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揚,這位應該是錦帆將軍甘寧吧!”孫楊笑道。傳說中,甘寧頭插雞毛、腰掛銅鈴、一身彩色披掛極其拉風。眼前這一位正是如此。
“秦公謬讚,甘寧不敢稱將軍。”甘寧連連對孫楊拱手,他對孫楊的誇讚很是受用,他嘴角幾乎咧到了耳朵邊上,初一見麵,他已對孫楊的好感上升了好幾個檔次。
“嗯!”孫楊知曉甘寧誌向,正好秦軍雖然控製了新野,卻是沒有水軍,這是秦軍在荊州一帶的短板,孫楊就想著能拉攏到甘寧,製霸長江,於是,孫楊道:“興霸是個大將之才,來我秦軍如何,第十師團師團長的位置給興霸了,可好?”
“甘寧願為秦公鞍前馬後,縱馬革裹屍,亦無悔矣!”甘寧猶豫了片刻,他單膝跪地,鄭重地朝著孫楊道。
“吾秦國國公孫楊命甘寧即日起於漢江之上組建秦國水軍,秦國第十師團師團長正式授與甘寧。”孫楊將甘寧扶起,挽著他的手,朝著南方說道。
“謝主公!”甘寧又要拜,孫楊連忙把他擋住,轉而對劉曄道:“子揚啊!興霸以後的一應物資由南陽供應,切不可懈怠,我秦軍隨時可能南下襄樊或進軍江東。”
“喏!”劉曄拱手道。
“嗯!這幾位是?”孫楊又問。
“南陽人李嚴見過秦公。”
“義陽人魏延見過秦公。”
“南郡人霍峻見過秦公。”
餘下三人都是誌向高遠之人,片刻間就見到孫楊給甘寧許下了一師團長之職,都有些急不可耐了,未等劉曄介紹,三人便一一自報名號。
孫楊聞言,心中頗有些驚異,魏延,史冊記載,應該是豫州人,隨劉備征戰而聞達於天下;霍峻是南郡人,是守關大才;李嚴這人更是劉備的托孤大臣,雖有些名不符實,未能如周瑜輔佐孫權,盡心竭力,卻也不會是泛泛之輩。
“爾等三人,本公俱有所聞。”孫楊笑著點了點頭,首先便認可了這三人,李嚴和魏延都有性格缺陷,霍峻的運氣和壽命著實不行,所以,孫楊在心中考慮著這三人的安排。
“秦公。”首先出聲的是魏延:“某願為秦公手下一馬前卒,牽馬執鞭絕不馬虎。”任誰都能看出,孫楊已經占據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地盤,隻要孫楊再行努力一把,秦軍虎吞天下絕不會是虛言。
“魏延呐!你,不急!”孫楊擺了擺手,笑著道:“君非帥才,卻是一將才,秦軍姑且不會增加師團編製,這樣,你若是願意,可伴隨吾左右,待他日前往武威,君可入學軍官培訓學院,一年後來我第一軍團任二師師長,如何?”
“謝秦公。”又一大才入了孫楊之手。
“嗯!你可想清楚了,你縱有軍功,也暫時不會有任何賞賜,你要明白,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孫楊道。
“臣明白!”魏延比甘寧更有野心,這時候,他已然稱臣。
“甘寧也不願領取賞賜,秦軍當賞罰分明。”這邊,甘寧也連忙站出來說道。甘寧心高氣傲,又豈會願意領取孫楊的賞賜,此刻,他臉色有些發青,微微顫抖的指骨有些發白。可見,他生氣了。
“興霸,誰說給你賞賜了?給老子滾河裏去練兵,戰都沒打,還想要賞賜?”孫楊哪能不知道甘寧站出來是為了什麽,不過是為了爭口氣,孫楊便把他一頓罵,這下,甘寧舒服了,他笑嗬嗬地跟魏延互相捶了一下肩膀。
“這傻樣!”孫楊心裏嘀咕著。
“秦公,李嚴願為秦國攻下荊州。”李嚴見他兩的事情落實了,自己的公務員位置還沒著落,也急了。
“不急!”孫楊擺手道:“秦國並不缺上將之才,卻是有些能夠缺鎮守一方的郡守,本公需要一人為秦軍、為秦國鎮守汝南,不知李先生意下如何?”
