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對了。”林芷清仰著頭,彎彎長長的睫毛一眨,問道:
“陛下,您最近是不是因為漢楚兩國的戰事,故意躲著南宮月呀?”
“南宮月去鳳鳴宮找過你?”李逍遙微微低頭,俯看著依偎在自己懷裏的林芷清,劍眉微微皺起道。
“她今天晌午的時候,來鳳鳴宮找過臣妾。”
“不用理她,家國大事,朕豈能受她左右?”
林芷清伸手,如水蛇攔攬月一樣,輕輕抱住了麵容有些嚴肅的李逍遙,略微打趣的說道:“那您就不怕,到了嘴邊的月月給飛了?”
“嗯?”李逍遙俯看著林芷清,十分疼愛的刮了一下她的鼻尖,輕笑道:“就你是個鬼精靈。”
隨即,李逍遙一把將林芷清抱入了懷中,輕輕在她耳邊低語道:“那你是怎麽迴複她的?”
“陛下,臣妾當然是說,您這段時間忙著攻打楚國的戰事,就連臣妾,都已經很久沒見到過您了。”
“啊………哈哈哈……陛下,陛下,臣妾知道錯了……”
“哼!看你往後還敢不敢再欺瞞朕?”李逍遙毫不留情的在林芷清腰間撓著癢,見她嘴裏認了錯,這才停了下來。
“陛下,你好壞,就知道欺負臣妾。”林芷清嬌柔百媚的看著李逍遙撒嬌道。
“陛下,皇後娘娘現在有孕在身,您以後還需多多注意………”一旁的小翠微微欠身,畢恭畢敬的低聲提醒了一句。
李逍遙微微皺眉,然後一拍腦門道:“朕剛才是一時興起,所以………”說到這,李逍遙側頭看向了小翠說道:“小翠,今天你提醒的很好,很及時,如果下次,朕再有任何有恐傷到皇後肚裏寶寶的舉動,你要及時提醒朕,明白嗎?”
“奴婢明白。”小翠臉上掛著微笑,點了點頭。
“陛下,您不必在意,臣妾現在才懷孕一個多月,不會傷到咱們的寶寶的。”林芷清輕輕攬住李逍遙的脖子說道。
“這事可不能馬虎,朕有時粗手粗腳的,難免會不小心傷到寶寶,所以,還是讓小翠在一旁提醒一下才穩妥。”李逍遙非常認真的說道。
“謝謝陛下……”林芷清莞爾一笑,幸福滿滿的說道。
楚國皇宮!
今日,一散朝,楚王就命人出宮,將暫時居住在鎮國將軍府,旁邊那條街,吳青山府邸的吳道子接進了宮。
楚王也是迫於壓力,漢國五十萬裝備精良的大軍,在短短十天內,就已經連續攻克了上田郡在內的三座楚國大型城池。
而且,據前線將士迴報,漢國四十萬大軍,將吳青山敗退的八萬離城邊軍,重重包圍在了麗蘇城內。
他現在是進退兩難,派兵增援吧!很有可能將自己最後家底給送進了虎口,不派兵支援吧!楚國又將損失八萬精銳部隊跟糧產豐富的麗蘇城。
現在的楚王,身上已經沒有了一個月前那樣的銳氣。
他在慶幸,慶幸當初自己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
他最終沒有依照大臣們與百姓們的請願,殺了吳道子。
而今天,當他接到前線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戰報時,他既悲又喜。
悲的是,自己國家的大軍,連連敗退,竟然還被漢國大軍給包圍了。
喜的是,漢國皇帝重情重義,隻要自己放了吳道子,漢國皇帝李逍遙,便答應退兵,並承諾不再攻打麗蘇城。
“陛下,吳道子已帶到,現已在禦書房外等候您的召見。”一名老太監,步態輕盈的走到正在觀看地圖的楚王身後,微微作揖行禮道。
“快請!”楚王猛地迴頭道。
“諾!”
楚王的失態,使得老太監心裏一驚,隨即,應了一聲,然後朝著禦書房外喊道:“有請漢國使臣吳道子麵聖………”
吳道子不卑不亢邁步踏入了禦書房,來到楚王麵前,稍稍作揖道:“外臣吳道子,見過楚王。”
“賜座!”楚王一揮衣袖,走到了一旁的龍榻前。
兩名小太監抬著一把太師椅,放在了離楚王僅兩米遠的距離。
老太監出聲道:“吳大人,您請坐。”
“多謝!”吳道子禮貌迴應,然後坐在了椅子上。
楚王麵容嚴肅,看向吳道子說道:“吳道子,你可知道朕,今天宣你進宮是為何事?”
