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什麽好的點子建議可以在書評區和五嶽一起討論,另外也歡迎大家加讀者群交流,五嶽在裏麵的。)
連皇帝陛下都對泡饃這麽賞識,各個藩王自然也就上行下效的對這種美食推崇了起來,一時間泡饃在長安城權貴階層風靡了起來。
有了泡饃成功的經驗,荀冉又推出了口味獨特的胡辣湯。也許是符合西北漢子的口味,也許是料足湯鮮,也許是......
荀冉也不知道為何,胡辣湯成了西市酒肆裏最火爆的佐餐佳羹,一時間無數酒肆跟風仿製,胡辣湯的風靡程度甚至超過了泡饃。
“陛下,這胡辣湯嚐來如何?”
常子鄴小心翼翼的試探道。
一個新的菜肴問世,隻有經過皇帝陛下的首肯才能算作成功。要想賺大錢,僅靠那些平頭百姓是肯定不行的,靠的是權貴的支持。權貴看的是什麽,當然是皇帝陛下的意思啊。
胡辣湯早就有內監試食過,李顯不疾不徐的嚐了一勺,隻覺得鮮美不已。
“善!荀卿,常卿,這胡辣湯口味酸辣可口,還帶著一股鮮美之味,真是獨特!”
李顯顧著天子威嚴隻嚐了一口,便放下了湯勺。
“看來荀卿還是更適合做些佳肴的烹製工作,做的好了於國於民也是一件大善事。”
荀冉心中一陣腹誹,皇帝陛下臉皮真是厚,白吃白喝還要挖苦自己一番。
罷了罷了,誰叫他是皇帝呢。
自己忍,自己忍還不行嗎?
“微臣願把這胡辣湯的秘方敬獻給陛下。”
荀冉深知這位聖明天子的脾性,索性咬了咬牙,主動將秘方獻出去。這樣好歹能落個好名聲,不至於到頭來狼狽不堪。
太子李貞猶豫了片刻,衝皇帝拱了拱手:“父皇,荀郎君既然有如此才華,朝廷應量才而用。兒臣那裏每日不過由師父大儒講學授業,荀郎君也沒有什麽事情做,不如便允準他十日一赴東宮請安吧。”
皇帝點了點頭。
“貞兒說的有道理,荀卿善的是作詩烹飪編舞,讓他聽那些為君之道的大道理也沒有什麽用。貞兒,朕準了。”
皇帝饒有興致的打量著荀冉,他這輩子閱人無數,但惟獨看不透眼前的這個少年。
不卑不亢,不疾不徐,倒真是個奇人。
荀冉心中大喜。
皇帝的這番話,基本解除了東宮屬官對他的束縛,這樣他便有更多的時間去安西進奏院學習兵法。
隻是太子為何要幫他?難道太子知道他起了從軍的念頭,想把自己作為一枚棋子安插在軍中以備不時之需?
不論如何,結果是好的,眼下他最需要的就是自由。
“微臣謝陛下隆恩。”
李顯滿意的捋了捋龍須,笑道:“今夜是上元佳節,諸卿便去賞花燈吧。”
......
......
皇帝陛下倒真是親民啊!