“願為秦公鎮守邊陲!”李嚴雙膝跪下,拜了下去。
“如此,李先生便隨同吾八弟葛雲一同前往汝南,任汝南郡守兼第六軍團參謀長。”孫楊道。
“謝秦公!”從一介白身,一下子就跳到了郡守的位置,李嚴死死地壓製著心中的激動,直到孫楊把他扶起,他的雙手依然在微微顫抖,縱然是大才,也有些控製不住內心中的激動。
“子揚,寫國書與子敬,命其與正方交接完汝南郡務之後,立即迴長安,我孫楊需要他來完成秦國的變法。”孫楊神色淡然地交代著,卻讓屋內一眾人瞬間吸了口涼氣,先秦變法圖強,商君殞命,此時孫楊又讓魯肅變法,若不是?新加入的諸位將領各自交換著眼神,孫楊也一直在觀察著。
甘寧神色堅定,魏延神色傲然,出身豪族的霍峻低下了頭,李嚴嘴唇嚅囁著,似乎想說什麽。
“秦公,決定了嗎?”劉曄不敢想象,秦國引導的變革會給大漢帶來怎樣的影響,卻可能會給剛剛穩定下來的秦國帶來地震,一場無法預料的地震將以長安、以秦國為中心輻射整個大漢。
“已經決定了,霍峻就跟著本公會長安吧!長安都尉仍然沒有合適的人選。”孫楊最後將霍峻的職務定了下來。
霍峻緩緩抬起了頭,他感覺自己墜入了秦國的深淵,長安都尉,這一極其重要的職務落到了自己的身上,責任何其大也?
“峻,領命!”最終,霍峻選擇了承擔,高風險就會有高收益,特別是麵對孫楊吐露出來的大變革時代,霍峻雙手緊緊地互掐,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霍峻並不比其餘三人差。
“好!”孫楊一捋長衫,下令道:“南陽一行,吾甚是滿意,子揚,下令第六軍團,將汝南世家全部遷往長安,秦國即將迎來新時代,邊陲之地不能留下隱患。”
“汝南必定不留任何世家!”李嚴眼中殺芒忽閃忽閃,他知道,幹完這票,自己在孫楊的心中便可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孫楊挑了挑眉:“正方,本公很看好你哦!”
“必不負秦公所托。”就這樣,在南陽郡,李嚴做下了他一生中最後悔的決定之一。
“秦公謬讚,甘寧不敢稱將軍。”甘寧連連對孫楊拱手,他對孫楊的誇讚很是受用,他嘴角幾乎咧到了耳朵邊上,初一見麵,他已對孫楊的好感上升了好幾個檔次。
“嗯!”孫楊知曉甘寧誌向,正好秦軍雖然控製了新野,卻是沒有水軍,這是秦軍在荊州一帶的短板,孫楊就想著能拉攏到甘寧,製霸長江,於是,孫楊道:“興霸是個大將之才,來我秦軍如何,第十師團師團長的位置給興霸了,可好?”
“甘寧願為秦公鞍前馬後,縱馬革裹屍,亦無悔矣!”甘寧猶豫了片刻,他單膝跪地,鄭重地朝著孫楊道。
“吾秦國國公孫楊命甘寧即日起於漢江之上組建秦國水軍,秦國第十師團師團長正式授與甘寧。”孫楊將甘寧扶起,挽著他的手,朝著南方說道。
“謝主公!”甘寧又要拜,孫楊連忙把他擋住,轉而對劉曄道:“子揚啊!興霸以後的一應物資由南陽供應,切不可懈怠,我秦軍隨時可能南下襄樊或進軍江東。”
“喏!”劉曄拱手道。
“嗯!這幾位是?”孫楊又問。
“南陽人李嚴見過秦公。”
“義陽人魏延見過秦公。”
“南郡人霍峻見過秦公。”
餘下三人都是誌向高遠之人,片刻間就見到孫楊給甘寧許下了一師團長之職,都有些急不可耐了,未等劉曄介紹,三人便一一自報名號。
孫楊聞言,心中頗有些驚異,魏延,史冊記載,應該是豫州人,隨劉備征戰而聞達於天下;霍峻是南郡人,是守關大才;李嚴這人更是劉備的托孤大臣,雖有些名不符實,未能如周瑜輔佐孫權,盡心竭力,卻也不會是泛泛之輩。
“爾等三人,本公俱有所聞。”孫楊笑著點了點頭,首先便認可了這三人,李嚴和魏延都有性格缺陷,霍峻的運氣和壽命著實不行,所以,孫楊在心中考慮著這三人的安排。
“秦公。”首先出聲的是魏延:“某願為秦公手下一馬前卒,牽馬執鞭絕不馬虎。”任誰都能看出,孫楊已經占據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地盤,隻要孫楊再行努力一把,秦軍虎吞天下絕不會是虛言。
“魏延呐!你,不急!”孫楊擺了擺手,笑著道:“君非帥才,卻是一將才,秦軍姑且不會增加師團編製,這樣,你若是願意,可伴隨吾左右,待他日前往武威,君可入學軍官培訓學院,一年後來我第一軍團任二師師長,如何?”