“外臣不知,還請楚王明示。”這一個月來,吳道子居住的吳府,被楚王重兵把守,根本聯係不上外界。
不過,雖然他不知楚王宣他進宮是為何事,但有一點,他能肯定。
楚王不會殺他。
“你身為我楚國子民,沒想堂堂漢王,竟然會為了你,向朕拋來了議和的誠意。”
“如今漢國大軍勢如破竹,完全具有一舉拿下楚國的實力,但漢王卻在此時,派人給朕傳來了訊息,隻要朕放了你,他便會休戰止兵。”
“吳道子,朕很想知道,你是有何大能?或者說,你是用了什麽辦法,竟能漢王為了你一個外族人,而放棄脫手可得的楚國江山?”
吳道子內心振奮的望著好奇的楚王,麵不改色的說道:“楚王您應當知道,外臣乃一方術士,其能力,雖不能與駕鶴仙去的師尊他老人家相比,但在楚漢趙這三國之內,外臣敢言,無人能與外臣相提並論。”
“就拿漢王攻打趙國而言,那是因為外臣早早斷出,趙王命不久矣,趙國將陷入二主爭鬥。”
楚王眉頭微皺,麵色冷峻道:“原來如此,怪不得,漢王放著楚國不打,偏偏要去攻打實力強橫的趙國,哼………原來是你,早就斷出了這一切。”
“楚王不必動氣,漢王攻打趙國,那確實是外臣的建議,不過,漢王攻打楚國,那是因為楚國無理在先。”
“外臣如今雖是漢國大臣,但外臣絕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楚國人。”
“一開始,外臣就已經勸說住了漢王,而且,漢王也向外臣說過,絕不攻打楚國,但誰知道,外臣隻是奉了漢王陛下的旨意,給吳青山送去了一封南宮小主的一封書信,結果竟被他扣押了起來,說到底,這場本不該發生的楚漢大戰,就是因為他吳青山而起。”
”
“陛下,您最近是不是因為漢楚兩國的戰事,故意躲著南宮月呀?”
“南宮月去鳳鳴宮找過你?”李逍遙微微低頭,俯看著依偎在自己懷裏的林芷清,劍眉微微皺起道。
“她今天晌午的時候,來鳳鳴宮找過臣妾。”
“不用理她,家國大事,朕豈能受她左右?”
林芷清伸手,如水蛇攔攬月一樣,輕輕抱住了麵容有些嚴肅的李逍遙,略微打趣的說道:“那您就不怕,到了嘴邊的月月給飛了?”
“嗯?”李逍遙俯看著林芷清,十分疼愛的刮了一下她的鼻尖,輕笑道:“就你是個鬼精靈。”
隨即,李逍遙一把將林芷清抱入了懷中,輕輕在她耳邊低語道:“那你是怎麽迴複她的?”
“陛下,臣妾當然是說,您這段時間忙著攻打楚國的戰事,就連臣妾,都已經很久沒見到過您了。”
“啊………哈哈哈……陛下,陛下,臣妾知道錯了……”
“哼!看你往後還敢不敢再欺瞞朕?”李逍遙毫不留情的在林芷清腰間撓著癢,見她嘴裏認了錯,這才停了下來。
“陛下,你好壞,就知道欺負臣妾。”林芷清嬌柔百媚的看著李逍遙撒嬌道。
“陛下,皇後娘娘現在有孕在身,您以後還需多多注意………”一旁的小翠微微欠身,畢恭畢敬的低聲提醒了一句。
李逍遙微微皺眉,然後一拍腦門道:“朕剛才是一時興起,所以………”說到這,李逍遙側頭看向了小翠說道:“小翠,今天你提醒的很好,很及時,如果下次,朕再有任何有恐傷到皇後肚裏寶寶的舉動,你要及時提醒朕,明白嗎?”
