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邑縣境內有流竄的鮮卑胡騎存在,當這個消息傳入張氏鄔堡的時候,戒備比起平常森嚴了許多。
“防備太過嚴密,隻能讓胡騎知難而退,不如外鬆內緊,誘使胡人來攻。”張遼這般提議。
“示敵於弱?”
張刑虎目一亮,當即表態道:“我覺得可行,趁此機會多斬幾個奴酋的首級獻功於郡守,族兄張舞的縣尉之職若是能升一步,自然最好。”
“以往,但凡奴酋來犯,我們隻是死守不出,以部曲之威嚇退胡騎最好,隻要能護住族人安危即可,可未曾冒險行事過。”
張戚有所意動,不過他還有一定的顧慮,強調道:“我們即便立下功勞,上報到郡中也是大大縮水,另外,大多地主豪門隻求保住家業即可,若是冒然逞強招致郡守大人的矚目,以後再遇到諸如此類的情況,肯定會征調更多的部曲去禦敵。”
張遼知曉,守拙藏鋒亦是生存之道,不讓郡守以及縣尊大人知道張氏的虛實,就像這次借助張氏部曲拱衛馬邑縣城還得張舞讚同才行,所調走的部曲力量也是極其有限。
若是鋒芒畢露的話,下一次鮮卑來犯,縣尊定然會要求更多的張氏部曲去守衛城池,若是能夠順便減弱一下境內豪強的力量未嚐不可。
“若要以進擊之態勇往直前,必須保持銳氣進取之意,據我了解,縣尊大人郭澤乃是清流賢臣,賢德在外,在馬邑縣屈居縣尊之位已有八年,雖然看不起我張氏豪門,不過,隻要我們張氏有助於幫其治民有功,他是懶得在乎張氏有多少部曲,隻要不造反誰會在乎,隻要我們能夠養得起部曲,數量多少不足為慮,再說了,適當之時故意暴露一定的部曲數量即可,用不著悉數暴露。”
張遼有自己的深刻考慮,須知,私屬部曲皆是靠自家的錢糧供養,朝廷不會分撥一口糧秣,一枚錢幣。
若是在太平之時,蓄養部曲如此耗費錢財之事無人願意去做,遇到兵禍自有朝廷兵卒鎮壓,也就像張氏這樣的邊郡之地豪強,為了自保不得不蓄養部曲。
部曲的多寡,自然跟家業有關。
家業越是豐厚,越是明白沒有足夠的力量無法保住家業。
像京畿諸郡承平已久,即便是豪富之門,也就蓄養一些門客家丁以為護衛,蓄養數百部曲這樣的事很少存在,沒人會將錢糧花費在蓄養部曲上麵,窮奢極欲的酒色享受才重要。
張遼清楚,曆史上麵的他就是憑借武勇才被後來的並州刺史丁原看重,這才被征辟為領兵從事,其中,武勇的體現不僅僅是因為個人武力不凡,家族部曲的存在更是證明他武勇的重要表現。
如今,大漢根基尚未崩塌,世族豪門擁兵自保的場麵尚未出現,不過他很清楚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到時候,才是混亂戰局的開端。
天下若是生亂,局勢糜爛,到時候張氏這樣的地主豪門自然會利用一切機會壯大家族基業,隻可惜時局還沒有潰爛到那一步,族人對於張遼提前顯露家族實力的打算自有顧慮。
“郡守若是征辟張氏部曲為前驅,情形可就堪憂,到時候必須服從郡守之命,若是不服從豈不是要招致大禍,世家子弟對於州郡官員的征辟置之不理那是蓄養名望,像我張氏這樣的地主豪門若是不遵郡守之令,怕是會死路一條。”
張刑將有可能發生的危險後果,不得不做出深切的剖析。
“郡守若是征辟張氏子弟,自然由我帶領部曲聽從調遣,我可以肯定,郡守即便征辟部曲,也是抱著充實軍伍的打算,鏟除地主豪門的想法並不會有。”
張遼為了打消眾人的顧慮,信誓旦旦的道:“無論是郡守還是縣尊,都需要各地的豪門部曲維護地方的統治,隻要遵從上令便可,隻要是聰明人就不會做出自亂陣腳讓自己治下生亂的事情出來。”
“我願為前驅。”
曹性簡單的五個字對於張遼的謀劃表示支持。
