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
新科進士麵見天子,這在大唐朝是有定式的。
無外乎天子對進士們勸勉幾句,之後新科進士們紛紛跪倒在地山唿陛下英明,實乃大唐社稷之福雲雲。
這樣的套路才是正常的模式嘛。
鄭暉率先進入大殿,荀冉緊跟著踏入,一眾士子皆著白袍列在大殿之中,當真有些瘮人啊。
大唐天子李顯此刻端坐禦座之上,見一眾士子束手而立,心中滿是豪氣。
這些士子都是大唐朝遴選出的最優秀的讀書人,雖然其中扔不免有許多世家子弟,但他自詡唯才而用,若是這些世家子真有學問,他也不會刻意打壓。
他要打壓的是世家不是人才,天下才子盡數收入朝中為他所用才是李顯最期待的。
李顯起身背負雙手朝眾人走來,以鄭暉為代表的士子紛紛屏住了唿吸,隻覺得一陣眩暈。荀冉卻不覺得有什麽,這種場麵他實在見得多了,從某種程度上講,皇帝陛下跟他可以算老熟人了。
連大朝會封賞那種場麵都經曆過了,殿前封賞著實不算什麽。
見同科進士這副表情,荀冉隻覺得有些好笑。
但好笑歸好笑,卻是必須表現出一幅聆聽聖訓的嚴肅模樣,不然豈不是拆皇帝陛下的台嗎。
皇帝走到鄭暉近前,淡淡道:“汝便是新科狀元鄭暉?”
鄭暉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此時聽得皇帝喚他的名字,仍是驚得不淺。
他連忙衝李顯拱手道:“臣便是鄭暉。”
其實嚴格來說,鄭暉此時還未是官身,不能自稱臣。但他是新科狀元,無論如何也能外放一個中上縣的縣令,這麽說也沒有什麽大問題。
皇帝點了點頭道:“聽聞你是出自滎陽鄭氏,鄭家多出公卿,你也需多多努力,好為朝廷效忠。”
這番話有兩層意思,一層自然是勉勵鄭暉,表達皇帝對他的肯定。
另一層意思就是告訴鄭暉,他能夠得這個狀元並不完全是因為他才學出眾,而是借了滎陽鄭氏的名望。
荀冉心道這種大棒加胡蘿卜的策略還真是奏效,當是能把鄭暉這樣出身名門的人收拾的服服帖帖。
果不其然,鄭暉聽聞天子如是說,連忙答道:“臣一定鞠躬盡瘁,為陛下肝腦塗地。”
皇帝笑著擺了擺手道:“朕可不要你肝腦塗地,朕還等著你為大唐盡忠呢。”
鄭暉連連稱是。
“朕便授你武功縣縣令之職,鄭卿,你可要替朕好好牧守一方啊。”
“陛下,臣,臣定不會負陛下之托......”
鄭暉喜極而泣,弄得一旁的荀冉頗是有些尷尬。
李顯誇耀了鄭暉後便轉向了荀冉。
對荀冉,李顯自然很熟悉。
這個橫空出世的少年曾憑著一手詩文驚豔了整個朝堂。
便是李顯都對荀冉的才華很欣賞。但荀冉似乎很沉浸在奇淫技巧中,經常搗鼓出一些新奇的物事,而對進學的事情不甚關注。
之後荀冉幾次隨薛武禮領兵,倒是體現出了軍事天賦。
量才而用一直是李顯的做法,他也就理所當然的給荀冉在軍事上施展才華的機會。
這次荀冉突然參加春闈,著實讓李顯震驚。
難道這少年突然想明白了,決定奮而進學?
以荀冉的才華,所作出的文章自然是絕頂的,故而皇帝欽點了荀冉進士科第二的名次。
李顯便是要看看,荀冉究竟這次參加科考究竟是想做些什麽。
“荀卿,此次春闈你發揮很不錯,朕心甚慰。”
皇帝的這番話,讓荀冉心中很忐忑啊。難道說荀冉之前做的事情,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都不滿意嗎?
“迴稟陛下,臣不過中庸之才,幸蒙陛下賞識,願趨為陛下馬前卒。”
皇帝沉吟了片刻,一揮手道:“罷了,罷了,你若是想做馬前卒,朕便準了你。”
本來他還想著將荀冉塞到六部中去培養一番,現在看來荀冉便是參加春闈也隻是臨時起意,並不是想借此進入大唐朝廷的中樞。
“荀卿...”皇帝蹙眉思忖著該封賞荀冉些什麽。如今荀冉已經是左千牛衛大將軍,又封了護國公,可謂功名無兩。若是授予他文官,倒是有些屈才,若是授予武職,便需要好好考慮一番。
過了片刻,皇帝朗聲道:“如今劍南節度使正好出缺,不若荀卿便領此位吧。”
此言一出,荀冉當即愣了。
劍南節度使?
