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隻為孫楊一人服務的特一旅旅長李默,他在接到命令之後二話不說,立即就率軍出城,與阿九一同圍攻周慎,不一日,周慎不敵,隻能是扔下了五千步兵,率三千輕騎狼狽地逃往了北地。
皇甫嵩曾經在北地做過太守,他在北地之時,北地郡被他治理的還不錯,隻是在中平元年,北地被北宮伯玉攻占過,並占據了有一段時間,而後,在今年又被孫楊攻破過,底蘊還存不存在,能不能夠供養起周慎的三千輕騎,這還是一個問題,阿九在充分地考慮了關中局勢之後,決定暫且退兵,返迴長安。
周慎算是漢室在關中的最後一股勢力了,他一跑,關中便是徹底的歸入了長安,京兆、馮翊、扶風三郡對孫楊的進攻毫無抵抗能力,三地太守眼看著孫楊將其納入自己的後花園,卻是無可奈何,想要學習袁遺,卻也沒有那個膽魄,最終,三郡太守紛紛掛印離去,給孫楊留下了一個空殼。
關中既定,孫楊派特一旅駐紮在郿縣、街亭一帶,防止周慎南下,特一旅第一團駐守郿縣;第二團接替了404團防務,駐守街亭,404團重新歸於第四師團建製;第三團守祖厲。
第一師團104團接替403團、405團守陳倉,403團、405團歸建。第一師團105、106團守長安,李煜擔任長安令,領第一師團三個團鎮撫關中一帶。
第二師團203、204、205團,三個步兵團繼續駐守崤函關,與漢軍交戰,駐金城206團調入關中參戰,駐隴西406團調入關中參戰,第五師團501團、502團守金城郡,503團、504團守姑臧城,505團守狄道、506團守隴西,涼州四郡交與第五師團防守。
孫楊將調防任務交代之後,又再次集中調集了第一師團101、102以及107三個騎兵團、步兵103團;第二師團兩個騎兵團(201、202)、四個步兵團(203至206);第三師團兩個騎兵團(301、302)、四個步兵團(303至306);以及第四師團六個騎兵團,從而,武威軍從戰略防守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整十三個騎兵團、九個步兵團,超過了三萬五千人的大軍,正麵迎擊來自漢庭的進攻。
“報~~~主公,前線急報,漢帝劉宏下令,為將者,怠於軍事者,斬。數萬漢軍已於日前同時進攻弘農、崤函、武關三處,我軍前線兵力不足,局勢堪憂,阿四將軍請求主公支援。”孫楊正和阿九兩個率大軍朝著弘農進發,在剛過潼關的時候,前線就傳來了一份新的戰報,這下子,讓孫楊不得不做出新的部署。
“大哥,這一戰,阿九有個想法。”阿九接過孫楊手中的戰報,結合錦衣衛傳迴長安的消息,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你說!”孫楊揉了揉眉心,從武威開始,一直是征戰不斷,跟隨自己的兄弟一直沒能得到很好地休息,孫楊不知道自己帶出來的這些士兵還能夠堅持多久,當初,國-軍的全麵潰敗除了政治**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兵無戰心,這才是最終失敗的關鍵。
“漢軍集中於崤函、武關一線,河東少兵,我軍聯絡河東黃巾殘軍,河東一線不足為慮;武關一線遣三千兵馬防守,可保萬無一失;唯獨崤函一線,係漢庭主力大軍,兵力近十萬,堪稱我軍大敵,不可不另謀它算。”阿九分析道。
“不錯,我軍正麵壓力幾乎全部來自於崤函一線。”孫楊點了點頭,他也看著阿九,其實孫楊也有了一個想法,卻不知可行不可行。
“大哥,我意率偏師走水道破孟津而入洛陽,未必不能使漢軍退兵。”阿九沉聲道。
“這一戰,我去。”孫楊聽到阿九這麽一說,便已知,自己這九弟也是與自己有了同樣的想法,便肯定了這一做法:“但我軍多不善水,能攻下孟津?況且我軍前有偷襲長安一事,洛陽方麵怕是多有打算,我軍必定不易成功。”
“大哥,這一戰還是讓某去吧!此一去不知多久才迴,前路本就暗含殺機,崤函一地還需大哥坐鎮,豈能讓大哥在此時身臨險境,軍師以為然否。”阿九怕是擔心自己說不服孫楊,便又轉而將目光看向在一旁隻作微笑,不發一言的賈詡,若說整個孫楊軍有誰能讓孫楊改變主意,那就非賈詡莫屬了。
“阿九將軍所言句句在理,主公乃我武威軍柱石,絕不可輕動。今聽聞九將軍所言,足見九將軍足智多謀,若說要往司隸一行,怕是除了九將軍外,便無人可以勝任了,主公且聽詡一句,如今既然九將軍去,便足以改變戰局,又何需主公自己陷入漢庭中樞。”賈詡微微拱手,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阿九。賈詡話都說到這份上,孫楊自然也不好弗了他的意,隻能是放棄了心中想法。
在大軍到達弘農之後,阿九親提九千騎兵向北直入河東,隻是一日便破了河東郡兵,期間更是擒獲了一員河東戰將,阿九久戰不下,便是軍中力士也花大力氣才將他綁縛,阿九立即就把他送到了弘農。
“這位將軍可是河東太守治下大將?”孫楊雖然沒有刻意去找東漢末年的那些大將,但遇到了,總不好意思不要吧?
