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殿下,這裏是?”
李仙惠在婢女綠蘿的攙扶下走下馬車,淡淡道:“這是父皇賞給我的宅子,平日裏我一直住在宮中倒也沒什麽機會住。事情鬧成現在這樣,你再住在府裏我怕盧仲臣會派人找你麻煩,今夜你便先住在這裏吧。”
“這......此宅乃是公主的別業,微臣借住恐怕不妥吧。”
李仙惠不耐的揮了揮手道:“我讓你住,你便住吧,旁的事情你無需管。”
到底是天潢貴胄,便是極力克製,仍會不經意間透漏出一股蠻橫。
荀冉知道再爭辯也是無益,索性拱了拱手,領了純陽的恩情。
這一夜,看起來真的要不眠了。
......
......
第二天一早,大明宮傳旨的中官便來到了李仙惠在崇仁坊的別業。
荀冉倒也氣定神閑,稍稍整理了衣物便隨其入宮麵聖。
從崇仁坊到大明宮用不了多少時間,荀冉還沒有考慮好怎麽對皇帝解釋,馬車便停在了丹鳳門前。
照例經由禁軍一番搜查,荀冉便跟隨中官進入了這座宏偉無比的皇宮。
這是他第二次進入大明宮,但與上次國宴相比,此刻的心境卻大不相同。
紫宸殿內,大唐天子李顯已是暴怒。
純陽公主連夜出宮,他卻被瞞在鼓裏。最可氣的是自己的女兒為了一個稍有才名的小子,竟然不惜違抗自己的命令。
這是他絕不能容許的!
李懷忠躬身至近前低語了幾句,皇帝不耐的揮了揮手:“宣!”
一番威嚴唱誦後,荀冉登上了大殿的級級石階,躬身進入了紫宸殿。
“臣太樂署令、校書郎、開國縣男荀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荀冉俯身下拜,對李顯行了君臣之禮,但皇帝卻絲毫沒有讓他平身的意思。
少年額頭緊緊貼在紫宸殿的石板上,冰涼入骨。他能清晰的聽到自己的心跳和皇帝漸進的腳步聲。
李顯在少年近前三步停了下來,一聲冷笑:“荀冉,你好大的膽子!”
對於皇帝的反應,荀冉一點都不感到驚訝。
伴君如伴虎,從進入長安的那一刻起,荀冉就告誡自己絕對不能把皇帝看成普通人。秦廷玉被刺殺,京兆尹提審嫌犯這本是極為正常的事情,偏偏純陽公主半路殺出,將自己生生從京兆府“救了出去”。
在少年看來,皇帝的震怒不在於公主“徇私”,而在於她為了自己不惜違反宮中規製,在入夜下鑰後擅自離開皇宮。要知道大明宮各宮門的鑰匙掌握在皇帝的心腹將領手中,非是軍國大事,原則上宮門是不能開啟的。
荀冉沉聲應道:“微臣知罪。”
李顯劍眉一挑道:“公主大病初愈,竟是為了你連夜奔波。朕方授你太樂署令,你便與太常寺卿起了嫌隙,不論孰對孰錯,都是我大唐的損失。朕本以為你是個能成大事的才俊,誰曾想卻這般不知隱忍。”
秦廷玉被殺一事早已有人向李顯奏報,他倒不相信這件事是荀冉所為,但荀冉借純陽之威下壓京兆尹,卻是辦的一樁糊塗事。
李顯深吸了一口氣,揮手點了點荀冉:“朕問你,這件事你打算怎麽辦?”
“臣願辭去太樂署令,歸隱終南山。”
李顯先是一愣,旋即道:“你說什麽?你再給朕說一遍!”
荀冉整了整袍袖,朗聲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既然這長安無臣容身之地,臣願意做一躬耕隴上的農夫。”
李顯冷笑道:“好啊,說到底你是怪朕沒有替你做主了。這朝廷上下,有哪個人敢這麽跟朕說話,荀冉你真的以為我大唐隻有你這麽一個人才嗎?”
荀冉淡淡道:“微臣不敢。”
“不敢,這天底下還有你荀冉不敢做的事?好,你要辭官朕便準了你,這件事就此揭過,但你必須留在這長安城中老老實實做你的東宮屬官。想去終南山做懷才不遇的隱士?朕還不想被天下士子戳著脊梁骨,罵成不分忠奸的昏君!”
