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
領兵打仗累身累心。
累身是因為糧草輜重押解,戰術布置都需要主帥親自參與。別人能偷的懶主帥卻肯定偷不得。
累心是因為不但軍中上下級的關係需要主帥協調,他還需要承受來自於朝廷的壓力。
皇帝的壓力就像一柄鋒利的寶劍懸掛在頭頂,讓領兵的將領戰戰兢兢時刻不敢鬆懈。
所以說荀冉並不喜歡這種感覺。
但聖旨已經下了,荀冉自然沒有了選擇的機會。
這次荀冉領的府軍主要來自左武衛,右武衛兩支。
相較於左千牛衛這兩支軍隊的戰鬥經驗並不十分豐富。不過平叛亂民也不需要將拱衛京師的最精銳軍隊拿出手,左右武衛已經是殺雞牛刀了。
從兵部領過魚符荀冉便徑直前往大營。
統領各衛的將軍原則上都會進行輪轉,一般是三年一換。
所以這兩衛將士見到新的領兵將軍並不十分驚訝。
雖然這個新統帥年紀看起來小了一些,不過自古英雄出少年嘛。
一番訓話後,荀冉便命所有軍士出城集結。
兩衛的編製是一個大問題。故而荀冉在保留各衛營編製的基礎上派駐親兵進入各營進行管理。
這樣相當於把兩隻軍隊進行了整合,雖然不能稱之為一隻軍隊,但在短時間內已經屬不易了。
大軍出發之際皇帝親自出城相送,荀冉自然說了一堆不辱君命的話,皇帝拍了拍荀冉的肩膀表示相信荀冉定能大勝凱旋。
君臣將戲份做足,荀冉便撥轉馬頭下令全軍開拔。
一時間馬蹄陣陣,黃塵滾滾。
......
......
如果是從洛陽到揚州可以走運河,可從長安出發就隻能走陸路了。
荀冉下令全軍急行軍,日出夜宿,一天得以行三百裏。
距離揚州還有兩百餘裏時荀冉下令全軍駐紮,等候命令。
軍士們雖然不太明白為何會突然停下,但軍令如山他們也都乖乖領命,紮營埋鍋做飯。
荀冉派出一共兩百餘哨騎前往揚州周遭查探,自己則端坐帥帳之中,看著揚州沙盤思考著應對之策。
揚州相比於其他江南各州地形較為開闊。唯一的問題是周遭河水環繞,需要涉水的情況較多。
這些亂民組成的軍隊雖然是烏合之眾,在陸戰方麵遠不是府軍的對手。但若是水戰情況便又不好說了。
這次領兵實在太匆忙,故而荀冉並沒有帶太多的心腹大將,隻帶了劉德與王勇封二人。
此時劉德被派出隨哨騎巡視,帥帳之中隻有王勇封一人。
作為跟隨荀冉白手起家,一路走來的老人,王勇封自然不會很拘束。
見荀冉皺眉緊鎖,王勇封歎道:“荀將軍你可別發愁了,一群烏合之眾,待末將率五千人衝鋒即可讓他們潰散。”
荀冉卻是搖了搖頭道:“不是那麽簡單啊。他們雖然戰鬥力比不上府軍,可人數卻是我們的數倍。據揚州刺史呈報,圍困揚州的亂軍足有二十萬人。雖然實際未必有那麽多,但我估計十幾萬人是有的。你率五千人,便全部是精銳也是送死。”
“可荀將軍......”
王勇封還要說什麽,卻被荀冉攔住道:“你不用再說了,在哨騎返迴前我不會下命令進攻的。”
“末將遵命!”
王勇封到底還是一個軍人,遵守命令是他的本能。何況這命令還是荀冉下的。
“荀將軍,哨騎迴來了!”
便在荀冉思考該從何處入手擊潰亂軍時,一名親兵掀開帳門,恭敬的說道。
“快叫他進來。”
荀冉大喜連忙吩咐道。
“得令!”
親兵一抱拳便領命而去,不一會那哨騎便進入了帥帳。
見他氣喘籲籲,荀冉擺了擺手道:“先喝些茶水吧,坐下來說。”
那親兵從王勇封手中接過茶杯,感激的喝了下去。
“荀將軍,兄弟們繞著揚州城一圈,發現東南西北都被亂軍圍死了,端是水泄不通。”
荀冉急忙問道:“他們一共有多少人?”
