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
碎葉城,兵馬使府。
荀冉正在翻看兵書,便有士兵來報。
“發生什麽了?”
放下書卷,荀冉淡淡問道。
“迴稟將軍,是斥候急報!”
說完那士兵便把一張封好的薄紙遞給了荀冉。
荀冉取過信件打開一看,不由得皺起眉來。
這信件上說突厥可汗與撒馬爾罕總督會盟卻被大食人坑殺於城中,一時突厥大亂,大食人趁機猛攻突厥,奪取了數十座城池。
如果這封信件所說的無誤,那很可能大食人已經做出了猛攻突厥的計劃。突厥敗退安西之後就一直處於虛弱的狀態,看來大食人是不打算繼續等下去了。
擺在大食人之前的無非兩個選擇,其一是與突厥結盟,共同對付唐朝,其二便是先吞下突厥,並利用突厥的戰略縱深進一步威脅安西。
無論是哪個選擇,大食人最終的目的便是吞並安西,隻不過第二個更為直接罷了。
在曆史上,西突厥所有的領土最終被大食人吞並,突厥人也作為雇傭兵被編入到大食軍團之中。這些雇傭軍在對抗安西唐軍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可以說是一大利器。
最讓荀冉憂心的是,突厥原本占有的河中之地肥沃無比,大食人又極為善於學習,若是他們在此地大量耕種糧食,屯田以備補給,河中將有足夠的能力聚集更多的大食士兵。
免去了補給的壓力,大食鐵騎將對安西構成極大的威脅。而且此時的大食帝國是處於上升期的,遠不是處於下降期的突厥能夠比的。
即便是曆史上鼎盛的安西軍,也在怛羅斯之戰之中慘敗。可以說,大食人是安西唐軍的宿敵。
荀冉將信紙重新包好,遞給了士兵道:“你速速騎快馬把這封信送到龜茲,一定要親手交給程昱武大都護。”
這件事情已經不僅僅是碎葉一地的事情,必須盡快讓程昱武知道。必要的話,還要稟報朝廷,請求更多的援助。以安西目前的兵力,總共隻有十一萬人,其中不少還要分散駐防在各地的戍堡,真正能夠集中的隻有六萬人,其中還有三萬是荀冉剛剛帶到安西的。
事實證明,要對抗強大的大食騎兵,倚靠雇傭軍和突厥部落是不可靠的。
曆史上高仙芝的部隊就是因為葛邏祿人的臨陣倒戈最終潰敗,荀冉既然知道曆史就不能讓它再發生一次。
現在還有機會,他要趕在大食人部隊成型前聚集足夠的力量反抗。
安西是隴右的門戶,他絕不準許大食人就這麽輕易的越過蔥嶺。
......
......
龜茲,程昱武與一眾將軍在都護府內議事,聽得屋外有人爭吵便喚了一名親兵出去查看。
那親兵稟報說是一名從碎葉來的士兵,說荀冉有急事奏報。
程昱武擺了擺手道:“叫他進來吧。”
眾將士皆是有些不快,在他們眼中荀冉就是一個典型的外來戶,還是那種沒有資曆的外來戶。
在大唐邊軍,最是講究論資排輩。那些領兵能力並不算強,但資曆老的將領一樣可以坐到高位。
可以說安西軍中便是保持著這麽一種平衡。而荀冉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平衡。一來他是皇帝陛下親自任命,派來安西的,本身就不是嫡係。二來,程昱武對荀冉似乎也很是器重,一來便任命其為碎葉兵馬使。要知道這可是安西軍中第二號的位置,僅次於大都護。程昱武這是有些培養荀冉為臂膀啊。
雖然大都護和節度使的位子最終是由皇帝陛下確定的,但程昱武同樣有權力建議,而往往皇帝陛下是會認證考慮這個建議的。
他們熬了大半輩子,跟著程昱武出生入死,最終卻被個乳臭未幹的娃娃搶占了先機,他們心中如何能服氣。
不過此刻程昱武卻是沒有注意到麾下將士的表情,兀自接見了從碎葉來的信使。
信使衝大都護行了禮便恭敬的把信件交給了程昱武。
程昱武輕啟開信紙,默默看了片刻便歎息一聲道:“你們也都看看。”
說完程昱武便把信件交給諸將傳閱。
這些將領都是跟著程昱武打了半輩子仗的老將,對突厥人的印象極為深刻。見信上寫到突厥人被大食人打的潰不成軍乃至亡了國,都是心中大驚。
“大都護,這突厥當真被滅了?”
