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個,話打就可以打。”徐繼先的猶豫讓礱溝村的劉兔頭很是不爽,他吐出個數字,語氣很衝。
“四十個,可以打。”九龍村的肖三伏。他沒有劉兔頭的意氣,反而有謝誌善的隱憂。
“以前就有三十二個,應今不曉得。可以打。”李姑村的劉靖寶,這次李姑遭水災最重,他確實不知道村裏還有多少土兵。“一、二十個總有吧。”劉靖寶最後估計了一個數字。
“我這邊九十零個。”謝誌善說出葫蘆村的數字,也委婉表達了自己的願望:“可以莫打就最好莫打。”葫蘆村距峒區最近,一旦有事必要其他村支援,因此表達完美好的願望後謝誌善又表示葫蘆村的決心:“當然,要打的話,村裏的人一個都唔少,男的女的都可以打。”
陳曉宇沒有抬頭看他,諸人說完他自語著:“麻斜村有四十三個。一共是……兩百八十零個。……有些喊不到不來的,最少有兩百五十個人。”
陳曉宇估算出至坪裏真正能出動的土兵數量,寫下這個數字後他問道:“峒民有幾多人?”
峒民一在葫蘆村西麵,一在礱溝村南麵,但主要還在葫蘆村西麵。劉兔頭想說話還是忍住了,礱溝南麵的峒民不如葫蘆西麵的峒民多,那裏才是峒民的海洋。
“話不定,多的時間可以出動幾百個,少的時間隻有幾十個。”謝誌善道。“峒民是一寨一寨,一寨大概是我們一村。真要打,一寨一寨合起夥來,有五六百個。”
“用甚麽兵器?”真打起來肯定是峒民更多,陳曉宇問另一個問題。
“弓箭,腰刀、藤牌、梭鏢(短矛)更多。”謝誌善道。“也有用矛的,隻不過矛不常見。”
“不常見?”打架可能是街頭小混混拿著西瓜刀亂砍,但更嚇人的是一叢一叢削尖的鋼管。
“官府會管製槍矛,要是槍矛多,官府會擔心峒人造反。”謝誌善說了一個所有人都明白的事實,就是官府對武器的管製。所有人都知道,陳曉宇不知道,他好奇問道:“那些是官府可以的?”
“弓、箭、刀、盾、短矛。”謝誌善有些詫異,不明白耆長為何不知道。既然不知道,他就要說的仔細一些:“甲、弩、矛、矟,具裝,旌旗、幡幟都違禁。甲弩最忌諱,弩一張徒三年,甲一副弩三張,流兩千裏;甲三副弩五張,舞死。”
劉兔頭等人隻知道那些武器是許可的,謝誌善卻知道違禁武器的量刑尺度,這不由讓人懷疑他為何知道的如此仔細。不過謝誌善沒有解釋,陳曉宇也沒問,他隻是疑惑:“短矛幾短子才是短矛?”
“不可以過四尺五寸,過就違禁。”謝誌善說了一個大略的限製。宋尺按陳曉宇的測量,和現代尺長度很接近,差了一厘米多一點。以三十三厘米算,四尺五寸大約不到一米五。這和土兵用的長槍有很大的差距,那些長槍最少也有兩米二、三。
“土兵用的鐵槍又怎麽迴事?”陳曉宇想到了土兵所用的長槍。
“是漲水的時間防強盜,從縣衙借的。”謝誌善說了那麽多,沒有那條有這條讓陳曉宇泄氣。
“借的?!”陳曉宇不敢相信,可又很快相信。既然長槍是違禁武器,自然不可能長時間留在至坪裏,洪水一退,甚至洪水不退,長槍就會被官府收迴。
“是。”一幹人全點頭。劉兔頭道:“應今整個至坪裏隻有四杆長槍,都在我們壯丁手裏。”
四個壯丁,三個弓手,這是至坪裏平時的合法編製。要械鬥也有人,隻是那不合法的。謝誌善繼續道:“峒人有梭鏢,梭鏢丟擲,幾十步外可傷人。”
“你的意思,我們的家夥不如峒民?”陳曉宇聽出謝誌善的意思。
“短矛可以,梭鏢不行。”李顯更清楚這裏麵的原委。“話別地的峒民有一種飛棱刀,丟出去幾十步可以殺人,官府嚴禁,各村冇人敢練丟矛;峒民不同,峒民丟矛冇人見到,也就冇人報官。”
