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蘇聯政府突然宣布退出國聯的舉動不光讓英法大吃一驚,順帶著也震驚了全世界。麵對這一突如其來的狀況,英法顯得措手不及!
為此兩國外長馬上展開了緊急磋商,討論如何應對蘇聯退出國聯的惡劣影響,當然最重要的是討論如何懲罰蘇聯。
那麽蘇聯做好了應對英法懲罰的準備嗎?這還得從之前托洛茨基在政治局上的發問說起。當時老托十分關切英法的反應,擔心因此引起新一輪的針對蘇聯的製裁。
不過當時斯維爾德洛夫和斯大林是如此答複他的:
“從當前的情況看,全麵實現我國工業化必須引進的技術,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引進工作。就算帝國主義再一次孤立我們,也無法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造成根本性的影響!”
“甚至,我們可以很樂觀的認為,再一次對我國的全麵孤立和封鎖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我們已經同美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溝通,美國政府理解我們做出的正常反應。”
說白了,現在的蘇聯是有恃無恐。為啥?之前在東北問題上,他們可是賣給了美國人不小的人情,於情於理美國人也要還。而且美國人本來就沒有加入國聯,蘇聯的做法跟美國的國家利益毫無衝突,尤其是蘇聯做出鄭重的保證,絕不會直接幹涉西班牙內政,絕不直接參與西班牙內戰。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自然不會像曆史上蘇聯入侵芬蘭之後那麽小題大做,去中斷技術和軍事合作。
當然,最重要的是。美國財團對國會施加了極大的壓力,這兩年蘇聯市場對美國經濟的複蘇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比如在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創的汽車工業和航空工業,來自蘇聯的巨大訂單讓他們賺得缽滿盆滿,這時候讓資本家按照歐洲表兄的意願進行禁運和製裁,憑什麽?
要知道對資本家而言,斷他們的財路可比殺他們的父母還要嚴重。憑嘛咱們美國商人就要照顧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國家利益?那兩個貨跟咱們有什麽關係?
可想而知,資本家們的強烈反對。國會自然不可能對蘇聯做出什麽極端的反應,也就是在外交渠道表示了點兒微不足道的遺憾和失望。也就完了。
然後呢?美國人是生意照做,軍火買賣也是毫無顧忌的往蘇聯運,隻要北極熊能拿出真金白金,那真是要什麽賣什麽。比如說b17。比如說航空母艦和輕巡洋艦。
1936年4月20日,就在英國人嚷嚷著要讓蘇聯好看的時候,在華盛頓國會大廈,隨著參議院以過半數的優勢通過了《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出售法案》和《布魯克林級輕改進型巡洋艦出售法案》,代表著美國政府終於向蘇聯敞開了最高端的軍火市場。
實際上同時期通過的軍購法案遠不止這兩項,囊括火控、火炮、輪機以及部分裝甲技術在內的一攬子技術出售法案都被通過。隻不過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和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最能吸引眼球而已。
先說說突擊者號,這是一艘小型艦隊航母,1931年下水,1934年才剛剛服役。在美國海軍滿打滿算都還沒服役滿兩年。幾乎可以說是一艘全新的戰艦。那為啥美國人說賣就給賣了呢?
原因很簡單,這艘小航母性能不理想,設計時貪大求全。要求在萬噸級船體實現超大的載機量,結果導致了使用中出現了一係列的問題。在短短兩年的服役生涯中,海軍對這個小家夥相當的不滿意,強烈地要求大型化的艦隊航母。…
海軍不滿意,而蘇聯人又有意思接盤,而且給出的價格讓美國人十分滿意。於是乎雙方一拍即合。很快突擊者號就從美國海軍中除役,重新進入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進行改造。以適應紅海軍的要求。
話又說迴來,為啥紅海軍會對這麽一艘二戰中隻能充當飛機快遞員和訓練艦的糟糕航母感興趣呢?原因很簡單,首先,紅海軍航母的缺口比較大,雖然已經緊急在改造兩艘前快速補給艦,但那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原本的列寧格勒號和莫斯科號經過十幾年的使用,磨損和消耗本來就比較大,如今又去了西班牙,高強度的使用下來,天知道能堅持多久。
所以,新的航母就顯得非常迫切了。誠然突擊者號的技術性能不太理想,但保證紅海軍航空兵的訓練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更何況這次突擊者號還將進行改裝,將那個甲板兩側可放倒的煙囪設計取消,重新建造與艦島一體的新煙囪,並適當的延長飛行甲板。整個改造將持續一年,預計於1937年5月份交付紅海軍使用。
完成這些改造,不說讓突擊者號脫胎換骨,但至少解決了比較棘手的技術問題。至於該艦續航力偏小、適航性不佳的缺點,對紅海軍來說,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反正該艦是準備交付黑海艦隊使用,在風平浪靜的地中海裏,適航性再差能差到哪去?
