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決定要參戰,那麽剩下的自然也就簡單。
在加入了協約國之後,政府開始對整場戰爭進行一係列的宣傳。
期間不隻是宣傳了戰爭的正義性(盡管嚴紹與其他高層將其是為列強之間的狗咬狗),同時也宣傳了參與這場戰爭,中國能得到的利益。
如前麵說過的關稅等,另外還有可以獲得的,包括伊拉克在內的兩塊殖民地。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一戰,中國將真正成為一個強國,正式加入列強的行列…
如果說關稅和駐軍等,普通人還不算明了,那麽一塊殖民地和得到列強的承認,對於這個飽受欺淩的國家來說便十分重要了。
而這,多多少少也算是讓社會各界有了些積極性。
――――――――――――――――――――
在上海的某條街上,許多商鋪正在叫賣著當前最新穎的產品――――――‘世界地圖’。
隻是在叫賣的同時,那幾家商鋪的老板卻在彼此互相瞪視著。
更確切的說,是其中一方瞪視另一方,而另一方卻是得意洋洋,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樣子。
順帶一提,前者的商鋪是洋人開辦的,而後者的商鋪卻是國人。
在上海等城市,有許多人在地圖上尋找伊拉克與科威特兩地的位置。畢竟根據中國與協約國達成的條約,等到戰爭結束後,這兩個地方將會成為中國在海外的第一個殖民地。
這對一直都在丟失領土的國人們來說,到是一個激勵。
畢竟在過去的近百年裏,中國的領土麵積從來都沒增長過,反倒是在不斷的丟失。山東戰役雖然獲勝,但在得到了些許利益的同時,也隻是保證了國土的完整,至於開疆擴土什麽的…
如果說把原本丟失的領土收迴,也算是開疆擴土的話。那這未免也太簡單了些。
然而雖然有不少國人開始尋找伊拉克和科威特兩地的位置,但是…
結果嗎…
這個時代的地圖還是很簡陋的,所以地圖上顯現的位置並不是特別的準確,一些較為次要的位置上甚至連名字也不會標識。所以在國內出版的許多地圖上麵。幾乎都沒有伊拉克與科威特兩地的存在。
不過那幫子商人到是很有經商的頭腦,對商機尤其是金錢的嗅覺十分敏銳,很快便弄出了一些將奧斯曼土耳其領土標繪出來的新世界地圖――――――這方麵剛開始是洋人占了先手,畢竟在國內還很少有人能知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哪,甚至就連曉得奧斯曼土耳其是哪個的國家都很少。
但是國內商人的動作也不慢,這邊洋人的地圖剛出來,那邊他們就派人買了一份過來,而後在自己的世界地圖上把伊拉克與科威特的位置標繪出來,最後當成是自己的地圖賣出去。
這麽做那些洋人當然是十分惱火,但對這幫子中國同行卻毫無辦法。因為就像那些中國商人表現出來的一樣。他們的確是拿這些人毫無辦法。
畢竟這時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任由他們揉捏的國家。他們曾經強大的祖國,如今也深陷在歐洲的戰爭沼澤當中,不要說像過去那樣,隨便尋找些借口就在中國劃出塊領土。甚至還需要中國的幫助才能贏得戰爭。
而上海警察局那些本來把他們視為天人的警察們,雖然因為慣性的關係,依舊擺出了一副十分尊敬他們的樣子。但卻已經不再是他們說什麽就聽什麽,把洋人視作一等公民,而將自己的同胞視作二等公民。雖然尊敬,卻是一視同仁,即便這些洋人跑到警察局去申訴。警察局的警察也是要求他們拿出證據來,而後再說其他…
證據,他們哪來的證據?
如果說像是汽車,又或者是別的商品,哪怕是一個最最普通的牙刷,隻要他們能拿的出證據來。警察局也會依法行事――――――國內也是有專利法的,而且似乎從清末開始就已經有了。
問題在於,地圖這東西,哪有什麽專利可言?
總不能說,你在地圖上標出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位置。這就成了你的專利吧?那要是有人弄了個非常詳細的地圖出來,豈不是說將來誰要是弄地圖,誰就給給你專利費?
當然,如果說這些地方都是你發現的,這麽說或許還會有人認可,問題是你自己也是通過其他方式獲得的信息,人家也隻是有樣學樣,你能拿人家怎麽著?