“這樣嘞。”陳曉宇有些擔憂了,他忽然想盡快見到謝潤生。現在大家談的是合法的武器,真正打的時候肯定不可能隻有合法武器,肯定有非法武器。
“最好先去喊人去看。”謝誌善提議道。“峒民買私鹽是常事,未必他們就同這行事有關。”
謝誌善還是與人為善的姿態,陳曉宇不再和他多說,這種事情該怎麽處置他心裏很清楚。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即便誣陷好人,也要通過誣陷好人來展示武力。不過陳曉宇也不排斥謝誌善先去調查。“你派人去看吧,最好轉去就派人去看。”
“好。”謝誌善完全想不到陳曉宇的想法,欣然答應。
“還有行事就是秋稅,這幾工還在寫詞狀,寫好月底要送到縣上。”陳曉宇一說秋稅,眾人的神色頓時沒那麽壓抑,有幾個人還露出了笑容。陳曉宇沒管他們,繼續說道:“南康縣五鄉二十八裏都會在同一天到縣衙遞詞狀訴災,官府不接也要接。反正今年的秋稅有人話了,不管受災不受災,一文錢都不繳。”
有人是誰,在座的心知肚明。秋稅雖然比夏稅少,但也是一大筆錢。災荒之年可以不交稅,確實是行幸事。不過高興之後李顯問道:“要是官府唔聽,怎麽辦?”
“唔聽就衝進縣衙,把事情鬧大。”陳曉宇麵無表情,他隻是在轉述。“下麵話的出了這頭門就莫向外傳。這次訴災有人出錢,唔出事,每人三百錢。出了事,傷,五十貫;死,一百貫;徒,一年二十貫;逃,八十貫。不管哪種,出事後屋家都有人照顧,有人接濟。願意去的人你們要記下來報拿我,人越多越好。到時間一起指揮,要衝的時間刀山火海都要往前衝,人一定要頂用。”
“曉得。曉得……”都是沒多少見識的年輕人,居然被這番話震懾住了。陳曉宇也沒再說,隻是交代了一些別的事情便打發大家迴去。他自己也沒閑著,沒吃飯就往謝潤生家裏趕。
“四十個,可以打。”九龍村的肖三伏。他沒有劉兔頭的意氣,反而有謝誌善的隱憂。
“以前就有三十二個,應今不曉得。可以打。”李姑村的劉靖寶,這次李姑遭水災最重,他確實不知道村裏還有多少土兵。“一、二十個總有吧。”劉靖寶最後估計了一個數字。
“我這邊九十零個。”謝誌善說出葫蘆村的數字,也委婉表達了自己的願望:“可以莫打就最好莫打。”葫蘆村距峒區最近,一旦有事必要其他村支援,因此表達完美好的願望後謝誌善又表示葫蘆村的決心:“當然,要打的話,村裏的人一個都唔少,男的女的都可以打。”
陳曉宇沒有抬頭看他,諸人說完他自語著:“麻斜村有四十三個。一共是……兩百八十零個。……有些喊不到不來的,最少有兩百五十個人。”
陳曉宇估算出至坪裏真正能出動的土兵數量,寫下這個數字後他問道:“峒民有幾多人?”
峒民一在葫蘆村西麵,一在礱溝村南麵,但主要還在葫蘆村西麵。劉兔頭想說話還是忍住了,礱溝南麵的峒民不如葫蘆西麵的峒民多,那裏才是峒民的海洋。
“話不定,多的時間可以出動幾百個,少的時間隻有幾十個。”謝誌善道。“峒民是一寨一寨,一寨大概是我們一村。真要打,一寨一寨合起夥來,有五六百個。”
“用甚麽兵器?”真打起來肯定是峒民更多,陳曉宇問另一個問題。
“弓箭,腰刀、藤牌、梭鏢(短矛)更多。”謝誌善道。“也有用矛的,隻不過矛不常見。”
“不常見?”打架可能是街頭小混混拿著西瓜刀亂砍,但更嚇人的是一叢一叢削尖的鋼管。
“官府會管製槍矛,要是槍矛多,官府會擔心峒人造反。”謝誌善說了一個所有人都明白的事實,就是官府對武器的管製。所有人都知道,陳曉宇不知道,他好奇問道:“那些是官府可以的?”