可能還有同誌說,買這麽一艘小航母實在不值當,有浪費錢的嫌疑。蘇聯完全可以自己設計建造航母嘛!這話也就是說說,雖然當年蘇聯初步完成了工業化,但講心裏話,工業能力還很弱。尤其是從1933年開始,一大批新艦走上了船台,這麽說吧,為了建造33型驅逐艦和35型重巡洋艦,蘇聯的高端造船能力已經滿負荷。沒有多餘的能力去造航母了。
而咱們再掰指頭算算時間,離1941年還有幾年?五年的時間以蘇聯的實力能搞定一隻大海軍嗎?
很顯然這是不行的。可以說蘇聯到了1938年才有足夠的工業能力去搞航母。你想想1938年航母開工,以毛子的技術能力三年內是絕對建不好的。而戰爭一爆發,資源必然要向陸軍方麵傾斜。那時候新航母真心隻能爛在船台上了。
所以,咱們得量力而為不是。突擊者號的性能確實不太理想,但是貨架上的現貨,買迴來咱們就能用不是?1937年拿到船之後,有充足的時間去培訓飛行員和空勤人員,也有足夠的機會去進行實戰檢測。然後咱們下一步自己造航母不是能少走彎路不是!
而且李曉峰覺得突擊者航母也不是那麽差,當然你讓她當艦隊航母那肯定是不行。但是你拿她當純粹的製空型航母,用來為艦隊撐傘、用來護航那還是非常勝任的。甚至李曉峰真正為突擊者號準備的角色是兩棲攻擊艦。保持一定的固定翼戰機。更多的搭載直升機,執行特種作戰任務,那還是勝任愉快的。
比如這一次營救蘇聯階級兄弟,如果沒有莫斯科號航空母艦緊急趕赴現場。以現有的直升機性能,幾乎就沒辦法完成任務。西班牙內戰曆史上可是打了三年,可以想象今後很有可能還有類似的任務。而且直升機比固定翼飛機更適合海上攔截,尤其是登艦檢查任務。而這種任務將是紅海軍在西班牙海域的常態任務。
並且購買突擊者號航母無疑能更進一步拉近同美國的關係,為將來拓寬合作領域打下基礎。畢竟在此之前,美國人雖然同蘇聯全方位的開展了合作,但合作的層次比較低。有了突擊者號和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打開突破口,今後的合作關係將更加深入。從某種意義上說購買突擊者號就是投資和敲門磚了。…
當然,在當時的蘇聯。尤其是在紅海軍內部,對突擊者這個賠錢貨興趣不大,真正讓他們感興趣的和欣喜的是布魯克林級改進型輕巡洋艦。
說實話。紅海軍對巡洋艦的需求是望眼欲穿,整個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期,紅海軍都隻能用前德國公海艦隊的舊貨撐場子。隨著主要海軍強國條約型巡洋艦不斷下餃子,紅海軍在巡洋艦領域是被越甩越遠。如今終於可以迎頭趕上,你說他們怎麽會不高興呢?