所以他們也是毫無辦法,隻能在那裏生悶氣。
好在他們占了先手,也算是賣了許多錢,不然恐怕早就氣到爆炸了。
不過另一方麵,在買到了地圖之後,看了看新殖民地的位置,還有麵積等等之後,許多國人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中東?那是什麽地方?”
“聽說全都是沙漠…”
“而且地方很偏僻啊…”
“不是說是兩塊殖民地嗎,可那個叫科威特的地方……………幹脆兩塊合並成一塊好了…”
“也不知道那裏有什麽特產沒有…”
也不奇怪,畢竟伊拉克和中國之間的位置距離實在是太遠了些,何況中東那地方,就像上麵說的,全都是沙漠。如果不是知道那裏有石油的話,即便是嚴紹也不會選擇那個地方的。
不過這些老百姓根本不可能曉得這些,所以在見到自己國家隻得到了這些地方之後,許多百姓頓時失望起來。
當然,到也不全都是這麽認為的,至少還是有許多人覺得能拿到兩塊地方也挺不錯。
“咱們畢竟還隻是剛剛成為強國而已,有不是這場戰爭的主力,那些洋人也不都是傻子,憑什麽給我們那麽多得好地方…”
“是啊,何況那個什麽科威特或許的確是小了些,但是伊拉克還是很不錯的,有兩三個、三四個省那麽大了,第一次就能拿到這麽大的地盤,這次咱們發兵到歐洲去幫忙也是值得的…”
這到不是假話。伊拉克雖然是個寸草不生的地方,這個時候又沒有人發現石油。但是伊拉克的麵積是真大,真要認真點講,江蘇、浙江和山東三個省加在一塊。也沒有一個伊拉克大,再加上一個福建,大概就能超出一些了…
隻是第一戰,就能得到一個相當於三四個省大小的殖民地,盡管那個地方看上去十分荒蕪,但在許多人看來也是很不錯的了,這也是國內也有許多人支持的一個原因。
更何況,這場戰爭當中,借著對德國及其他同盟國宣戰的機會,嚴紹還拿迴了原本被德國及其他國家占領的租界和一些利益。並且很直接的取消了過去對德國的一些賠款和欠款等,總的來說是賺大了…
如果不是嚴紹厚道,真要是在戰爭爆發前,向德國人借一大筆的借款,那…
不過人總要從長遠考慮。戰爭結束後,德國是會落魄一段時間沒錯。但曆史已經證明,德國這個國家不管再怎麽落魄,最終隻要能掌握住機會,還是會崛起的。
盡管嚴紹不清楚,那個有著小胡子的戰爭狂人,會否會死在這個已經改變了的曆史當中。但是維係中國與德國的友好關係。是符合中國利益的…
這也是為什麽嚴紹再奪迴了德國在華的一些租界之後,卻保證了德國人的私人財產安全,而非把他們關進集中營裏,又或者是看管起來。
甚至就連那些在華的德國士兵,嚴紹也沒有進行太多的人身限製。
所以盡管前段時間德國人的態度表現的很嚴厲,警告中國不要卷入這場列強之間的戰爭來。但是私底下。即便國社政府已經收迴了德國在中國的一切權利,德國政府卻並不怎麽氣憤――――――如果不算那位德皇威廉二世的話…
――――――――――――――――――――
“這些中國人,還真以為自己是歐洲的拯救者了…”
聽著街上那些中國人議論著伊拉克,議論著究竟該出兵多少到歐洲,搖上車窗。彼得斯有些不屑的道。
“也難怪他們會這麽想,最近幾年中國人的實力增長的的確很快,就好像我們現在坐著的這輛汽車…”歎了口氣,剛剛才上任的英國駐上海總領事法磊斯爵士無奈道。“就好像現在我們乘坐的這輛汽車一樣,就是中國人造的…”
“中國人…”不屑的笑了笑。“或許還算不錯吧,但始終不如英國車好,我實在是不明白為什麽國內會有這麽多的人買中國車,而且…”看向法磊斯爵士,彼得斯有些不滿的道。“旁人就不說了,為什麽總領事館采購的居然也是中國汽車,而不是我們英國自己生產的…”
聽到彼得斯這麽說,法磊斯苦笑了一聲。
他很清楚,這個叫彼得斯的外交官,不但是個種族質疑者,而且還是個大英國主義者,認為英國是世界的中心。不要說中國,即便是歐美的那些國家也一樣看在眼裏。
所以法磊斯也沒有分辨說,這種‘流嵐’汽車的性價比夠高,或許不如英國產的勞斯萊斯,但是在價格上極有優勢一類的。而是轉移話題道。“說起來,最近國內的情況怎麽樣?”
