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郵輪的甲板上,看著漸漸遠去的天津港,李良輕輕的唿出一口氣。抑製著自己心中緊張和激動的心情。
並不奇怪,盡管名義上是政府總理的李良,可以算得上是這個國家的二把手,就地位而言僅僅隻是次於嚴紹。理論上權利應該也不會太差,可這畢竟隻是理論,落到實際當中,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差距卻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這個一把手是嚴紹。
國社政府的情況很特殊,盡管整個政府內部存在著許多個政黨還有派係,尤其是國社黨,更是擁有數不盡的派係。其中既有李良這類的老牌國社黨員組成的派係,也有馮國璋、段祺瑞這類後期加入的‘北洋係’以及蔡鍔、蔣百裏這樣的外來係,甚至還有其他一些國社政府成立以後,在加入進來的小團體。
但是這些團體,沒有一個能對嚴紹發起挑戰地位。
原因很簡單,因為隻要是國社黨內的團體,無論是那個團體首先都是把嚴紹尊為領袖。而這些團體裏麵的一把手,實際上隻能是作為團隊內的一把手和領導者存在。
如此一來,自然也就很難對嚴紹發起挑戰地位。
不僅僅隻是國社黨內如此,甚至就連國社政府內的許多黨派,都是將嚴紹尊為領袖存在。能夠保持獨立的黨派很少很少,其中能夠發展壯大的更是隻有國民黨這樣比較老牌一些的黨派。
至於其他的,則隻能說是在夾縫當中苦苦掙紮著。
隻可惜他們的掙紮就好象是鑽石間的螞蟻一樣。根本就沒有人能注意得到。
――――――――――――――――――――――――
其實在國社黨內,李良也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團體。這個小團體裏麵的成員大多都是以前在安徽時期的一些老同事,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跟他從美國歸來的華人。
由於這一部分人。跟隨嚴紹的時間比較早的緣故,所以大多都已經身居高位――――――這也讓不少人嫉妒不已,覺得他們僅僅隻是因為跟隨嚴紹的時間比較早而已,如果自己當年也能早早的跟隨嚴紹,同樣可以得到現如今他們所擁有的地位。
不過就像前麵說的一樣,無論是在哪個團體裏,真正的領袖都是嚴紹。而那些所謂的一把手。隻是團隊裏的領導者而已。
所以整個國社黨內,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對嚴紹發起挑戰。除非嚴紹自己的腦筋不正常,做了什麽惹得人天怒人怨的事情出來。
不過嚴紹的性格不敢說究竟有多完美。生活中也的確幹過許多措施。但是那種天怒人怨的,卻是不太可能。
之後,問題來了…
由於嚴紹常年在頭頂上壓著,同時李良自身的能力。和許多人相比也並不是很出奇的關係。盡管李良身為這個國家的總理。可是實際上卻很少參加一些重要的國際會議。
像是前一次的凡爾賽和會,就是因為各國的領導者都去了的關係,嚴紹也跟著去。結果李良便成了坐鎮國內的。可是在整個國社政府內部,或許嚴紹的地位沒有人能夠動搖,但是李良的地位便…
至少無論是段祺瑞還是徐世昌這樣的,都有一定的能力和影響力對李良發起挑戰。甚至就連蔡鍔和蔣百裏這樣的人,如果願意棄軍從政的話,也一樣能威脅到李良的地位。而且威脅要遠遠比段祺瑞和徐世昌大的多。
畢竟兩個人都可以稱得上是軍神,論及威望。在整個中國也僅僅隻是次於嚴紹而已。
更何況許多人都清楚,嚴紹之所以會留著李良在現在的位置上,僅僅隻是因為他念舊罷了。
當然,也是因為覺得這個位置上不需要一個太有能力的人,隻要能夠老老實實的在他外出的期間,把這個‘家’看好,別弄亂了就可以。[]
而現在,李良卻能夠自己帶領著代表團,參加一個盡管看上去似乎不如【凡爾賽和會】重要,可實際意義卻一點也不遜色於前者的【華盛頓會議】這叫李良怎麽可能不緊張和激動。
當然,李良自己也很清楚一點,正是由於這次會議的重要性,所以他才絕對不能把這次的會議給搞砸了。不然的話,將來他恐怕是在也沒有這個機會了,甚至弄不好就連自己現在的地位也保不住。
畢竟嚴紹的地位很難動搖,可是他的位置卻不同,盯上的人可是不少呢。
――――――――――――――――――――――――
就這麽站在甲板上,眺望著天津港的方向,一直到天津港徹底的消失在視野當中,李良才收迴了目光。而後看向了站在自己背後的眾人。
“接下來,就請大家與我同心協力了!”