皇帝陛下這不是在開玩笑吧?
理論上左千牛衛大將軍是要在長安城中待著的,遇到出征再從兵部領魚符調兵。皇帝如今授予荀冉劍南道節度使,是怎麽個意思?
不光荀冉愣了,便是大殿之內的其餘士子也紛紛瞪圓了雙眼,盯著皇帝。
“咳咳。朕念卿兩次領兵入蜀,對劍南情狀十分了解,故而希望荀卿能夠頂上此職。”
皇帝被眾人盯得有些發毛,咳了一聲掩飾尷尬。
荀冉經李顯這麽一說才想到如今的劍南道節度使是由仇英的部將暫領,朝廷一直沒有推出合適的人選。
可便是這般,大唐名將如雲,又如何會輪到他去當這個劍南道節度使?
皇帝這麽做,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嗎?他當這個左千牛衛大將軍已經引來了無數人豔羨,若是再當了劍南道節度使,嘖嘖,還不得被人噴成什麽樣子。
人言可畏,說的便是如此。
有些人就是見不得你好,巴不得你摔跟頭。如今荀冉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怎能不惹人眼紅妒忌。
大唐的官位本就那麽點,可謂一個蘿卜一個坑,如今荀冉同時身兼數職,那些眼紅的人勢必會跳出來指摘一番。
“陛下,臣資曆尚淺。怕是不能夠擔起如此重任...”
荀冉的迴應似乎早在李顯的預料之中,皇帝擺了擺手道:“荀卿無需多言,朕意已決。不日朕便會擬詔,將邸報傳到各州縣。”
荀冉著實很無奈啊。
麵對這麽一個乾綱獨斷的帝王,他拿什麽去反駁?
反駁不了隻能領命了......
“臣遵旨......”
眾人豔羨、嫉妒的目光紛紛朝荀冉投來,惹得荀冉一陣惡寒。
此時此刻,荀冉隻希望皇帝能夠快些封賞完,不然這麽一圈子下來,他還不得被眾士子的目光殺死?
......
......(未完待續。)
新科進士麵見天子,這在大唐朝是有定式的。
無外乎天子對進士們勸勉幾句,之後新科進士們紛紛跪倒在地山唿陛下英明,實乃大唐社稷之福雲雲。
這樣的套路才是正常的模式嘛。
鄭暉率先進入大殿,荀冉緊跟著踏入,一眾士子皆著白袍列在大殿之中,當真有些瘮人啊。
大唐天子李顯此刻端坐禦座之上,見一眾士子束手而立,心中滿是豪氣。
這些士子都是大唐朝遴選出的最優秀的讀書人,雖然其中扔不免有許多世家子弟,但他自詡唯才而用,若是這些世家子真有學問,他也不會刻意打壓。
他要打壓的是世家不是人才,天下才子盡數收入朝中為他所用才是李顯最期待的。
李顯起身背負雙手朝眾人走來,以鄭暉為代表的士子紛紛屏住了唿吸,隻覺得一陣眩暈。荀冉卻不覺得有什麽,這種場麵他實在見得多了,從某種程度上講,皇帝陛下跟他可以算老熟人了。
連大朝會封賞那種場麵都經曆過了,殿前封賞著實不算什麽。
見同科進士這副表情,荀冉隻覺得有些好笑。
但好笑歸好笑,卻是必須表現出一幅聆聽聖訓的嚴肅模樣,不然豈不是拆皇帝陛下的台嗎。
皇帝走到鄭暉近前,淡淡道:“汝便是新科狀元鄭暉?”
鄭暉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此時聽得皇帝喚他的名字,仍是驚得不淺。
他連忙衝李顯拱手道:“臣便是鄭暉。”
其實嚴格來說,鄭暉此時還未是官身,不能自稱臣。但他是新科狀元,無論如何也能外放一個中上縣的縣令,這麽說也沒有什麽大問題。
皇帝點了點頭道:“聽聞你是出自滎陽鄭氏,鄭家多出公卿,你也需多多努力,好為朝廷效忠。”
這番話有兩層意思,一層自然是勉勵鄭暉,表達皇帝對他的肯定。
另一層意思就是告訴鄭暉,他能夠得這個狀元並不完全是因為他才學出眾,而是借了滎陽鄭氏的名望。
荀冉心道這種大棒加胡蘿卜的策略還真是奏效,當是能把鄭暉這樣出身名門的人收拾的服服帖帖。
果不其然,鄭暉聽聞天子如是說,連忙答道:“臣一定鞠躬盡瘁,為陛下肝腦塗地。”
皇帝笑著擺了擺手道:“朕可不要你肝腦塗地,朕還等著你為大唐盡忠呢。”
鄭暉連連稱是。
“朕便授你武功縣縣令之職,鄭卿,你可要替朕好好牧守一方啊。”
“陛下,臣,臣定不會負陛下之托......”