法磊斯到也不是全都是為了轉移話題,也是想了解下國內的情況,畢竟這個彼得斯是不久前剛從國內過來的。
聽法磊斯談起這個話題,本來還滿臉驕傲的彼得斯也不由的歎了口氣。
“很不好,丘吉爾大臣發起的‘加利波利戰役’雖然還在繼續,但誰都清楚這場戰役已經失敗了,即便繼續下去也很難得到什麽突破性的結果,隻是丘吉爾大臣還在堅持,再加上首相與丘吉爾他的關係很好,所以才還在繼續,但是…”
說到這裏,彼得斯看向窗外。
盡管已經把車窗關上,但是車窗外那些中國人的聲音多多少少還是能傳入他的耳中的。同時也正因為他是從國內過來的,所以才更清楚如今英國的困境。
而隻要想到曾經的大英帝國,如今居然需要一群黃種人的幫助,彼得斯就不由得感到一陣悲哀。
“現在俄國人在東線已經快要撐不住了,單憑西伯利亞鐵路,與北海那些經常會凍結的港口,根本就沒法向俄國人提供足夠充足的物資。所以我們必須要想個辦法才行,不然根據帝國的推測,俄國人很可能會與德國人苟合,甚至更糟…”
“所以必須要給他們重新找一個補充物資的方法。這也是我這次從國內過來的主要原因…”
說到這裏,彼得斯長長地歎了口氣。
――――――――――――――――――――
在上海停留了一段時間之後,彼得斯啟程前往北京。
不過這次他並沒有乘船,而是乘坐火車,目的就是想要看看中國的真實情況。上海的現狀令他大吃一驚,因為他完全沒有想到在遠東居然能看到這麽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但是想到這座城市已經被歐洲國家影響了許多人,他也就釋然了許多。並沒有想到雖然上海要比中國的其他城市繁華許多,但是現在的這些變化其實完全是因為國社政府的關係。
不過即便是對他說了,恐怕他也不會相信。這也是法磊斯什麽也沒說的原因,在他看來預期浪費唇舌。到不如讓彼得斯自己用眼睛去看看…
事實證明法磊斯的說法是正確的,彼得斯的確是個頑固的人,不管法磊斯說的再怎麽多,也無法影響到他。
但是在乘火車北上的途中,看著那些漂亮幹淨的火車站在。還有遠處那些林立的高層建築和嶄新的街道,彼得斯的心裏卻顯得十分驚訝。
因為眼前的一切與他心裏想象的,截然不同…
在他的腦海裏,上海這樣的城市或許是繁華的,但是其他城市就應該像印度的許多城市一樣,肮髒、破敗還有落後…
結果雖然中國的這些城市還有許多落後的地方,但是改變卻是瞎子也能看的出來的。在許多地方。這些城市甚至要比倫敦更新。
而且彼得斯也發現,這些城市的建設非常現實,絲毫沒有任何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地方。
就比如說一些大城市都有的有軌電車,在那些較小的城市便完全看不到,有的隻是四車道的公路。而在上海或時南京這樣的大城市,通常都是八車道的公路。
彼得斯訊問陪同的官員。是否是為了維護大城市的地位時,得到的迴答卻是…
“沒必要…”
也不奇怪,一些小縣城,雖然需要公路,以確保交通的順暢。但是八車道的公路未免就有些太過了。
而且如今中國的一些縣鎮雖然在不斷修建著新的建築,但城市的規劃卻並不是由這些縣鎮自行完成的。而是由城市建設部與地方政府合作來完成,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一些不切實際的設計出現。
就如立交橋或是地下隧道等…
一個人口不過數萬人的小縣城,用得著這些嗎?