清者自清,這個案子荀冉自然是不怕人查的,但若皇帝給出承諾,也不算什麽壞事。
至少自己不用再趟這趟渾水。
“微臣謝陛下隆恩。”
從大明宮出來,荀冉就在丹鳳門見到了焦急等待的王維。
王維聽說荀冉因為太常寺卿遇刺一案被皇帝召入宮中,自是心急如焚,一早便趕到了丹鳳門外等候。
“徐之兄,事情怎麽樣了?”
荀冉聳了聳肩,苦苦笑道:“還能怎麽樣,我這太樂署令是當到頭了。”
王維蹙眉:“這是陛下的意思?”
荀冉搖了搖頭:“是我主動請辭的。這件事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即便我再怎麽申辯也不會有效果。至於案子,隨他們怎麽查好了。”
王維最是了解荀冉,知道少年是寧折不彎的性格,讓他委曲求全確實有些勉為其難了。
“唉,辭官便辭官把,以徐之兄的才華要想東山再起絕不是什麽難事。”王維在一旁安慰道:“愚兄在終南山修築了一處別業,不若徐之兄與我前往小住數日,也可避一避喧囂。”
荀冉猶豫道:“陛下可是不準我離開長安。”
王維道:“陛下是怕你隱居,我大唐少了一個少年才俊。若是小住數日,應是無妨的。”
荀冉點了點頭:“若是如此,荀某便聽摩詰兄的。”
......
......
終南山,龍泉寺。
大雄寶殿內,晉王李洪正跪在蒲團上虔誠的還願。
龍泉寺乃是皇家寺院,故而雖處在終南山角,前來許願的香客卻並不多。
靠上了皇家的這棵大樹,便不必再擔心香火錢,但相應的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代價便包括給皇子們講經。龍泉寺的住持法號名慧空,是西域佛僧羅什的親傳弟子,很受當今天子的器重。
李洪滿是恭敬的雙手合十,衝慧空一禮。
“慧空大師,小王的心願已了。”
慧空不悲不喜,淡淡道:“殿下不留在寺中用一頓齋飯嗎?”
李洪朗聲迴道:“寶寺莊嚴,小王便不叨擾了。”
說完他便邁步走出大殿,大殿之外阮千秋皺眉道:“殿下,荀冉那裏......”
李洪擺了擺手:“既然父皇已經做了決定,邊不時你我可改變的。他有他的路,本王幹預不了也不想幹預。怎麽,你心軟了?”
阮千秋沉聲道:“緣由心生,我的心已死了。”
“既然無緣,便放下吧。”
......
......
李仙惠在婢女綠蘿的攙扶下走下馬車,淡淡道:“這是父皇賞給我的宅子,平日裏我一直住在宮中倒也沒什麽機會住。事情鬧成現在這樣,你再住在府裏我怕盧仲臣會派人找你麻煩,今夜你便先住在這裏吧。”
“這......此宅乃是公主的別業,微臣借住恐怕不妥吧。”
李仙惠不耐的揮了揮手道:“我讓你住,你便住吧,旁的事情你無需管。”
到底是天潢貴胄,便是極力克製,仍會不經意間透漏出一股蠻橫。
荀冉知道再爭辯也是無益,索性拱了拱手,領了純陽的恩情。
這一夜,看起來真的要不眠了。
......
......
第二天一早,大明宮傳旨的中官便來到了李仙惠在崇仁坊的別業。
荀冉倒也氣定神閑,稍稍整理了衣物便隨其入宮麵聖。
從崇仁坊到大明宮用不了多少時間,荀冉還沒有考慮好怎麽對皇帝解釋,馬車便停在了丹鳳門前。
照例經由禁軍一番搜查,荀冉便跟隨中官進入了這座宏偉無比的皇宮。
這是他第二次進入大明宮,但與上次國宴相比,此刻的心境卻大不相同。
紫宸殿內,大唐天子李顯已是暴怒。
純陽公主連夜出宮,他卻被瞞在鼓裏。最可氣的是自己的女兒為了一個稍有才名的小子,竟然不惜違抗自己的命令。
這是他絕不能容許的!
李懷忠躬身至近前低語了幾句,皇帝不耐的揮了揮手:“宣!”
一番威嚴唱誦後,荀冉登上了大殿的級級石階,躬身進入了紫宸殿。
“臣太樂署令、校書郎、開國縣男荀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荀冉俯身下拜,對李顯行了君臣之禮,但皇帝卻絲毫沒有讓他平身的意思。
少年額頭緊緊貼在紫宸殿的石板上,冰涼入骨。他能清晰的聽到自己的心跳和皇帝漸進的腳步聲。
李顯在少年近前三步停了下來,一聲冷笑:“荀冉,你好大的膽子!”
