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
揚州城內最有權勢的三個人圍坐在偏廳之中,氣氛倒是有些詭異。
韓別駕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寬額,劍眉,星目。
他衝荀冉拱了拱手道:“今日能和荀將軍一起赴宴,實是韓某的榮幸。”
荀冉亦是舉杯迴敬道:“大家都是朝廷的官員,不必這麽客氣,全力為朝廷辦事即可。”
荀冉已經知道韓別駕是東宮的人,心底的防備自然鬆了不少。但這並不是說荀冉對韓別駕沒有防備。事實上即便是對太子荀冉也不是絕對的信任。
“荀某聽說朝廷的調令就要下來了,封刺史可能不日便要升遷了。”
荀冉忽然話鋒一轉,這讓封德邦麵上的笑容瞬間凝固。
“此話怎講?”
荀冉飲了一杯三勒漿,淡淡道:“封刺史持節守城,不向亂軍低頭,陛下自然看在眼裏。荀某以為封刺史必受嘉獎。”
封德邦聽後卻是麵容潮紅。
亂軍之所以起是因為決堤淹了良田,而之所以大堤會決口,是因為石材不夠好,修築的堤壩不夠堅固。歸根到底是封德邦種下的惡因,這些荀冉如何不知。更重要的是,封德邦所謂的堅守城池不是為了盡臣子之節,而是怕城破之後他落到亂軍之手被百般折磨。
荀冉說的這番話不是來嗆他的吧?
“荀將軍這些不過是下官作為一個臣子的本分,實在不敢向陛下邀功請賞啊。”
好在封德邦的臉皮夠厚,硬是把話接了過去。
荀冉輕咳了一聲道:“如果沒有什麽意外,封刺史升遷之後,這刺史便要由韓別駕代領了,韓別駕亦是大喜啊。”
韓別駕聞言雙眼一亮。他覬覦揚州刺史的位子已經很久了,如果這次他真的能夠當上刺史便無憾事了。
不過細細想來,刺史升遷或者罷黜,臨時刺史都是由別駕這個副官兼領的,荀冉這麽說等於什麽都沒說啊。
心中暗罵了一句荀冉滑頭,韓別駕卻不得不表現出一副欽佩的表情道:“荀將軍真是消息靈通,借您吉言了。”
一旁的封德邦衝荀冉拱了拱手道:“荀將軍你是來赴宴的又不是專程來道喜的。我們快吃菜吧。”
荀冉笑著點了點頭:“不錯,吃菜吧。”
他夾起一塊蒸鱸魚送入口中緩緩咀嚼。
“這鱸魚的味道著實不錯,夠鮮美,二位也快嚐嚐。”
二人自然陪著笑臉各自夾了一塊,這種山珍海味他們平日裏吃的多了早已膩了,不過荀冉讓吃他們還是不敢拒絕的。
荀冉放下筷子用布巾擦了擦嘴若無其事的說道:“聽說這次揚州決堤極為兇險,不知二位可否與荀某講講?”
終於還是來了!
封德邦心中苦笑一聲,從看到荀冉的第一眼他就知道荀冉不是什麽善茬。不過荀冉進入揚州後一直隱藏的很好,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一場的情況。
封德邦知道荀冉是在暗中搜查證據,可就目前來看他也不應該掌握太重要的證據啊。
官場之中最看中的是利益,但最不看重的也是利益。這要看你處在什麽位置,怎麽看事情。
比如你剛剛進入官場,最需要資源推介的時候,這時利益就很重要。故而才會有許多初入朝堂的年輕官員拜謁名臣,希望得到他們的傷勢從而平步青雲。
但有的時候利益又不是那麽重要。
比如朝廷大力整頓吏治,這時候清水衙門裏的職位反而成了香餑餑,那些油水越多的職位越危險。
有的時候在官場利益是可以出讓的。
在封德邦看來,他的利已經賺夠了,繼續賺下去則有很大的風險。
風險永遠要和收益相比較。冒著殺頭的風險去貪圖一點小利實在是不值得。
“荀將軍怎麽突然對此事感興趣了?”