即便是建出來了,也不過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金錢罷了…
所以彼此的這種合作,純粹是為了在最符合實際要求的情況下,規劃出新的城市建設藍圖。
需要說明的是,在城市建設部的人看來,那些縣城甚至就連四車道的公路也沒必要。按照如今國內的現狀,隻要兩車道就可以,畢竟現在國內可沒有那麽多得汽車來供這些公路使用,有的隻是一些牛車、騾車和馬車罷了。
而這些車輛,兩車道顯然已經足夠使用…
不過嚴紹卻很清楚,這種情況隻是暫時的。
城市建設部和內閣之所以會這麽建議,完全是因為他們低估了自己,低估了這個國家。完全無法想象自己腳下的這個國家在發展起來之後,究竟會有多麽大的變化。
所以才會認為,尋常的縣城隻需要普通的道路就可以。
但是他們不明白,嚴紹卻很清楚。
畢竟在他那個時代,從90年代開始,到21世界初期,原有的公路就已經不夠使用。而等到到了他穿越的那個年代時,即便是尋常的四線城市,四車道的公路也已經成為基本配置。
在某些大城市,堵車的現象更是常見的可以…
現在的話,四車道的確有些浪費,但隻需要再過十年的時間,他們就會明白,雙車道的局限性…
而與其到了那個時候再進行擴建,到不如現在就開始。
畢竟時間越晚,成本也就越高。
就好像嚴紹那個時代,90年代的時候東西十分便宜,可到了他穿越的那個時間,物價和十多年前相比,已經高的有些無法想象了…
現在也是如此,現在修的話,至少人工成本要低一些,可等到十多年後再弄,哪怕成本隻是高出兩倍來,都已經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事――――――盡管到那個時候,相信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絕對要比物價漲得更快…
明白過來後,彼得斯點點頭,沒有在繼續多言。
隻是在他的心裏,卻對中國的政治體係有了更多的了解。
“和歐洲那些地方有著較多自主性的城市相比,在中國,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製很強呢,即便是地方建設也歸中央管轄,看來就和在英國時聽到的一樣,中國政府施行的的確是一種較為專製的政治體係,甚至比沙皇俄國或是其他一些國家更加專製…”
不過這,也讓彼得斯對自己此行目的有了更大的期待。
在加入了協約國之後,政府開始對整場戰爭進行一係列的宣傳。
期間不隻是宣傳了戰爭的正義性(盡管嚴紹與其他高層將其是為列強之間的狗咬狗),同時也宣傳了參與這場戰爭,中國能得到的利益。
如前麵說過的關稅等,另外還有可以獲得的,包括伊拉克在內的兩塊殖民地。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一戰,中國將真正成為一個強國,正式加入列強的行列…
如果說關稅和駐軍等,普通人還不算明了,那麽一塊殖民地和得到列強的承認,對於這個飽受欺淩的國家來說便十分重要了。
而這,多多少少也算是讓社會各界有了些積極性。
――――――――――――――――――――
在上海的某條街上,許多商鋪正在叫賣著當前最新穎的產品――――――‘世界地圖’。
隻是在叫賣的同時,那幾家商鋪的老板卻在彼此互相瞪視著。
更確切的說,是其中一方瞪視另一方,而另一方卻是得意洋洋,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樣子。
順帶一提,前者的商鋪是洋人開辦的,而後者的商鋪卻是國人。
在上海等城市,有許多人在地圖上尋找伊拉克與科威特兩地的位置。畢竟根據中國與協約國達成的條約,等到戰爭結束後,這兩個地方將會成為中國在海外的第一個殖民地。
這對一直都在丟失領土的國人們來說,到是一個激勵。
畢竟在過去的近百年裏,中國的領土麵積從來都沒增長過,反倒是在不斷的丟失。山東戰役雖然獲勝,但在得到了些許利益的同時,也隻是保證了國土的完整,至於開疆擴土什麽的…
如果說把原本丟失的領土收迴,也算是開疆擴土的話。那這未免也太簡單了些。
