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更!求收藏,求推薦!)


    一場秋雨一場寒。


    連綿半個月的陰雨徹底澆滅了長安百姓的熱情,不管是年少的郎君,還是壯年的大漢,都沒了仲夏初秋牟足繃緊的勁頭,紛紛耷拉著腦袋,躲在自家院子裏,無奈的望著雨水如珠簾般從屋簷瀉下來,再一行行匯聚到大街兩側的排水渠中。


    長安城地勢北高南低,雨水一大,南城米行囤積的糙米便遭了難。這些關中莊戶人辛辛苦苦勞作一年剝下的粟米輕則泛潮,重則被淹。那些黑心的米商本想囤積粟米好在深秋賣上一個好價錢,如今直是欲哭無淚。


    西市荀記樂行對麵的書鋪裏,梅萱兒正捧著一份小冊子,繪聲繪色的講著故事。她身邊圍了不少孩子,大多是十來歲,皆是一臉期待的望著她,期待她再多講一些。


    “萱兒姐姐,這劉玄德和關公、張翼德桃園結義後,又發生了什麽呢?”一個梳著兩隻小辮的女娃眨著一雙水靈的大眼睛,搖了搖梅萱兒的手臂。


    “呃。”梅萱兒輕歎一聲道:“你們要想看新的故事,需要管你們家阿爺阿娘要些銀錢來買。等你們拿來銀錢,姐姐再給你們講好不好?”


    “買?”那女娃子顯然不明白為何故事也要花錢。畢竟這又既不是湯餅也不是泡饃,不能糊口啊。


    梅萱兒淡淡道:“恩,既然是故事,肯定要買啊。你們想想,寫這個故事的人付出了這麽多勞動,若是沒有銀錢買粟米吃,還怎麽能定下心神繼續給你們寫故事呢?”


    “噢。”那女娃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阿丫明白了,阿丫這便迴府讓阿爺給阿丫銀錢。萱兒姐姐,你要等阿丫呀。”


    梅萱兒點了點頭。


    “乖。”


    這些孩童紛紛跟著小女娃跑出書坊,朝各家奔去。


    荀冉從內室走出來,拊掌道:“我就說,這件事情由你來做是最合適不過了。評書這種東西,女孩子來講更有感染力,小孩子聽了也就更舍棄不下。”


    梅萱兒白了荀冉一眼:“這事情辦的,我總是心有愧疚。他們畢竟是孩子啊......”


    荀冉聳了聳肩:“你這麽做沒有錯,這是在培養他們的正版閱讀意識。他們年紀還小,可塑性還很強,等到年紀大些,便來不及了。”荀冉選擇用評書的方式擴展三國演義的影響力是有理論依據的。


    唐朝百姓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即便是長安城中的百姓識字的人也是少數。而小說這種東西又不像詩詞那般陽春白雪,隻要能夠講出來,便是總角孩童也能聽懂。


    若想賺取最大的利潤,光靠長安城中的權貴王孫是不行的,要充分挖掘關中父老鄉親的潛力。但這些百姓往往十分精明,一文錢恨不得掰成八瓣花。對於故事的吸引力荀冉是毫不懷疑的,但再好的故事也要有一種好的營銷方式來推廣。


    荀冉決定讓梅萱兒先試著說一章,若能吸引孩童證明這個法子行得通,再通過後續的收費盈利。口耳相傳這種方式雖然比不上電子傳播,但卻勝在真實,其產生的讀者往往更為忠誠。


    在荀冉看來,要不了多久,三國演義的故事就會成為長安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


    這個故事印在他的腦中,他想怎麽寫就怎麽寫,他想一次寫多少就可以寫多少。梅萱兒的評書相當於他的一項營銷手段,市場明顯處於壟斷,利潤十分可觀......


    “希望如此吧。”梅萱兒莞爾一笑:“荀公子,你怎麽總能想出這麽多新奇的點子?”


