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
吐蕃船隊的突然加速讓沙洲之中埋伏的唐軍十分欣喜。這些吐蕃人一定是慌亂之下不敢再停留,這才決定加速離開三岔口。
但殊不知這一切都在荀冉的預料之中。
三岔口雖然位於大澤正中,但不同的河道水位深淺很不一樣。
便拿通往北側的河道來說,大船根本不可能經過,便是小船也得小心翼翼,避免擱淺才是。
而且荀冉早在那裏灑滿了桐油,一旦吐蕃人真的衝了過去,丟火把引燃桐油即可。
若是吐蕃士兵在船隻擱淺後止步不前,便是生生的活靶子等著唐軍來射。
故而不管吐蕃人作何選擇,最終受益的都是唐軍。
“荀將軍,再等等吧,吐蕃人就要上鉤了。”
一名校尉興奮的揮舞著拳頭,神色極為自信。
也難怪,自從跟了荀冉以來,他們便沒打過敗仗。
軍隊的士氣也是長期累積培養的。跟著這麽一個英明神武的將軍,士氣怎麽可能會低落?
“嗯,叫兄弟們準備好,隨時準備出擊!”
荀冉經過一番暗中觀察篤定這隻軍隊便是吐蕃人的精銳。隻要能在大澤之中借助地形優勢將其吃掉,吐蕃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就難以恢複元氣,自然不會對大唐有什麽非分之想。
至於要不要趁機大舉攻伐,那就要看皇帝陛下的意思了。
果不其然吐蕃船隊在進入北側河道後紛紛擱淺,那些蠻子口中大聲咒罵著卻是無可奈何。
荀冉攥緊了拳頭道:“放!”
這次唐軍齊射的不再是羽箭而是弩箭!
一排臂張弩齊刷刷的抽出,將弩箭射到了幾十步外的吐蕃軍士身上。
由於船隻擱淺,吐蕃士兵們紛紛成了活靶子,紛紛中箭痛苦的倒了下去。
“兄弟們,為了大唐立功的時候到了,把他們全部宰了!”
荀冉怒目圓睜,高聲喝道。
唐軍士兵紛紛拿出長矛,重重朝吐蕃船隊擲去。
相較於弩箭,長矛的威脅更為直接,木質船板頃刻間便被紮出數個大洞,沼澤水瞬間湧入,那些吐蕃士兵紛紛高唿道船漏了。
這下便是傻子也知道不能繼續留在船上了。
吐蕃軍士不用千夫長,百夫長唿和紛紛跳下船隻求生。
可他們一進入澤沼便覺得哪裏有些不對。
沼澤雖然有淤泥,但也不至於這麽粘稠,而且似乎湖麵飄著一層浮油......
便在這時,隱蔽在蘆葦之中的荀冉下令道:“丟火把!”
唐軍士兵早就摩拳擦掌等的就是這一刻,現下立即用火折子引燃火把,隨即奮力將火把丟到了沼澤之中。
漫天大火頃刻間升騰而起,那些剛剛跳入池沼中以為自己逃出升天的吐蕃士兵紛紛被燒成了火人。
桐油一時間被引燃,升騰起濃濃黑煙和巨大的熱浪,伴著人皮肉被燒焦的惡臭令人作嘔。
不過眼下荀冉麾下的唐軍卻沒有停下的意思,不斷將火把丟入池沼中。
火勢越來越大,竟然將木質的船隻也紛紛引燃。
吐蕃軍統帥鳩欽令所在的帥船因為還沒有駛入北側河道故而幸免於難。
鳩欽令暗自慶幸之際免不了對唐軍咬牙切齒。
這唐軍主帥真是好狠辣的心思,竟然想要將他們全部燒死在這池沼之中。
“傳我命令,調轉船頭撤退!”
天知道唐人還有什麽埋伏,繼續待下去若是火勢蔓延開來,整個船隊都有可能被燒成灰燼。
鳩欽令是一個極為務實的人,他當然不會拿自己的命去作賭。
事實上別看唐軍在河道之中放了一把大火,實際上此刻河道之中的吐蕃船隻不足三十艘,大部分的船隻還都在三岔口。
命令一經傳出,吐蕃船隊便開始了行動。
此次吐蕃軍隊征用的船隻體型都不大故而很容易就能夠調頭轉向。
沒過多久,以鳩欽令所在帥船為首的船隊便紛紛掉轉船頭,朝南而去。
他們仍能感受到射來的零星羽箭,不過與漫天火勢相比,這實在不算什麽。
吐蕃人似乎天生就懼怕大火,不願意在火舌旁停留分毫。
......
