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裏的一切都和往常沒什麽兩樣,四周光滑的牆壁,懸掛在上麵的字畫,還有室內其他的一些擺設。從總統府竣工之後,這裏幾乎沒有過任何的變動。
而嚴紹他們平時討論公事的桌子,其實和後世的一些電影也沒什麽區別。僅僅隻是一張長桌而已,桌腳略微有些圓滑。
嚴紹的位置在主位,而內閣的成員則分坐在兩旁。
平時的會議,除了一年一度的總結報告之外,內閣人的很少會全都到齊。這大概也和嚴紹的一些作風有關,他通常都是隻找那些和公事相關的人談論,至於其他人則是該忙什麽忙什麽。
嚴紹很清楚其實每個部門的事情都很多,自然不願意因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就煩到其他的部門。
這一點其他部門也很認同,這個時候國社政府雖然已經成立一年多,但中國的領土又多廣闊恐怕誰都清楚,在這片土地上究竟有多少人口更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再加上過去那一大堆的爛攤子,雖說已經成立一年多的,但整個國家其實還處於百廢待舉的狀態,還有許多事情需要政府去處理。這麽大的一個國家,每天都要發生不知道多少的事情,讓他們這些各部門的一把手抽出一天半天的時間來開一個和他們沒多少關係的會――――――這種會開完之後,恐怕他們要加一宿的班才能把需要做的工作給補迴來。
何況有些事情事情不是加班就能彌補的,一些事情哪怕隻是晚上一秒鍾。都有可能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盡管這種事情直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發生過。
往常會議的時候,會議室的氣氛也很不錯。
嚴紹從來都不是一個刻薄的人,對那些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兄弟一直不錯。對段祺瑞和徐世昌這些過去和自己是敵對陣營的人,也沒有做些區別對待的事情,甚至就連宋教仁這種國民黨的人,嚴紹也讓他坐上了廉政部長的位置,讓他替自己做一個維持政府純潔性的啄木鳥。
也正因為這樣,無論是原來皖係的人,還是後來的人跟著嚴紹都很放心。不是因為別的。僅僅隻是因為他們都很清楚嚴紹並不是一個刻薄的人,除非是做了些枉法的事情,不然哪怕是當麵冒犯。隻要你沒做錯事,嚴紹也不會拿你怎麽樣――――――當然,如果讓他找到證據的話,那你就自認倒黴吧。
而且有特事局的存在。嚴紹完全沒必要擔心證據的問題。
基本上除了幾個實在是清廉正直到極點的人外。還很少有人能在當麵冒犯嚴紹之後有個好下場。而即便那些人最終都被司法部門領走了,人們也說不出什麽話來,因為特事局提供的證據都是貨真價實的,非要指責什麽的話,也隻能指責為什麽不找一些把這些蛀蟲和敗類從政府內揪出來…
不過今天的話,會議室裏的氣氛明顯有些古怪。
沒錯,古怪…
“大總統…”輕輕的縷了縷胡須,段祺瑞有些遲疑起來。“您的意思是說。要加入到協約國陣營裏去嗎…”
“沒錯。”嚴紹點頭道,直接坦承起來。“我這次叫大家來。就是說明一下這件事。這次歐洲發生的戰爭是一個機會,我認為我國應該從其中挑選一個陣營加入,而協約國,就是最好的一個選擇…”
“可問題是…”皺了皺眉,一旁的徐世昌也開口道。“我們為什麽要卷入到這場戰爭裏去,這場戰爭根本和我們沒什麽關係…”
“是啊,他們歐洲人打他們的,我們又何必摻和進去呢…”
“沒錯,而且歐洲的戰事極為慘烈,那些戰役動輒就是幾百上千們火炮,我們去了………又有什麽用呢…”
反對的人聲音並不少,基本上政府方麵的人都持反對意見。在他們看來這場戰爭和他們的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從人種上看,這是一場白人的戰爭,他們一群黃種人何必摻和進去。從地域上看,這是一場歐洲人的戰爭,他們亞洲人沒有理由摻和。而從其他角度上看,這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是列強之間的狗咬狗,他們這個半殖民地的國家又何必卷入進去呢?