好在他老人家沒有決定和荀冉等人同賞花燈,不然這好好的上元花夜真要成了君民同樂和家親了。
皇帝攜太子、諸王、公主離開西市泡饃館後,荀冉終於長出了一口氣。
他答應了梅萱兒今日陪她賞花燈,若是因為天子駕臨毀了約,真就是憾事一樁了。
少年辭別王維、程明道,與常子鄴坐上馬車直奔曲江而去。
此時此刻,長安城的夜空已經被絢麗的煙花染成了白晝。
荀冉心中五味雜陳,這算是他來到大唐後過的第一個上元節,說來竟是有些令人唏噓。
上元夜長安城內不禁出行,故而各坊的居民都會來到主街上燃煙花,賞花燈。但要論最繁鬧的地方,一定還要屬曲江池。
平日裏僅供達官顯貴遊賞的曲江池此刻也對百姓開放,故而有許多兜售花燈、麵具、玩偶、泥人的小販會聚攏在曲江池畔,打算趁著好光景小賺一筆。
“荀大哥,你說萱兒姐姐會不會喜歡咱們準備的禮物。”
常子鄴倒是一如既往的熱心腸,幫荀冉分析了起來。
“照理說,這個年紀的小娘子最喜歡的便是胭脂水粉,隻是萱兒姐姐本身就皮膚白皙,用那些東西反而素了些。我準備的這個包金玉鐲雖算不上傾世之品,好歹也是南詔進貢的上乘貨,最重要的是我托人刻上的那行字,代表了荀大哥的一片真情啊。”
小胖子從袖口拿出一個錦盒,神秘兮兮的笑了笑。
荀冉一把搶過錦盒,輕輕啟開封泥。
“都說你小子不諳情事,誰知道卻這般滑頭。”
常子鄴一臉無辜的攤了攤手:“還不是被我阿爺逼的,他天天攛掇著我娶妻成家,我若不裝的單純一些,哪還有這樣快活日子過。”
荀冉白了他一眼,將錦盒合好收起。
“到時你可別亂說話,嚇著萱兒。”
馬車停穩後,荀冉和常子鄴先後跳將下來,順著青石板修葺的大道緩行。
進了坊門,荀冉不由皺起了眉頭。
此時的曲江池已經滿是賞月的遊人。
二人一前一後側著身子,艱難的朝前擠去。
“荀大哥,這麽熱鬧的地方萱兒姐姐肯定喜歡。”
小胖子倒是不在乎擁擠,邊走邊笑:“要說啊,今夜良辰美景,荀大哥作詩一首,許就將萱兒姐姐拿下了。”
荀冉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道:“別亂說!”
荀冉與梅萱兒相約在湖畔的長亭相見,此番人流湍急,根本看不見梅萱兒的人,直是把他急壞了。
“荀大哥,萱兒姐姐在那邊!”
荀冉順著常子鄴所指方向望過去,隻見梅萱兒身著一襲紫衣獨立在人群中,宛若仙子一般。
“郎君。”梅萱兒也看到了荀冉,嘴角勾起一抹淺笑。
二人擠過人流,終於匯合。
荀冉苦笑道:“都怪我,選在了這麽一處地方。”
梅萱兒擺了擺手:“無妨的,妾身喜歡熱鬧。不過此番郎君來晚了,可要受罰。”
荀冉當然不會用皇帝駕臨泡饃館一事作搪塞的借口,苦笑著攤了攤手道:“萱兒說怎麽罰,便怎麽罰。”
梅萱兒嬌嗔了一聲:“郎君真是油嘴滑舌,奴家便罰你作詩罷。”
......
......
連皇帝陛下都對泡饃這麽賞識,各個藩王自然也就上行下效的對這種美食推崇了起來,一時間泡饃在長安城權貴階層風靡了起來。
有了泡饃成功的經驗,荀冉又推出了口味獨特的胡辣湯。也許是符合西北漢子的口味,也許是料足湯鮮,也許是......
荀冉也不知道為何,胡辣湯成了西市酒肆裏最火爆的佐餐佳羹,一時間無數酒肆跟風仿製,胡辣湯的風靡程度甚至超過了泡饃。
“陛下,這胡辣湯嚐來如何?”
常子鄴小心翼翼的試探道。
一個新的菜肴問世,隻有經過皇帝陛下的首肯才能算作成功。要想賺大錢,僅靠那些平頭百姓是肯定不行的,靠的是權貴的支持。權貴看的是什麽,當然是皇帝陛下的意思啊。
胡辣湯早就有內監試食過,李顯不疾不徐的嚐了一勺,隻覺得鮮美不已。
“善!荀卿,常卿,這胡辣湯口味酸辣可口,還帶著一股鮮美之味,真是獨特!”
李顯顧著天子威嚴隻嚐了一口,便放下了湯勺。
“看來荀卿還是更適合做些佳肴的烹製工作,做的好了於國於民也是一件大善事。”
荀冉心中一陣腹誹,皇帝陛下臉皮真是厚,白吃白喝還要挖苦自己一番。
罷了罷了,誰叫他是皇帝呢。
自己忍,自己忍還不行嗎?
“微臣願把這胡辣湯的秘方敬獻給陛下。”
荀冉深知這位聖明天子的脾性,索性咬了咬牙,主動將秘方獻出去。這樣好歹能落個好名聲,不至於到頭來狼狽不堪。
太子李貞猶豫了片刻,衝皇帝拱了拱手:“父皇,荀郎君既然有如此才華,朝廷應量才而用。兒臣那裏每日不過由師父大儒講學授業,荀郎君也沒有什麽事情做,不如便允準他十日一赴東宮請安吧。”
皇帝點了點頭。
“貞兒說的有道理,荀卿善的是作詩烹飪編舞,讓他聽那些為君之道的大道理也沒有什麽用。貞兒,朕準了。”
皇帝饒有興致的打量著荀冉,他這輩子閱人無數,但惟獨看不透眼前的這個少年。
不卑不亢,不疾不徐,倒真是個奇人。
荀冉心中大喜。
皇帝的這番話,基本解除了東宮屬官對他的束縛,這樣他便有更多的時間去安西進奏院學習兵法。
隻是太子為何要幫他?難道太子知道他起了從軍的念頭,想把自己作為一枚棋子安插在軍中以備不時之需?