荀冉淡淡一笑道:“其實也沒什麽。隻是此次亂民起因是決堤一事。若是陛下追問起來,荀某也得能說上來一二才是。”
“這天有不測風雲,決堤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準啊。當時連降一個暴雨,水位漲得實在太急。下官已經每日前往堤壩巡視,卻無奈大堤還是決口了。”
荀冉心中對封德邦一陣鄙視。連個謊話都不會講,他真不知封德邦這個刺史是怎麽當上的。
每日前往大堤巡視?
封德邦如果真是這麽勤政,揚州城裏的罵聲民怨是不會這麽多的。
“荀某倒不這麽覺得。如果堤壩修建的牢固,再迅猛的江水也衝不垮啊。比堤壩更難修的是人心。若是人心汙了髒了,流過的東西可比洪水猛獸更要命呢。”
荀冉一番話意有所指封德邦如何聽不出。可他又不敢發作,隻能陪著笑臉衝韓別駕道:“老韓你也說兩句,別光我和荀將軍在說,顯得尷尬。”
韓別駕被封德邦拉上了賊船心中暗罵晦氣。
“其實這件事韓某不是很清楚。此事是封刺史全程督辦的。”
韓別駕的態度叫荀冉很意外。
這是什麽意思?韓別駕不是東宮安插在揚州的棋子嗎?怎麽此時反而一言不發?
難道說太子對他已經產生了懷疑,並不把他看做自己人了?
荀冉一直以為自己這次從新被啟用來揚州平叛是因為太子的舉薦,現在看來應該是他想錯了。
皇帝親自啟用自己是不可能的,那這背後是誰在操控布局?
荀冉很討厭這種被玩弄鼓掌卻絲毫不知情的感覺,眼神漸漸變得淩厲。
“雖然韓別駕是副官,不過這些事情多少要過問的吧!”
這已經是一種質問的口氣了。韓別駕哪裏見過荀冉生氣,當即十分後悔自己的迴答。可是話已經說出去了,再想撤迴已經不太可能,如今隻能想一些補救的法子緩和氣氛。
“荀某聽說這揚州的石山都在韓別駕的名下,既然如此不知封刺史為何舍近求遠,不在揚州周圍開鑿石材用以修築堤壩而是遠到外地花高價購買呢。”
前麵的鋪墊已經做足,荀冉也不想再和二人兜圈子索性一句話點明。
......
......(未完待續。)
揚州城內最有權勢的三個人圍坐在偏廳之中,氣氛倒是有些詭異。
韓別駕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寬額,劍眉,星目。
他衝荀冉拱了拱手道:“今日能和荀將軍一起赴宴,實是韓某的榮幸。”
荀冉亦是舉杯迴敬道:“大家都是朝廷的官員,不必這麽客氣,全力為朝廷辦事即可。”
荀冉已經知道韓別駕是東宮的人,心底的防備自然鬆了不少。但這並不是說荀冉對韓別駕沒有防備。事實上即便是對太子荀冉也不是絕對的信任。
“荀某聽說朝廷的調令就要下來了,封刺史可能不日便要升遷了。”
荀冉忽然話鋒一轉,這讓封德邦麵上的笑容瞬間凝固。
“此話怎講?”
荀冉飲了一杯三勒漿,淡淡道:“封刺史持節守城,不向亂軍低頭,陛下自然看在眼裏。荀某以為封刺史必受嘉獎。”
封德邦聽後卻是麵容潮紅。
亂軍之所以起是因為決堤淹了良田,而之所以大堤會決口,是因為石材不夠好,修築的堤壩不夠堅固。歸根到底是封德邦種下的惡因,這些荀冉如何不知。更重要的是,封德邦所謂的堅守城池不是為了盡臣子之節,而是怕城破之後他落到亂軍之手被百般折磨。
荀冉說的這番話不是來嗆他的吧?