畢竟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這場戰爭都是兩大陣營打的越熱鬧越好,他們隻需要在一旁圍觀就可以。如果是在後世的話,甚至會有人提議爆米花可樂什麽的。
顯然,政府內部對加入這場戰爭有很大的抵觸,更不用提摻和進去了。
――――――――――――――――――――
反對的聲音很多,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讚同的提議,不過這些早就已經在嚴紹的預料之中,所以他到是並沒有覺得奇怪。
因為他很清楚,目前無論是政府內還是國內都屬於看熱鬧的心態。
而且雖然中國已經在山東擊敗了來犯的日本,但任誰都清楚,日本在列強當中隻能算是末尾的。和其他的列強相比,日本的差距還顯得有些大。即便是已經擊敗了日本,這也不能證明他們就可以擊敗其他列強。
這時國人的民心士氣雖然比曆史上強了不少,但在麵對列強的時候始終還是有些心虛及自卑感。如今聽到嚴紹說要挑選一個陣營加入,幫幫忙什麽的,內閣的這些人頓時有少心虛起來。
雖然內閣的這些人都在反對,不過嚴紹並沒有氣餒,而是打算繼續勸說。他到是可以強製推動這項政策,但如果不想被拖後腿的話,最好還是能獲得大部分人的支持。
不過就在嚴紹打算勸說一下在場眾人的時候,一直沉默著的蔡鍔突然開口道。“大總統。您為什麽要選擇協約國呢?”
這時的蔡鍔在山東戰事勝利之後,便在參謀部擔任參謀部長一職。
其實這個參謀部,就和後世的總參謀部差不多。隻是在這時的中國參謀部就是參謀部。嚴紹也隻能按照這個習慣來稱唿。
山東戰役的勝利,給蔡鍔帶來了巨大的威望和功績,這些已經足夠讓蔡鍔在內閣得到一個榮耀的職位。
國防部是付修明的,嚴紹很清楚付修明的能力隻能算是中上到上等。在能力上麵絕對不如蔡鍔和蔣百裏,甚至不如馮國璋,當初和北洋的戰爭之所以能贏,歸根結底還是後勤及裝備的問題。
沒辦法。誰叫當時國社軍的裝備實在是太厲害了呢?有著極為優秀的裝備,再加上彼此部隊的訓練水平相差不多,北洋的那些老將最終也隻能含恨認輸。
對付修明的能力嚴紹還是比較清楚的。中上或是勉強達到上等,做個國防部長很稱職。但在能力上絕對不如蔡鍔和蔣百裏。問題是他畢竟從安徽時期就開始跟隨嚴紹的老人,同時也是皖係的領頭人物之一,就算能力不足。嚴紹也不願虧待了他。所以才會給他一個國防部長的位置――――――這個位置是文職的,主要負責協調陸軍與海軍之間的問題,因此也算是內閣中的一個部門。
名義上國防部長的位置很高,大概就和兵部尚書差不多,用這個職位來安排一個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兄弟,無論怎麽看也是足夠了的。
至於國防部為什麽也會在內閣裏麵……………二戰接近尾聲前後,美國陸軍部向國會建議,建立一個隻受一名軍官領導和受一名文職國防部長監督的國防參謀機構。以此來統一武裝力量。1947年美國設立‘國家軍事機構’和國防部長一職,國防部長隻有少量的工作人員。級別與三軍部長平等,同屬內閣部成員,是‘各有一套人馬的三個軍種部的人質’。各軍種之間的關係仍由沒有主席的參聯會進行協商,各軍種部擁有獨立的指揮權,這就是最初的美國國防部。
這時的國防部,和曆史上最初的美國國防部差不多,但主要是負責兩個軍種之間的協調問題。
不過和美國的國防部相比,付修明的這個國防部長職權明顯要大上一些。畢竟除了兩個兵種的協調問題之外,後勤裝備什麽的多多少少也是歸國防部管轄的,而這些付修明顯然也應付得來。所以雖然沒有直接的領兵權利,但這個位置也不是享清福用的。
――――――――――――――――――――
除了國防部之外,在內閣還有陸軍部和海軍部。
名義上這兩個部門也是真正執掌陸軍及海軍的兩個部門,其中陸軍部的部長由馮國璋擔任,而海軍部的部長則是薩鎮冰。
