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那頭瘋狗輕易獵殺,固然引來了俄國政府的注意和報複,但同樣也讓莫洛托夫他們更看高了洛聞英等人一眼。連帶著也嚐試著將一些比較棘手的事情拜托給他們,然而麵對俄共的請求,洛聞英卻並沒有全部都答應,而是進行了一番挑選,隻去幫一些對自己有益處的事情…
盡管如此,在每一次任務都能順利完成的情況下,盡管十次請求當中也未必能有一次成功,但莫洛托夫還是高看了洛聞英等人一眼。
連帶著洛聞英這也人在莫洛托夫眼裏也從原來的合作夥伴和‘atm’,變成了一個可以進一步合作的真正意義上的夥伴。
雖然…
他其實並不信任洛聞英…
不過洛聞英也不需要他去信任,至於那些個任務,說到底洛聞英畢竟隻是一個副局長而已,他在俄國的任務也隻是與俄共合作並提供一定的協助。
注意,是一定,不是百依百順,他們並不是俄共的部下,並不需要聽從俄共的命令。
再加上洛聞英自己也無法決定某些事情,所以每次莫洛托夫他們提供請求的時候,其實洛聞英都會想辦法和國內聯係,並聽從國內的安排――――――萬幸的是,這個時代無線電報還是比較安全的,即便俄國人很清楚在聖彼得堡有不少的革命分子,也是毫無辦法…
不像在過二三十年,你這邊發報,恐怕那邊就已經能確定大致的位置了。
――――――――――――――――――――
對於嚴紹的謀劃,洛聞英多多少少還是清楚的,畢竟俄共一直是為推翻羅曼諾夫王朝而努力著,嚴紹既然讓他給予俄共一些支持,這就代表著他希望羅曼諾夫王朝能夠垮台,而後讓俄共取而代之――――――對此他到不是很理解,畢竟當時俄國有許多勢力可以合作。並不一定非要選擇俄共,何況俄共也未必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對象,在這點上他與卡特琳娜等人持同樣的看法。
不過嚴紹這麽做的目的,他多多少少還是能猜得到的。
“在羅曼諾夫王朝垮台之後,趁機撈取足夠的好處…”將手裏的香煙弄滅,洛聞英的目光顯得有些深邃。
在他看來,這是可能性最大的。而且…
“如果羅曼諾夫王朝真的垮台了的話,那麽遠東必定會空虛,到那個時候在前清時便丟失的外興安嶺便可以輕易的拿迴來了,還有外興安嶺的海參威,甚至就連庫頁島也…”想到這裏,洛聞英稍稍皺了皺眉。
因為這個時候庫頁島並不屬於俄國。確切的說至少不是全部屬於,差不多有半個庫頁島是屬於日本的,這種情況源自於日俄戰爭。1858年和1860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餘萬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割讓給沙俄。自此庫頁島在法理上和實際上,都已經徹底脫離了中國。
不過在這之前,日本已經與俄國在庫頁島進行過長時間的鬥爭。這個鬥爭時間甚至早於條約簽訂的時間。後來等到1875年5月7日,日本與沙俄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沙俄把千島群島北部給予日本,換取日本在庫頁島的主權。日本則宣布完全放棄庫頁島的主權,全島歸沙俄管治。
至此,從1689年便開始的日俄爭鬥終於告一段落(1869年,在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俄國見清朝在庫頁島沒有駐軍。便開始派遣士兵與囚犯組成遠征軍政府庫頁島,並與當地土著和占領南部日本勢力展開激烈鬥。),不過在日俄戰爭爆發後,由於俄國的失敗,日本於1905年占領了庫頁島全境,這也是日本第一次徹底的統一了庫頁島全境,不過等到1905年的9月5日。根據日俄戰爭後的《樸茨茅斯和約》,沙俄割讓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的地區給日本,自己則保留下了北部的部分。
於是如今的庫頁島也就出現了俄北日南的格局,所以即便俄國真的出現了什麽變動。國社政府最多也就隻能收迴庫頁島而已,甚至還要考慮日本會不會提前占領庫頁島北部…
真要是那樣的話,便要考慮一下與日本發生衝突的可能了。
至少在洛聞英看來,在這個時候與日本發生衝突是絕對不明智的,畢竟庫頁島本身十分荒涼,並沒有什麽產出,在曆史上一直都屬於俄國的流放地,並且也的確非常的適合用來流放囚犯。