“請放心…”看著李良,顧維鈞‘嗬嗬’的輕笑道。“我等一定會盡心盡力。”
站在一旁,步子高也同樣點了點頭。
對於近期的國社政府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恐怕就是即將舉行的華盛頓會議了。在加上目前的中國也的確是沒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因此除了李良這個國社政府的總理之外,嚴紹還將顧維鈞這個外交部長,以及步子高這個海軍副部長也派了出來,就是希望能夠在華盛頓會議的期間,給予李良一定的幫助――――――對於這個跟隨了自己許多年的人,嚴紹可以說是知道的最清楚了。
這麽多年的鍛煉,李良不能說是沒有一點進步。事實上與一般國家的首相或是內閣總理相比,李良絕對沒有半點遜色。然而對於中國這麽一個偌大的,同時擁有極強進取心的國家來說,李良的能力便稍微欠妥了一些。
至少在嚴紹看來。李良更像是一個守城的人,而不能開拓進取。
這也是為什麽嚴紹一直把他放在總理的位置上,卻很少會讓他做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因為李良的性格實在是太保守了。而過去國社政府所做出的許多事情,卻都屬於極為激進的那一類。
就好象一口氣吞掉俄國領土的那一次,這樣的事情在李良這般人看來就是極難想象的。可以想象,如果是由李良來指揮這一次的戰役的話,最終的結果究竟會是如何。
――――――――――――――――――――――――
當然,嚴紹也不需要一個太能幹的總理,畢竟一個同樣有進取心的人。很難說會不會連取代自己的進取心也一塊具備了。
所以對嚴紹來說,李良便是最適合這個位置的一個人了。
在與其他人互相談論了一番後,李良和顧維鈞等人一起來到了郵輪內一個專門設置的會議室裏。
在紛紛落座之後。李良等人開始統計起了為這次會議而做的準備工作。
事實上這次的華盛頓會議極為重要,因為這次的會議所要討論的議題並不僅僅隻是一個《限製海軍軍備條約》而已。
從某種角度上講,在軍事史上,赫赫有名的華盛頓條約。其實也隻不過是整個會議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當然。這個組成部分肯定是比較重要的那一種。
同樣,這次參與會議的,也並不僅僅隻是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和意大利這六個國家,還要算上荷蘭、葡萄牙和比利時等國。
在原來的曆史當中,所謂的華盛頓會議是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葡萄牙、中國九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的國際會議。
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1919年巴黎和會的繼續,因為巴黎和會雖然暫時調整了列強在西方的緊張關係。但它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日美之間的矛盾尤為激烈。華盛頓會議目的是要解決《凡爾賽和約》未能解決的帝國主義列強之間關於海軍力量對比和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特別是在中國的利益衝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帝國主義和平體係。
事實上在華盛頓會議上起到主要主用的,就是英、美、日三個國家。
同時整個華盛頓會議的內容也很簡單。主要是有三個。
一個就是調和日美緊張關係的《四國公約》,這個主要是用來明確太平洋上的那些島嶼,避免幾個國家之間的衝突。
還有一個就是《限製海軍軍備條約》,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華盛頓條約了。
至於最後一個,則是在中國曆史上同樣比較有名氣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主要是涉及到中國,確立各國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和“機會均等”的原則。