可能有同誌又要問了,之前搞35型重巡洋艦時。不是已經引進了布魯克林級的相關技術嗎?怎麽又要美國國會批準一次?說實話,這次真心不太一樣。之前那是引進了各個子係統的技術,而這一次將是直接引進成品。
也就是說。這批輕巡洋艦是在美國生產的,其目的就是緩解蘇聯國內造船能力不足的空缺。而且請注意,引進的並不是原版的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而是其改進版本。
當然,你說是全新設計的版本也沒什麽問題。該艦長190米,寬19米,吃水6.5米,標準排水量11000噸,最大排水量13250噸。裝備有四座三聯裝155毫米主炮以及8門100毫米高平兩用炮。最大航速32節,18節是最大續航力6000海裏。
從噸位來看,該艦超出了條約限製一千噸,如果是早兩年,這種設計根本就不可能走上美國造船廠的船台。但是隨著意大利和日本拒絕在新的條約上簽字,而且該艦超出條約的範圍也不大,美國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在11000噸的排水量下,這種被紅海軍稱之為36型巡洋艦的輕巡洋艦表現還是不錯的,水線裝甲最厚處高達152毫米,而且還擁有防雷隔艙(防護壁厚度20毫米)。水平裝甲比布魯克林級略薄,隻有50毫米。總體而言防護性在條約級巡洋艦中算一流水準。
至於火力,雖然比布魯克林級少了一座三聯裝炮塔,而且8門127毫米高平兩用炮也換成了100毫米的俄國貨。但是該艦的火力依然比較可觀,比如該艦采用的155毫米火炮就是蘇聯自研的,不光比傳統的6英寸(152毫米)火炮口徑略大,其彈丸也更重(重達55公斤,美國的mk12重47.6公斤,英國的markxxiii重50.8公斤)。而且該炮身管相當長(57倍口徑!)。威力還是相當可觀的。
而36型輕巡洋艦采用的100毫米高平兩用炮則是引進意大利奧托梅拉公司的相關技術後搞出來的。火炮性能也是不錯的,主要是因為美國人127毫米mk12高平兩用炮產能有限,暫時隻能滿足本國海軍的需要。而蘇聯引進技術發展的130毫米同級別火炮還在技術攻關中。隻能拿100毫米高炮先湊合了。當然,設計中也留了餘地,今後可以很方便的更換新式130毫米高平兩用炮。
36型輕巡洋艦,蘇聯一共向美國訂購了兩批四艘,第一批1936年開工,第二批1937年開工。除了這四艘外,在1938年隨著造船能力的提升。蘇聯也開始在國內生產36型輕巡洋艦,在1938年和1939年分別在列寧格勒紅旗造船廠和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兩條。之後於1940年戰爭爆發前夕又訂購了兩條改進型的39型輕巡洋艦。總計36輕巡家族擁有十個成員。
隨著36型輕巡洋艦和35型重巡洋艦的大批量服役。紅海軍缺少巡洋艦的窘態終於解除,從1940年開始,紅海軍終於成為了一隻有效的遠洋作戰力量,在後來的二戰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當然。本章要談的不僅僅突擊者和布魯克林級的問題,隨著美國人對英國人的呐喊不為所動,大英帝國的國際地位是愈發地尷尬了。尤其是英國人準備聯合法國一起在歐洲排斥蘇聯人時,都隻得到了後者口頭上的響應。…
為什麽僅僅是口頭上的響應呢?很簡單,法國人此時也在同蘇聯做買賣,比如在航空發動機領域,雙方的交易就相當愉快。從1934年開始法國就開始大量的向蘇聯出口12y係列水冷發動機和土地神係列風冷發動機。而且在汽車領域,隨著蘇聯決心引進太脫拉技術,作為法國小弟的捷克斯洛伐克也跟著一塊賺大把銀子。
反正不管是法國人還是捷克人都覺得這買賣做得舒服。一點兒停下來的意思都沒有。甚至在英國人表達了要求法國停止同蘇聯軍事貿易的要求之後,法國人是勃然大怒,狡辯什麽:“我們沒有同蘇聯進行軍事貿易。我們是同芬蘭的北方工業公司開展合作。這跟蘇聯有什麽關係?”
這給英國人氣的,不說是七竅生煙也是五內俱焚。誰不知道北方工業就是蘇聯的馬甲。可是法國人就是無恥的拿這個做擋箭牌,讓英國人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無奈之下英國人隻能向芬蘭施加壓力,要求芬蘭政府管一管越來越猖獗的北方工業公司。那麽芬蘭人是怎麽答複的呢?
芬蘭政府就是哭,說維堡地區我們真心是管不到,那裏是特別行政區。根本就不聽中央政府的,他們實在是愛莫能助。甚至還希望英國人多加理解。
那麽芬蘭政府真是沒辦法管嗎?有這方麵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北方工業公司對芬蘭極為重要。首先,因為特別行政區的存在,芬蘭和蘇聯之間的直接衝突和矛盾不存在了,這對於芬蘭的安全至關重要;其次,北方工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甚至間接地拉動了特別行政區之外的經濟。
這麽說吧,大量的芬蘭工業企業在為北方工業做配套,比如說西蘇汽車、比如說帕提亞防務集團。不光是北方工業,包括諾基亞、安布雷拉公司在內的企業帶動了芬蘭製造業的蓬勃發展。近十年來在北歐領域打響了不小的名頭。
讓芬蘭政客們去製裁自己的金主,斷他們的財路。就憑你英國人一句話?沒有真金白銀的支持,芬蘭的政客根本就不鳥英國人,反正就是敷衍了事。
結果就是英國人折騰了一圈,突然發現除非他不管不顧的帶著軍隊打上門,否則拿蘇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那麽英國人現在有打仗的想法嗎?