而如果俄國真的發生變動,甚至是崩潰掉,中國完全可以趁機收迴外興安嶺甚至是多占領一些土地,根本沒有必要去與俄國糾結一個庫頁島…
當然,這僅僅隻是洛聞英自己的看法,至於嚴紹究竟會怎麽想,他就不知道了…
“不過總統應該不會退讓吧,依著他的性格,真要到了那個地步,肯定會對可能的衝突進行準備,弄不好甚至可能直接和日本人來上一場,然後把庫頁島的南部也收迴了,這並非沒有可能…”想到這裏,洛聞英略微搖了下頭。跟在嚴紹身邊這麽多年,他對嚴紹還是比較了解的,很清楚嚴紹真有可能這麽做,盡管………在他看來,這麽做未必明智…
至於俄國究竟是否會發生變動,這個洛聞英到是從來都沒擔心過,因為…
隻要看看街頭那些饑餓的民眾,就能看得出來,他們現在欠缺的僅僅隻是一個火星。當然,如果俄軍能在前線得到一些好消息的話,或許能扭轉這種情況,畢竟這些俄國民眾之所以會反對羅曼諾夫王朝,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沙皇無能,結果導致俄軍在前線連戰連敗…
勝利並不是萬能藥,不可能包治百病,但至少可以讓民眾擁有更強的忍耐力和耐心,讓他們一直忍耐到勝利到來。
可連戰連敗什麽的就…
何況眼下在俄國境內還有他和莫洛托夫這些革命黨,想要火星的話,隨時都可以弄出許多來。所以真的是沒有必要擔心火星的問題,真正需要擔心的反而是,該如何讓俄共上位,畢竟俄共在這裏麵的實力可真不怎麽樣。
當然,這個時候嚴紹並沒有和洛聞英說過要讓俄共上位的事情,但隻要想到嚴紹居然讓他隻幫助俄共,而不幫助其他的革命黨就能看得出。將來國社政府需要幫助的究竟是哪個勢力…
盡管他並不覺得扶持俄共是一個好主意,但是走狗是不需要自己的主意的,所以既然上麵已經下達了命令,他也就隻有遵從的份,何況…
“總統他並非是淺薄無知的人,既然他隻讓我幫助俄共。便說明他在對俄共有所了解的情況下依舊認為他們的出現對國家有利,既然如此,我又何必操這份心呢…”
洛聞英雖然不像尋常的青年一樣對嚴紹充滿崇拜,卻也清楚,或許嚴紹會在一些事情犯錯誤,但是這件事實在是太明顯了些,嚴紹一時頭昏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如此一來唯一的原因就隻有嚴紹有自己的主意,如此一來洛聞英自然也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隻是…
透過窗口,看著窗戶外麵那些饑餓的俄國民眾,盡管洛聞英已經料到了革命的到來,卻怎麽也沒想到這場革命居然會來的如此之快…
――――――――――――――――――――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氣候也逐漸變得寒冷起來。
中國那邊到還沒什麽,畢竟除了一些比較特殊的地區之外,國內的地理相對於歐洲來說還是比較偏南的。即便是寒冷的北方,空氣也十分幹燥,除非特殊情況,不然隻要穿的厚實一些,在外麵活動還是沒大問題的。
何況眼下的中國也不必打仗,百姓們大多都躲在家裏‘冬眠’,即便是因為工作等原因不得不外出的。也隻是走些路,到了公司或工廠後繼續冬眠,隻有一些較為特殊的職業,在需要在寒冷的氣候下工作。
好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中國的大部分城市,都已經開始鋪設供暖設施,盡管僅限於一部分新式建築,但也算是相當不錯。剩下的部分,也由政府出麵,弄了一些較為便宜的煤炭,讓老百姓能過上一個暖和些的年…
然而與國內相比,歐洲那邊的情況顯然就要惡劣的多。
在經過了數個月的努力之後,遠征軍在歐洲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五十萬之多,在中東地區也有十多萬,兩者相加兵力至少已經超過了六十五萬。[]
盡管這個數字和當初嚴紹承諾的八十萬相比,依舊差著十五萬,然而協約國方麵對此也沒多說些什麽。因為根據協約國在中國的一些官員的說法,盡管中國政府在進行動員上麵沒有出全力,但至少也沒偷懶。
以中國本身的底子,雖然因為歐戰的關係大賺了一筆,但是如果一次動員八十萬的話,依舊會傷及根本。因此國社政府選擇的是一步一步來的辦法,也就是一點點來。
