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


    收糧的貓膩荀冉還是知道一些的,無外乎是將小鬥換成大鬥,指好為次等。


    隻要收糧的胥吏真的想刁難,有的是辦法。隻是荀冉不解的是,長安城中誰有這麽大的膽子敢跟他過不去。


    此事肯定不是萬年縣令所為,至於是不是底下的胥吏不開眼訛錯了人荀冉現在還不能肯定。


    最壞的可能是此事有人暗中指使,目的就是整垮荀冉。


    不論如何荀冉還是決定先去一趟萬年縣縣衙,與那縣令知會一聲。雖然還不到報官的時候,不過私人層麵讓萬年縣令上點心還是好的。


    萬年縣縣令和長安縣縣令應該是大唐朝最悲催的兩個縣令了。雖然貴為朝廷命官,領當替天子牧守一方,可實際上在這長安城設衙,頭頂上就有京兆尹不說,形形色色的權貴王公更是數不勝數。得罪了其中的任意一個,他們便不需在做官了。


    所以這兩個縣令非但不像其他外放縣令那般飛揚跋扈,鼻孔朝天反而練就了一副溫吞水性子。遇人遇事先將節奏放慢下來,能拖則拖,不能拖也要磨上一磨。


    這萬年縣縣令姓韓,單字一個陽。科班出身,滿腹經綸卻因為是寒門出身年近五十還隻是一個小小縣令。


    眼看升遷無望,韓陽也想通了,整日臨帖練字,不再去想官場紛紛擾擾的事情。


    這一天縣令韓陽正在縣衙後衙的書房中作畫,管家匆匆來報說荀冉已經到了前衙等候。


    韓陽心中一驚。


    荀冉的名頭如今在長安城可真是太響亮了,眾人皆知此子是天縱之才。加之他深得皇帝陛下的青睞,年紀輕輕便做到了節度使的高位,可謂位極人臣。但不知為何荀冉前些日子突然辭官,陛下雖然三次拒絕,可最後還是熬不過他允準了。


    照理說辭官的應該都是些七老八十的人,想著功成身退頤養天年。可荀冉連二十都沒有,他這個時候辭官實在是太奇怪了。


    他今日來找自己是為何事?韓陽直是一頭霧水。


    “請荀將軍...額荀郎君到後衙大廳稍候,本縣馬上便去。”


    “遵命!”


    ......


    ......


    荀冉被管家引到後衙花廳,便一直端坐著喝茶。


    見縣令韓陽匆匆趕來,荀冉笑道:“某沒有打攪韓縣令吧。”


    韓陽陪著笑臉連連擺手道:“沒有沒有,荀郎君能夠駕臨縣衙,是韓某的榮幸。”


    雖然荀冉已經不是官身,但畢竟還是護國公,光爵位就把韓陽壓的死死的,韓陽不得不對荀冉畢恭畢敬。


    “其實某來縣衙也沒有什麽特別的事情,隻是有一些事情不太明白想向韓縣令求證一番。”


    韓陽嘴上連說不敢心中卻已經開始罵娘。


    明明就是一副興師問罪的樣子,還要裝出雲淡風輕。


    荀冉稍頓了頓,沉聲說道:“事情是這樣的,某在劍南赴任期間,府中老管家說有萬年縣的衙役公人上門收糧。他們雖然打著官府的名義,卻是各種刁難,我荀府上下叫苦不迭。”


    “冤枉,冤枉啊,韓某可從未聽說此事。”


    韓陽連連擺手,這件事情他確實不知情。而且很明顯這是有人在刻意陷害萬年縣衙。


    荀冉在朝廷的地位十分特殊,有無數人想要取而代之。隻是他們又不能暴露自己,便使出了借刀殺人的計策。


    荀冉連忙安撫韓陽道:“韓縣令你不要激動嘛,某還是相信你的。隻是我那老管家確定那些人穿著萬年縣的公服,為了還韓縣令一個清白,此事恐怕還得多花費些心思。”


    荀冉不疾不徐的說著,韓陽卻已經冷汗直流。


    少年的話乍一聽來沒有什麽,可卻是暗藏玄機。


    荀冉沒有直接報官表明他不想此事被太多的人知道。


    韓陽在長安城當了這麽長時間縣令,洞悉人心的本事早已爐火純青。


    這雙方在暗中纏鬥角力,韓陽夾在中間得罪誰都不好。


    難,實在是難呐。


    “這件事下官一定著人全力督辦。一旦事情有了眉目,必定會第一時間向荀公爺稟報,不知荀公爺意下如何?”


    這已經是韓陽能夠給出的最誠意的迴答了,他不安的望著荀冉,生怕這位小公爺動怒。


    “那便好,荀某堅信邪不壓正,過幾日便等韓縣令的好消息了。”


    荀冉也不想在此地久留,淡淡說道。


    “小公爺不如留下一起用頓便飯......”


    “不必了,某還有要事在身,改日再和韓縣令閑敘。”


    荀冉卻是不給韓陽任何機會,轉身離開。


    ······


    ······


    大明宮,紫宸殿。


    皇帝李顯正在批閱奏疏。


    李懷忠在一旁小心侍奉著道:“楚王殿下倒真是天資聰慧,劉中丞好生誇耀了一番呢。”


    李顯停了下來沉聲道:“哦?看來朕讓他跟著劉溫去讀書是對的,他那性子也就劉溫治的住。”


    “楚王殿下勤敏好學,是大唐朝廷的福氣啊。”


    李懷忠一邊笑吟吟的說著,一邊將一本奏疏遞到了皇帝手邊。


    皇帝最寵愛的子嗣是晉王,甚至有過廢太子立晉王的念頭。不過晉王著實有些不爭氣,竟然忍將不住扯旗造反。雖然事情最後被皇帝壓了下來,但皇帝也是真的心寒,晉王自然失去了爭奪儲位的機會。


    若是不出意外,太子繼承大統沒有什麽問題。但新皇也需要人來輔佐。這其中固然有文官武將,但也需要宗室親王來壓陣。


    楚王勤敏好學又不爭不搶,最是適合做這種輔佐君王的工作。


    李懷忠瞅了一眼皇帝,見他默然不語知道自己說錯了話連忙道:“瞧奴子這張嘴,真是賤。”


    “一看到楚王朕就會想到晉王,朕實在不忍心再看到他們兄弟相爭了。”


    李顯雖然貴為一國之君,可卻無法讓自己的子嗣和睦相處,想來還不如一農戶之家,確是有些悲哀。


    “幾位殿下都是天縱英才,隻不過年紀尚清無法領會陛下的苦心,過些時日肯定會好的。”


    ......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嶽為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嶽為輕並收藏盛唐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