通過九國公約,中國比較順利的收迴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失去的山東。當然,也為此付出了許多,因為附約中規定了對日本人和外國僑民的許多特殊權利。不過總的來講,整個公約還是比較順利的,畢竟列強也不是慈善家,而是一個比一個兇殘的惡狼。
――――――――――――――――――――――――
單是從曆史上便可以看的出來,這次的華盛頓會議究竟有多麽重要。從某種角度上講,他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凡爾賽和會的後續。
當然,由於這個曆史上中國的變化很大的關係,所以這次會議的議題與原來的曆史上也有了很大的區別。確切的說,是非常巨大的區別。
“首先一點,根據我們事先從美國人那裏得到的通報來看,第一個議題就是解決日美之間在太平洋上可能會發生的任何潛在衝突。”
坐在屬於自己的座位上,顧維鈞在稍稍的調整了一下座位,讓自己變得更舒服一些之後,便對著在場的眾人緩緩的解釋起了這次的華盛頓會議。
“相信諸位都很清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趁著德國人在歐洲鏖戰,根本分不出任何李良來救援位於亞洲和太平洋上的殖民地的機會,對我國的山東和太平洋上的那些島嶼發起了進攻。”
“其中在山東。由於德國人早早就已經歸還了山東的關係,所以我們能夠憑借著過去德國人在山東修築的工事,還有國防軍英勇頑強的作戰,在山東重創日軍,並迫使日軍不得不承認失敗,從山東乃至東北撤離,我國也因此成功的確保了國家的利益。”
“但是在太平洋方麵。日本人的軍事行動卻非常的順利,那些分布在太平洋上的島嶼,幾乎無法阻攔日本人的進攻。隻是在短時間內便紛紛被日本人攻陷。而另一方麵,同樣屬於太平洋國家的美國政府,卻因為當時還沒有參戰,同時也沒有理由對德國宣戰的關係。而不得不保持沉默。坐視著日本人的這種行為。”
“到了後來,就算美國人想要做出一些迴應但是也已經晚了。不過日本人在太平洋上那些星羅密布的島嶼,也為日美之間可能會發生的衝突埋下了伏筆,何況除了日本之外,法國還有英國在太平洋上也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利益,因此第一個議題就是為了避免這件事情的發生而進行的…”
說到這裏,顧維鈞抿了抿自己的嘴唇。“根據外交部的判斷,相信英國政府應該會借著這次的機會。想辦法強化英日之間的同盟協議,還有美國政府也是如此。其目的就是為了借助日本的力量從海上對我國做出限製…”
“不出意料…”聽了顧維鈞的話,李良微微搖了搖頭。“英美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本來就是不出意料,他們一直都視我們為僅次於蘇俄的最大敵人。隻是因為蘇俄的存在還有其他的一係列原因,所以他們才沒有對我們下手而已,不過趁著這次的會議,他們想辦法加強了日本人的聯係,到是絕對有可能的事情。”
“不過到也沒什麽,反正我們和日本人的仇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就算沒有英美的慫恿,相信日本人也不可能會放過與我們為敵的機會,所以到也沒必要太過在意這件事…”
聽到李良這麽說,在場的眾人紛紛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盡管在山東戰役之後,嚴紹一直都在想盡辦法緩和與日本的關係。可實際上兩國之間關係的緩和卻非常的緩慢,中國這邊是因為大量的愛國教育導致國人對甲午戰爭還有日俄戰爭等時期發生的一係列事情記憶猶新,因此短時間內很難原諒日本人。
而日本呢,卻是因為山東戰役和朝鮮戰爭的事情,新仇舊恨加在一塊,能緩解就奇怪了。更何況過去日本一直騎在中國的頭上,並且一直都在為這件事而感到驕傲乃至自大,這個時候原本瘦弱不堪的中國突然不知道為什麽變得比自己強壯,不斷把自己從身上掀翻下來,甚至還騎在自己的身上飽揍自己一頓,說日本人能在短期內忘懷,那也是不可能的。