盡可能的在不損及政府財政的情況下,把承諾給協約國的兵力湊出來。自然,這麽做肯定不如徹底的動員,事實上如果真的要動員的話,別說是八十萬,即便是八百萬也沒問題。在經過了三年多的時間裏後,國社政府對國內省份的統治變得比較強力,身份證製度和預備役製度推廣的也非常順利。
以中國的人口和國內的青壯數量,如果需要,動員八百萬根本沒有任何壓力――――――前提是嚴紹找的出足夠的武器和教官、軍官…
然後就像協約國官員,如朱爾典等人向歐洲匯報的一樣,或許嚴紹並沒有盡全力,因為以中國的人口,每個省份三四萬人,八十萬一個月便可以動員出來,而且根本毫不費力。但,在顧及本身的情況下,至少中國沒有用任何借口拖延和偷懶…
說到底…
中國雖然是參戰國,但歐洲距離中國畢竟還是太遠了些…
――――――――――――――――――――
雖然中國與歐洲的距離,使得中國對於出兵歐洲,至少是增兵歐洲的興趣並不濃烈,但在遠征軍在歐洲的規模達到五十萬之後,遠征軍所承擔的責任也隨之加大。
在索姆河的所有戰線上。都能清楚的看到遠征軍的官兵與協約國部隊一起共同作戰的景象。
隻可惜,盡管聯軍上下已經盡了全力,但索姆河戰役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因為在進入秋季後,氣候開始惡化,由於陰雨連綿、道路泥濘,戰鬥漸漸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雙方在西線重新進入了膠著狀態,自然,這也苦了前線的官兵們。
畢竟戰場上的氣候陰冷潮濕,再加上低溫,對於那些躲在壕溝裏的士兵們來說這絕對是一種折磨。
不過…
能不繼續拚命了,畢竟是件好事。雖說在塹壕裏的確是種折磨,但至少比在戰場上送掉性命才好。而在西線,由於遠征軍已經承擔了較大的責任,所以遠征軍的官兵也隻能和英國人及法國人一樣,躲在塹壕裏得個塹壕足什麽的…
事實上,盡管這場戰役福熙與黑格還有蔡鍔三人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並出現了極為慘烈的傷亡。可實際上德國人的傷亡一點也不少,而且更是付出了不少基層軍官的性命,這也嚴重破壞了德軍的戰鬥力。
事實上在索姆河,盡管英軍、法軍與遠征軍雖然作戰勇敢、裝備精良而且指揮得當,但仍然抵擋不住機關槍火力,德軍的機關槍通常配置在縱深達幾公裏的防禦地帶上,而且構成交叉火力。在幾乎是持續不斷的四個半月的進攻中,聯軍僅推進61公裏。空中作戰行動也已廣泛地運用於戰爭。
正如德軍在上年的伊普爾之戰中使用毒氣一樣。英軍和德軍對出售給他們的坦克的使用是不成熟的。在上述兩種情況中,使用者均沒有預測到新式武器的威力,所以也沒有準備利用其效果。德軍的防禦是極為成功的,尤其是有嚴紹秘密給他們提供的一些反坦克裝備,但是不斷地實施反衝擊證明其損失比協約國軍的傷亡更大。索姆河戰役使德軍在基層指揮宮的損失殆盡,這支軍隊從此江河日下。
不過德國人的損失雖然大,但其實聯軍的損失也不小。再加上戰役的目的沒有達成,所以很難說聯軍勝利了。
當然,盡管聯軍在索姆河戰役失敗了,但至少凡爾登戰役贏了…
事實上在索姆河戰役爆發之後。凡爾登方向就已經很少有戰鬥爆發,德國人是因為沒有能力,因為他們已經把相當一部分兵力調到了索姆河方向,而且德軍也因為指揮官轉為保羅?馮?興登堡和艾裏希?魯登道夫而出現了較大的變動,與過去相比更傾向於守勢,而非進攻。
所以盡管凡爾登方向還沒有結束,但,其實已經算是結束了…
――――――――――――――――――――
美國白宮,由於戰火從未燃燒到美國本土的關係,所以和歐洲那邊相比,美國的氣氛明顯要寧靜許多,尤其是在有了來自歐洲的大筆訂單之後,盡管這時的美國依舊處於一種較為原始的資本主義階段,對工人的剝削也非常嚴重,但至少伴隨著大量的訂單,工人們的生活還是有些改善的。
也因此,就和中國國內許多對這場戰爭感恩戴德的資本家一樣,在美國也一樣有許多上任在感謝著這場已經取走了不知多少條人命的該死戰爭。
至於對這場發生在歐洲的戰爭,盡管許多美國人都在感歎著他的殘酷,但………也就那麽迴事。
就好象後世的國人一樣,在看著國外發生的那些衝突的時候,頂多也就是無病"shenyin"兩句,可實際上呢,在他們看來這些距離他們實在是太遙遠了些,所以即便再殘酷,與他們又有什麽關係呢?
