加寧的表現真心是不突出。主要是波羅的海方麵軍實在沒啥值得一提的戰鬥可言,戰爭這一年多以來都是在固守、固守、固守。


    固守固然保證了東普魯士和波羅的海這一線的安全,但確實是比較乏味的,在那個方向上的將領可以說戰術水平還停留在一戰的層次,就是通過密如蛛網的陣地拖延德軍的前進腳步,僅此而已。


    所以李曉峰不痛不癢的也表揚和勉勵了布爾加寧兩句之後,重點考察烏斯季諾夫的表現了。說實話,他的表現真心很不錯,從1941年11月開始,烏斯季諾夫的主要工作就是兩項:第一,保證坦克生產,第二保證飛機生產。


    似乎很簡單?不,實際上是一點兒都不簡單。蘇聯在戰爭爆發時,有三個坦克生產中心,技術最雄厚的兩家一個是哈爾科夫一個列寧格勒,其實就是曆史上t-34的設計生產中心和斯大林係列坦克的設計生產中心。至於車裏雅賓斯克,作為新廠,其技術能力(設計能力)是有限的。


    在戰爭爆發之後,蘇聯的頭等大事就是生產t-34及其變型車輛。似乎曆史上的看法是,t-34生產比較容易,可以用暴兵流淹沒德國佬。但實際上t-34生產並不容易。


    從整體設計上說,t-34車體用了較多的傾斜裝甲,這雖然有利於增加防禦力,但卻是生產中的大麻煩。需要比較高的焊接工藝,而這上麵蘇聯真心是差點。


    而且這還是最簡單的車體製造,更大的技術難題還在於發動機和變速箱。b2係列發動機因為用了較多的鋁合金,其生產性能其實是比較差的。看看德國人在二戰中也試圖生產柴油機,但最後卻不得不放棄了,可見當時的柴油機並不是誰都能玩的。尤其是對於技術比較薄弱的蘇聯來說,能用b2暴兵,真心是不容易。


    再說變速箱,傳動係統始終是蘇聯最薄弱的所在,精密的齒輪加工對於粗狂的毛子來說,確實不容易。實際上不管是t-34還是斯大林係列重坦,其變速箱相對於英國、美國和德國來說,真心隻能說簡陋。


    一個固定軸機械傳動裝置蘇聯都弄得磕磕巴巴,以至於在二戰中t-34需要背著一台備用的變速箱參加戰鬥。可見其可靠性和壽命是多麽渣。


    所以,對於烏斯季諾夫來說,怎麽利用好蘇聯現有的資源,將其整合起來大量的生產軍隊急需的坦克,就是一大考驗了。事實證明,這個年輕人幹得非常不錯,當德國人從1941年七八月份到1942年7月這一年多的時間生產出了將將一千輛四號坦克和兩千多輛三號坦克時,蘇聯的三個坦克廠卻在烏斯季諾夫的督促下生產了近七千輛t-34-76和一千餘輛t-35a(不算北方工業產量)。


    這麽說吧,僅僅是中型坦克一項,蘇聯就同對手拉開了差不多三倍的差距!(未完待續。)


    ps:鞠躬感謝胡德海軍上將、醉酒無楓、南方流浪者和尤文圖斯同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兵在1917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口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口鐵並收藏天兵在1917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