“屬下不敢靠的太近,不過粗略估計應該有二十萬上下。”
哨騎顯得有些猶豫,由於亂軍都是普通農戶組成,並沒有像正規府軍那樣強大正規的編製。而且營帳的配備也十分不足,若是靠數營帳的數目來估算亂軍人數則會出現較大的偏差。
哨騎估計的是保守數字,實際人數可能會更多。
荀冉一拍案幾怒道:“想不到竟然把這麽多的百姓逼反,真不知道這個揚州刺史是怎麽治的水患。”
大唐的百姓最是溫順,隻要還有一口吃的他們就不會造反。
如今看來他們確實是被逼急了,這才會鋌而走險做了造反搏命的打算。
既然都是死,戰死總比餓死好。這便是這些造反亂民的心態。
不過荀冉雖然痛心,還是要領兵平叛的。
他扣了扣手指道:“他們的甲胄兵器如何?”
哨兵拱手道:“甲胄的話基本沒有,兵器倒是有一些,不過雜亂不堪,應該是從揚州府軍手上搶來的。”
荀冉點了點頭,這便對了。
事實上,亂軍的裝備比他想象的還要好一些,至少還有一部分製式兵器。
不過亂軍能夠將戍衛森嚴的揚州城圍的裏三層外三層,一隻蒼蠅都飛不進去,說明他們中肯定有軍師。
荀冉當然也想過直接對亂軍首領頭目進行攻擊,擒賊先擒王將那軍師一並擒獲。
可是這樣做的風險很大,孤軍一旦深入,若是亂軍反應過來很可能被包圓。
最穩妥的辦法是派出兩翼騎兵不斷襲擾亂軍,讓他們首尾不得兼顧。亂軍乃烏合之眾,執行力本來就差。他們之所以能夠屢戰屢勝靠的便是連續獲勝帶來的刺激感。
換句話說,他們遇到的抵抗都太微弱了。一旦荀冉讓他們感受到強大的壓力,他們內部很可能就會土崩瓦解,根本不需要荀冉再出手。
即便他們硬撐下來也是強弩之末。這時荀冉再率領精銳中軍騎兵衝擊便可以一舉蕩平亂軍賊寇!
......
......(未完待續。)
領兵打仗累身累心。
累身是因為糧草輜重押解,戰術布置都需要主帥親自參與。別人能偷的懶主帥卻肯定偷不得。
累心是因為不但軍中上下級的關係需要主帥協調,他還需要承受來自於朝廷的壓力。
皇帝的壓力就像一柄鋒利的寶劍懸掛在頭頂,讓領兵的將領戰戰兢兢時刻不敢鬆懈。
所以說荀冉並不喜歡這種感覺。
但聖旨已經下了,荀冉自然沒有了選擇的機會。
這次荀冉領的府軍主要來自左武衛,右武衛兩支。
相較於左千牛衛這兩支軍隊的戰鬥經驗並不十分豐富。不過平叛亂民也不需要將拱衛京師的最精銳軍隊拿出手,左右武衛已經是殺雞牛刀了。
從兵部領過魚符荀冉便徑直前往大營。
統領各衛的將軍原則上都會進行輪轉,一般是三年一換。
所以這兩衛將士見到新的領兵將軍並不十分驚訝。
雖然這個新統帥年紀看起來小了一些,不過自古英雄出少年嘛。
一番訓話後,荀冉便命所有軍士出城集結。
兩衛的編製是一個大問題。故而荀冉在保留各衛營編製的基礎上派駐親兵進入各營進行管理。
這樣相當於把兩隻軍隊進行了整合,雖然不能稱之為一隻軍隊,但在短時間內已經屬不易了。
大軍出發之際皇帝親自出城相送,荀冉自然說了一堆不辱君命的話,皇帝拍了拍荀冉的肩膀表示相信荀冉定能大勝凱旋。
君臣將戲份做足,荀冉便撥轉馬頭下令全軍開拔。
一時間馬蹄陣陣,黃塵滾滾。
......
......