張天很有說服力的說道:“我同意張遼的分析,據我所知,雁門郡以北的諸位縣尊,隻恨自己治下的地主豪門不夠強大不夠多,沒人幫他們分擔鮮卑入侵時的壓力,也無人幫他們共同拱衛縣城,至於郡守大人,隻恨自己麾下的戰兵不夠多,以至於屢次讓胡騎襲擾,要是有幸得到郡守大人的垂青,那是好事,這是以軍職光耀門楣的機會,對於郡守大人來說,不用耗費錢糧還能有兵可用,這是互惠互利的雙贏局麵。”
“整日屈居於鄔堡之內,我的眼界太過狹窄,這樣的認識我可沒有。”張刑看著張天滿是慚愧的反省。
“戎馬生涯,亦是我所向往的暢快日子,整日操練部曲,要是有所施展的機會,我可為前鋒。”張戚的顧慮頓時煙消雲散,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大家的意見高度統一之後,張遼滿意的笑了,看著這些熟悉的麵孔,天知道他之所以名載青史,名列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其中,背後族人的貢獻又是何其的巨大。
犧牲,又是何其的慘烈,畢竟,一將功成萬骨枯,而一位將軍的親兵隨從,大多為族人充任,其次才是鄉裏之人。
在冷兵器時代,親兵的死傷概率非常大,這是因為,每一位將軍作戰之時都會身先士卒,隻有成為統帥之後才會指揮三軍,否則大多數情況下,戰陣之上將軍永遠在前列。
“向族長告知我們的想法之後,我想,我們可以依計行事了。”張刑緩緩開口。
張汛得知此次行事的首倡者是張遼之後,心中甚是開懷。
隨後,鄔堡之上的部曲數量減少了,僅剩的三四百部曲著皮甲的勉強接近一半,銳利的兵器撤下以木槍居多。
張氏眾人張網以待,鮮卑胡騎沒有讓他們失望。
接近下午的時候,兩百餘胡騎在嘈雜的吆喝聲當中抵達了鄔堡之外,大地在鐵蹄的踐踏之下微微顫抖,塵土隨風飛揚。
“防備太過嚴密,隻能讓胡騎知難而退,不如外鬆內緊,誘使胡人來攻。”張遼這般提議。
“示敵於弱?”
張刑虎目一亮,當即表態道:“我覺得可行,趁此機會多斬幾個奴酋的首級獻功於郡守,族兄張舞的縣尉之職若是能升一步,自然最好。”
“以往,但凡奴酋來犯,我們隻是死守不出,以部曲之威嚇退胡騎最好,隻要能護住族人安危即可,可未曾冒險行事過。”
張戚有所意動,不過他還有一定的顧慮,強調道:“我們即便立下功勞,上報到郡中也是大大縮水,另外,大多地主豪門隻求保住家業即可,若是冒然逞強招致郡守大人的矚目,以後再遇到諸如此類的情況,肯定會征調更多的部曲去禦敵。”
張遼知曉,守拙藏鋒亦是生存之道,不讓郡守以及縣尊大人知道張氏的虛實,就像這次借助張氏部曲拱衛馬邑縣城還得張舞讚同才行,所調走的部曲力量也是極其有限。
若是鋒芒畢露的話,下一次鮮卑來犯,縣尊定然會要求更多的張氏部曲去守衛城池,若是能夠順便減弱一下境內豪強的力量未嚐不可。
“若要以進擊之態勇往直前,必須保持銳氣進取之意,據我了解,縣尊大人郭澤乃是清流賢臣,賢德在外,在馬邑縣屈居縣尊之位已有八年,雖然看不起我張氏豪門,不過,隻要我們張氏有助於幫其治民有功,他是懶得在乎張氏有多少部曲,隻要不造反誰會在乎,隻要我們能夠養得起部曲,數量多少不足為慮,再說了,適當之時故意暴露一定的部曲數量即可,用不著悉數暴露。”
張遼有自己的深刻考慮,須知,私屬部曲皆是靠自家的錢糧供養,朝廷不會分撥一口糧秣,一枚錢幣。
若是在太平之時,蓄養部曲如此耗費錢財之事無人願意去做,遇到兵禍自有朝廷兵卒鎮壓,也就像張氏這樣的邊郡之地豪強,為了自保不得不蓄養部曲。
部曲的多寡,自然跟家業有關。