不論如何,結果是好的,眼下他最需要的就是自由。
“微臣謝陛下隆恩。”
李顯滿意的捋了捋龍須,笑道:“今夜是上元佳節,諸卿便去賞花燈吧。”
......
......
皇帝陛下倒真是親民啊!
好在他老人家沒有決定和荀冉等人同賞花燈,不然這好好的上元花夜真要成了君民同樂和家親了。
皇帝攜太子、諸王、公主離開西市泡饃館後,荀冉終於長出了一口氣。
他答應了梅萱兒今日陪她賞花燈,若是因為天子駕臨毀了約,真就是憾事一樁了。
少年辭別王維、程明道,與常子鄴坐上馬車直奔曲江而去。
此時此刻,長安城的夜空已經被絢麗的煙花染成了白晝。
荀冉心中五味雜陳,這算是他來到大唐後過的第一個上元節,說來竟是有些令人唏噓。
上元夜長安城內不禁出行,故而各坊的居民都會來到主街上燃煙花,賞花燈。但要論最繁鬧的地方,一定還要屬曲江池。
平日裏僅供達官顯貴遊賞的曲江池此刻也對百姓開放,故而有許多兜售花燈、麵具、玩偶、泥人的小販會聚攏在曲江池畔,打算趁著好光景小賺一筆。
“荀大哥,你說萱兒姐姐會不會喜歡咱們準備的禮物。”
常子鄴倒是一如既往的熱心腸,幫荀冉分析了起來。
“照理說,這個年紀的小娘子最喜歡的便是胭脂水粉,隻是萱兒姐姐本身就皮膚白皙,用那些東西反而素了些。我準備的這個包金玉鐲雖算不上傾世之品,好歹也是南詔進貢的上乘貨,最重要的是我托人刻上的那行字,代表了荀大哥的一片真情啊。”
小胖子從袖口拿出一個錦盒,神秘兮兮的笑了笑。
荀冉一把搶過錦盒,輕輕啟開封泥。
“都說你小子不諳情事,誰知道卻這般滑頭。”
常子鄴一臉無辜的攤了攤手:“還不是被我阿爺逼的,他天天攛掇著我娶妻成家,我若不裝的單純一些,哪還有這樣快活日子過。”
荀冉白了他一眼,將錦盒合好收起。
“到時你可別亂說話,嚇著萱兒。”
馬車停穩後,荀冉和常子鄴先後跳將下來,順著青石板修葺的大道緩行。
進了坊門,荀冉不由皺起了眉頭。
此時的曲江池已經滿是賞月的遊人。
二人一前一後側著身子,艱難的朝前擠去。
“荀大哥,這麽熱鬧的地方萱兒姐姐肯定喜歡。”
小胖子倒是不在乎擁擠,邊走邊笑:“要說啊,今夜良辰美景,荀大哥作詩一首,許就將萱兒姐姐拿下了。”
荀冉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道:“別亂說!”
荀冉與梅萱兒相約在湖畔的長亭相見,此番人流湍急,根本看不見梅萱兒的人,直是把他急壞了。
“荀大哥,萱兒姐姐在那邊!”
荀冉順著常子鄴所指方向望過去,隻見梅萱兒身著一襲紫衣獨立在人群中,宛若仙子一般。
“郎君。”梅萱兒也看到了荀冉,嘴角勾起一抹淺笑。
二人擠過人流,終於匯合。
荀冉苦笑道:“都怪我,選在了這麽一處地方。”
梅萱兒擺了擺手:“無妨的,妾身喜歡熱鬧。不過此番郎君來晚了,可要受罰。”
荀冉當然不會用皇帝駕臨泡饃館一事作搪塞的借口,苦笑著攤了攤手道:“萱兒說怎麽罰,便怎麽罰。”
梅萱兒嬌嗔了一聲:“郎君真是油嘴滑舌,奴家便罰你作詩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