......
熱浪席卷而來。
望著搖擺不定的蘆葦葉子,劉德深吸了一口氣。
隔著這麽遠他都能看到池沼中心沙洲附近的大火。
火勢很大,甚至燒焦了一些蘆葦。
這讓唐軍的掩蔽出了一些問題,不過這些都不在重要,因為吐蕃人正按照荀將軍的預料調轉船頭往池沼入口而來!
池沼入口的水流來自於不遠處的雪山,積雪融化後順著山間小溪流淌而下匯聚在池沼之中。加之此時的風向推波助瀾,水流朝北而去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劉德望了一眼水道入口擺放的木排,神色大喜。
借助風勢將木排送出,它們便能在第一時間與調頭而來的吐蕃船隊相遇。
“點火!”
劉德手下的軍卒早就憋著一股勁頭,現下聽劉德吩咐,立刻手持火把引燃了木排上澆灌了桐油的枯木。
這些木排相互之間綁在一起,原本被藏在蘆葦叢之中,故而吐蕃人從河道入口處進入時並沒有發現。
不過此時他們便是再發現已經無濟於事了。
木排被綁在一起占據了河道幾乎所有寬度,又因為壓有石塊,木排不可能輕易的被衝散。
此刻大火一燃起劉德便覺得吐蕃人絕無生機。
在這樣狹窄的水域船隻越多越不靈活,最終拖累的隻能是自己。
吐蕃人這種作戰方式就是在送命,不過他們似乎並沒有察覺到。
無需唐軍士兵助力,在強大的風向下燃起熊熊大火的木排紛紛順著河道向北劃動。
劉德相信過不了多久吐蕃人就會看到這些催命的木排了。
如果在寬闊的水域,吐蕃人還有機會通過調整陣型避開木排。但在大澤之中,這是不可能的。
“等到他們被火海吞沒,你們就殺出去用臂張弩把他們全部殺光!”
臂張弩的射程有足足一百五十步,足夠唐軍士兵在安全範圍之內將吐蕃潰兵射殺!
......
......(未完待續。)
吐蕃船隊的突然加速讓沙洲之中埋伏的唐軍十分欣喜。這些吐蕃人一定是慌亂之下不敢再停留,這才決定加速離開三岔口。
但殊不知這一切都在荀冉的預料之中。
三岔口雖然位於大澤正中,但不同的河道水位深淺很不一樣。
便拿通往北側的河道來說,大船根本不可能經過,便是小船也得小心翼翼,避免擱淺才是。
而且荀冉早在那裏灑滿了桐油,一旦吐蕃人真的衝了過去,丟火把引燃桐油即可。
若是吐蕃士兵在船隻擱淺後止步不前,便是生生的活靶子等著唐軍來射。
故而不管吐蕃人作何選擇,最終受益的都是唐軍。
“荀將軍,再等等吧,吐蕃人就要上鉤了。”
一名校尉興奮的揮舞著拳頭,神色極為自信。
也難怪,自從跟了荀冉以來,他們便沒打過敗仗。
軍隊的士氣也是長期累積培養的。跟著這麽一個英明神武的將軍,士氣怎麽可能會低落?
“嗯,叫兄弟們準備好,隨時準備出擊!”
荀冉經過一番暗中觀察篤定這隻軍隊便是吐蕃人的精銳。隻要能在大澤之中借助地形優勢將其吃掉,吐蕃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就難以恢複元氣,自然不會對大唐有什麽非分之想。
至於要不要趁機大舉攻伐,那就要看皇帝陛下的意思了。
果不其然吐蕃船隊在進入北側河道後紛紛擱淺,那些蠻子口中大聲咒罵著卻是無可奈何。
荀冉攥緊了拳頭道:“放!”
這次唐軍齊射的不再是羽箭而是弩箭!
一排臂張弩齊刷刷的抽出,將弩箭射到了幾十步外的吐蕃軍士身上。
由於船隻擱淺,吐蕃士兵們紛紛成了活靶子,紛紛中箭痛苦的倒了下去。
“兄弟們,為了大唐立功的時候到了,把他們全部宰了!”