“區區山野小民,當不得如此稱唿。河東徐晃是也,如今已然被擒,如何處置,由得你等馬賊任意便是。”徐晃身形魁梧,雖被數個力士壓倒在地,口中卻還是硬氣得很。
“嘶~~~”孫楊狠狠地吸了口涼氣,差點咬了自己的舌頭,他稍稍舒緩了一下跳動的心髒,才緩緩問道:“徐晃?可是河東徐公明?”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區區在下。”徐晃揚起頭迴道。這家夥一點都沒有做了俘虜的覺悟。
“文和,大喜,大喜呀!”待徐晃親口承認了此事,孫楊激動地跳下了椅子,大唿道:“五子良將徐公明,五子良將徐公明。哈哈哈哈!~~~~~”
“恭喜主公。”賈詡早就聽說了孫楊口中的五子良將如何如何,如今算是見了這第一人,他自然是知道,若是能夠讓此人為武威軍效力,怕是武威軍第六師團就可以得以組建了,便可大大地緩解武威軍兵力不足的問題。一直以來,賈詡都覺得武威軍兵力不夠,如今又一員大將入賬,他又如何能夠不喜?
“徐晃,你可願降?”孫楊問。
“如今已是被擒,如何不降?”徐晃納頭便拜。
這樣識時務的人並不多,也最是討人喜歡。其實,若是自己人被別人抓了,孫楊也不會說不準他降,每個人都有生存下去的權利,何必為了所謂大義而丟了命,這畢竟隻是內戰,在孫楊眼中,一切漢人之間的戰爭都是內戰,內戰最重要的還是保存整個民族的整體實力。
徐晃投降後,孫楊便讓他跟著賈詡學習比較係統的兵法,跟著自己學習武威軍的練兵之法,武威軍的練兵之法是孫楊自行編著,卻全是交由大隊長們自己練,每個月都會有軍中會武,比的就是戰士們的各項技能和戰士們的體能,若是哪個連隊的整體實力長時間排在最後,孫楊手下的師團長和部隊的紀律官便會要求換掉他們,換一些更有能力的大隊長上來。
徐晃在看過了武威軍的練軍之法後大大的稱奇,在這個兵由將領自己練兵的時代,這種成係統的練兵之法無疑會省去將領的大部分時間,隻要有這樣一群優秀的基層官兵帶著,武威軍將會有源源不斷地士兵補充戰場,也會有無數優秀的老兵從戰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各個連排的主力,甚至於進入新建師團中充任團營長,而且,這裏還有一個榜樣,便是此時已經出任了特一旅旅長的李默。
徐晃在加入孫楊軍的第三天便毫不猶豫地下連隊去了,孫楊也不管他,但是每天夜裏,他的文化知識必須要跟上賈詡的進度,這可就苦了他。
第三日晚間,孫楊軍進駐了崤函關,這麽一來,崤函關的守軍們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大量的連隊長跑到孫楊這兒要人,孫楊大手一揮,把周慎拋棄的五千大軍補充了進去,原先守在前線的第二、第三、第四師團的幾個步兵團退了下去,接下來的防守任務交給了第一師團和第四師團的幾個團進行聯防。
崤函關下,漢軍的數萬大軍營盤連成了一片,生生將狹窄的崤函古道給堵了,西園新軍和掃滅了黃巾之亂的北軍各自紮堆成了一方陣營。
孫楊剛到崤函關的第二日,關外的數萬大軍在袁紹、曹操等人的帶領下到達了關下,袁紹派小兵例行公事般在關下謾罵了一番,又施施然地退了迴去。
“你們就這麽任他們罵?”孫楊憤怒地看著阿四,阿四更是覺得臉紅,對麵可是連祖宗十九代都給罵完了,自己這邊卻連個喘氣兒的都沒有,整個兒士氣落下了一大截。
“為什麽不罵迴去?”孫楊問。