前者的話,打仗的能力暫且不提,資曆卻是絕對足夠的。後者,海軍恐怕也沒有誰比他更適合這個位置了。
至於為什麽不認命剛剛才在山東立了大功的蔡鍔和蔣百裏…
一來主要是資曆問題,二來,陸軍部長的位置雖然不錯,可輕易卻沒法動彈,也沒法像其他人那樣帶兵打仗。何況陸軍部長的職責更多是行政性的,而不是均實行的。而參謀部就不同了,必要的時候嚴紹完全可以讓蔡鍔這個參謀部長(總參謀長)外出領兵,負責指揮部隊作戰。
順帶一提,目前擔任參謀部副參謀長的是蔣百裏,沒辦法,誰叫蔣百裏雖然名氣大,可是卻資曆差呢。如果說蔡鍔勉強夠格的話,那麽受到嚴紹重視才能指揮一個師的蔣百裏,哪怕有在山東的功績也是沒法擔任一部部長的,副參謀部長,算是最適合他的位置了。
其實會弄成這樣,與軍隊最初的規劃也有很大的關係。
最初的時候,嚴紹原本是想在國內劃分多個軍區,一般的衝突或者是局部戰爭,完全可以由軍區的司令來負責。
這樣一來,無論是馮國璋亦或者是蔡鍔他們,都可以在北京負責製定作戰計劃,而不是像嚴紹原本打算的那樣。到前線去做指揮官,直接負責領兵。
問題是國社政府剛成立的時候,地方還很不穩定。嚴紹的國社黨雖然在擊敗了北洋之後。成為國內地盤最大的一個‘軍閥’,可其他勢力的地盤也不算小,真的動手的話,拖延的時間又太長了些,甚至可能直到一戰爆發了都沒能解決掉所有的地方軍閥。
最後沒辦法,嚴紹也隻能采取一些妥協措施。
比如說,每個省一個步兵師之類的…
做出這種決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嚴紹必須要安撫地方上的實力派,不能把他們逼上絕路,不然那樣最高興的肯定是列強。
再加上這時的民風又十分的排外。想像後世那樣把各地的兵員打混了然後整編起來,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所以隻能以一省一個師的方式,來整編地方上的部隊。
結果就是雖然地方上穩定了,可短時間內軍區的問題卻沒戲了。
這也是山東戰事時。嚴紹會認命蔡鍔和蔣百裏來指揮的一個原因。
萬幸。雖說當初也有些讓步,不過在進行了整編外加全民抗日的情況下,那些部隊到是十分服從命令。在山東戰役時沒有哪個部隊丟人。
不過就算這樣,嚴紹依舊打算在國內劃分軍區。
這樣一來,便可以不用像現在這樣,打仗還給指派一個領兵的大將。真要有什麽事情的話軍區內的軍區司令便可以解決,甚至是指揮作戰。
――――――――――――――――――――
聽了蔡鍔的話,其他人全都看了過來。顯然也有些奇怪,為什麽嚴紹剛剛說要加入協約國而不是同盟國。
其中到有些人想到了伊萊諾的法國人身份。甚至聯想到了枕邊風什麽的。不過即便是想到的人恐怕也不會把這點當真,畢竟他們都很了解嚴紹,很清楚他或許在某些事情上會徇私,比方說在親信的任命上,但在這種事上還從來都沒含糊過。
所以他們很奇怪為什麽嚴紹選擇的是協約國,而不是同盟國。
沒錯,現在協約國看上去的確是勢大,可同盟國也很出色,尤其是德國,在東線戰場上揍的俄國人丟盔棄甲。在西線戰場上也是不落下風。
這也是在場眾人不願意卷入到這場戰爭的一個原因,雖說看上去協約國的勝算更大,可誰也不敢保證,同盟國就一定不能贏――――――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德國人還有奧匈帝國等也不可能和協約國開戰,奧斯曼土耳其更不可能在戰爭爆發後才加入同盟國陣營。
戰列艦?那的確是一個理由,可如果僅僅隻是如此的話,早就喜歡了受到侮辱的土耳其人,顯然不會在這麽大的問題上站在同盟國一方。
一切隻能說,同盟國的確有勝算,並且就算沒有協約國大,但也絕對不能算少。
而從目前的戰場形勢上看,這並非是不可能的…
如果最終獲勝的是協約國,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可如果最後獲勝的是同盟國,那他們就不得不麵對同盟國哦報複了。