荀冉怒目圓睜,高聲喝道。
唐軍士兵紛紛拿出長矛,重重朝吐蕃船隊擲去。
相較於弩箭,長矛的威脅更為直接,木質船板頃刻間便被紮出數個大洞,沼澤水瞬間湧入,那些吐蕃士兵紛紛高唿道船漏了。
這下便是傻子也知道不能繼續留在船上了。
吐蕃軍士不用千夫長,百夫長唿和紛紛跳下船隻求生。
可他們一進入澤沼便覺得哪裏有些不對。
沼澤雖然有淤泥,但也不至於這麽粘稠,而且似乎湖麵飄著一層浮油......
便在這時,隱蔽在蘆葦之中的荀冉下令道:“丟火把!”
唐軍士兵早就摩拳擦掌等的就是這一刻,現下立即用火折子引燃火把,隨即奮力將火把丟到了沼澤之中。
漫天大火頃刻間升騰而起,那些剛剛跳入池沼中以為自己逃出升天的吐蕃士兵紛紛被燒成了火人。
桐油一時間被引燃,升騰起濃濃黑煙和巨大的熱浪,伴著人皮肉被燒焦的惡臭令人作嘔。
不過眼下荀冉麾下的唐軍卻沒有停下的意思,不斷將火把丟入池沼中。
火勢越來越大,竟然將木質的船隻也紛紛引燃。
吐蕃軍統帥鳩欽令所在的帥船因為還沒有駛入北側河道故而幸免於難。
鳩欽令暗自慶幸之際免不了對唐軍咬牙切齒。
這唐軍主帥真是好狠辣的心思,竟然想要將他們全部燒死在這池沼之中。
“傳我命令,調轉船頭撤退!”
天知道唐人還有什麽埋伏,繼續待下去若是火勢蔓延開來,整個船隊都有可能被燒成灰燼。
鳩欽令是一個極為務實的人,他當然不會拿自己的命去作賭。
事實上別看唐軍在河道之中放了一把大火,實際上此刻河道之中的吐蕃船隻不足三十艘,大部分的船隻還都在三岔口。
命令一經傳出,吐蕃船隊便開始了行動。
此次吐蕃軍隊征用的船隻體型都不大故而很容易就能夠調頭轉向。
沒過多久,以鳩欽令所在帥船為首的船隊便紛紛掉轉船頭,朝南而去。
他們仍能感受到射來的零星羽箭,不過與漫天火勢相比,這實在不算什麽。
吐蕃人似乎天生就懼怕大火,不願意在火舌旁停留分毫。
......
......
熱浪席卷而來。
望著搖擺不定的蘆葦葉子,劉德深吸了一口氣。
隔著這麽遠他都能看到池沼中心沙洲附近的大火。
火勢很大,甚至燒焦了一些蘆葦。
這讓唐軍的掩蔽出了一些問題,不過這些都不在重要,因為吐蕃人正按照荀將軍的預料調轉船頭往池沼入口而來!
池沼入口的水流來自於不遠處的雪山,積雪融化後順著山間小溪流淌而下匯聚在池沼之中。加之此時的風向推波助瀾,水流朝北而去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劉德望了一眼水道入口擺放的木排,神色大喜。
借助風勢將木排送出,它們便能在第一時間與調頭而來的吐蕃船隊相遇。
“點火!”
劉德手下的軍卒早就憋著一股勁頭,現下聽劉德吩咐,立刻手持火把引燃了木排上澆灌了桐油的枯木。
這些木排相互之間綁在一起,原本被藏在蘆葦叢之中,故而吐蕃人從河道入口處進入時並沒有發現。
不過此時他們便是再發現已經無濟於事了。
木排被綁在一起占據了河道幾乎所有寬度,又因為壓有石塊,木排不可能輕易的被衝散。
此刻大火一燃起劉德便覺得吐蕃人絕無生機。
在這樣狹窄的水域船隻越多越不靈活,最終拖累的隻能是自己。
吐蕃人這種作戰方式就是在送命,不過他們似乎並沒有察覺到。
無需唐軍士兵助力,在強大的風向下燃起熊熊大火的木排紛紛順著河道向北劃動。
劉德相信過不了多久吐蕃人就會看到這些催命的木排了。
如果在寬闊的水域,吐蕃人還有機會通過調整陣型避開木排。但在大澤之中,這是不可能的。
“等到他們被火海吞沒,你們就殺出去用臂張弩把他們全部殺光!”
臂張弩的射程有足足一百五十步,足夠唐軍士兵在安全範圍之內將吐蕃潰兵射殺!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