“這…大哥,這可是正麵交戰。”阿四臉紅紅的說道。小七連忙把臉偏了過去,心中大歎:真是好四哥,人家都罵這份上,連我都臉紅,你倒好,還講君子之風。
“行行行,看我的吧!找一百個嗓門大的士兵過來。”孫楊找親衛要了筆和紙,很快就寫了上百字的‘罵’書。這時候,上百個嗓門大的人都來了。
“你們看著這上麵罵,主要是三件事,第一件是袁紹的侄子高幹是他兒子的事,這事無風不起浪,一定要讓他的名聲臭掉;第二件,還是袁紹的事,就說他是袁家的庶長子,沒有繼承權,這事雖然在世家圈裏是心照不宣,但我這麽一挑明,他弟弟袁術肯定搞事,這樣他就無心對付我們了;第三件,關於曹操的,他不是自稱曹參之後嗎?那就罵他爺爺曹節,雖然有點不怎麽對頭,但這事隨便罵罵就可以了,別激怒他,這家夥不太好惹,鬼點子太多了。”孫楊將要罵的人和事都交代了下去,心裏這氣唿唿地道:罵我?袁紹,你這家夥,看老子揭你老底。
上百粗桑們的漢子各自罵出了自己的方言,孫楊聽著聽著覺得味兒不對,連忙製止了:“停停停,先別罵了,你們把要罵的詞編成調子了再罵,看看人家怎麽就罵得那麽溜呢?咱關中卻調子嗎?都下去吧!今天你們不用參戰了,去研究研究怎麽罵人吧!瞧瞧人家,那才叫罵得夠勁道。”
皇甫嵩曾經在北地做過太守,他在北地之時,北地郡被他治理的還不錯,隻是在中平元年,北地被北宮伯玉攻占過,並占據了有一段時間,而後,在今年又被孫楊攻破過,底蘊還存不存在,能不能夠供養起周慎的三千輕騎,這還是一個問題,阿九在充分地考慮了關中局勢之後,決定暫且退兵,返迴長安。
周慎算是漢室在關中的最後一股勢力了,他一跑,關中便是徹底的歸入了長安,京兆、馮翊、扶風三郡對孫楊的進攻毫無抵抗能力,三地太守眼看著孫楊將其納入自己的後花園,卻是無可奈何,想要學習袁遺,卻也沒有那個膽魄,最終,三郡太守紛紛掛印離去,給孫楊留下了一個空殼。
關中既定,孫楊派特一旅駐紮在郿縣、街亭一帶,防止周慎南下,特一旅第一團駐守郿縣;第二團接替了404團防務,駐守街亭,404團重新歸於第四師團建製;第三團守祖厲。
第一師團104團接替403團、405團守陳倉,403團、405團歸建。第一師團105、106團守長安,李煜擔任長安令,領第一師團三個團鎮撫關中一帶。
第二師團203、204、205團,三個步兵團繼續駐守崤函關,與漢軍交戰,駐金城206團調入關中參戰,駐隴西406團調入關中參戰,第五師團501團、502團守金城郡,503團、504團守姑臧城,505團守狄道、506團守隴西,涼州四郡交與第五師團防守。
孫楊將調防任務交代之後,又再次集中調集了第一師團101、102以及107三個騎兵團、步兵103團;第二師團兩個騎兵團(201、202)、四個步兵團(203至206);第三師團兩個騎兵團(301、302)、四個步兵團(303至306);以及第四師團六個騎兵團,從而,武威軍從戰略防守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整十三個騎兵團、九個步兵團,超過了三萬五千人的大軍,正麵迎擊來自漢庭的進攻。
“報~~~主公,前線急報,漢帝劉宏下令,為將者,怠於軍事者,斬。數萬漢軍已於日前同時進攻弘農、崤函、武關三處,我軍前線兵力不足,局勢堪憂,阿四將軍請求主公支援。”孫楊正和阿九兩個率大軍朝著弘農進發,在剛過潼關的時候,前線就傳來了一份新的戰報,這下子,讓孫楊不得不做出新的部署。