――――――――――――――――――――
看了眼蔡鍔,再看了眼蔣百裏,發現這兩個自己最看重的人都在認真的看著自己之後,嚴紹緩緩的開口道。
“我會提議選擇一個陣營是有我的想法的,首先,這場戰爭如果我們能成為參戰國的話,肯定能得到一些好處。比方說如果我們向同盟國宣戰,那麽過去我們對同盟國的外債就可以直接免除,德國在中國的租界也可以直接收迴,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除了同盟國之外,其他任何列強都找不出我們的理由來…”
“第二點,眼下我們正在和英國人談威海衛的問題…”說到這裏嚴紹看了眼顧維鈞,和英國人的談判,就是顧維鈞帶隊進行的。
“雖說英國人曾經答應過,隻要旅順的租界期到期,他們就會歸還威海衛,可是直到現在他們還是拖延著,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加入到協約國陣營,支持協約國在歐洲的所謂事業,那麽英國便必須要拿出一些好處來作為迴報,威海衛的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說到這裏的時候,嚴紹的語氣中帶了絲絲的惱怒。
本來按照當初的協議,隻要旅順到期了,英國人就應該歸還威海衛,因為他們當初搶走這塊地是為了對付日漸擴張的俄國人的。可現在旅順已經迴歸中國,英國人也該履行自己的諾言了,這幫所謂的‘紳士’卻又開始反悔了,雖然沒有明著說不歸還,可卻一直都在拖延著,讓嚴紹十分惱怒。
“還有第三點,我們都清楚,作為戰勝國是可以要求戰敗國拿出一筆賠款出來的,過去我們都是戰敗國,從來都是拿賠款的一方。而以這場戰爭的規模,如果同盟國失敗,相信協約國一定會在德國人和奧地利人的身上狠狠宰一刀,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站在勝利者的一方,說不定也能得到許多賠款,這對國內的工業建設還有政府目前的赤字也是有好處的…”
雖然嚴紹拿出了至少三個理由,但其實就連嚴紹自己也覺得這三點要求有些勉強。
就連他自己都覺得勉強,更何況是在坐的其他人,所以想了想之後,嚴紹決定袒露一些真實的想法…
或者說是目的…(未完待續,
而嚴紹他們平時討論公事的桌子,其實和後世的一些電影也沒什麽區別。僅僅隻是一張長桌而已,桌腳略微有些圓滑。
嚴紹的位置在主位,而內閣的成員則分坐在兩旁。
平時的會議,除了一年一度的總結報告之外,內閣人的很少會全都到齊。這大概也和嚴紹的一些作風有關,他通常都是隻找那些和公事相關的人談論,至於其他人則是該忙什麽忙什麽。
嚴紹很清楚其實每個部門的事情都很多,自然不願意因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就煩到其他的部門。
這一點其他部門也很認同,這個時候國社政府雖然已經成立一年多,但中國的領土又多廣闊恐怕誰都清楚,在這片土地上究竟有多少人口更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再加上過去那一大堆的爛攤子,雖說已經成立一年多的,但整個國家其實還處於百廢待舉的狀態,還有許多事情需要政府去處理。這麽大的一個國家,每天都要發生不知道多少的事情,讓他們這些各部門的一把手抽出一天半天的時間來開一個和他們沒多少關係的會――――――這種會開完之後,恐怕他們要加一宿的班才能把需要做的工作給補迴來。
何況有些事情事情不是加班就能彌補的,一些事情哪怕隻是晚上一秒鍾。都有可能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盡管這種事情直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發生過。