“荀將軍這些不過是下官作為一個臣子的本分,實在不敢向陛下邀功請賞啊。”
好在封德邦的臉皮夠厚,硬是把話接了過去。
荀冉輕咳了一聲道:“如果沒有什麽意外,封刺史升遷之後,這刺史便要由韓別駕代領了,韓別駕亦是大喜啊。”
韓別駕聞言雙眼一亮。他覬覦揚州刺史的位子已經很久了,如果這次他真的能夠當上刺史便無憾事了。
不過細細想來,刺史升遷或者罷黜,臨時刺史都是由別駕這個副官兼領的,荀冉這麽說等於什麽都沒說啊。
心中暗罵了一句荀冉滑頭,韓別駕卻不得不表現出一副欽佩的表情道:“荀將軍真是消息靈通,借您吉言了。”
一旁的封德邦衝荀冉拱了拱手道:“荀將軍你是來赴宴的又不是專程來道喜的。我們快吃菜吧。”
荀冉笑著點了點頭:“不錯,吃菜吧。”
他夾起一塊蒸鱸魚送入口中緩緩咀嚼。
“這鱸魚的味道著實不錯,夠鮮美,二位也快嚐嚐。”
二人自然陪著笑臉各自夾了一塊,這種山珍海味他們平日裏吃的多了早已膩了,不過荀冉讓吃他們還是不敢拒絕的。
荀冉放下筷子用布巾擦了擦嘴若無其事的說道:“聽說這次揚州決堤極為兇險,不知二位可否與荀某講講?”
終於還是來了!
封德邦心中苦笑一聲,從看到荀冉的第一眼他就知道荀冉不是什麽善茬。不過荀冉進入揚州後一直隱藏的很好,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一場的情況。
封德邦知道荀冉是在暗中搜查證據,可就目前來看他也不應該掌握太重要的證據啊。
官場之中最看中的是利益,但最不看重的也是利益。這要看你處在什麽位置,怎麽看事情。
比如你剛剛進入官場,最需要資源推介的時候,這時利益就很重要。故而才會有許多初入朝堂的年輕官員拜謁名臣,希望得到他們的傷勢從而平步青雲。
但有的時候利益又不是那麽重要。
比如朝廷大力整頓吏治,這時候清水衙門裏的職位反而成了香餑餑,那些油水越多的職位越危險。
有的時候在官場利益是可以出讓的。
在封德邦看來,他的利已經賺夠了,繼續賺下去則有很大的風險。
風險永遠要和收益相比較。冒著殺頭的風險去貪圖一點小利實在是不值得。
“荀將軍怎麽突然對此事感興趣了?”
荀冉淡淡一笑道:“其實也沒什麽。隻是此次亂民起因是決堤一事。若是陛下追問起來,荀某也得能說上來一二才是。”
“這天有不測風雲,決堤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準啊。當時連降一個暴雨,水位漲得實在太急。下官已經每日前往堤壩巡視,卻無奈大堤還是決口了。”
荀冉心中對封德邦一陣鄙視。連個謊話都不會講,他真不知封德邦這個刺史是怎麽當上的。
每日前往大堤巡視?
封德邦如果真是這麽勤政,揚州城裏的罵聲民怨是不會這麽多的。
“荀某倒不這麽覺得。如果堤壩修建的牢固,再迅猛的江水也衝不垮啊。比堤壩更難修的是人心。若是人心汙了髒了,流過的東西可比洪水猛獸更要命呢。”
荀冉一番話意有所指封德邦如何聽不出。可他又不敢發作,隻能陪著笑臉衝韓別駕道:“老韓你也說兩句,別光我和荀將軍在說,顯得尷尬。”
韓別駕被封德邦拉上了賊船心中暗罵晦氣。
“其實這件事韓某不是很清楚。此事是封刺史全程督辦的。”
韓別駕的態度叫荀冉很意外。
這是什麽意思?韓別駕不是東宮安插在揚州的棋子嗎?怎麽此時反而一言不發?
難道說太子對他已經產生了懷疑,並不把他看做自己人了?
荀冉一直以為自己這次從新被啟用來揚州平叛是因為太子的舉薦,現在看來應該是他想錯了。
皇帝親自啟用自己是不可能的,那這背後是誰在操控布局?
荀冉很討厭這種被玩弄鼓掌卻絲毫不知情的感覺,眼神漸漸變得淩厲。
“雖然韓別駕是副官,不過這些事情多少要過問的吧!”
這已經是一種質問的口氣了。韓別駕哪裏見過荀冉生氣,當即十分後悔自己的迴答。可是話已經說出去了,再想撤迴已經不太可能,如今隻能想一些補救的法子緩和氣氛。
“荀某聽說這揚州的石山都在韓別駕的名下,既然如此不知封刺史為何舍近求遠,不在揚州周圍開鑿石材用以修築堤壩而是遠到外地花高價購買呢。”
前麵的鋪墊已經做足,荀冉也不想再和二人兜圈子索性一句話點明。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