“大哥,這一戰,阿九有個想法。”阿九接過孫楊手中的戰報,結合錦衣衛傳迴長安的消息,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你說!”孫楊揉了揉眉心,從武威開始,一直是征戰不斷,跟隨自己的兄弟一直沒能得到很好地休息,孫楊不知道自己帶出來的這些士兵還能夠堅持多久,當初,國-軍的全麵潰敗除了政治**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兵無戰心,這才是最終失敗的關鍵。
“漢軍集中於崤函、武關一線,河東少兵,我軍聯絡河東黃巾殘軍,河東一線不足為慮;武關一線遣三千兵馬防守,可保萬無一失;唯獨崤函一線,係漢庭主力大軍,兵力近十萬,堪稱我軍大敵,不可不另謀它算。”阿九分析道。
“不錯,我軍正麵壓力幾乎全部來自於崤函一線。”孫楊點了點頭,他也看著阿九,其實孫楊也有了一個想法,卻不知可行不可行。
“大哥,我意率偏師走水道破孟津而入洛陽,未必不能使漢軍退兵。”阿九沉聲道。
“這一戰,我去。”孫楊聽到阿九這麽一說,便已知,自己這九弟也是與自己有了同樣的想法,便肯定了這一做法:“但我軍多不善水,能攻下孟津?況且我軍前有偷襲長安一事,洛陽方麵怕是多有打算,我軍必定不易成功。”
“大哥,這一戰還是讓某去吧!此一去不知多久才迴,前路本就暗含殺機,崤函一地還需大哥坐鎮,豈能讓大哥在此時身臨險境,軍師以為然否。”阿九怕是擔心自己說不服孫楊,便又轉而將目光看向在一旁隻作微笑,不發一言的賈詡,若說整個孫楊軍有誰能讓孫楊改變主意,那就非賈詡莫屬了。
“阿九將軍所言句句在理,主公乃我武威軍柱石,絕不可輕動。今聽聞九將軍所言,足見九將軍足智多謀,若說要往司隸一行,怕是除了九將軍外,便無人可以勝任了,主公且聽詡一句,如今既然九將軍去,便足以改變戰局,又何需主公自己陷入漢庭中樞。”賈詡微微拱手,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阿九。賈詡話都說到這份上,孫楊自然也不好弗了他的意,隻能是放棄了心中想法。
在大軍到達弘農之後,阿九親提九千騎兵向北直入河東,隻是一日便破了河東郡兵,期間更是擒獲了一員河東戰將,阿九久戰不下,便是軍中力士也花大力氣才將他綁縛,阿九立即就把他送到了弘農。
“這位將軍可是河東太守治下大將?”孫楊雖然沒有刻意去找東漢末年的那些大將,但遇到了,總不好意思不要吧?
“區區山野小民,當不得如此稱唿。河東徐晃是也,如今已然被擒,如何處置,由得你等馬賊任意便是。”徐晃身形魁梧,雖被數個力士壓倒在地,口中卻還是硬氣得很。
“嘶~~~”孫楊狠狠地吸了口涼氣,差點咬了自己的舌頭,他稍稍舒緩了一下跳動的心髒,才緩緩問道:“徐晃?可是河東徐公明?”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區區在下。”徐晃揚起頭迴道。這家夥一點都沒有做了俘虜的覺悟。
“文和,大喜,大喜呀!”待徐晃親口承認了此事,孫楊激動地跳下了椅子,大唿道:“五子良將徐公明,五子良將徐公明。哈哈哈哈!~~~~~”
“恭喜主公。”賈詡早就聽說了孫楊口中的五子良將如何如何,如今算是見了這第一人,他自然是知道,若是能夠讓此人為武威軍效力,怕是武威軍第六師團就可以得以組建了,便可大大地緩解武威軍兵力不足的問題。一直以來,賈詡都覺得武威軍兵力不夠,如今又一員大將入賬,他又如何能夠不喜?
