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不謀而合
三國:開局被劉大耳逼出山 作者:權傾超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丕聽完崔琰的建議之後,心中開始變得自信了起來。
司馬懿此時也適時的對曹丕說道:
“殿下,勝算一直都在我們這一方。”
曹丕聞言之後重重點頭。
“嗯!”
“我明白了,多謝諸位幫我解惑。”
說完之後,曹丕向著賈詡、崔琰和司馬懿各施一禮。
三人同時也對曹丕還禮。
既然他們都選擇了支持曹丕成為太子,自然認為曹丕的勝算要比曹植大上許多。
現在朝中大臣們,對支持曹丕成為太子一事,也都更為看好。
在司馬懿、賈詡和崔琰等人的眼中。
最為擔心能否成為太子的,現在不應該是曹丕,而是曹植......
正如司馬懿等人所想的那樣,現在的曹植比曹丕還要擔心。
和曹丕一樣,曹植在給母親卞皇後請安的時候,也得知了曹操關於冊立太子導致失眠一事。
現在曹操不失眠了,曹植是真的慌了。
原本支持曹丕成為太子的大臣們,就要比支持自己的多一些。
雖然還有一部分大臣沒有表態,到底是支持曹丕還是支持曹植成為太子。
不過司馬懿登門拜訪和楊修登門拜訪的待遇,在朝中重臣那裏還是不同的。
現在曹植將自己從母親卞皇後那裏得到的消息轉述給楊修之後,不但是曹植,就連楊修也開始擔心,是否曹操已經定下了曹丕為太子。
不過在楊修心中,隻要曹操沒有宣讀冊立曹丕為太子的詔書,那麽曹植仍然是有機會登上太子寶座。
隨後楊修看到曹植焦慮的樣子,忍不住對曹植說道:
“殿下,陛下冊立太子的詔書一日沒有宣讀,殿下就仍舊有機會被立為太子!”
“若是連殿下自己都已經失去了競爭太子之位的信心,那我們之前的所有努力,就都白做了!”
楊修說完之後,一同在曹植府上的丁儀和丁廙兄弟,還有楊俊和賈逵等人也都紛紛出言對曹植說道:
“楊主簿所言甚是,殿下切不可失了鬥誌啊!”
“我等相信,殿下一定可以成為太子!”
“殿下,我們還有機會!”
曹植聽到大家對他的鼓勵,頓時感到有些慚愧。
這冊封太子的詔書還沒有宣讀,我一定有機會成為太子,執掌大魏的!
此時曹植在心中不斷的堅定自己將會成為太子的信念。
“大家說的對,是我動搖了。”
隨後曹植對楊修等人慚愧的說道。
“不過從局勢上麵看,確實是兄長被冊立為太子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改變父皇的突破口,才能夠扭轉局勢!”
重新恢複了鬥誌的曹植,已經開始思考如何能夠在曹操的麵前爭取到更多的讚賞。
並且聽過了楊修等人的勸說之後,曹植認為母親卞皇後的那一番話,或許並不意味著父皇曹操已經決定好了冊立兄長曹丕為太子。
他和曹丕想的一樣,曹操現在並沒有表現出對他或者是兄長曹丕的偏愛。
楊修見到曹植重燃鬥誌之後,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選擇輔佐曹植,不單單是因為曹植身邊團結的,大部分是大魏的新興士族勢力。
還有他對曹植個人的欣賞在裏麵。
隨後楊修對曹植說道:
“殿下覺得陛下提出的攻占邪馬台一事如何?”
曹植聞言思索片刻後,對楊修說道:
“父皇現在不急於攻占邪馬台,一是因為對邪馬台的情況了解還不夠,二是因為和邪馬台貿易還有著不小的利潤。”
“不過我猜測,父皇最根本的原因,可能還是擔心現在就對邪馬台發兵,對於如今的水師壓力較大。”
“恐怕最後即便攻占邪馬台,但是損失了艦船,仍舊得不償失。”
曹植說完了自己的分析之後,便看向楊修,還有丁儀、丁廙兄弟等人。
“殿下所言不錯,攻占邪馬台即便是要登陸之後的步卒決戰,才能夠徹底的占領邪馬台。”
“但是在登陸作戰之前,一定要靠水師占據一處可供登陸大軍的港口,不然恐怕在登陸的時候便會收到邪馬台軍隊的反撲。”
“我大魏境內雖然士卒數以十萬計,但是真正能夠乘船到邪馬台作戰的,也不過萬人左右。”
“根據文將軍的推算,擁有八十萬人口的邪馬台,軍隊數量最少也在萬人以上。”
“並且我們對邪馬台的地形還不甚熟悉,在軍隊人數並不占優勢的情況之下貿然登陸作戰,若是不能夠在邪馬台就地搶掠到足夠大軍用度的糧草,有很大可能無功而返,甚至被拖死在邪馬台內!”