盡管李良他們也都希望那個深得嚴紹信賴的宮崎滔天先生,能夠多多少少的發揮一些作用,隻是究竟最終效果如何,這個卻是李良他們自己也不清楚的了。
但是有一點他們卻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至少在短時間內,中日之間的關係實在是很難改善。即便是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其實已經出現了極大的緩和,但是仇恨如果能這麽簡單輕易的就被忘懷,那也就不是仇恨了。
――――――――――――――――――――――――
“反正也是英日之間的一些小事,而且目前我國在太平洋上也沒有其他的利益,暫且記下來…”這麽說著,李良看向了顧維鈞。
明白李良意思的顧維鈞,很快便把話題接到了下一個來。
“第二個,就是目前我們最著緊的限製海軍軍備條約了。相信在座哦諸位都很清楚,這個條約除了用來避免各國之間再次發生軍備競賽之外,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對我國進行限製,避免我國的實力超越了列強,尤其是英國和美國這個國家,真正的成為了這兩個國家的大患…”
說到這裏,顧維鈞的嘴角露出了譏諷的笑容。
“實在是天助我國,本來我國的國際形勢是比較複雜的,但是就是因為這些列強在歐洲來了一次自相殘殺,結果國際形勢一下子就變得簡單明了,曾經能夠威脅到我國的那些列強,要麽分崩離析,要麽元氣大傷,像是英國這樣的曾經列強之首,如今居然連過去所經營的龐大艦隊都無法繼續維持下去,不得不想辦法在分拆的同時,通過對其他國家進行限製的手段,來避免其他國家超越自己。”
“可以說整場戰爭當中,這些列強沒有一個得到了好下場,如果說非要有的話,恐怕就是我們的目的地美國了。不過即便是美國人,因為這場戰爭的關係,也對國內進行了很大的壓榨,不像我國,因為有英明的大總統領導,情況明顯要好上許多。”
“盡管過去政府一直都很困難,可是由於大總統的堅持,我國一直在一種低賦稅的情況下發展著,工商業迅猛發展,相信用不了多少年,便可以輕易的超過英美…”(未完待續。。)
並不奇怪,盡管名義上是政府總理的李良,可以算得上是這個國家的二把手,就地位而言僅僅隻是次於嚴紹。理論上權利應該也不會太差,可這畢竟隻是理論,落到實際當中,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差距卻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這個一把手是嚴紹。
國社政府的情況很特殊,盡管整個政府內部存在著許多個政黨還有派係,尤其是國社黨,更是擁有數不盡的派係。其中既有李良這類的老牌國社黨員組成的派係,也有馮國璋、段祺瑞這類後期加入的‘北洋係’以及蔡鍔、蔣百裏這樣的外來係,甚至還有其他一些國社政府成立以後,在加入進來的小團體。
但是這些團體,沒有一個能對嚴紹發起挑戰地位。
原因很簡單,因為隻要是國社黨內的團體,無論是那個團體首先都是把嚴紹尊為領袖。而這些團體裏麵的一把手,實際上隻能是作為團隊內的一把手和領導者存在。
如此一來,自然也就很難對嚴紹發起挑戰地位。
不僅僅隻是國社黨內如此,甚至就連國社政府內的許多黨派,都是將嚴紹尊為領袖存在。能夠保持獨立的黨派很少很少,其中能夠發展壯大的更是隻有國民黨這樣比較老牌一些的黨派。
至於其他的,則隻能說是在夾縫當中苦苦掙紮著。
隻可惜他們的掙紮就好象是鑽石間的螞蟻一樣。根本就沒有人能注意得到。
――――――――――――――――――――――――
其實在國社黨內,李良也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小團體。這個小團體裏麵的成員大多都是以前在安徽時期的一些老同事,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跟他從美國歸來的華人。
由於這一部分人。跟隨嚴紹的時間比較早的緣故,所以大多都已經身居高位――――――這也讓不少人嫉妒不已,覺得他們僅僅隻是因為跟隨嚴紹的時間比較早而已,如果自己當年也能早早的跟隨嚴紹,同樣可以得到現如今他們所擁有的地位。
不過就像前麵說的一樣,無論是在哪個團體裏,真正的領袖都是嚴紹。而那些所謂的一把手。隻是團隊裏的領導者而已。
