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


    翌日一早皇帝便帶著一應隨侍前往蓬萊島東岸的淩霄閣拜祭天神。蜀中蝗災,江南水患。接連發生的天災讓李顯很是憂心。雖然有識趣的臣子上奏,說大唐疆域遼闊,同時發生兩起天災也不過是意外事件。


    不過李顯卻不這麽看。他認為這是自己失德所致,雖不至於下罪己詔,但隻身前往淩霄閣祭拜上天卻是很有必要的。非此無法提現他的誠意,非此無法感動上蒼憐憫大唐百姓。


    在這一點上李顯和其他上古賢君一樣將自己的姿態擺的很低,畢竟他是天子,這一切都是為了李家江山。


    蓬萊島在唐朝建立之初隨大明宮同建,後來幾次擴建才有了今天的規模。至於淩霄閣是當家皇帝陛下於元乾二年下令修建的。皇帝陛下認為需要有一個跟上天溝通的平台,這個平台隻能自己進去,旁人不得介入。


    在金盆之中淨過手,皇帝在眾隨侍的注視下走進了淩霄閣。


    這座三層小樓的絕對高度並不算高,但由於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於蓬萊島東岸最高處,似乎成了離天最近的地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這普天之下都是皇帝的子民,皇帝便有責任操心子民的生計。


    皇帝小心翼翼的順著梯子一級級向上攀登,終於來到了三層麵朝北的涼台。


    深吸了一口氣,皇帝神情肅穆的閉上眼睛默念著什麽。過了良久,他睜開眼睛,鄭重的朝北拜了一拜。


    這天下都是皇帝的,既如此能夠經受皇帝一拜的也隻有上天了。


    早有翰林待詔給皇帝寫好了與上天溝通的說辭,皇帝照著念了一遍才算完成了這次頗有些奇詭的談話。


    全程整個淩霄閣除了皇帝沒有一個人,保證了絕對意義上的寂靜。


    禮畢之後,皇帝之身從三層走下,在眾人的注視下走出了淩霄閣。


    這次荀冉賑災的方案他已經看過了,覺得按照這個方案做下去,災情還是能夠得到控製的。


    荀冉是個人才,如果能夠得到妥善的使用,還是能夠成為名臣的。隻不過此人的心性不定,要寫拿捏好還得多用一些權術。


    遠遠的李顯便注意到李仙惠正朝淩霄閣走來。


    他微微皺眉,卻還是衝李仙惠點了點頭。


    “怎麽,今天起的倒挺早。”


    李仙惠朝皇帝撇了撇嘴道:“父皇這是什麽話,就許父皇起早,仙惠便不能早起嗎?”


    皇帝板著臉道:“朕是為了國事。蜀中蝗災,江南水患,朕擔心是因為朕失德上蒼才降罪懲罰子民,故而才會早起來到淩霄閣中拜祭上蒼,祈求上蒼憐憫。”


    對此李仙惠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抓住皇帝的衣袖搖了搖道:“仙惠不管,仙惠隻知道父皇早起仙惠便要跟著早起。”


    李顯寵溺的拍了拍李仙惠肩膀,歎道:“你啊,朕讓你多睡一會你都不願,這朝廷的事難不成你也想管嗎?”


    李仙惠吐了吐舌頭道:“這仙惠可不想管,還是父皇乾綱獨斷的好。”


    “你個滑頭!”


    “父皇說仙惠是滑頭仙惠就是滑頭吧,誰教父皇是大唐的大英雄呢。”


    李顯聽後哈哈大笑道:“真是個古靈精怪的小滑頭,朕拿你真是沒有辦法。”


    李仙惠得知自己被賜婚荀冉後別提多欣喜了,故而整個人也跟著活絡了不少。


    在她看來隻要能和荀冉待在一起,付出什麽代價都是可以接受的。隻要皇帝降下恩旨,這件事就是板上釘釘了,別管荀冉是否願意都得接受。曾經她也猶豫彷徨過,認為這樣即便二人成婚也不會有真情實感。不過經過痛苦的掙紮後她才發現她已經離不開荀冉了。


    縱使這樣隻能得到荀冉的人她也在所不惜。何況人心都是肉長得,隻要相處的時間長了,李仙惠相信她還是能夠讓荀冉迴心轉意的。


    至於梅萱兒,更不在李仙惠的考慮範圍內了。這個女子聽說出身卑賤是犯官之女,曾經在勾欄場裏靠賣笑為生。這樣的女子怎麽配做荀冉的正室內,最多也有是個妾室吧。


    人逢喜事精神爽,如今李仙惠便覺得渾身舒爽有用不完的氣力。


    “陪朕去賞賞菊花吧。”


    皇帝祭拜過上天後也算了卻心中一樁大事。雖然祭天的效果還不好說,不過作為皇帝已經履行了自己的職責,自然輕鬆了不少。


    李仙惠點了點頭道:“仙惠都聽父皇的。”


    皇帝陛下和公主殿下前往蓬萊島正中的土山上登高望遠外加賞菊,隨行的陪侍自然加了十二分的小心。


    雖然蓬萊島隔絕於大明宮,往來隻能通過船隻,幾乎不可能有刺客。但凡事還是小心為妙。


    蓬萊島中心的土山就是從太液池挖掘的泥沙堆成的。雖然高度不過百米,可是因為有名匠打造,其上遍植花草樹木,又有亭台樓閣故而顯得極為清俊出奇。


    皇帝與李仙惠前後腳登山,隨侍的隨從便在他們身後三十步。這個距離極為講究,既不會讓皇帝覺得壓抑,若真的出現什麽意外隨侍也可以在第一時間趕到。


    蓬萊島上種植的花卉很多,其中以菊花種類數量最多。君子愛菊,因為菊花象征淡泊名利。


    不然怎麽會有那句著名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皇帝不是聖人,但也不願意做俗人。有機會他當然願意效仿那些不羈的魏晉名士放浪形骸,開懷暢飲。


    不過這些作為一個君王是很難有機會實現的。那麽作為補償皇帝便在這土山上遍植菊花,用遍山的雛菊來發泄心中的苦悶。


    高處不勝寒。


    登高望遠,憑欄遠眺,望著太液池波光粼粼的水麵,李顯生出一股豪氣來。


    名師名臣為了能夠載入史冊不惜使出渾身解數,可是他們有幾個真的是為大唐,為了百姓?


    他們所圖的不過是蔭蔽子孫,榮耀鄉裏親族,所希冀的不過是那一紙虛名。


    可是他李顯不一樣。他是天子,是皇帝。


    他有的是四海天下,那些百姓都是他的子民!


    ......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嶽為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嶽為輕並收藏盛唐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