“是啊大都護,突厥人豈能如此羸弱?”
“大食人果然可怕,我之前就說過,對他們不能輕視。現在好了,突厥被大食吞並,我們要麵對這麽一個惡魔了。”
“這可該如何是好?大食人本就擅長大規模作戰,現在又沒了突厥的阻隔,我們隻能堅壁清野了吧?”
“我早就說了,不應該跟突厥人打的。有他們隔在我們和大食人中間,反倒是安全。那一仗把突厥人打殘了,反倒讓大食人看到了機會,傾巢而出滅了它。”
“夠了!”
聽到諸將為此事爭吵了起來,程昱武直是心中大怒。
事情雖然很複雜,但遠沒有諸將說的那麽可怕。可他們卻是先亂了起來,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若是將領都這般泄氣,這仗還怎麽打?
“看你們的樣子,還有一點安西軍將領的樣子嗎?若是不想打了,大可以卸甲歸田迴去過安生日子。老夫這裏絕不勉強!”
程昱武掃視了一番諸將,厲聲說道。
對他來說,這些將領本就是可有可無。他隻不過是礙於安西軍的傳統對他們這些元老進行忍讓罷了。但任何的忍讓都是有限度的,程昱武的限度便是一切都得在有利於大唐,有利於安西的範圍內。一旦超出這個範圍內,他絕不會容忍。
荀冉是他一手扶持的,他看重的是少年的潛力。
安西軍的高層將領大多年紀較大,做事情瞻前顧後就像現在這樣。程昱武便是未雨綢繆,沒想到還是來不及。
“大都護請息怒,諸位也是一時情急才會出此言。”
......
......(未完待續。)
碎葉城,兵馬使府。
荀冉正在翻看兵書,便有士兵來報。
“發生什麽了?”
放下書卷,荀冉淡淡問道。
“迴稟將軍,是斥候急報!”
說完那士兵便把一張封好的薄紙遞給了荀冉。
荀冉取過信件打開一看,不由得皺起眉來。
這信件上說突厥可汗與撒馬爾罕總督會盟卻被大食人坑殺於城中,一時突厥大亂,大食人趁機猛攻突厥,奪取了數十座城池。
如果這封信件所說的無誤,那很可能大食人已經做出了猛攻突厥的計劃。突厥敗退安西之後就一直處於虛弱的狀態,看來大食人是不打算繼續等下去了。
擺在大食人之前的無非兩個選擇,其一是與突厥結盟,共同對付唐朝,其二便是先吞下突厥,並利用突厥的戰略縱深進一步威脅安西。
無論是哪個選擇,大食人最終的目的便是吞並安西,隻不過第二個更為直接罷了。
在曆史上,西突厥所有的領土最終被大食人吞並,突厥人也作為雇傭兵被編入到大食軍團之中。這些雇傭軍在對抗安西唐軍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可以說是一大利器。
最讓荀冉憂心的是,突厥原本占有的河中之地肥沃無比,大食人又極為善於學習,若是他們在此地大量耕種糧食,屯田以備補給,河中將有足夠的能力聚集更多的大食士兵。
免去了補給的壓力,大食鐵騎將對安西構成極大的威脅。而且此時的大食帝國是處於上升期的,遠不是處於下降期的突厥能夠比的。
即便是曆史上鼎盛的安西軍,也在怛羅斯之戰之中慘敗。可以說,大食人是安西唐軍的宿敵。
荀冉將信紙重新包好,遞給了士兵道:“你速速騎快馬把這封信送到龜茲,一定要親手交給程昱武大都護。”
這件事情已經不僅僅是碎葉一地的事情,必須盡快讓程昱武知道。必要的話,還要稟報朝廷,請求更多的援助。以安西目前的兵力,總共隻有十一萬人,其中不少還要分散駐防在各地的戍堡,真正能夠集中的隻有六萬人,其中還有三萬是荀冉剛剛帶到安西的。
事實證明,要對抗強大的大食騎兵,倚靠雇傭軍和突厥部落是不可靠的。
曆史上高仙芝的部隊就是因為葛邏祿人的臨陣倒戈最終潰敗,荀冉既然知道曆史就不能讓它再發生一次。
現在還有機會,他要趕在大食人部隊成型前聚集足夠的力量反抗。
安西是隴右的門戶,他絕不準許大食人就這麽輕易的越過蔥嶺。
......