“徐晃,你可願降?”孫楊問。
“如今已是被擒,如何不降?”徐晃納頭便拜。
這樣識時務的人並不多,也最是討人喜歡。其實,若是自己人被別人抓了,孫楊也不會說不準他降,每個人都有生存下去的權利,何必為了所謂大義而丟了命,這畢竟隻是內戰,在孫楊眼中,一切漢人之間的戰爭都是內戰,內戰最重要的還是保存整個民族的整體實力。
徐晃投降後,孫楊便讓他跟著賈詡學習比較係統的兵法,跟著自己學習武威軍的練兵之法,武威軍的練兵之法是孫楊自行編著,卻全是交由大隊長們自己練,每個月都會有軍中會武,比的就是戰士們的各項技能和戰士們的體能,若是哪個連隊的整體實力長時間排在最後,孫楊手下的師團長和部隊的紀律官便會要求換掉他們,換一些更有能力的大隊長上來。
徐晃在看過了武威軍的練軍之法後大大的稱奇,在這個兵由將領自己練兵的時代,這種成係統的練兵之法無疑會省去將領的大部分時間,隻要有這樣一群優秀的基層官兵帶著,武威軍將會有源源不斷地士兵補充戰場,也會有無數優秀的老兵從戰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各個連排的主力,甚至於進入新建師團中充任團營長,而且,這裏還有一個榜樣,便是此時已經出任了特一旅旅長的李默。
徐晃在加入孫楊軍的第三天便毫不猶豫地下連隊去了,孫楊也不管他,但是每天夜裏,他的文化知識必須要跟上賈詡的進度,這可就苦了他。
第三日晚間,孫楊軍進駐了崤函關,這麽一來,崤函關的守軍們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大量的連隊長跑到孫楊這兒要人,孫楊大手一揮,把周慎拋棄的五千大軍補充了進去,原先守在前線的第二、第三、第四師團的幾個步兵團退了下去,接下來的防守任務交給了第一師團和第四師團的幾個團進行聯防。
崤函關下,漢軍的數萬大軍營盤連成了一片,生生將狹窄的崤函古道給堵了,西園新軍和掃滅了黃巾之亂的北軍各自紮堆成了一方陣營。
孫楊剛到崤函關的第二日,關外的數萬大軍在袁紹、曹操等人的帶領下到達了關下,袁紹派小兵例行公事般在關下謾罵了一番,又施施然地退了迴去。
“你們就這麽任他們罵?”孫楊憤怒地看著阿四,阿四更是覺得臉紅,對麵可是連祖宗十九代都給罵完了,自己這邊卻連個喘氣兒的都沒有,整個兒士氣落下了一大截。
“為什麽不罵迴去?”孫楊問。
“這…大哥,這可是正麵交戰。”阿四臉紅紅的說道。小七連忙把臉偏了過去,心中大歎:真是好四哥,人家都罵這份上,連我都臉紅,你倒好,還講君子之風。
“行行行,看我的吧!找一百個嗓門大的士兵過來。”孫楊找親衛要了筆和紙,很快就寫了上百字的‘罵’書。這時候,上百個嗓門大的人都來了。
“你們看著這上麵罵,主要是三件事,第一件是袁紹的侄子高幹是他兒子的事,這事無風不起浪,一定要讓他的名聲臭掉;第二件,還是袁紹的事,就說他是袁家的庶長子,沒有繼承權,這事雖然在世家圈裏是心照不宣,但我這麽一挑明,他弟弟袁術肯定搞事,這樣他就無心對付我們了;第三件,關於曹操的,他不是自稱曹參之後嗎?那就罵他爺爺曹節,雖然有點不怎麽對頭,但這事隨便罵罵就可以了,別激怒他,這家夥不太好惹,鬼點子太多了。”孫楊將要罵的人和事都交代了下去,心裏這氣唿唿地道:罵我?袁紹,你這家夥,看老子揭你老底。
上百粗桑們的漢子各自罵出了自己的方言,孫楊聽著聽著覺得味兒不對,連忙製止了:“停停停,先別罵了,你們把要罵的詞編成調子了再罵,看看人家怎麽就罵得那麽溜呢?咱關中卻調子嗎?都下去吧!今天你們不用參戰了,去研究研究怎麽罵人吧!瞧瞧人家,那才叫罵得夠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