家業越是豐厚,越是明白沒有足夠的力量無法保住家業。
像京畿諸郡承平已久,即便是豪富之門,也就蓄養一些門客家丁以為護衛,蓄養數百部曲這樣的事很少存在,沒人會將錢糧花費在蓄養部曲上麵,窮奢極欲的酒色享受才重要。
張遼清楚,曆史上麵的他就是憑借武勇才被後來的並州刺史丁原看重,這才被征辟為領兵從事,其中,武勇的體現不僅僅是因為個人武力不凡,家族部曲的存在更是證明他武勇的重要表現。
如今,大漢根基尚未崩塌,世族豪門擁兵自保的場麵尚未出現,不過他很清楚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到時候,才是混亂戰局的開端。
天下若是生亂,局勢糜爛,到時候張氏這樣的地主豪門自然會利用一切機會壯大家族基業,隻可惜時局還沒有潰爛到那一步,族人對於張遼提前顯露家族實力的打算自有顧慮。
“郡守若是征辟張氏部曲為前驅,情形可就堪憂,到時候必須服從郡守之命,若是不服從豈不是要招致大禍,世家子弟對於州郡官員的征辟置之不理那是蓄養名望,像我張氏這樣的地主豪門若是不遵郡守之令,怕是會死路一條。”
張刑將有可能發生的危險後果,不得不做出深切的剖析。
“郡守若是征辟張氏子弟,自然由我帶領部曲聽從調遣,我可以肯定,郡守即便征辟部曲,也是抱著充實軍伍的打算,鏟除地主豪門的想法並不會有。”
張遼為了打消眾人的顧慮,信誓旦旦的道:“無論是郡守還是縣尊,都需要各地的豪門部曲維護地方的統治,隻要遵從上令便可,隻要是聰明人就不會做出自亂陣腳讓自己治下生亂的事情出來。”
“我願為前驅。”
曹性簡單的五個字對於張遼的謀劃表示支持。
張天很有說服力的說道:“我同意張遼的分析,據我所知,雁門郡以北的諸位縣尊,隻恨自己治下的地主豪門不夠強大不夠多,沒人幫他們分擔鮮卑入侵時的壓力,也無人幫他們共同拱衛縣城,至於郡守大人,隻恨自己麾下的戰兵不夠多,以至於屢次讓胡騎襲擾,要是有幸得到郡守大人的垂青,那是好事,這是以軍職光耀門楣的機會,對於郡守大人來說,不用耗費錢糧還能有兵可用,這是互惠互利的雙贏局麵。”
“整日屈居於鄔堡之內,我的眼界太過狹窄,這樣的認識我可沒有。”張刑看著張天滿是慚愧的反省。
“戎馬生涯,亦是我所向往的暢快日子,整日操練部曲,要是有所施展的機會,我可為前鋒。”張戚的顧慮頓時煙消雲散,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大家的意見高度統一之後,張遼滿意的笑了,看著這些熟悉的麵孔,天知道他之所以名載青史,名列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其中,背後族人的貢獻又是何其的巨大。
犧牲,又是何其的慘烈,畢竟,一將功成萬骨枯,而一位將軍的親兵隨從,大多為族人充任,其次才是鄉裏之人。
在冷兵器時代,親兵的死傷概率非常大,這是因為,每一位將軍作戰之時都會身先士卒,隻有成為統帥之後才會指揮三軍,否則大多數情況下,戰陣之上將軍永遠在前列。
“向族長告知我們的想法之後,我想,我們可以依計行事了。”張刑緩緩開口。
張汛得知此次行事的首倡者是張遼之後,心中甚是開懷。
隨後,鄔堡之上的部曲數量減少了,僅剩的三四百部曲著皮甲的勉強接近一半,銳利的兵器撤下以木槍居多。
張氏眾人張網以待,鮮卑胡騎沒有讓他們失望。
接近下午的時候,兩百餘胡騎在嘈雜的吆喝聲當中抵達了鄔堡之外,大地在鐵蹄的踐踏之下微微顫抖,塵土隨風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