......
龜茲,程昱武與一眾將軍在都護府內議事,聽得屋外有人爭吵便喚了一名親兵出去查看。
那親兵稟報說是一名從碎葉來的士兵,說荀冉有急事奏報。
程昱武擺了擺手道:“叫他進來吧。”
眾將士皆是有些不快,在他們眼中荀冉就是一個典型的外來戶,還是那種沒有資曆的外來戶。
在大唐邊軍,最是講究論資排輩。那些領兵能力並不算強,但資曆老的將領一樣可以坐到高位。
可以說安西軍中便是保持著這麽一種平衡。而荀冉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平衡。一來他是皇帝陛下親自任命,派來安西的,本身就不是嫡係。二來,程昱武對荀冉似乎也很是器重,一來便任命其為碎葉兵馬使。要知道這可是安西軍中第二號的位置,僅次於大都護。程昱武這是有些培養荀冉為臂膀啊。
雖然大都護和節度使的位子最終是由皇帝陛下確定的,但程昱武同樣有權力建議,而往往皇帝陛下是會認證考慮這個建議的。
他們熬了大半輩子,跟著程昱武出生入死,最終卻被個乳臭未幹的娃娃搶占了先機,他們心中如何能服氣。
不過此刻程昱武卻是沒有注意到麾下將士的表情,兀自接見了從碎葉來的信使。
信使衝大都護行了禮便恭敬的把信件交給了程昱武。
程昱武輕啟開信紙,默默看了片刻便歎息一聲道:“你們也都看看。”
說完程昱武便把信件交給諸將傳閱。
這些將領都是跟著程昱武打了半輩子仗的老將,對突厥人的印象極為深刻。見信上寫到突厥人被大食人打的潰不成軍乃至亡了國,都是心中大驚。
“大都護,這突厥當真被滅了?”
“是啊大都護,突厥人豈能如此羸弱?”
“大食人果然可怕,我之前就說過,對他們不能輕視。現在好了,突厥被大食吞並,我們要麵對這麽一個惡魔了。”
“這可該如何是好?大食人本就擅長大規模作戰,現在又沒了突厥的阻隔,我們隻能堅壁清野了吧?”
“我早就說了,不應該跟突厥人打的。有他們隔在我們和大食人中間,反倒是安全。那一仗把突厥人打殘了,反倒讓大食人看到了機會,傾巢而出滅了它。”
“夠了!”
聽到諸將為此事爭吵了起來,程昱武直是心中大怒。
事情雖然很複雜,但遠沒有諸將說的那麽可怕。可他們卻是先亂了起來,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若是將領都這般泄氣,這仗還怎麽打?
“看你們的樣子,還有一點安西軍將領的樣子嗎?若是不想打了,大可以卸甲歸田迴去過安生日子。老夫這裏絕不勉強!”
程昱武掃視了一番諸將,厲聲說道。
對他來說,這些將領本就是可有可無。他隻不過是礙於安西軍的傳統對他們這些元老進行忍讓罷了。但任何的忍讓都是有限度的,程昱武的限度便是一切都得在有利於大唐,有利於安西的範圍內。一旦超出這個範圍內,他絕不會容忍。
荀冉是他一手扶持的,他看重的是少年的潛力。
安西軍的高層將領大多年紀較大,做事情瞻前顧後就像現在這樣。程昱武便是未雨綢繆,沒想到還是來不及。
“大都護請息怒,諸位也是一時情急才會出此言。”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