說到底,他們對眼下的這種中立環境還是比較滿意的…
畢竟歐洲列強正處於血戰當中,亞洲那邊中日兩國雖然是威脅,可是海軍加在一塊也不及美國海軍,如今的美國在安全上可說是前所未有的安全…
當然,這僅僅隻是對普通的美國人而言,隻是這個時候這些美國人並不知道,在那些美國政府的高層們看來,這場戰爭距離他們已經不是很遙遠了…
“現在已經到了最合適的時候了…”
坐在威爾遜的對麵。托馬斯?米歇爾對著他輕聲道。
“在經曆了索姆河戰役和凡爾登戰役之後,英法德俄等國已經是筋疲力盡,中國人的損失雖然不大,但距離歐洲畢竟太遠,本身的工業也正處於完善當中,根本無法對歐洲提供更多的支持,現在。正是最適合我們介入的時候,不然如果等到戰爭即將結束或者是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才介入,怕是連一點好處也沒辦法撈到了…”
“何況…”說到這裏,托馬斯麵露笑容。“眼下我們還有這麽好的一張牌可以用…”說著托馬斯看向了威爾遜麵前桌子上的一份情報。
看著自己麵前的情報,威爾遜雖然沉默不語,但是臉上卻一樣露出了讚同的表情。
從戰爭爆發開始。德國人便經常會進行無限製的潛艇戰,然而自從‘盧西塔尼亞號’事件爆發之後,德國軍方忌憚美國加入戰爭而將無限製潛艇戰暫停。然而因為德國國內民眾對於糧食短缺的現象抗議聲浪增高,政府又於1917年初決定重啟無限製潛艇戰。根據德方的計算,若借由軍艦和潛艇進行海上封鎖,將可在六個月的時間內逼英國退出戰爭,而美國要經過一年的時間才能對西線的戰事產生影響。
有了‘盧西塔尼亞號’在前。又有德國人重啟無限製潛艇戰在後,美國已經有了足夠的參戰理由,隻是像德國人說的一樣,即便美國決定參戰,也需要足夠的時間…
不過單隻是這樣,也未必就能讓美國民眾下定決心。
除非,他們有更強有力的牌可以拿出來,比方說威爾遜麵前的那一張…
‘齊默爾曼密電’
事實上為了抗衡美國日漸增長的敵意。德國外交官開始為結成德國、墨西哥和日本的同盟而進行秘密的談判。是一份由德意誌帝國外交秘書阿瑟?齊默爾曼於1917年1月16日向德國駐墨西哥大使海因裏希?馮?厄卡德特發出的加密電報。電報內容建議與墨西哥結成對抗美國的軍事聯盟,但被英國40號辦公室截獲。
英國人一直都祈望著美國能夠介入到這場戰爭當中,並幫助協約國贏得這場戰爭,得到這麽一份密電自然是如獲至寶,幾乎是在得到的第一時間,他們便將這份電文交給了美國政府。
事實上這時德國人還沒有重啟無限製潛艇戰,美國人能得知這一消息也是從電報上得知的。
而對美國政府內部那些渴望著參戰的人來說。這份密電無疑是能讓美國介入到這場戰爭的一件法寶。
隻是…
盡管威爾遜已經比較傾向於介入這場戰爭,但一旁威爾遜的顧問卻建議道。“現在參戰的確對我們比較有利,在雙方已經筋疲力盡的情況下,我們作為一支生力軍。也可以在西線起到壓倒性的作用,但是………眼下正處於冬季,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已經進入了停戰狀態,若是我們再等上一段時間,不需要多長,隻需要一兩個月兩三個月,等到天氣轉暖,協約國與同盟國重新衝突起來的時候在介入,是否能夠得到更多的利益呢…”
“而且如果我們現在就宣布介入的話,說不定聯軍在西線會不思進取,等待我們抵達亦或者是提供支援之後再發動進攻,若是那樣的話,豈不是…”後麵的話顧問沒有說,畢竟讓雙方打個你死我活,然後自己在上去占便宜這種事,哪怕房間裏都是自己人還是不怎麽好說出口的。
不過聽到顧問的話,威爾遜的眼前一亮,心底不由的認同起來。
的確,雖然美國即便是現在參戰,想要真的派兵到歐洲也需要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但如果他們現在就宣布的話,聯軍的士氣肯定會振奮,這是必然,可也難保聯軍在西線會顯得比較‘懶惰’…
沒錯,短期內指望美國提供大量兵力是不現實的,可是,兵力提供不了,裝備總沒問題吧?
何況就像前麵說的,雖然協約國和同盟國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慘重,可是中國的損失卻不怎麽樣,如果協約國提出了由美國出裝備武裝中國,而後由中國提供軍隊的,能夠在短期內解決兵力的辦法,那麽…
當然,威爾遜並不覺得國社政府會同意這麽一個辦法,因為他很清楚,其實那些中國人和他一樣,都樂於見到歐洲人拚個你死我活,根本不會中途提供幫助…
當然,這點威爾遜到是想錯了,如果英法承諾這些裝備在戰後也歸中國所有的話,嚴紹還是願意幫一把的,畢竟有人白給你組裝部隊,這種好事可是求也求不來的…
――――――――――――――――――――
在經過了一番會議之後,美國人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也就是盡管德國的電報已經落入他們的手裏,但這份電報暫時不公布處於,他們打算等到合適的時候在進行公布,至於合適的時候,自然就是等到氣候轉暖,英法與德國在西線又開始打生打死的時候…