往常會議的時候,會議室的氣氛也很不錯。
嚴紹從來都不是一個刻薄的人,對那些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兄弟一直不錯。對段祺瑞和徐世昌這些過去和自己是敵對陣營的人,也沒有做些區別對待的事情,甚至就連宋教仁這種國民黨的人,嚴紹也讓他坐上了廉政部長的位置,讓他替自己做一個維持政府純潔性的啄木鳥。
也正因為這樣,無論是原來皖係的人,還是後來的人跟著嚴紹都很放心。不是因為別的。僅僅隻是因為他們都很清楚嚴紹並不是一個刻薄的人,除非是做了些枉法的事情,不然哪怕是當麵冒犯。隻要你沒做錯事,嚴紹也不會拿你怎麽樣――――――當然,如果讓他找到證據的話,那你就自認倒黴吧。
而且有特事局的存在。嚴紹完全沒必要擔心證據的問題。
基本上除了幾個實在是清廉正直到極點的人外。還很少有人能在當麵冒犯嚴紹之後有個好下場。而即便那些人最終都被司法部門領走了,人們也說不出什麽話來,因為特事局提供的證據都是貨真價實的,非要指責什麽的話,也隻能指責為什麽不找一些把這些蛀蟲和敗類從政府內揪出來…
不過今天的話,會議室裏的氣氛明顯有些古怪。
沒錯,古怪…
“大總統…”輕輕的縷了縷胡須,段祺瑞有些遲疑起來。“您的意思是說。要加入到協約國陣營裏去嗎…”
“沒錯。”嚴紹點頭道,直接坦承起來。“我這次叫大家來。就是說明一下這件事。這次歐洲發生的戰爭是一個機會,我認為我國應該從其中挑選一個陣營加入,而協約國,就是最好的一個選擇…”
“可問題是…”皺了皺眉,一旁的徐世昌也開口道。“我們為什麽要卷入到這場戰爭裏去,這場戰爭根本和我們沒什麽關係…”
“是啊,他們歐洲人打他們的,我們又何必摻和進去呢…”
“沒錯,而且歐洲的戰事極為慘烈,那些戰役動輒就是幾百上千們火炮,我們去了………又有什麽用呢…”
反對的人聲音並不少,基本上政府方麵的人都持反對意見。在他們看來這場戰爭和他們的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從人種上看,這是一場白人的戰爭,他們一群黃種人何必摻和進去。從地域上看,這是一場歐洲人的戰爭,他們亞洲人沒有理由摻和。而從其他角度上看,這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是列強之間的狗咬狗,他們這個半殖民地的國家又何必卷入進去呢?
畢竟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這場戰爭都是兩大陣營打的越熱鬧越好,他們隻需要在一旁圍觀就可以。如果是在後世的話,甚至會有人提議爆米花可樂什麽的。
顯然,政府內部對加入這場戰爭有很大的抵觸,更不用提摻和進去了。
――――――――――――――――――――
反對的聲音很多,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讚同的提議,不過這些早就已經在嚴紹的預料之中,所以他到是並沒有覺得奇怪。
因為他很清楚,目前無論是政府內還是國內都屬於看熱鬧的心態。
而且雖然中國已經在山東擊敗了來犯的日本,但任誰都清楚,日本在列強當中隻能算是末尾的。和其他的列強相比,日本的差距還顯得有些大。即便是已經擊敗了日本,這也不能證明他們就可以擊敗其他列強。
這時國人的民心士氣雖然比曆史上強了不少,但在麵對列強的時候始終還是有些心虛及自卑感。如今聽到嚴紹說要挑選一個陣營加入,幫幫忙什麽的,內閣的這些人頓時有少心虛起來。
雖然內閣的這些人都在反對,不過嚴紹並沒有氣餒,而是打算繼續勸說。他到是可以強製推動這項政策,但如果不想被拖後腿的話,最好還是能獲得大部分人的支持。
不過就在嚴紹打算勸說一下在場眾人的時候,一直沉默著的蔡鍔突然開口道。“大總統。您為什麽要選擇協約國呢?”