然而雖然有不少國人開始尋找伊拉克和科威特兩地的位置,但是…
結果嗎…
這個時代的地圖還是很簡陋的,所以地圖上顯現的位置並不是特別的準確,一些較為次要的位置上甚至連名字也不會標識。所以在國內出版的許多地圖上麵。幾乎都沒有伊拉克與科威特兩地的存在。
不過那幫子商人到是很有經商的頭腦,對商機尤其是金錢的嗅覺十分敏銳,很快便弄出了一些將奧斯曼土耳其領土標繪出來的新世界地圖――――――這方麵剛開始是洋人占了先手,畢竟在國內還很少有人能知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哪,甚至就連曉得奧斯曼土耳其是哪個的國家都很少。
但是國內商人的動作也不慢,這邊洋人的地圖剛出來,那邊他們就派人買了一份過來,而後在自己的世界地圖上把伊拉克與科威特的位置標繪出來,最後當成是自己的地圖賣出去。
這麽做那些洋人當然是十分惱火,但對這幫子中國同行卻毫無辦法。因為就像那些中國商人表現出來的一樣。他們的確是拿這些人毫無辦法。
畢竟這時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任由他們揉捏的國家。他們曾經強大的祖國,如今也深陷在歐洲的戰爭沼澤當中,不要說像過去那樣,隨便尋找些借口就在中國劃出塊領土。甚至還需要中國的幫助才能贏得戰爭。
而上海警察局那些本來把他們視為天人的警察們,雖然因為慣性的關係,依舊擺出了一副十分尊敬他們的樣子。但卻已經不再是他們說什麽就聽什麽,把洋人視作一等公民,而將自己的同胞視作二等公民。雖然尊敬,卻是一視同仁,即便這些洋人跑到警察局去申訴。警察局的警察也是要求他們拿出證據來,而後再說其他…
證據,他們哪來的證據?
如果說像是汽車,又或者是別的商品,哪怕是一個最最普通的牙刷,隻要他們能拿的出證據來。警察局也會依法行事――――――國內也是有專利法的,而且似乎從清末開始就已經有了。
問題在於,地圖這東西,哪有什麽專利可言?
總不能說,你在地圖上標出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位置。這就成了你的專利吧?那要是有人弄了個非常詳細的地圖出來,豈不是說將來誰要是弄地圖,誰就給給你專利費?
當然,如果說這些地方都是你發現的,這麽說或許還會有人認可,問題是你自己也是通過其他方式獲得的信息,人家也隻是有樣學樣,你能拿人家怎麽著?
所以他們也是毫無辦法,隻能在那裏生悶氣。
好在他們占了先手,也算是賣了許多錢,不然恐怕早就氣到爆炸了。
不過另一方麵,在買到了地圖之後,看了看新殖民地的位置,還有麵積等等之後,許多國人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中東?那是什麽地方?”
“聽說全都是沙漠…”
“而且地方很偏僻啊…”
“不是說是兩塊殖民地嗎,可那個叫科威特的地方……………幹脆兩塊合並成一塊好了…”
“也不知道那裏有什麽特產沒有…”
也不奇怪,畢竟伊拉克和中國之間的位置距離實在是太遠了些,何況中東那地方,就像上麵說的,全都是沙漠。如果不是知道那裏有石油的話,即便是嚴紹也不會選擇那個地方的。
不過這些老百姓根本不可能曉得這些,所以在見到自己國家隻得到了這些地方之後,許多百姓頓時失望起來。
當然,到也不全都是這麽認為的,至少還是有許多人覺得能拿到兩塊地方也挺不錯。
“咱們畢竟還隻是剛剛成為強國而已,有不是這場戰爭的主力,那些洋人也不都是傻子,憑什麽給我們那麽多得好地方…”
“是啊,何況那個什麽科威特或許的確是小了些,但是伊拉克還是很不錯的,有兩三個、三四個省那麽大了,第一次就能拿到這麽大的地盤,這次咱們發兵到歐洲去幫忙也是值得的…”
這到不是假話。伊拉克雖然是個寸草不生的地方,這個時候又沒有人發現石油。但是伊拉克的麵積是真大,真要認真點講,江蘇、浙江和山東三個省加在一塊。也沒有一個伊拉克大,再加上一個福建,大概就能超出一些了…
隻是第一戰,就能得到一個相當於三四個省大小的殖民地,盡管那個地方看上去十分荒蕪,但在許多人看來也是很不錯的了,這也是國內也有許多人支持的一個原因。