不過,盡管並不打算立即參與這場戰爭,可實際上美國人的心裏對德國人的這份電報還是很憤怒的,畢竟德國人可是在他們的家門口挑撥是非。
若是墨西哥人真的按照這份電報上的進行,即便墨西哥的實力無法與美國相媲美,也會給他們造成一定的麻煩。
所以在會議的過程中,威爾遜與托馬斯等人也達成了一個協議,也就是隻要德國宣布重啟無限製潛艇戰,美國便立刻宣布與德國斷交。
自然,斷交的絕對不可能會隻是美國一個國家,像巴西、玻利維亞、秘魯和其他拉美國家也將會一起跟著與德國斷交,沒辦法,誰叫南美是美國的後花園呢――――――曆史上這些國家也的確跟隨美國一起宣布與德國斷交。
要知道,在這之前這些國家可是絲毫沒有這個想法,如今突然來了這麽一手,說沒有美國人的影響恐怕誰也不會相信…
之後的事情就如美國人預料的一樣,德國人就像電報上所寫的一樣,宣布了重啟潛艇戰,而後美國人所采取的措施也如會議上決定的一樣,立刻宣布與德國斷交,跟著一起的還有早就已經聯絡好的小夥伴。
不過究竟在什麽時候公布電報,並與德國人開戰,這個嗎…
就需要略微商量一下了…
盡管如此,在每一次任務都能順利完成的情況下,盡管十次請求當中也未必能有一次成功,但莫洛托夫還是高看了洛聞英等人一眼。
連帶著洛聞英這也人在莫洛托夫眼裏也從原來的合作夥伴和‘atm’,變成了一個可以進一步合作的真正意義上的夥伴。
雖然…
他其實並不信任洛聞英…
不過洛聞英也不需要他去信任,至於那些個任務,說到底洛聞英畢竟隻是一個副局長而已,他在俄國的任務也隻是與俄共合作並提供一定的協助。
注意,是一定,不是百依百順,他們並不是俄共的部下,並不需要聽從俄共的命令。
再加上洛聞英自己也無法決定某些事情,所以每次莫洛托夫他們提供請求的時候,其實洛聞英都會想辦法和國內聯係,並聽從國內的安排――――――萬幸的是,這個時代無線電報還是比較安全的,即便俄國人很清楚在聖彼得堡有不少的革命分子,也是毫無辦法…
不像在過二三十年,你這邊發報,恐怕那邊就已經能確定大致的位置了。
――――――――――――――――――――
對於嚴紹的謀劃,洛聞英多多少少還是清楚的,畢竟俄共一直是為推翻羅曼諾夫王朝而努力著,嚴紹既然讓他給予俄共一些支持,這就代表著他希望羅曼諾夫王朝能夠垮台,而後讓俄共取而代之――――――對此他到不是很理解,畢竟當時俄國有許多勢力可以合作。並不一定非要選擇俄共,何況俄共也未必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對象,在這點上他與卡特琳娜等人持同樣的看法。
不過嚴紹這麽做的目的,他多多少少還是能猜得到的。
“在羅曼諾夫王朝垮台之後,趁機撈取足夠的好處…”將手裏的香煙弄滅,洛聞英的目光顯得有些深邃。
在他看來,這是可能性最大的。而且…
“如果羅曼諾夫王朝真的垮台了的話,那麽遠東必定會空虛,到那個時候在前清時便丟失的外興安嶺便可以輕易的拿迴來了,還有外興安嶺的海參威,甚至就連庫頁島也…”想到這裏,洛聞英稍稍皺了皺眉。
因為這個時候庫頁島並不屬於俄國。確切的說至少不是全部屬於,差不多有半個庫頁島是屬於日本的,這種情況源自於日俄戰爭。1858年和1860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餘萬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割讓給沙俄。自此庫頁島在法理上和實際上,都已經徹底脫離了中國。
不過在這之前,日本已經與俄國在庫頁島進行過長時間的鬥爭。這個鬥爭時間甚至早於條約簽訂的時間。後來等到1875年5月7日,日本與沙俄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沙俄把千島群島北部給予日本,換取日本在庫頁島的主權。日本則宣布完全放棄庫頁島的主權,全島歸沙俄管治。
至此,從1689年便開始的日俄爭鬥終於告一段落(1869年,在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俄國見清朝在庫頁島沒有駐軍。便開始派遣士兵與囚犯組成遠征軍政府庫頁島,並與當地土著和占領南部日本勢力展開激烈鬥。),不過在日俄戰爭爆發後,由於俄國的失敗,日本於1905年占領了庫頁島全境,這也是日本第一次徹底的統一了庫頁島全境,不過等到1905年的9月5日。根據日俄戰爭後的《樸茨茅斯和約》,沙俄割讓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的地區給日本,自己則保留下了北部的部分。
於是如今的庫頁島也就出現了俄北日南的格局,所以即便俄國真的出現了什麽變動。國社政府最多也就隻能收迴庫頁島而已,甚至還要考慮日本會不會提前占領庫頁島北部…
真要是那樣的話,便要考慮一下與日本發生衝突的可能了。