肯定是沒有的,如果英國人不畏懼戰爭,二戰前就不會搞腦殘的綏靖政策了。從本質上說如今的大英帝國除了能欺負欺負殖民地的苦哈哈,對於類似蘇聯、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這樣的刺頭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英國人唯一敢做的就是揮舞著拳頭裝腔作勢的嚇唬幾句,如果嚇唬不住呢?那就想辦法出賣小夥伴的利益換取對方的妥協。其中被賣得最慘的就屬捷克斯洛伐克了。
所以經過一係列的外交努力,但是毫無進展之後,英國人也隻能讓步了,開始一改之前對蘇聯咄咄逼人的態度,開始說軟話。承諾隻要蘇聯停止直接幹涉西班牙內戰,隻要蘇聯迴到國聯的框架內,一切都可以好好談!
按照英國人的想法,既然嚇唬不住蘇聯,那也就隻能忽悠蘇聯了。想法子讓蘇聯別那麽衝,讓蘇聯乖乖的迴到國聯框架內,必要的時候可以滿足蘇聯的一點小小的要求。
而這個所謂的小小要求是什麽呢?那就是英國人承諾將自己的海軍巡邏區讓給蘇聯,而皇家海軍則去南邊跟法國人擠一擠。
對於英國人如此的提議,包括李曉峰在內的政治局是轟然大笑,英國人這是把他們當成白癡了,現在沒有英國人和國聯的允許,紅海軍都可以在西班牙沿海廣泛活動,有了國聯的允許反而隻能在北方一角窩著。你當我們是要飯的,可以隨便打發?(未完待續)
ps:鞠躬感謝秒殺土豆、hzangdd和尤文圖斯同誌!
蘇聯政府突然宣布退出國聯的舉動不光讓英法大吃一驚,順帶著也震驚了全世界。麵對這一突如其來的狀況,英法顯得措手不及!
為此兩國外長馬上展開了緊急磋商,討論如何應對蘇聯退出國聯的惡劣影響,當然最重要的是討論如何懲罰蘇聯。
那麽蘇聯做好了應對英法懲罰的準備嗎?這還得從之前托洛茨基在政治局上的發問說起。當時老托十分關切英法的反應,擔心因此引起新一輪的針對蘇聯的製裁。
不過當時斯維爾德洛夫和斯大林是如此答複他的:
“從當前的情況看,全麵實現我國工業化必須引進的技術,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引進工作。就算帝國主義再一次孤立我們,也無法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造成根本性的影響!”
“甚至,我們可以很樂觀的認為,再一次對我國的全麵孤立和封鎖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我們已經同美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溝通,美國政府理解我們做出的正常反應。”
說白了,現在的蘇聯是有恃無恐。為啥?之前在東北問題上,他們可是賣給了美國人不小的人情,於情於理美國人也要還。而且美國人本來就沒有加入國聯,蘇聯的做法跟美國的國家利益毫無衝突,尤其是蘇聯做出鄭重的保證,絕不會直接幹涉西班牙內政,絕不直接參與西班牙內戰。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自然不會像曆史上蘇聯入侵芬蘭之後那麽小題大做,去中斷技術和軍事合作。
當然,最重要的是。美國財團對國會施加了極大的壓力,這兩年蘇聯市場對美國經濟的複蘇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比如在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創的汽車工業和航空工業,來自蘇聯的巨大訂單讓他們賺得缽滿盆滿,這時候讓資本家按照歐洲表兄的意願進行禁運和製裁,憑什麽?
要知道對資本家而言,斷他們的財路可比殺他們的父母還要嚴重。憑嘛咱們美國商人就要照顧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國家利益?那兩個貨跟咱們有什麽關係?