對於皇帝的反應,荀冉一點都不感到驚訝。
伴君如伴虎,從進入長安的那一刻起,荀冉就告誡自己絕對不能把皇帝看成普通人。秦廷玉被刺殺,京兆尹提審嫌犯這本是極為正常的事情,偏偏純陽公主半路殺出,將自己生生從京兆府“救了出去”。
在少年看來,皇帝的震怒不在於公主“徇私”,而在於她為了自己不惜違反宮中規製,在入夜下鑰後擅自離開皇宮。要知道大明宮各宮門的鑰匙掌握在皇帝的心腹將領手中,非是軍國大事,原則上宮門是不能開啟的。
荀冉沉聲應道:“微臣知罪。”
李顯劍眉一挑道:“公主大病初愈,竟是為了你連夜奔波。朕方授你太樂署令,你便與太常寺卿起了嫌隙,不論孰對孰錯,都是我大唐的損失。朕本以為你是個能成大事的才俊,誰曾想卻這般不知隱忍。”
秦廷玉被殺一事早已有人向李顯奏報,他倒不相信這件事是荀冉所為,但荀冉借純陽之威下壓京兆尹,卻是辦的一樁糊塗事。
李顯深吸了一口氣,揮手點了點荀冉:“朕問你,這件事你打算怎麽辦?”
“臣願辭去太樂署令,歸隱終南山。”
李顯先是一愣,旋即道:“你說什麽?你再給朕說一遍!”
荀冉整了整袍袖,朗聲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既然這長安無臣容身之地,臣願意做一躬耕隴上的農夫。”
李顯冷笑道:“好啊,說到底你是怪朕沒有替你做主了。這朝廷上下,有哪個人敢這麽跟朕說話,荀冉你真的以為我大唐隻有你這麽一個人才嗎?”
荀冉淡淡道:“微臣不敢。”
“不敢,這天底下還有你荀冉不敢做的事?好,你要辭官朕便準了你,這件事就此揭過,但你必須留在這長安城中老老實實做你的東宮屬官。想去終南山做懷才不遇的隱士?朕還不想被天下士子戳著脊梁骨,罵成不分忠奸的昏君!”
清者自清,這個案子荀冉自然是不怕人查的,但若皇帝給出承諾,也不算什麽壞事。
至少自己不用再趟這趟渾水。
“微臣謝陛下隆恩。”
從大明宮出來,荀冉就在丹鳳門見到了焦急等待的王維。
王維聽說荀冉因為太常寺卿遇刺一案被皇帝召入宮中,自是心急如焚,一早便趕到了丹鳳門外等候。
“徐之兄,事情怎麽樣了?”
荀冉聳了聳肩,苦苦笑道:“還能怎麽樣,我這太樂署令是當到頭了。”
王維蹙眉:“這是陛下的意思?”
荀冉搖了搖頭:“是我主動請辭的。這件事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即便我再怎麽申辯也不會有效果。至於案子,隨他們怎麽查好了。”
王維最是了解荀冉,知道少年是寧折不彎的性格,讓他委曲求全確實有些勉為其難了。
“唉,辭官便辭官把,以徐之兄的才華要想東山再起絕不是什麽難事。”王維在一旁安慰道:“愚兄在終南山修築了一處別業,不若徐之兄與我前往小住數日,也可避一避喧囂。”
荀冉猶豫道:“陛下可是不準我離開長安。”
王維道:“陛下是怕你隱居,我大唐少了一個少年才俊。若是小住數日,應是無妨的。”
荀冉點了點頭:“若是如此,荀某便聽摩詰兄的。”
......
......
終南山,龍泉寺。
大雄寶殿內,晉王李洪正跪在蒲團上虔誠的還願。
龍泉寺乃是皇家寺院,故而雖處在終南山角,前來許願的香客卻並不多。
靠上了皇家的這棵大樹,便不必再擔心香火錢,但相應的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代價便包括給皇子們講經。龍泉寺的住持法號名慧空,是西域佛僧羅什的親傳弟子,很受當今天子的器重。
李洪滿是恭敬的雙手合十,衝慧空一禮。
“慧空大師,小王的心願已了。”
慧空不悲不喜,淡淡道:“殿下不留在寺中用一頓齋飯嗎?”
李洪朗聲迴道:“寶寺莊嚴,小王便不叨擾了。”
說完他便邁步走出大殿,大殿之外阮千秋皺眉道:“殿下,荀冉那裏......”
李洪擺了擺手:“既然父皇已經做了決定,邊不時你我可改變的。他有他的路,本王幹預不了也不想幹預。怎麽,你心軟了?”
阮千秋沉聲道:“緣由心生,我的心已死了。”
“既然無緣,便放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