至少在洛聞英看來,在這個時候與日本發生衝突是絕對不明智的,畢竟庫頁島本身十分荒涼,並沒有什麽產出,在曆史上一直都屬於俄國的流放地,並且也的確非常的適合用來流放囚犯。
而如果俄國真的發生變動,甚至是崩潰掉,中國完全可以趁機收迴外興安嶺甚至是多占領一些土地,根本沒有必要去與俄國糾結一個庫頁島…
當然,這僅僅隻是洛聞英自己的看法,至於嚴紹究竟會怎麽想,他就不知道了…
“不過總統應該不會退讓吧,依著他的性格,真要到了那個地步,肯定會對可能的衝突進行準備,弄不好甚至可能直接和日本人來上一場,然後把庫頁島的南部也收迴了,這並非沒有可能…”想到這裏,洛聞英略微搖了下頭。跟在嚴紹身邊這麽多年,他對嚴紹還是比較了解的,很清楚嚴紹真有可能這麽做,盡管………在他看來,這麽做未必明智…
至於俄國究竟是否會發生變動,這個洛聞英到是從來都沒擔心過,因為…
隻要看看街頭那些饑餓的民眾,就能看得出來,他們現在欠缺的僅僅隻是一個火星。當然,如果俄軍能在前線得到一些好消息的話,或許能扭轉這種情況,畢竟這些俄國民眾之所以會反對羅曼諾夫王朝,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沙皇無能,結果導致俄軍在前線連戰連敗…
勝利並不是萬能藥,不可能包治百病,但至少可以讓民眾擁有更強的忍耐力和耐心,讓他們一直忍耐到勝利到來。
可連戰連敗什麽的就…
何況眼下在俄國境內還有他和莫洛托夫這些革命黨,想要火星的話,隨時都可以弄出許多來。所以真的是沒有必要擔心火星的問題,真正需要擔心的反而是,該如何讓俄共上位,畢竟俄共在這裏麵的實力可真不怎麽樣。
當然,這個時候嚴紹並沒有和洛聞英說過要讓俄共上位的事情,但隻要想到嚴紹居然讓他隻幫助俄共,而不幫助其他的革命黨就能看得出。將來國社政府需要幫助的究竟是哪個勢力…
盡管他並不覺得扶持俄共是一個好主意,但是走狗是不需要自己的主意的,所以既然上麵已經下達了命令,他也就隻有遵從的份,何況…
“總統他並非是淺薄無知的人,既然他隻讓我幫助俄共。便說明他在對俄共有所了解的情況下依舊認為他們的出現對國家有利,既然如此,我又何必操這份心呢…”
洛聞英雖然不像尋常的青年一樣對嚴紹充滿崇拜,卻也清楚,或許嚴紹會在一些事情犯錯誤,但是這件事實在是太明顯了些,嚴紹一時頭昏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如此一來唯一的原因就隻有嚴紹有自己的主意,如此一來洛聞英自然也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隻是…
透過窗口,看著窗戶外麵那些饑餓的俄國民眾,盡管洛聞英已經料到了革命的到來,卻怎麽也沒想到這場革命居然會來的如此之快…
――――――――――――――――――――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氣候也逐漸變得寒冷起來。
中國那邊到還沒什麽,畢竟除了一些比較特殊的地區之外,國內的地理相對於歐洲來說還是比較偏南的。即便是寒冷的北方,空氣也十分幹燥,除非特殊情況,不然隻要穿的厚實一些,在外麵活動還是沒大問題的。
何況眼下的中國也不必打仗,百姓們大多都躲在家裏‘冬眠’,即便是因為工作等原因不得不外出的。也隻是走些路,到了公司或工廠後繼續冬眠,隻有一些較為特殊的職業,在需要在寒冷的氣候下工作。
好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中國的大部分城市,都已經開始鋪設供暖設施,盡管僅限於一部分新式建築,但也算是相當不錯。剩下的部分,也由政府出麵,弄了一些較為便宜的煤炭,讓老百姓能過上一個暖和些的年…
然而與國內相比,歐洲那邊的情況顯然就要惡劣的多。
在經過了數個月的努力之後,遠征軍在歐洲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五十萬之多,在中東地區也有十多萬,兩者相加兵力至少已經超過了六十五萬。[]
盡管這個數字和當初嚴紹承諾的八十萬相比,依舊差著十五萬,然而協約國方麵對此也沒多說些什麽。因為根據協約國在中國的一些官員的說法,盡管中國政府在進行動員上麵沒有出全力,但至少也沒偷懶。
以中國本身的底子,雖然因為歐戰的關係大賺了一筆,但是如果一次動員八十萬的話,依舊會傷及根本。因此國社政府選擇的是一步一步來的辦法,也就是一點點來。
盡可能的在不損及政府財政的情況下,把承諾給協約國的兵力湊出來。自然,這麽做肯定不如徹底的動員,事實上如果真的要動員的話,別說是八十萬,即便是八百萬也沒問題。在經過了三年多的時間裏後,國社政府對國內省份的統治變得比較強力,身份證製度和預備役製度推廣的也非常順利。
以中國的人口和國內的青壯數量,如果需要,動員八百萬根本沒有任何壓力――――――前提是嚴紹找的出足夠的武器和教官、軍官…
然後就像協約國官員,如朱爾典等人向歐洲匯報的一樣,或許嚴紹並沒有盡全力,因為以中國的人口,每個省份三四萬人,八十萬一個月便可以動員出來,而且根本毫不費力。但,在顧及本身的情況下,至少中國沒有用任何借口拖延和偷懶…