可想而知,資本家們的強烈反對。國會自然不可能對蘇聯做出什麽極端的反應,也就是在外交渠道表示了點兒微不足道的遺憾和失望。也就完了。
然後呢?美國人是生意照做,軍火買賣也是毫無顧忌的往蘇聯運,隻要北極熊能拿出真金白金,那真是要什麽賣什麽。比如說b17。比如說航空母艦和輕巡洋艦。
1936年4月20日,就在英國人嚷嚷著要讓蘇聯好看的時候,在華盛頓國會大廈,隨著參議院以過半數的優勢通過了《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出售法案》和《布魯克林級輕改進型巡洋艦出售法案》,代表著美國政府終於向蘇聯敞開了最高端的軍火市場。
實際上同時期通過的軍購法案遠不止這兩項,囊括火控、火炮、輪機以及部分裝甲技術在內的一攬子技術出售法案都被通過。隻不過突擊者號航空母艦和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最能吸引眼球而已。
先說說突擊者號,這是一艘小型艦隊航母,1931年下水,1934年才剛剛服役。在美國海軍滿打滿算都還沒服役滿兩年。幾乎可以說是一艘全新的戰艦。那為啥美國人說賣就給賣了呢?
原因很簡單,這艘小航母性能不理想,設計時貪大求全。要求在萬噸級船體實現超大的載機量,結果導致了使用中出現了一係列的問題。在短短兩年的服役生涯中,海軍對這個小家夥相當的不滿意,強烈地要求大型化的艦隊航母。…
海軍不滿意,而蘇聯人又有意思接盤,而且給出的價格讓美國人十分滿意。於是乎雙方一拍即合。很快突擊者號就從美國海軍中除役,重新進入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進行改造。以適應紅海軍的要求。
話又說迴來,為啥紅海軍會對這麽一艘二戰中隻能充當飛機快遞員和訓練艦的糟糕航母感興趣呢?原因很簡單,首先,紅海軍航母的缺口比較大,雖然已經緊急在改造兩艘前快速補給艦,但那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原本的列寧格勒號和莫斯科號經過十幾年的使用,磨損和消耗本來就比較大,如今又去了西班牙,高強度的使用下來,天知道能堅持多久。
所以,新的航母就顯得非常迫切了。誠然突擊者號的技術性能不太理想,但保證紅海軍航空兵的訓練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更何況這次突擊者號還將進行改裝,將那個甲板兩側可放倒的煙囪設計取消,重新建造與艦島一體的新煙囪,並適當的延長飛行甲板。整個改造將持續一年,預計於1937年5月份交付紅海軍使用。
完成這些改造,不說讓突擊者號脫胎換骨,但至少解決了比較棘手的技術問題。至於該艦續航力偏小、適航性不佳的缺點,對紅海軍來說,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反正該艦是準備交付黑海艦隊使用,在風平浪靜的地中海裏,適航性再差能差到哪去?
可能還有同誌說,買這麽一艘小航母實在不值當,有浪費錢的嫌疑。蘇聯完全可以自己設計建造航母嘛!這話也就是說說,雖然當年蘇聯初步完成了工業化,但講心裏話,工業能力還很弱。尤其是從1933年開始,一大批新艦走上了船台,這麽說吧,為了建造33型驅逐艦和35型重巡洋艦,蘇聯的高端造船能力已經滿負荷。沒有多餘的能力去造航母了。
而咱們再掰指頭算算時間,離1941年還有幾年?五年的時間以蘇聯的實力能搞定一隻大海軍嗎?
很顯然這是不行的。可以說蘇聯到了1938年才有足夠的工業能力去搞航母。你想想1938年航母開工,以毛子的技術能力三年內是絕對建不好的。而戰爭一爆發,資源必然要向陸軍方麵傾斜。那時候新航母真心隻能爛在船台上了。
所以,咱們得量力而為不是。突擊者號的性能確實不太理想,但是貨架上的現貨,買迴來咱們就能用不是?1937年拿到船之後,有充足的時間去培訓飛行員和空勤人員,也有足夠的機會去進行實戰檢測。然後咱們下一步自己造航母不是能少走彎路不是!