“弓、箭、刀、盾、短矛。”謝誌善有些詫異,不明白耆長為何不知道。既然不知道,他就要說的仔細一些:“甲、弩、矛、矟,具裝,旌旗、幡幟都違禁。甲弩最忌諱,弩一張徒三年,甲一副弩三張,流兩千裏;甲三副弩五張,舞死。”
劉兔頭等人隻知道那些武器是許可的,謝誌善卻知道違禁武器的量刑尺度,這不由讓人懷疑他為何知道的如此仔細。不過謝誌善沒有解釋,陳曉宇也沒問,他隻是疑惑:“短矛幾短子才是短矛?”
“不可以過四尺五寸,過就違禁。”謝誌善說了一個大略的限製。宋尺按陳曉宇的測量,和現代尺長度很接近,差了一厘米多一點。以三十三厘米算,四尺五寸大約不到一米五。這和土兵用的長槍有很大的差距,那些長槍最少也有兩米二、三。
“土兵用的鐵槍又怎麽迴事?”陳曉宇想到了土兵所用的長槍。
“是漲水的時間防強盜,從縣衙借的。”謝誌善說了那麽多,沒有那條有這條讓陳曉宇泄氣。
“借的?!”陳曉宇不敢相信,可又很快相信。既然長槍是違禁武器,自然不可能長時間留在至坪裏,洪水一退,甚至洪水不退,長槍就會被官府收迴。
“是。”一幹人全點頭。劉兔頭道:“應今整個至坪裏隻有四杆長槍,都在我們壯丁手裏。”
四個壯丁,三個弓手,這是至坪裏平時的合法編製。要械鬥也有人,隻是那不合法的。謝誌善繼續道:“峒人有梭鏢,梭鏢丟擲,幾十步外可傷人。”
“你的意思,我們的家夥不如峒民?”陳曉宇聽出謝誌善的意思。
“短矛可以,梭鏢不行。”李顯更清楚這裏麵的原委。“話別地的峒民有一種飛棱刀,丟出去幾十步可以殺人,官府嚴禁,各村冇人敢練丟矛;峒民不同,峒民丟矛冇人見到,也就冇人報官。”
“這樣嘞。”陳曉宇有些擔憂了,他忽然想盡快見到謝潤生。現在大家談的是合法的武器,真正打的時候肯定不可能隻有合法武器,肯定有非法武器。
“最好先去喊人去看。”謝誌善提議道。“峒民買私鹽是常事,未必他們就同這行事有關。”
謝誌善還是與人為善的姿態,陳曉宇不再和他多說,這種事情該怎麽處置他心裏很清楚。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即便誣陷好人,也要通過誣陷好人來展示武力。不過陳曉宇也不排斥謝誌善先去調查。“你派人去看吧,最好轉去就派人去看。”
“好。”謝誌善完全想不到陳曉宇的想法,欣然答應。
“還有行事就是秋稅,這幾工還在寫詞狀,寫好月底要送到縣上。”陳曉宇一說秋稅,眾人的神色頓時沒那麽壓抑,有幾個人還露出了笑容。陳曉宇沒管他們,繼續說道:“南康縣五鄉二十八裏都會在同一天到縣衙遞詞狀訴災,官府不接也要接。反正今年的秋稅有人話了,不管受災不受災,一文錢都不繳。”
有人是誰,在座的心知肚明。秋稅雖然比夏稅少,但也是一大筆錢。災荒之年可以不交稅,確實是行幸事。不過高興之後李顯問道:“要是官府唔聽,怎麽辦?”
“唔聽就衝進縣衙,把事情鬧大。”陳曉宇麵無表情,他隻是在轉述。“下麵話的出了這頭門就莫向外傳。這次訴災有人出錢,唔出事,每人三百錢。出了事,傷,五十貫;死,一百貫;徒,一年二十貫;逃,八十貫。不管哪種,出事後屋家都有人照顧,有人接濟。願意去的人你們要記下來報拿我,人越多越好。到時間一起指揮,要衝的時間刀山火海都要往前衝,人一定要頂用。”
“曉得。曉得……”都是沒多少見識的年輕人,居然被這番話震懾住了。陳曉宇也沒再說,隻是交代了一些別的事情便打發大家迴去。他自己也沒閑著,沒吃飯就往謝潤生家裏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