說到底…
中國雖然是參戰國,但歐洲距離中國畢竟還是太遠了些…
――――――――――――――――――――
雖然中國與歐洲的距離,使得中國對於出兵歐洲,至少是增兵歐洲的興趣並不濃烈,但在遠征軍在歐洲的規模達到五十萬之後,遠征軍所承擔的責任也隨之加大。
在索姆河的所有戰線上。都能清楚的看到遠征軍的官兵與協約國部隊一起共同作戰的景象。
隻可惜,盡管聯軍上下已經盡了全力,但索姆河戰役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因為在進入秋季後,氣候開始惡化,由於陰雨連綿、道路泥濘,戰鬥漸漸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雙方在西線重新進入了膠著狀態,自然,這也苦了前線的官兵們。
畢竟戰場上的氣候陰冷潮濕,再加上低溫,對於那些躲在壕溝裏的士兵們來說這絕對是一種折磨。
不過…
能不繼續拚命了,畢竟是件好事。雖說在塹壕裏的確是種折磨,但至少比在戰場上送掉性命才好。而在西線,由於遠征軍已經承擔了較大的責任,所以遠征軍的官兵也隻能和英國人及法國人一樣,躲在塹壕裏得個塹壕足什麽的…
事實上,盡管這場戰役福熙與黑格還有蔡鍔三人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並出現了極為慘烈的傷亡。可實際上德國人的傷亡一點也不少,而且更是付出了不少基層軍官的性命,這也嚴重破壞了德軍的戰鬥力。
事實上在索姆河,盡管英軍、法軍與遠征軍雖然作戰勇敢、裝備精良而且指揮得當,但仍然抵擋不住機關槍火力,德軍的機關槍通常配置在縱深達幾公裏的防禦地帶上,而且構成交叉火力。在幾乎是持續不斷的四個半月的進攻中,聯軍僅推進61公裏。空中作戰行動也已廣泛地運用於戰爭。
正如德軍在上年的伊普爾之戰中使用毒氣一樣。英軍和德軍對出售給他們的坦克的使用是不成熟的。在上述兩種情況中,使用者均沒有預測到新式武器的威力,所以也沒有準備利用其效果。德軍的防禦是極為成功的,尤其是有嚴紹秘密給他們提供的一些反坦克裝備,但是不斷地實施反衝擊證明其損失比協約國軍的傷亡更大。索姆河戰役使德軍在基層指揮宮的損失殆盡,這支軍隊從此江河日下。
不過德國人的損失雖然大,但其實聯軍的損失也不小。再加上戰役的目的沒有達成,所以很難說聯軍勝利了。
當然,盡管聯軍在索姆河戰役失敗了,但至少凡爾登戰役贏了…
事實上在索姆河戰役爆發之後。凡爾登方向就已經很少有戰鬥爆發,德國人是因為沒有能力,因為他們已經把相當一部分兵力調到了索姆河方向,而且德軍也因為指揮官轉為保羅?馮?興登堡和艾裏希?魯登道夫而出現了較大的變動,與過去相比更傾向於守勢,而非進攻。
所以盡管凡爾登方向還沒有結束,但,其實已經算是結束了…
――――――――――――――――――――
美國白宮,由於戰火從未燃燒到美國本土的關係,所以和歐洲那邊相比,美國的氣氛明顯要寧靜許多,尤其是在有了來自歐洲的大筆訂單之後,盡管這時的美國依舊處於一種較為原始的資本主義階段,對工人的剝削也非常嚴重,但至少伴隨著大量的訂單,工人們的生活還是有些改善的。
也因此,就和中國國內許多對這場戰爭感恩戴德的資本家一樣,在美國也一樣有許多上任在感謝著這場已經取走了不知多少條人命的該死戰爭。
至於對這場發生在歐洲的戰爭,盡管許多美國人都在感歎著他的殘酷,但………也就那麽迴事。
就好象後世的國人一樣,在看著國外發生的那些衝突的時候,頂多也就是無病"shenyin"兩句,可實際上呢,在他們看來這些距離他們實在是太遙遠了些,所以即便再殘酷,與他們又有什麽關係呢?
說到底,他們對眼下的這種中立環境還是比較滿意的…
畢竟歐洲列強正處於血戰當中,亞洲那邊中日兩國雖然是威脅,可是海軍加在一塊也不及美國海軍,如今的美國在安全上可說是前所未有的安全…
當然,這僅僅隻是對普通的美國人而言,隻是這個時候這些美國人並不知道,在那些美國政府的高層們看來,這場戰爭距離他們已經不是很遙遠了…
“現在已經到了最合適的時候了…”
坐在威爾遜的對麵。托馬斯?米歇爾對著他輕聲道。
“在經曆了索姆河戰役和凡爾登戰役之後,英法德俄等國已經是筋疲力盡,中國人的損失雖然不大,但距離歐洲畢竟太遠,本身的工業也正處於完善當中,根本無法對歐洲提供更多的支持,現在。正是最適合我們介入的時候,不然如果等到戰爭即將結束或者是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才介入,怕是連一點好處也沒辦法撈到了…”
“何況…”說到這裏,托馬斯麵露笑容。“眼下我們還有這麽好的一張牌可以用…”說著托馬斯看向了威爾遜麵前桌子上的一份情報。
看著自己麵前的情報,威爾遜雖然沉默不語,但是臉上卻一樣露出了讚同的表情。