“謝秦公。”又一大才入了孫楊之手。
“嗯!你可想清楚了,你縱有軍功,也暫時不會有任何賞賜,你要明白,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孫楊道。
“臣明白!”魏延比甘寧更有野心,這時候,他已然稱臣。
“甘寧也不願領取賞賜,秦軍當賞罰分明。”這邊,甘寧也連忙站出來說道。甘寧心高氣傲,又豈會願意領取孫楊的賞賜,此刻,他臉色有些發青,微微顫抖的指骨有些發白。可見,他生氣了。
“興霸,誰說給你賞賜了?給老子滾河裏去練兵,戰都沒打,還想要賞賜?”孫楊哪能不知道甘寧站出來是為了什麽,不過是為了爭口氣,孫楊便把他一頓罵,這下,甘寧舒服了,他笑嗬嗬地跟魏延互相捶了一下肩膀。
“這傻樣!”孫楊心裏嘀咕著。
“秦公,李嚴願為秦國攻下荊州。”李嚴見他兩的事情落實了,自己的公務員位置還沒著落,也急了。
“不急!”孫楊擺手道:“秦國並不缺上將之才,卻是有些能夠缺鎮守一方的郡守,本公需要一人為秦軍、為秦國鎮守汝南,不知李先生意下如何?”
“願為秦公鎮守邊陲!”李嚴雙膝跪下,拜了下去。
“如此,李先生便隨同吾八弟葛雲一同前往汝南,任汝南郡守兼第六軍團參謀長。”孫楊道。
“謝秦公!”從一介白身,一下子就跳到了郡守的位置,李嚴死死地壓製著心中的激動,直到孫楊把他扶起,他的雙手依然在微微顫抖,縱然是大才,也有些控製不住內心中的激動。
“子揚,寫國書與子敬,命其與正方交接完汝南郡務之後,立即迴長安,我孫楊需要他來完成秦國的變法。”孫楊神色淡然地交代著,卻讓屋內一眾人瞬間吸了口涼氣,先秦變法圖強,商君殞命,此時孫楊又讓魯肅變法,若不是?新加入的諸位將領各自交換著眼神,孫楊也一直在觀察著。
甘寧神色堅定,魏延神色傲然,出身豪族的霍峻低下了頭,李嚴嘴唇嚅囁著,似乎想說什麽。
“秦公,決定了嗎?”劉曄不敢想象,秦國引導的變革會給大漢帶來怎樣的影響,卻可能會給剛剛穩定下來的秦國帶來地震,一場無法預料的地震將以長安、以秦國為中心輻射整個大漢。
“已經決定了,霍峻就跟著本公會長安吧!長安都尉仍然沒有合適的人選。”孫楊最後將霍峻的職務定了下來。
霍峻緩緩抬起了頭,他感覺自己墜入了秦國的深淵,長安都尉,這一極其重要的職務落到了自己的身上,責任何其大也?
“峻,領命!”最終,霍峻選擇了承擔,高風險就會有高收益,特別是麵對孫楊吐露出來的大變革時代,霍峻雙手緊緊地互掐,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霍峻並不比其餘三人差。
“好!”孫楊一捋長衫,下令道:“南陽一行,吾甚是滿意,子揚,下令第六軍團,將汝南世家全部遷往長安,秦國即將迎來新時代,邊陲之地不能留下隱患。”
“汝南必定不留任何世家!”李嚴眼中殺芒忽閃忽閃,他知道,幹完這票,自己在孫楊的心中便可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孫楊挑了挑眉:“正方,本公很看好你哦!”
“必不負秦公所托。”就這樣,在南陽郡,李嚴做下了他一生中最後悔的決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