鄭暉喜極而泣,弄得一旁的荀冉頗是有些尷尬。
李顯誇耀了鄭暉後便轉向了荀冉。
對荀冉,李顯自然很熟悉。
這個橫空出世的少年曾憑著一手詩文驚豔了整個朝堂。
便是李顯都對荀冉的才華很欣賞。但荀冉似乎很沉浸在奇淫技巧中,經常搗鼓出一些新奇的物事,而對進學的事情不甚關注。
之後荀冉幾次隨薛武禮領兵,倒是體現出了軍事天賦。
量才而用一直是李顯的做法,他也就理所當然的給荀冉在軍事上施展才華的機會。
這次荀冉突然參加春闈,著實讓李顯震驚。
難道這少年突然想明白了,決定奮而進學?
以荀冉的才華,所作出的文章自然是絕頂的,故而皇帝欽點了荀冉進士科第二的名次。
李顯便是要看看,荀冉究竟這次參加科考究竟是想做些什麽。
“荀卿,此次春闈你發揮很不錯,朕心甚慰。”
皇帝的這番話,讓荀冉心中很忐忑啊。難道說荀冉之前做的事情,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都不滿意嗎?
“迴稟陛下,臣不過中庸之才,幸蒙陛下賞識,願趨為陛下馬前卒。”
皇帝沉吟了片刻,一揮手道:“罷了,罷了,你若是想做馬前卒,朕便準了你。”
本來他還想著將荀冉塞到六部中去培養一番,現在看來荀冉便是參加春闈也隻是臨時起意,並不是想借此進入大唐朝廷的中樞。
“荀卿...”皇帝蹙眉思忖著該封賞荀冉些什麽。如今荀冉已經是左千牛衛大將軍,又封了護國公,可謂功名無兩。若是授予他文官,倒是有些屈才,若是授予武職,便需要好好考慮一番。
過了片刻,皇帝朗聲道:“如今劍南節度使正好出缺,不若荀卿便領此位吧。”
此言一出,荀冉當即愣了。
劍南節度使?
皇帝陛下這不是在開玩笑吧?
理論上左千牛衛大將軍是要在長安城中待著的,遇到出征再從兵部領魚符調兵。皇帝如今授予荀冉劍南道節度使,是怎麽個意思?
不光荀冉愣了,便是大殿之內的其餘士子也紛紛瞪圓了雙眼,盯著皇帝。
“咳咳。朕念卿兩次領兵入蜀,對劍南情狀十分了解,故而希望荀卿能夠頂上此職。”
皇帝被眾人盯得有些發毛,咳了一聲掩飾尷尬。
荀冉經李顯這麽一說才想到如今的劍南道節度使是由仇英的部將暫領,朝廷一直沒有推出合適的人選。
可便是這般,大唐名將如雲,又如何會輪到他去當這個劍南道節度使?
皇帝這麽做,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嗎?他當這個左千牛衛大將軍已經引來了無數人豔羨,若是再當了劍南道節度使,嘖嘖,還不得被人噴成什麽樣子。
人言可畏,說的便是如此。
有些人就是見不得你好,巴不得你摔跟頭。如今荀冉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怎能不惹人眼紅妒忌。
大唐的官位本就那麽點,可謂一個蘿卜一個坑,如今荀冉同時身兼數職,那些眼紅的人勢必會跳出來指摘一番。
“陛下,臣資曆尚淺。怕是不能夠擔起如此重任...”
荀冉的迴應似乎早在李顯的預料之中,皇帝擺了擺手道:“荀卿無需多言,朕意已決。不日朕便會擬詔,將邸報傳到各州縣。”
荀冉著實很無奈啊。
麵對這麽一個乾綱獨斷的帝王,他拿什麽去反駁?
反駁不了隻能領命了......
“臣遵旨......”
眾人豔羨、嫉妒的目光紛紛朝荀冉投來,惹得荀冉一陣惡寒。
此時此刻,荀冉隻希望皇帝能夠快些封賞完,不然這麽一圈子下來,他還不得被眾士子的目光殺死?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