“奴婢明白。”小翠臉上掛著微笑,點了點頭。
“陛下,您不必在意,臣妾現在才懷孕一個多月,不會傷到咱們的寶寶的。”林芷清輕輕攬住李逍遙的脖子說道。
“這事可不能馬虎,朕有時粗手粗腳的,難免會不小心傷到寶寶,所以,還是讓小翠在一旁提醒一下才穩妥。”李逍遙非常認真的說道。
“謝謝陛下……”林芷清莞爾一笑,幸福滿滿的說道。
楚國皇宮!
今日,一散朝,楚王就命人出宮,將暫時居住在鎮國將軍府,旁邊那條街,吳青山府邸的吳道子接進了宮。
楚王也是迫於壓力,漢國五十萬裝備精良的大軍,在短短十天內,就已經連續攻克了上田郡在內的三座楚國大型城池。
而且,據前線將士迴報,漢國四十萬大軍,將吳青山敗退的八萬離城邊軍,重重包圍在了麗蘇城內。
他現在是進退兩難,派兵增援吧!很有可能將自己最後家底給送進了虎口,不派兵支援吧!楚國又將損失八萬精銳部隊跟糧產豐富的麗蘇城。
現在的楚王,身上已經沒有了一個月前那樣的銳氣。
他在慶幸,慶幸當初自己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
他最終沒有依照大臣們與百姓們的請願,殺了吳道子。
而今天,當他接到前線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戰報時,他既悲又喜。
悲的是,自己國家的大軍,連連敗退,竟然還被漢國大軍給包圍了。
喜的是,漢國皇帝重情重義,隻要自己放了吳道子,漢國皇帝李逍遙,便答應退兵,並承諾不再攻打麗蘇城。
“陛下,吳道子已帶到,現已在禦書房外等候您的召見。”一名老太監,步態輕盈的走到正在觀看地圖的楚王身後,微微作揖行禮道。
“快請!”楚王猛地迴頭道。
“諾!”
楚王的失態,使得老太監心裏一驚,隨即,應了一聲,然後朝著禦書房外喊道:“有請漢國使臣吳道子麵聖………”
吳道子不卑不亢邁步踏入了禦書房,來到楚王麵前,稍稍作揖道:“外臣吳道子,見過楚王。”
“賜座!”楚王一揮衣袖,走到了一旁的龍榻前。
兩名小太監抬著一把太師椅,放在了離楚王僅兩米遠的距離。
老太監出聲道:“吳大人,您請坐。”
“多謝!”吳道子禮貌迴應,然後坐在了椅子上。
楚王麵容嚴肅,看向吳道子說道:“吳道子,你可知道朕,今天宣你進宮是為何事?”
“外臣不知,還請楚王明示。”這一個月來,吳道子居住的吳府,被楚王重兵把守,根本聯係不上外界。
不過,雖然他不知楚王宣他進宮是為何事,但有一點,他能肯定。
楚王不會殺他。
“你身為我楚國子民,沒想堂堂漢王,竟然會為了你,向朕拋來了議和的誠意。”
“如今漢國大軍勢如破竹,完全具有一舉拿下楚國的實力,但漢王卻在此時,派人給朕傳來了訊息,隻要朕放了你,他便會休戰止兵。”
“吳道子,朕很想知道,你是有何大能?或者說,你是用了什麽辦法,竟能漢王為了你一個外族人,而放棄脫手可得的楚國江山?”
吳道子內心振奮的望著好奇的楚王,麵不改色的說道:“楚王您應當知道,外臣乃一方術士,其能力,雖不能與駕鶴仙去的師尊他老人家相比,但在楚漢趙這三國之內,外臣敢言,無人能與外臣相提並論。”
“就拿漢王攻打趙國而言,那是因為外臣早早斷出,趙王命不久矣,趙國將陷入二主爭鬥。”
楚王眉頭微皺,麵色冷峻道:“原來如此,怪不得,漢王放著楚國不打,偏偏要去攻打實力強橫的趙國,哼………原來是你,早就斷出了這一切。”
“楚王不必動氣,漢王攻打趙國,那確實是外臣的建議,不過,漢王攻打楚國,那是因為楚國無理在先。”
“外臣如今雖是漢國大臣,但外臣絕不會忘記,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楚國人。”
“一開始,外臣就已經勸說住了漢王,而且,漢王也向外臣說過,絕不攻打楚國,但誰知道,外臣隻是奉了漢王陛下的旨意,給吳青山送去了一封南宮小主的一封書信,結果竟被他扣押了起來,說到底,這場本不該發生的楚漢大戰,就是因為他吳青山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