    荀冉淡淡道:“這並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創造力是可以訓練的,你越是用腦,你創造出的東西便會越多。”


    梅萱兒還是第一次聽到創造力這個詞,隻覺得十分有趣。


    “荀公子的意思,我似乎明白了一些。隻是這三國的故事雖好,若是長時間評書連載,難免會出現跟風之作。”


    凡是有利可圖的事情,就會有人去做。不過對於這點,荀冉卻絲毫不擔心。


    “什麽事情都是開天辟地第一個做的人賺的最多。跟風之作當然不會少,但他們能創作成什麽樣,創作的質量能不能保持都是一個疑問。萱兒,你便放心吧,我有信心!”


    “嗯。”梅萱兒輕聲應著:“荀公子,萱兒有一個不情之請。”


    荀冉擺了擺手道:“但說無妨,你我之間不要用請。”


    “萱兒想去見一見長兄,隻是時隔多年不知能否找到......”


    少年眉頭微皺。對於梅萱兒的身世他多少還是了解一些的。


    梅萱兒本不是崖州人,她七歲那年父親梅久寒犯了一樁大案,府邸被朝廷查抄,男丁盡數流放嶺南,女眷則貶為樂籍,歸教坊司管理。有唐一朝教坊司下屬的歌妓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供宮廷使用的官妓,一類是平康北裏中的市妓。梅萱兒按照朝廷規製,本該歸為官妓,但卻被黑心的教坊司吏員賤賣給了個平康裏中有名的掮客,自此幾番流落,來到了崖州。


    這並不是什麽好的迴憶,如今梅萱兒重新提及,該是鼓了很大的勇氣。


    “這倒不是什麽難事,你兄長當年被流放嶺南,朝廷的文書定然有詳細記錄,隻要查看一番,就可以知曉他現在身處何處了。”


    以荀冉現在的身份,要去抽調朝廷文書,查看一個犯官之子的下落絕對不是什麽難事。但他總覺得這件事背後有些蹊蹺......


    “萱兒,這之中是不是發生了什麽?”


    梅萱兒搖了搖頭:“荀公子,你便不要再問了。有生之年,要是能再見阿兄一麵,萱兒也就知足了。”


    ......


    ......


    “三國演義?”


    太子李貞放下了手中狼毫,奇道:“蕭太傅,這東西又是荀郎君搗鼓出來的?”


    太子太傅蕭綱點了點頭,沉聲道:“殿下,老夫當初沒有看錯眼,這荀冉確是個人才。如今長安城中一百零八坊,都流傳著這麽一個故事,概是無人不知荀文若這個名字了。哦,按照荀冉的話說,這是他的筆名。”


    李貞背負雙手,在大殿之中踱了幾步,長歎道:“在蕭太傅看來,這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


    如今晉王開設文學館,以禮賢下士的姿態吸引了無數長安士子爭相投奔,一時間門客無數。偏偏自己身居東宮這麽一個風口浪尖的地方,不能結交過多士子,這風頭一時便被晉王壓了下去。如果僅僅是如此,倒也沒有什麽可擔心的。但晉王還糾結了不少士子編纂地誌,這擺明了是在向父皇邀功。好在東宮出了一個荀冉,不僅詩詞冠絕同齡少年,還寫出了三國演義這樣精彩的小說,以一己之力與整個晉王府文學館對抗,為東宮挽迴了不少顏麵。


    怎麽看,自己都不應該擔心.....


    蕭綱仿佛看出了李貞心中的憂慮,拱手勸慰道:“殿下,依老臣愚見,荀冉對殿下忠心有加,便是此時兼著一個太樂署令的官職,也不會忘記自己東宮屬官的身份。畢竟,當初把他從崖州那蠻荒之地提拔來的是殿下。若沒有殿下大恩,此子以商賈卑微的出身,這輩子怕是都沒有機會踏足朝廷。他是個聰明人,自然會念著殿下的恩情。”


    “希望如此吧。”望著殿外的幻化的流雲,李貞幽幽一歎。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嶽為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嶽為輕並收藏盛唐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