所以整個國社黨內,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對嚴紹發起挑戰。除非嚴紹自己的腦筋不正常,做了什麽惹得人天怒人怨的事情出來。
不過嚴紹的性格不敢說究竟有多完美。生活中也的確幹過許多措施。但是那種天怒人怨的,卻是不太可能。
之後,問題來了…
由於嚴紹常年在頭頂上壓著,同時李良自身的能力。和許多人相比也並不是很出奇的關係。盡管李良身為這個國家的總理。可是實際上卻很少參加一些重要的國際會議。
像是前一次的凡爾賽和會,就是因為各國的領導者都去了的關係,嚴紹也跟著去。結果李良便成了坐鎮國內的。可是在整個國社政府內部,或許嚴紹的地位沒有人能夠動搖,但是李良的地位便…
至少無論是段祺瑞還是徐世昌這樣的,都有一定的能力和影響力對李良發起挑戰。甚至就連蔡鍔和蔣百裏這樣的人,如果願意棄軍從政的話,也一樣能威脅到李良的地位。而且威脅要遠遠比段祺瑞和徐世昌大的多。
畢竟兩個人都可以稱得上是軍神,論及威望。在整個中國也僅僅隻是次於嚴紹而已。
更何況許多人都清楚,嚴紹之所以會留著李良在現在的位置上,僅僅隻是因為他念舊罷了。
當然,也是因為覺得這個位置上不需要一個太有能力的人,隻要能夠老老實實的在他外出的期間,把這個‘家’看好,別弄亂了就可以。[]
而現在,李良卻能夠自己帶領著代表團,參加一個盡管看上去似乎不如【凡爾賽和會】重要,可實際意義卻一點也不遜色於前者的【華盛頓會議】這叫李良怎麽可能不緊張和激動。
當然,李良自己也很清楚一點,正是由於這次會議的重要性,所以他才絕對不能把這次的會議給搞砸了。不然的話,將來他恐怕是在也沒有這個機會了,甚至弄不好就連自己現在的地位也保不住。
畢竟嚴紹的地位很難動搖,可是他的位置卻不同,盯上的人可是不少呢。
――――――――――――――――――――――――
就這麽站在甲板上,眺望著天津港的方向,一直到天津港徹底的消失在視野當中,李良才收迴了目光。而後看向了站在自己背後的眾人。
“接下來,就請大家與我同心協力了!”
“請放心…”看著李良,顧維鈞‘嗬嗬’的輕笑道。“我等一定會盡心盡力。”
站在一旁,步子高也同樣點了點頭。
對於近期的國社政府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恐怕就是即將舉行的華盛頓會議了。在加上目前的中國也的確是沒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因此除了李良這個國社政府的總理之外,嚴紹還將顧維鈞這個外交部長,以及步子高這個海軍副部長也派了出來,就是希望能夠在華盛頓會議的期間,給予李良一定的幫助――――――對於這個跟隨了自己許多年的人,嚴紹可以說是知道的最清楚了。
這麽多年的鍛煉,李良不能說是沒有一點進步。事實上與一般國家的首相或是內閣總理相比,李良絕對沒有半點遜色。然而對於中國這麽一個偌大的,同時擁有極強進取心的國家來說,李良的能力便稍微欠妥了一些。
至少在嚴紹看來。李良更像是一個守城的人,而不能開拓進取。
這也是為什麽嚴紹一直把他放在總理的位置上,卻很少會讓他做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因為李良的性格實在是太保守了。而過去國社政府所做出的許多事情,卻都屬於極為激進的那一類。
就好象一口氣吞掉俄國領土的那一次,這樣的事情在李良這般人看來就是極難想象的。可以想象,如果是由李良來指揮這一次的戰役的話,最終的結果究竟會是如何。
――――――――――――――――――――――――
當然,嚴紹也不需要一個太能幹的總理,畢竟一個同樣有進取心的人。很難說會不會連取代自己的進取心也一塊具備了。
所以對嚴紹來說,李良便是最適合這個位置的一個人了。
在與其他人互相談論了一番後,李良和顧維鈞等人一起來到了郵輪內一個專門設置的會議室裏。
在紛紛落座之後。李良等人開始統計起了為這次會議而做的準備工作。
事實上這次的華盛頓會議極為重要,因為這次的會議所要討論的議題並不僅僅隻是一個《限製海軍軍備條約》而已。
從某種角度上講,在軍事史上,赫赫有名的華盛頓條約。其實也隻不過是整個會議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當然。這個組成部分肯定是比較重要的那一種。