而且李曉峰覺得突擊者航母也不是那麽差,當然你讓她當艦隊航母那肯定是不行。但是你拿她當純粹的製空型航母,用來為艦隊撐傘、用來護航那還是非常勝任的。甚至李曉峰真正為突擊者號準備的角色是兩棲攻擊艦。保持一定的固定翼戰機。更多的搭載直升機,執行特種作戰任務,那還是勝任愉快的。
比如這一次營救蘇聯階級兄弟,如果沒有莫斯科號航空母艦緊急趕赴現場。以現有的直升機性能,幾乎就沒辦法完成任務。西班牙內戰曆史上可是打了三年,可以想象今後很有可能還有類似的任務。而且直升機比固定翼飛機更適合海上攔截,尤其是登艦檢查任務。而這種任務將是紅海軍在西班牙海域的常態任務。
並且購買突擊者號航母無疑能更進一步拉近同美國的關係,為將來拓寬合作領域打下基礎。畢竟在此之前,美國人雖然同蘇聯全方位的開展了合作,但合作的層次比較低。有了突擊者號和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打開突破口,今後的合作關係將更加深入。從某種意義上說購買突擊者號就是投資和敲門磚了。…
當然,在當時的蘇聯。尤其是在紅海軍內部,對突擊者這個賠錢貨興趣不大,真正讓他們感興趣的和欣喜的是布魯克林級改進型輕巡洋艦。
說實話。紅海軍對巡洋艦的需求是望眼欲穿,整個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期,紅海軍都隻能用前德國公海艦隊的舊貨撐場子。隨著主要海軍強國條約型巡洋艦不斷下餃子,紅海軍在巡洋艦領域是被越甩越遠。如今終於可以迎頭趕上,你說他們怎麽會不高興呢?
可能有同誌又要問了,之前搞35型重巡洋艦時。不是已經引進了布魯克林級的相關技術嗎?怎麽又要美國國會批準一次?說實話,這次真心不太一樣。之前那是引進了各個子係統的技術,而這一次將是直接引進成品。
也就是說。這批輕巡洋艦是在美國生產的,其目的就是緩解蘇聯國內造船能力不足的空缺。而且請注意,引進的並不是原版的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而是其改進版本。
當然,你說是全新設計的版本也沒什麽問題。該艦長190米,寬19米,吃水6.5米,標準排水量11000噸,最大排水量13250噸。裝備有四座三聯裝155毫米主炮以及8門100毫米高平兩用炮。最大航速32節,18節是最大續航力6000海裏。
從噸位來看,該艦超出了條約限製一千噸,如果是早兩年,這種設計根本就不可能走上美國造船廠的船台。但是隨著意大利和日本拒絕在新的條約上簽字,而且該艦超出條約的範圍也不大,美國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在11000噸的排水量下,這種被紅海軍稱之為36型巡洋艦的輕巡洋艦表現還是不錯的,水線裝甲最厚處高達152毫米,而且還擁有防雷隔艙(防護壁厚度20毫米)。水平裝甲比布魯克林級略薄,隻有50毫米。總體而言防護性在條約級巡洋艦中算一流水準。
至於火力,雖然比布魯克林級少了一座三聯裝炮塔,而且8門127毫米高平兩用炮也換成了100毫米的俄國貨。但是該艦的火力依然比較可觀,比如該艦采用的155毫米火炮就是蘇聯自研的,不光比傳統的6英寸(152毫米)火炮口徑略大,其彈丸也更重(重達55公斤,美國的mk12重47.6公斤,英國的markxxiii重50.8公斤)。而且該炮身管相當長(57倍口徑!)。威力還是相當可觀的。
而36型輕巡洋艦采用的100毫米高平兩用炮則是引進意大利奧托梅拉公司的相關技術後搞出來的。火炮性能也是不錯的,主要是因為美國人127毫米mk12高平兩用炮產能有限,暫時隻能滿足本國海軍的需要。而蘇聯引進技術發展的130毫米同級別火炮還在技術攻關中。隻能拿100毫米高炮先湊合了。當然,設計中也留了餘地,今後可以很方便的更換新式130毫米高平兩用炮。
36型輕巡洋艦,蘇聯一共向美國訂購了兩批四艘,第一批1936年開工,第二批1937年開工。除了這四艘外,在1938年隨著造船能力的提升。蘇聯也開始在國內生產36型輕巡洋艦,在1938年和1939年分別在列寧格勒紅旗造船廠和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兩條。之後於1940年戰爭爆發前夕又訂購了兩條改進型的39型輕巡洋艦。總計36輕巡家族擁有十個成員。
隨著36型輕巡洋艦和35型重巡洋艦的大批量服役。紅海軍缺少巡洋艦的窘態終於解除,從1940年開始,紅海軍終於成為了一隻有效的遠洋作戰力量,在後來的二戰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當然。本章要談的不僅僅突擊者和布魯克林級的問題,隨著美國人對英國人的呐喊不為所動,大英帝國的國際地位是愈發地尷尬了。尤其是英國人準備聯合法國一起在歐洲排斥蘇聯人時,都隻得到了後者口頭上的響應。…
為什麽僅僅是口頭上的響應呢?很簡單,法國人此時也在同蘇聯做買賣,比如在航空發動機領域,雙方的交易就相當愉快。從1934年開始法國就開始大量的向蘇聯出口12y係列水冷發動機和土地神係列風冷發動機。而且在汽車領域,隨著蘇聯決心引進太脫拉技術,作為法國小弟的捷克斯洛伐克也跟著一塊賺大把銀子。
反正不管是法國人還是捷克人都覺得這買賣做得舒服。一點兒停下來的意思都沒有。甚至在英國人表達了要求法國停止同蘇聯軍事貿易的要求之後,法國人是勃然大怒,狡辯什麽:“我們沒有同蘇聯進行軍事貿易。我們是同芬蘭的北方工業公司開展合作。這跟蘇聯有什麽關係?”