這時的蔡鍔在山東戰事勝利之後,便在參謀部擔任參謀部長一職。
其實這個參謀部,就和後世的總參謀部差不多。隻是在這時的中國參謀部就是參謀部。嚴紹也隻能按照這個習慣來稱唿。
山東戰役的勝利,給蔡鍔帶來了巨大的威望和功績,這些已經足夠讓蔡鍔在內閣得到一個榮耀的職位。
國防部是付修明的,嚴紹很清楚付修明的能力隻能算是中上到上等。在能力上麵絕對不如蔡鍔和蔣百裏,甚至不如馮國璋,當初和北洋的戰爭之所以能贏,歸根結底還是後勤及裝備的問題。
沒辦法。誰叫當時國社軍的裝備實在是太厲害了呢?有著極為優秀的裝備,再加上彼此部隊的訓練水平相差不多,北洋的那些老將最終也隻能含恨認輸。
對付修明的能力嚴紹還是比較清楚的。中上或是勉強達到上等,做個國防部長很稱職。但在能力上絕對不如蔡鍔和蔣百裏。問題是他畢竟從安徽時期就開始跟隨嚴紹的老人,同時也是皖係的領頭人物之一,就算能力不足。嚴紹也不願虧待了他。所以才會給他一個國防部長的位置――――――這個位置是文職的,主要負責協調陸軍與海軍之間的問題,因此也算是內閣中的一個部門。
名義上國防部長的位置很高,大概就和兵部尚書差不多,用這個職位來安排一個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兄弟,無論怎麽看也是足夠了的。
至於國防部為什麽也會在內閣裏麵……………二戰接近尾聲前後,美國陸軍部向國會建議,建立一個隻受一名軍官領導和受一名文職國防部長監督的國防參謀機構。以此來統一武裝力量。1947年美國設立‘國家軍事機構’和國防部長一職,國防部長隻有少量的工作人員。級別與三軍部長平等,同屬內閣部成員,是‘各有一套人馬的三個軍種部的人質’。各軍種之間的關係仍由沒有主席的參聯會進行協商,各軍種部擁有獨立的指揮權,這就是最初的美國國防部。
這時的國防部,和曆史上最初的美國國防部差不多,但主要是負責兩個軍種之間的協調問題。
不過和美國的國防部相比,付修明的這個國防部長職權明顯要大上一些。畢竟除了兩個兵種的協調問題之外,後勤裝備什麽的多多少少也是歸國防部管轄的,而這些付修明顯然也應付得來。所以雖然沒有直接的領兵權利,但這個位置也不是享清福用的。
――――――――――――――――――――
除了國防部之外,在內閣還有陸軍部和海軍部。
名義上這兩個部門也是真正執掌陸軍及海軍的兩個部門,其中陸軍部的部長由馮國璋擔任,而海軍部的部長則是薩鎮冰。
前者的話,打仗的能力暫且不提,資曆卻是絕對足夠的。後者,海軍恐怕也沒有誰比他更適合這個位置了。
至於為什麽不認命剛剛才在山東立了大功的蔡鍔和蔣百裏…
一來主要是資曆問題,二來,陸軍部長的位置雖然不錯,可輕易卻沒法動彈,也沒法像其他人那樣帶兵打仗。何況陸軍部長的職責更多是行政性的,而不是均實行的。而參謀部就不同了,必要的時候嚴紹完全可以讓蔡鍔這個參謀部長(總參謀長)外出領兵,負責指揮部隊作戰。
順帶一提,目前擔任參謀部副參謀長的是蔣百裏,沒辦法,誰叫蔣百裏雖然名氣大,可是卻資曆差呢。如果說蔡鍔勉強夠格的話,那麽受到嚴紹重視才能指揮一個師的蔣百裏,哪怕有在山東的功績也是沒法擔任一部部長的,副參謀部長,算是最適合他的位置了。
其實會弄成這樣,與軍隊最初的規劃也有很大的關係。
最初的時候,嚴紹原本是想在國內劃分多個軍區,一般的衝突或者是局部戰爭,完全可以由軍區的司令來負責。
這樣一來,無論是馮國璋亦或者是蔡鍔他們,都可以在北京負責製定作戰計劃,而不是像嚴紹原本打算的那樣。到前線去做指揮官,直接負責領兵。
問題是國社政府剛成立的時候,地方還很不穩定。嚴紹的國社黨雖然在擊敗了北洋之後。成為國內地盤最大的一個‘軍閥’,可其他勢力的地盤也不算小,真的動手的話,拖延的時間又太長了些,甚至可能直到一戰爆發了都沒能解決掉所有的地方軍閥。
最後沒辦法,嚴紹也隻能采取一些妥協措施。
比如說,每個省一個步兵師之類的…
做出這種決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嚴紹必須要安撫地方上的實力派,不能把他們逼上絕路,不然那樣最高興的肯定是列強。
再加上這時的民風又十分的排外。想像後世那樣把各地的兵員打混了然後整編起來,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所以隻能以一省一個師的方式,來整編地方上的部隊。