同樣,這次參與會議的,也並不僅僅隻是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和意大利這六個國家,還要算上荷蘭、葡萄牙和比利時等國。
在原來的曆史當中,所謂的華盛頓會議是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葡萄牙、中國九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的國際會議。
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1919年巴黎和會的繼續,因為巴黎和會雖然暫時調整了列強在西方的緊張關係。但它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日美之間的矛盾尤為激烈。華盛頓會議目的是要解決《凡爾賽和約》未能解決的帝國主義列強之間關於海軍力量對比和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特別是在中國的利益衝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帝國主義和平體係。
事實上在華盛頓會議上起到主要主用的,就是英、美、日三個國家。
同時整個華盛頓會議的內容也很簡單。主要是有三個。
一個就是調和日美緊張關係的《四國公約》,這個主要是用來明確太平洋上的那些島嶼,避免幾個國家之間的衝突。
還有一個就是《限製海軍軍備條約》,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華盛頓條約了。
至於最後一個,則是在中國曆史上同樣比較有名氣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主要是涉及到中國,確立各國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和“機會均等”的原則。
通過九國公約,中國比較順利的收迴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失去的山東。當然,也為此付出了許多,因為附約中規定了對日本人和外國僑民的許多特殊權利。不過總的來講,整個公約還是比較順利的,畢竟列強也不是慈善家,而是一個比一個兇殘的惡狼。
――――――――――――――――――――――――
單是從曆史上便可以看的出來,這次的華盛頓會議究竟有多麽重要。從某種角度上講,他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凡爾賽和會的後續。
當然,由於這個曆史上中國的變化很大的關係,所以這次會議的議題與原來的曆史上也有了很大的區別。確切的說,是非常巨大的區別。
“首先一點,根據我們事先從美國人那裏得到的通報來看,第一個議題就是解決日美之間在太平洋上可能會發生的任何潛在衝突。”
坐在屬於自己的座位上,顧維鈞在稍稍的調整了一下座位,讓自己變得更舒服一些之後,便對著在場的眾人緩緩的解釋起了這次的華盛頓會議。
“相信諸位都很清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趁著德國人在歐洲鏖戰,根本分不出任何李良來救援位於亞洲和太平洋上的殖民地的機會,對我國的山東和太平洋上的那些島嶼發起了進攻。”
“其中在山東。由於德國人早早就已經歸還了山東的關係,所以我們能夠憑借著過去德國人在山東修築的工事,還有國防軍英勇頑強的作戰,在山東重創日軍,並迫使日軍不得不承認失敗,從山東乃至東北撤離,我國也因此成功的確保了國家的利益。”
“但是在太平洋方麵。日本人的軍事行動卻非常的順利,那些分布在太平洋上的島嶼,幾乎無法阻攔日本人的進攻。隻是在短時間內便紛紛被日本人攻陷。而另一方麵,同樣屬於太平洋國家的美國政府,卻因為當時還沒有參戰,同時也沒有理由對德國宣戰的關係。而不得不保持沉默。坐視著日本人的這種行為。”