這給英國人氣的,不說是七竅生煙也是五內俱焚。誰不知道北方工業就是蘇聯的馬甲。可是法國人就是無恥的拿這個做擋箭牌,讓英國人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無奈之下英國人隻能向芬蘭施加壓力,要求芬蘭政府管一管越來越猖獗的北方工業公司。那麽芬蘭人是怎麽答複的呢?
芬蘭政府就是哭,說維堡地區我們真心是管不到,那裏是特別行政區。根本就不聽中央政府的,他們實在是愛莫能助。甚至還希望英國人多加理解。
那麽芬蘭政府真是沒辦法管嗎?有這方麵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北方工業公司對芬蘭極為重要。首先,因為特別行政區的存在,芬蘭和蘇聯之間的直接衝突和矛盾不存在了,這對於芬蘭的安全至關重要;其次,北方工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甚至間接地拉動了特別行政區之外的經濟。
這麽說吧,大量的芬蘭工業企業在為北方工業做配套,比如說西蘇汽車、比如說帕提亞防務集團。不光是北方工業,包括諾基亞、安布雷拉公司在內的企業帶動了芬蘭製造業的蓬勃發展。近十年來在北歐領域打響了不小的名頭。
讓芬蘭政客們去製裁自己的金主,斷他們的財路。就憑你英國人一句話?沒有真金白銀的支持,芬蘭的政客根本就不鳥英國人,反正就是敷衍了事。
結果就是英國人折騰了一圈,突然發現除非他不管不顧的帶著軍隊打上門,否則拿蘇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那麽英國人現在有打仗的想法嗎?
肯定是沒有的,如果英國人不畏懼戰爭,二戰前就不會搞腦殘的綏靖政策了。從本質上說如今的大英帝國除了能欺負欺負殖民地的苦哈哈,對於類似蘇聯、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這樣的刺頭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英國人唯一敢做的就是揮舞著拳頭裝腔作勢的嚇唬幾句,如果嚇唬不住呢?那就想辦法出賣小夥伴的利益換取對方的妥協。其中被賣得最慘的就屬捷克斯洛伐克了。
所以經過一係列的外交努力,但是毫無進展之後,英國人也隻能讓步了,開始一改之前對蘇聯咄咄逼人的態度,開始說軟話。承諾隻要蘇聯停止直接幹涉西班牙內戰,隻要蘇聯迴到國聯的框架內,一切都可以好好談!
按照英國人的想法,既然嚇唬不住蘇聯,那也就隻能忽悠蘇聯了。想法子讓蘇聯別那麽衝,讓蘇聯乖乖的迴到國聯框架內,必要的時候可以滿足蘇聯的一點小小的要求。
而這個所謂的小小要求是什麽呢?那就是英國人承諾將自己的海軍巡邏區讓給蘇聯,而皇家海軍則去南邊跟法國人擠一擠。
對於英國人如此的提議,包括李曉峰在內的政治局是轟然大笑,英國人這是把他們當成白癡了,現在沒有英國人和國聯的允許,紅海軍都可以在西班牙沿海廣泛活動,有了國聯的允許反而隻能在北方一角窩著。你當我們是要飯的,可以隨便打發?(未完待續)
ps:鞠躬感謝秒殺土豆、hzangdd和尤文圖斯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