如果是從洛陽到揚州可以走運河,可從長安出發就隻能走陸路了。
荀冉下令全軍急行軍,日出夜宿,一天得以行三百裏。
距離揚州還有兩百餘裏時荀冉下令全軍駐紮,等候命令。
軍士們雖然不太明白為何會突然停下,但軍令如山他們也都乖乖領命,紮營埋鍋做飯。
荀冉派出一共兩百餘哨騎前往揚州周遭查探,自己則端坐帥帳之中,看著揚州沙盤思考著應對之策。
揚州相比於其他江南各州地形較為開闊。唯一的問題是周遭河水環繞,需要涉水的情況較多。
這些亂民組成的軍隊雖然是烏合之眾,在陸戰方麵遠不是府軍的對手。但若是水戰情況便又不好說了。
這次領兵實在太匆忙,故而荀冉並沒有帶太多的心腹大將,隻帶了劉德與王勇封二人。
此時劉德被派出隨哨騎巡視,帥帳之中隻有王勇封一人。
作為跟隨荀冉白手起家,一路走來的老人,王勇封自然不會很拘束。
見荀冉皺眉緊鎖,王勇封歎道:“荀將軍你可別發愁了,一群烏合之眾,待末將率五千人衝鋒即可讓他們潰散。”
荀冉卻是搖了搖頭道:“不是那麽簡單啊。他們雖然戰鬥力比不上府軍,可人數卻是我們的數倍。據揚州刺史呈報,圍困揚州的亂軍足有二十萬人。雖然實際未必有那麽多,但我估計十幾萬人是有的。你率五千人,便全部是精銳也是送死。”
“可荀將軍......”
王勇封還要說什麽,卻被荀冉攔住道:“你不用再說了,在哨騎返迴前我不會下命令進攻的。”
“末將遵命!”
王勇封到底還是一個軍人,遵守命令是他的本能。何況這命令還是荀冉下的。
“荀將軍,哨騎迴來了!”
便在荀冉思考該從何處入手擊潰亂軍時,一名親兵掀開帳門,恭敬的說道。
“快叫他進來。”
荀冉大喜連忙吩咐道。
“得令!”
親兵一抱拳便領命而去,不一會那哨騎便進入了帥帳。
見他氣喘籲籲,荀冉擺了擺手道:“先喝些茶水吧,坐下來說。”
那親兵從王勇封手中接過茶杯,感激的喝了下去。
“荀將軍,兄弟們繞著揚州城一圈,發現東南西北都被亂軍圍死了,端是水泄不通。”
荀冉急忙問道:“他們一共有多少人?”
“屬下不敢靠的太近,不過粗略估計應該有二十萬上下。”
哨騎顯得有些猶豫,由於亂軍都是普通農戶組成,並沒有像正規府軍那樣強大正規的編製。而且營帳的配備也十分不足,若是靠數營帳的數目來估算亂軍人數則會出現較大的偏差。
哨騎估計的是保守數字,實際人數可能會更多。
荀冉一拍案幾怒道:“想不到竟然把這麽多的百姓逼反,真不知道這個揚州刺史是怎麽治的水患。”
大唐的百姓最是溫順,隻要還有一口吃的他們就不會造反。
如今看來他們確實是被逼急了,這才會鋌而走險做了造反搏命的打算。
既然都是死,戰死總比餓死好。這便是這些造反亂民的心態。
不過荀冉雖然痛心,還是要領兵平叛的。
他扣了扣手指道:“他們的甲胄兵器如何?”
哨兵拱手道:“甲胄的話基本沒有,兵器倒是有一些,不過雜亂不堪,應該是從揚州府軍手上搶來的。”
荀冉點了點頭,這便對了。
事實上,亂軍的裝備比他想象的還要好一些,至少還有一部分製式兵器。
不過亂軍能夠將戍衛森嚴的揚州城圍的裏三層外三層,一隻蒼蠅都飛不進去,說明他們中肯定有軍師。
荀冉當然也想過直接對亂軍首領頭目進行攻擊,擒賊先擒王將那軍師一並擒獲。
可是這樣做的風險很大,孤軍一旦深入,若是亂軍反應過來很可能被包圓。
最穩妥的辦法是派出兩翼騎兵不斷襲擾亂軍,讓他們首尾不得兼顧。亂軍乃烏合之眾,執行力本來就差。他們之所以能夠屢戰屢勝靠的便是連續獲勝帶來的刺激感。
換句話說,他們遇到的抵抗都太微弱了。一旦荀冉讓他們感受到強大的壓力,他們內部很可能就會土崩瓦解,根本不需要荀冉再出手。
即便他們硬撐下來也是強弩之末。這時荀冉再率領精銳中軍騎兵衝擊便可以一舉蕩平亂軍賊寇!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