更何況,這場戰爭當中,借著對德國及其他同盟國宣戰的機會,嚴紹還拿迴了原本被德國及其他國家占領的租界和一些利益。並且很直接的取消了過去對德國的一些賠款和欠款等,總的來說是賺大了…
如果不是嚴紹厚道,真要是在戰爭爆發前,向德國人借一大筆的借款,那…
不過人總要從長遠考慮。戰爭結束後,德國是會落魄一段時間沒錯。但曆史已經證明,德國這個國家不管再怎麽落魄,最終隻要能掌握住機會,還是會崛起的。
盡管嚴紹不清楚,那個有著小胡子的戰爭狂人,會否會死在這個已經改變了的曆史當中。但是維係中國與德國的友好關係。是符合中國利益的…
這也是為什麽嚴紹再奪迴了德國在華的一些租界之後,卻保證了德國人的私人財產安全,而非把他們關進集中營裏,又或者是看管起來。
甚至就連那些在華的德國士兵,嚴紹也沒有進行太多的人身限製。
所以盡管前段時間德國人的態度表現的很嚴厲,警告中國不要卷入這場列強之間的戰爭來。但是私底下。即便國社政府已經收迴了德國在中國的一切權利,德國政府卻並不怎麽氣憤――――――如果不算那位德皇威廉二世的話…
――――――――――――――――――――
“這些中國人,還真以為自己是歐洲的拯救者了…”
聽著街上那些中國人議論著伊拉克,議論著究竟該出兵多少到歐洲,搖上車窗。彼得斯有些不屑的道。
“也難怪他們會這麽想,最近幾年中國人的實力增長的的確很快,就好像我們現在坐著的這輛汽車…”歎了口氣,剛剛才上任的英國駐上海總領事法磊斯爵士無奈道。“就好像現在我們乘坐的這輛汽車一樣,就是中國人造的…”
“中國人…”不屑的笑了笑。“或許還算不錯吧,但始終不如英國車好,我實在是不明白為什麽國內會有這麽多的人買中國車,而且…”看向法磊斯爵士,彼得斯有些不滿的道。“旁人就不說了,為什麽總領事館采購的居然也是中國汽車,而不是我們英國自己生產的…”
聽到彼得斯這麽說,法磊斯苦笑了一聲。
他很清楚,這個叫彼得斯的外交官,不但是個種族質疑者,而且還是個大英國主義者,認為英國是世界的中心。不要說中國,即便是歐美的那些國家也一樣看在眼裏。
所以法磊斯也沒有分辨說,這種‘流嵐’汽車的性價比夠高,或許不如英國產的勞斯萊斯,但是在價格上極有優勢一類的。而是轉移話題道。“說起來,最近國內的情況怎麽樣?”
法磊斯到也不是全都是為了轉移話題,也是想了解下國內的情況,畢竟這個彼得斯是不久前剛從國內過來的。
聽法磊斯談起這個話題,本來還滿臉驕傲的彼得斯也不由的歎了口氣。
“很不好,丘吉爾大臣發起的‘加利波利戰役’雖然還在繼續,但誰都清楚這場戰役已經失敗了,即便繼續下去也很難得到什麽突破性的結果,隻是丘吉爾大臣還在堅持,再加上首相與丘吉爾他的關係很好,所以才還在繼續,但是…”
說到這裏,彼得斯看向窗外。
盡管已經把車窗關上,但是車窗外那些中國人的聲音多多少少還是能傳入他的耳中的。同時也正因為他是從國內過來的,所以才更清楚如今英國的困境。
而隻要想到曾經的大英帝國,如今居然需要一群黃種人的幫助,彼得斯就不由得感到一陣悲哀。
“現在俄國人在東線已經快要撐不住了,單憑西伯利亞鐵路,與北海那些經常會凍結的港口,根本就沒法向俄國人提供足夠充足的物資。所以我們必須要想個辦法才行,不然根據帝國的推測,俄國人很可能會與德國人苟合,甚至更糟…”
“所以必須要給他們重新找一個補充物資的方法。這也是我這次從國內過來的主要原因…”
說到這裏,彼得斯長長地歎了口氣。
――――――――――――――――――――
在上海停留了一段時間之後,彼得斯啟程前往北京。
不過這次他並沒有乘船,而是乘坐火車,目的就是想要看看中國的真實情況。上海的現狀令他大吃一驚,因為他完全沒有想到在遠東居然能看到這麽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但是想到這座城市已經被歐洲國家影響了許多人,他也就釋然了許多。並沒有想到雖然上海要比中國的其他城市繁華許多,但是現在的這些變化其實完全是因為國社政府的關係。
不過即便是對他說了,恐怕他也不會相信。這也是法磊斯什麽也沒說的原因,在他看來預期浪費唇舌。到不如讓彼得斯自己用眼睛去看看…