“到了後來,就算美國人想要做出一些迴應但是也已經晚了。不過日本人在太平洋上那些星羅密布的島嶼,也為日美之間可能會發生的衝突埋下了伏筆,何況除了日本之外,法國還有英國在太平洋上也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利益,因此第一個議題就是為了避免這件事情的發生而進行的…”
說到這裏,顧維鈞抿了抿自己的嘴唇。“根據外交部的判斷,相信英國政府應該會借著這次的機會。想辦法強化英日之間的同盟協議,還有美國政府也是如此。其目的就是為了借助日本的力量從海上對我國做出限製…”
“不出意料…”聽了顧維鈞的話,李良微微搖了搖頭。“英美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本來就是不出意料,他們一直都視我們為僅次於蘇俄的最大敵人。隻是因為蘇俄的存在還有其他的一係列原因,所以他們才沒有對我們下手而已,不過趁著這次的會議,他們想辦法加強了日本人的聯係,到是絕對有可能的事情。”
“不過到也沒什麽,反正我們和日本人的仇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就算沒有英美的慫恿,相信日本人也不可能會放過與我們為敵的機會,所以到也沒必要太過在意這件事…”
聽到李良這麽說,在場的眾人紛紛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盡管在山東戰役之後,嚴紹一直都在想盡辦法緩和與日本的關係。可實際上兩國之間關係的緩和卻非常的緩慢,中國這邊是因為大量的愛國教育導致國人對甲午戰爭還有日俄戰爭等時期發生的一係列事情記憶猶新,因此短時間內很難原諒日本人。
而日本呢,卻是因為山東戰役和朝鮮戰爭的事情,新仇舊恨加在一塊,能緩解就奇怪了。更何況過去日本一直騎在中國的頭上,並且一直都在為這件事而感到驕傲乃至自大,這個時候原本瘦弱不堪的中國突然不知道為什麽變得比自己強壯,不斷把自己從身上掀翻下來,甚至還騎在自己的身上飽揍自己一頓,說日本人能在短期內忘懷,那也是不可能的。
盡管李良他們也都希望那個深得嚴紹信賴的宮崎滔天先生,能夠多多少少的發揮一些作用,隻是究竟最終效果如何,這個卻是李良他們自己也不清楚的了。
但是有一點他們卻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至少在短時間內,中日之間的關係實在是很難改善。即便是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其實已經出現了極大的緩和,但是仇恨如果能這麽簡單輕易的就被忘懷,那也就不是仇恨了。
――――――――――――――――――――――――
“反正也是英日之間的一些小事,而且目前我國在太平洋上也沒有其他的利益,暫且記下來…”這麽說著,李良看向了顧維鈞。
明白李良意思的顧維鈞,很快便把話題接到了下一個來。
“第二個,就是目前我們最著緊的限製海軍軍備條約了。相信在座哦諸位都很清楚,這個條約除了用來避免各國之間再次發生軍備競賽之外,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對我國進行限製,避免我國的實力超越了列強,尤其是英國和美國這個國家,真正的成為了這兩個國家的大患…”
說到這裏,顧維鈞的嘴角露出了譏諷的笑容。
“實在是天助我國,本來我國的國際形勢是比較複雜的,但是就是因為這些列強在歐洲來了一次自相殘殺,結果國際形勢一下子就變得簡單明了,曾經能夠威脅到我國的那些列強,要麽分崩離析,要麽元氣大傷,像是英國這樣的曾經列強之首,如今居然連過去所經營的龐大艦隊都無法繼續維持下去,不得不想辦法在分拆的同時,通過對其他國家進行限製的手段,來避免其他國家超越自己。”
“可以說整場戰爭當中,這些列強沒有一個得到了好下場,如果說非要有的話,恐怕就是我們的目的地美國了。不過即便是美國人,因為這場戰爭的關係,也對國內進行了很大的壓榨,不像我國,因為有英明的大總統領導,情況明顯要好上許多。”
“盡管過去政府一直都很困難,可是由於大總統的堅持,我國一直在一種低賦稅的情況下發展著,工商業迅猛發展,相信用不了多少年,便可以輕易的超過英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