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


    選擇信任張旭當然是冒著一定的風險,但荀冉選擇一試。


    從張旭明澈的眼神中荀冉看不到任何渾濁的東西,而且他的解釋也能講得通。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荀冉有充足的自信能夠控製局麵,便是真的生出什麽意外,以荀冉對益州乃至劍南道的布控也不會天崩地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既然一切盡在掌控,為什麽不試一試呢。


    當然張旭給不了荀冉吐蕃軍具體的行軍路線,但荀冉知道吐蕃這次是傾舉國之力侵襲劍南,這便足夠了。


    曆史上的吐蕃在唐中後期達到極盛,一度占據了隴右河西,劍南也幾次遭到侵襲。


    不過眼下的吐蕃肯定不算鼎盛時期,從其大舉進攻劍南而不是隴右便可看出在麵對隴右唐軍鐵板似得防守時吐蕃人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他們是要偷襲!


    想到這裏荀冉深吸了一口氣,當即率親隨離開地牢,打馬迴刺史府。如今刺史馮南山早已搬出府邸,將諾大個刺史府獨讓給荀冉,故而整個刺史府的護衛也換成了荀冉的親兵。


    見荀冉迴來,他們紛紛抱拳行禮。


    荀冉隨意的擺了擺手便闊步進了府中。


    到書房坐定後,荀冉喚來孫五,王勇封,又叫來了幾名郎將,參軍。


    幾人圍坐在一方矮幾前,看著荀冉拿一根木棍在劍南地圖上勾勾劃劃。


    “荀將軍,你這是在謀判吐蕃人的進軍線路嗎?”


    王勇封雖然一直以猛將的形象示人,但跟著荀冉時間久了,耳濡目染之下多少也漲了些見識。


    從牢房出來後他便一直想吐蕃人會以怎樣的形式進軍,此刻見荀冉把眾人喚來,便一心篤定荀將軍這是要向眾人詢問意見了。


    荀冉點了點頭道:“是啊,這吐蕃與劍南接壤的實在太廣,不太好判斷具體的行軍路線,我叫大家來是想看看大家的看法。”


    孫五皺眉道:“荀將軍確定吐蕃人會傾舉國之力來進攻劍南?”


    對此孫五是持懷疑的態度的。畢竟劍南的戰略地位不如隴右。吐蕃便真是如願一舉拿下劍南,但卻不容易更進一步。


    劍南易守難攻,守住劍門便能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可是同樣的要想從劍門攻出去一舉拿下長安和關中也是十分艱難的。


    一旦朝廷布置妥當,吐蕃人根本沒有任何的機會。


    既然如此,吐蕃人選擇在這個時候進攻劍南的戰略目的究竟是什麽呢。


    荀冉扣了扣手指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次乞力羅讚率部攻襲姚州,依某看不像是一般的劫掠,而更像是一次試探性進攻!”


    “試探性進攻?”


    王勇封撇了撇嘴,心中直是驚訝不以。


    “難道說吐蕃人隻是把乞力羅讚當成了棋子?”


    荀冉點了點頭。


    他明白為何王勇封如此驚訝。


    這乞力羅讚可是吐蕃名將,在吐蕃是僅次於讚普和大相的三號實權人物。便是這麽一個手眼通天的人,都被充作先鋒試探,足以見吐蕃對劍南勢在必得。


    “如果乞力羅讚拿下了姚州,那不用多講吐蕃人肯定源源不斷的從高原衝擊下來,經由姚州一路攻襲劍南道各州。而如果乞力羅讚失敗,某認為他們肯定還會有一個備選方案。今日便希望大家能夠幫荀某猜出這個備選方案。”


    參軍韓方頻頻點頭道:“大善,韓某十分認同荀將軍的分析,依韓某推斷若吐蕃人真的大舉進攻劍南,必定從三條路線來。”


    說完韓方取來一根木棍在地圖上勾畫了一番。


    荀冉目光如炬,奕奕有神的看著。


    這個韓方還真是有兩下子,別看他隻是紙上談兵,卻分析的頭頭是道。


    既然乞力羅讚兵敗姚州,吐蕃人肯定知道唐軍有所戒備必不會從姚州再進軍。


    那麽他們能夠選擇的線路無外乎就剩下三個......


    王勇封此時有些不耐煩的揮了揮手:“管那麽多作甚,依俺老王看不如先把南詔國主捉來好好審訊一番,什麽都水落石出了!”


    荀冉雙眸一亮,平日裏王勇封雖然莽撞,但這次分析的卻有些道理。


    明眼人都注意到乞力羅讚這次攻襲所帶並非都是吐蕃士兵,有很大一部分是南詔士兵。


    南詔雖然已經受大唐冊封,成為唐朝的附屬國,但實際上並未對唐朝有多少忠心而是一直屬於牆頭草,在大唐和吐蕃之間搖擺不定。


    其實這對於南詔來說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身邊有大唐,吐蕃這樣的頂級強國,它若是想謀求利益最大化隻能奉行間於齊楚的國策,在牙縫中求生存。


    不過這對於大唐來說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南詔不似吐蕃,離大唐劍南的距離很近,且這一戰後幾乎沒有什麽兵力,此刻若是率眾奔襲至南詔生擒其國主,便或許可以問出些東西了。


    雖說吐蕃人對南詔並不完全相信,但既然組成了聯軍要說南詔國主對吐蕃人的行軍路線完全不知那也是不可能的。


    思定之後,荀冉深吸了一口氣道:“不過也不可以掉以輕心。這樣吧,孫將軍你去率五千精騎立刻奔襲南詔,將其國主鎖了來見某,某則鎮守姚州以防吐蕃人偷襲。”


    荀冉行軍打仗講究的是個穩字,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做破釜沉舟那樣的蠢事的。


    孫五抱拳道:“自該如此。”


    ......


    ......


    一應事宜安排妥當後,荀冉屏退左右獨自一人坐在書案前揉著額角。


    他已經喚人備好筆墨紙硯,準備擬寫奏疏將姚州一代的戰況呈報給皇帝。


    隻是一時不知該如何措辭,有些木然。


    若是完全按照戰況陳寫未免枯燥了一些。以英明神武皇帝陛下的性子肯定不會滿意。


    但若是加入過多華麗的詞藻,這奏疏更像是一個邀功的表章了。


    如今自己年紀輕輕便做了節度使,朝中不知有多少人眼紅,在這個時候荀冉可不想做那出頭鳥。


    搖了搖頭,荀冉提筆蘸了蘸墨。


    不如便將主要的功勞送給那隊正阮安吧!


    ......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嶽為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嶽為輕並收藏盛唐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