從戰爭爆發開始。德國人便經常會進行無限製的潛艇戰,然而自從‘盧西塔尼亞號’事件爆發之後,德國軍方忌憚美國加入戰爭而將無限製潛艇戰暫停。然而因為德國國內民眾對於糧食短缺的現象抗議聲浪增高,政府又於1917年初決定重啟無限製潛艇戰。根據德方的計算,若借由軍艦和潛艇進行海上封鎖,將可在六個月的時間內逼英國退出戰爭,而美國要經過一年的時間才能對西線的戰事產生影響。
有了‘盧西塔尼亞號’在前。又有德國人重啟無限製潛艇戰在後,美國已經有了足夠的參戰理由,隻是像德國人說的一樣,即便美國決定參戰,也需要足夠的時間…
不過單隻是這樣,也未必就能讓美國民眾下定決心。
除非,他們有更強有力的牌可以拿出來,比方說威爾遜麵前的那一張…
‘齊默爾曼密電’
事實上為了抗衡美國日漸增長的敵意。德國外交官開始為結成德國、墨西哥和日本的同盟而進行秘密的談判。是一份由德意誌帝國外交秘書阿瑟?齊默爾曼於1917年1月16日向德國駐墨西哥大使海因裏希?馮?厄卡德特發出的加密電報。電報內容建議與墨西哥結成對抗美國的軍事聯盟,但被英國40號辦公室截獲。
英國人一直都祈望著美國能夠介入到這場戰爭當中,並幫助協約國贏得這場戰爭,得到這麽一份密電自然是如獲至寶,幾乎是在得到的第一時間,他們便將這份電文交給了美國政府。
事實上這時德國人還沒有重啟無限製潛艇戰,美國人能得知這一消息也是從電報上得知的。
而對美國政府內部那些渴望著參戰的人來說。這份密電無疑是能讓美國介入到這場戰爭的一件法寶。
隻是…
盡管威爾遜已經比較傾向於介入這場戰爭,但一旁威爾遜的顧問卻建議道。“現在參戰的確對我們比較有利,在雙方已經筋疲力盡的情況下,我們作為一支生力軍。也可以在西線起到壓倒性的作用,但是………眼下正處於冬季,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已經進入了停戰狀態,若是我們再等上一段時間,不需要多長,隻需要一兩個月兩三個月,等到天氣轉暖,協約國與同盟國重新衝突起來的時候在介入,是否能夠得到更多的利益呢…”
“而且如果我們現在就宣布介入的話,說不定聯軍在西線會不思進取,等待我們抵達亦或者是提供支援之後再發動進攻,若是那樣的話,豈不是…”後麵的話顧問沒有說,畢竟讓雙方打個你死我活,然後自己在上去占便宜這種事,哪怕房間裏都是自己人還是不怎麽好說出口的。
不過聽到顧問的話,威爾遜的眼前一亮,心底不由的認同起來。
的確,雖然美國即便是現在參戰,想要真的派兵到歐洲也需要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但如果他們現在就宣布的話,聯軍的士氣肯定會振奮,這是必然,可也難保聯軍在西線會顯得比較‘懶惰’…
沒錯,短期內指望美國提供大量兵力是不現實的,可是,兵力提供不了,裝備總沒問題吧?
何況就像前麵說的,雖然協約國和同盟國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慘重,可是中國的損失卻不怎麽樣,如果協約國提出了由美國出裝備武裝中國,而後由中國提供軍隊的,能夠在短期內解決兵力的辦法,那麽…
當然,威爾遜並不覺得國社政府會同意這麽一個辦法,因為他很清楚,其實那些中國人和他一樣,都樂於見到歐洲人拚個你死我活,根本不會中途提供幫助…
當然,這點威爾遜到是想錯了,如果英法承諾這些裝備在戰後也歸中國所有的話,嚴紹還是願意幫一把的,畢竟有人白給你組裝部隊,這種好事可是求也求不來的…
――――――――――――――――――――
在經過了一番會議之後,美國人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也就是盡管德國的電報已經落入他們的手裏,但這份電報暫時不公布處於,他們打算等到合適的時候在進行公布,至於合適的時候,自然就是等到氣候轉暖,英法與德國在西線又開始打生打死的時候…
不過,盡管並不打算立即參與這場戰爭,可實際上美國人的心裏對德國人的這份電報還是很憤怒的,畢竟德國人可是在他們的家門口挑撥是非。
若是墨西哥人真的按照這份電報上的進行,即便墨西哥的實力無法與美國相媲美,也會給他們造成一定的麻煩。
所以在會議的過程中,威爾遜與托馬斯等人也達成了一個協議,也就是隻要德國宣布重啟無限製潛艇戰,美國便立刻宣布與德國斷交。
自然,斷交的絕對不可能會隻是美國一個國家,像巴西、玻利維亞、秘魯和其他拉美國家也將會一起跟著與德國斷交,沒辦法,誰叫南美是美國的後花園呢――――――曆史上這些國家也的確跟隨美國一起宣布與德國斷交。
要知道,在這之前這些國家可是絲毫沒有這個想法,如今突然來了這麽一手,說沒有美國人的影響恐怕誰也不會相信…
之後的事情就如美國人預料的一樣,德國人就像電報上所寫的一樣,宣布了重啟潛艇戰,而後美國人所采取的措施也如會議上決定的一樣,立刻宣布與德國斷交,跟著一起的還有早就已經聯絡好的小夥伴。
不過究竟在什麽時候公布電報,並與德國人開戰,這個嗎…
就需要略微商量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