結果就是雖然地方上穩定了,可短時間內軍區的問題卻沒戲了。
這也是山東戰事時。嚴紹會認命蔡鍔和蔣百裏來指揮的一個原因。
萬幸。雖說當初也有些讓步,不過在進行了整編外加全民抗日的情況下,那些部隊到是十分服從命令。在山東戰役時沒有哪個部隊丟人。
不過就算這樣,嚴紹依舊打算在國內劃分軍區。
這樣一來,便可以不用像現在這樣,打仗還給指派一個領兵的大將。真要有什麽事情的話軍區內的軍區司令便可以解決,甚至是指揮作戰。
――――――――――――――――――――
聽了蔡鍔的話,其他人全都看了過來。顯然也有些奇怪,為什麽嚴紹剛剛說要加入協約國而不是同盟國。
其中到有些人想到了伊萊諾的法國人身份。甚至聯想到了枕邊風什麽的。不過即便是想到的人恐怕也不會把這點當真,畢竟他們都很了解嚴紹,很清楚他或許在某些事情上會徇私,比方說在親信的任命上,但在這種事上還從來都沒含糊過。
所以他們很奇怪為什麽嚴紹選擇的是協約國,而不是同盟國。
沒錯,現在協約國看上去的確是勢大,可同盟國也很出色,尤其是德國,在東線戰場上揍的俄國人丟盔棄甲。在西線戰場上也是不落下風。
這也是在場眾人不願意卷入到這場戰爭的一個原因,雖說看上去協約國的勝算更大,可誰也不敢保證,同盟國就一定不能贏――――――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德國人還有奧匈帝國等也不可能和協約國開戰,奧斯曼土耳其更不可能在戰爭爆發後才加入同盟國陣營。
戰列艦?那的確是一個理由,可如果僅僅隻是如此的話,早就喜歡了受到侮辱的土耳其人,顯然不會在這麽大的問題上站在同盟國一方。
一切隻能說,同盟國的確有勝算,並且就算沒有協約國大,但也絕對不能算少。
而從目前的戰場形勢上看,這並非是不可能的…
如果最終獲勝的是協約國,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可如果最後獲勝的是同盟國,那他們就不得不麵對同盟國哦報複了。
――――――――――――――――――――
看了眼蔡鍔,再看了眼蔣百裏,發現這兩個自己最看重的人都在認真的看著自己之後,嚴紹緩緩的開口道。
“我會提議選擇一個陣營是有我的想法的,首先,這場戰爭如果我們能成為參戰國的話,肯定能得到一些好處。比方說如果我們向同盟國宣戰,那麽過去我們對同盟國的外債就可以直接免除,德國在中國的租界也可以直接收迴,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除了同盟國之外,其他任何列強都找不出我們的理由來…”
“第二點,眼下我們正在和英國人談威海衛的問題…”說到這裏嚴紹看了眼顧維鈞,和英國人的談判,就是顧維鈞帶隊進行的。
“雖說英國人曾經答應過,隻要旅順的租界期到期,他們就會歸還威海衛,可是直到現在他們還是拖延著,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加入到協約國陣營,支持協約國在歐洲的所謂事業,那麽英國便必須要拿出一些好處來作為迴報,威海衛的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說到這裏的時候,嚴紹的語氣中帶了絲絲的惱怒。
本來按照當初的協議,隻要旅順到期了,英國人就應該歸還威海衛,因為他們當初搶走這塊地是為了對付日漸擴張的俄國人的。可現在旅順已經迴歸中國,英國人也該履行自己的諾言了,這幫所謂的‘紳士’卻又開始反悔了,雖然沒有明著說不歸還,可卻一直都在拖延著,讓嚴紹十分惱怒。
“還有第三點,我們都清楚,作為戰勝國是可以要求戰敗國拿出一筆賠款出來的,過去我們都是戰敗國,從來都是拿賠款的一方。而以這場戰爭的規模,如果同盟國失敗,相信協約國一定會在德國人和奧地利人的身上狠狠宰一刀,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站在勝利者的一方,說不定也能得到許多賠款,這對國內的工業建設還有政府目前的赤字也是有好處的…”
雖然嚴紹拿出了至少三個理由,但其實就連嚴紹自己也覺得這三點要求有些勉強。
就連他自己都覺得勉強,更何況是在坐的其他人,所以想了想之後,嚴紹決定袒露一些真實的想法…
或者說是目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