事實證明法磊斯的說法是正確的,彼得斯的確是個頑固的人,不管法磊斯說的再怎麽多,也無法影響到他。
但是在乘火車北上的途中,看著那些漂亮幹淨的火車站在。還有遠處那些林立的高層建築和嶄新的街道,彼得斯的心裏卻顯得十分驚訝。
因為眼前的一切與他心裏想象的,截然不同…
在他的腦海裏,上海這樣的城市或許是繁華的,但是其他城市就應該像印度的許多城市一樣,肮髒、破敗還有落後…
結果雖然中國的這些城市還有許多落後的地方,但是改變卻是瞎子也能看的出來的。在許多地方。這些城市甚至要比倫敦更新。
而且彼得斯也發現,這些城市的建設非常現實,絲毫沒有任何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地方。
就比如說一些大城市都有的有軌電車,在那些較小的城市便完全看不到,有的隻是四車道的公路。而在上海或時南京這樣的大城市,通常都是八車道的公路。
彼得斯訊問陪同的官員。是否是為了維護大城市的地位時,得到的迴答卻是…
“沒必要…”
也不奇怪,一些小縣城,雖然需要公路,以確保交通的順暢。但是八車道的公路未免就有些太過了。
而且如今中國的一些縣鎮雖然在不斷修建著新的建築,但城市的規劃卻並不是由這些縣鎮自行完成的。而是由城市建設部與地方政府合作來完成,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一些不切實際的設計出現。
就如立交橋或是地下隧道等…
一個人口不過數萬人的小縣城,用得著這些嗎?
即便是建出來了,也不過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金錢罷了…
所以彼此的這種合作,純粹是為了在最符合實際要求的情況下,規劃出新的城市建設藍圖。
需要說明的是,在城市建設部的人看來,那些縣城甚至就連四車道的公路也沒必要。按照如今國內的現狀,隻要兩車道就可以,畢竟現在國內可沒有那麽多得汽車來供這些公路使用,有的隻是一些牛車、騾車和馬車罷了。
而這些車輛,兩車道顯然已經足夠使用…
不過嚴紹卻很清楚,這種情況隻是暫時的。
城市建設部和內閣之所以會這麽建議,完全是因為他們低估了自己,低估了這個國家。完全無法想象自己腳下的這個國家在發展起來之後,究竟會有多麽大的變化。
所以才會認為,尋常的縣城隻需要普通的道路就可以。
但是他們不明白,嚴紹卻很清楚。
畢竟在他那個時代,從90年代開始,到21世界初期,原有的公路就已經不夠使用。而等到到了他穿越的那個年代時,即便是尋常的四線城市,四車道的公路也已經成為基本配置。
在某些大城市,堵車的現象更是常見的可以…
現在的話,四車道的確有些浪費,但隻需要再過十年的時間,他們就會明白,雙車道的局限性…
而與其到了那個時候再進行擴建,到不如現在就開始。
畢竟時間越晚,成本也就越高。
就好像嚴紹那個時代,90年代的時候東西十分便宜,可到了他穿越的那個時間,物價和十多年前相比,已經高的有些無法想象了…
現在也是如此,現在修的話,至少人工成本要低一些,可等到十多年後再弄,哪怕成本隻是高出兩倍來,都已經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事――――――盡管到那個時候,相信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絕對要比物價漲得更快…
明白過來後,彼得斯點點頭,沒有在繼續多言。
隻是在他的心裏,卻對中國的政治體係有了更多的了解。
“和歐洲那些地方有著較多自主性的城市相比,在中國,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製很強呢,即便是地方建設也歸中央管轄,看來就和在英國時聽到的一樣,中國政府施行的的確是一種較為專製的政治體係,甚至比沙皇俄國或是其他一些國家更加專製…”
不過這,也讓彼得斯對自己此行目的有了更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