楊修分析的情況,在丁儀、丁廙兄弟,還要楊俊和賈逵等人看來,確實是很有可能發生。
說完了一堆不利於大魏現在攻占邪馬台的理由之後,楊修話鋒一轉,接著對曹植說道:
“就是這些問題,讓陛下選擇了通過貿易了解邪馬台的更多情況之後,在伺機出兵一舉攻占邪馬台,不給他們反抗的機會。”
“不過我認為,就是這種充滿挑戰性的戰爭,才是殿下在太子之爭的關鍵時刻,獲得優勢的機會!”
“獲得優勢的機會?!”
曹植聽到楊修如此說道,忍不住出言詢問道。
不僅僅是曹植,丁儀和丁廙兄弟兩人聞言也是震驚的看著楊修。
這兄弟相信曹植能夠成為太子,也對楊修的智謀十分佩服。
此時見到楊修給出的建議,是讓曹植帶兵去邪馬台送死,當即兩人的臉色就是一變。
楊俊和賈逵兩人反應過來楊修話中的意思之後,麵色也頓時不悅起來,不過兩人還是想要聽一聽楊修如何解釋,攻占邪馬台的勝算在哪裏。
丁儀不等楊修解釋,便直接出言說道:
“楊主簿若是讓殿下親自帶兵攻占邪馬台,再攜此開疆拓土之功請封太子,確實是出人意料之舉。”
“但是此舉對殿下來說太過於冒險,且不說在邪馬台的戰事如何,就是在茫茫大海上抵達邪馬台,中間就要冒著很大的風險!”
司馬懿此時也適時的對曹丕說道:
“殿下,勝算一直都在我們這一方。”
曹丕聞言之後重重點頭。
“嗯!”
“我明白了,多謝諸位幫我解惑。”
說完之後,曹丕向著賈詡、崔琰和司馬懿各施一禮。
三人同時也對曹丕還禮。
既然他們都選擇了支持曹丕成為太子,自然認為曹丕的勝算要比曹植大上許多。
現在朝中大臣們,對支持曹丕成為太子一事,也都更為看好。
在司馬懿、賈詡和崔琰等人的眼中。
最為擔心能否成為太子的,現在不應該是曹丕,而是曹植......
正如司馬懿等人所想的那樣,現在的曹植比曹丕還要擔心。
和曹丕一樣,曹植在給母親卞皇後請安的時候,也得知了曹操關於冊立太子導致失眠一事。
現在曹操不失眠了,曹植是真的慌了。
原本支持曹丕成為太子的大臣們,就要比支持自己的多一些。
雖然還有一部分大臣沒有表態,到底是支持曹丕還是支持曹植成為太子。
不過司馬懿登門拜訪和楊修登門拜訪的待遇,在朝中重臣那裏還是不同的。
現在曹植將自己從母親卞皇後那裏得到的消息轉述給楊修之後,不但是曹植,就連楊修也開始擔心,是否曹操已經定下了曹丕為太子。
不過在楊修心中,隻要曹操沒有宣讀冊立曹丕為太子的詔書,那麽曹植仍然是有機會登上太子寶座。
隨後楊修看到曹植焦慮的樣子,忍不住對曹植說道:
“殿下,陛下冊立太子的詔書一日沒有宣讀,殿下就仍舊有機會被立為太子!”
“若是連殿下自己都已經失去了競爭太子之位的信心,那我們之前的所有努力,就都白做了!”
楊修說完之後,一同在曹植府上的丁儀和丁廙兄弟,還有楊俊和賈逵等人也都紛紛出言對曹植說道:
“楊主簿所言甚是,殿下切不可失了鬥誌啊!”
“我等相信,殿下一定可以成為太子!”
“殿下,我們還有機會!”
曹植聽到大家對他的鼓勵,頓時感到有些慚愧。
這冊封太子的詔書還沒有宣讀,我一定有機會成為太子,執掌大魏的!
此時曹植在心中不斷的堅定自己將會成為太子的信念。
“大家說的對,是我動搖了。”
隨後曹植對楊修等人慚愧的說道。
“不過從局勢上麵看,確實是兄長被冊立為太子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改變父皇的突破口,才能夠扭轉局勢!”
重新恢複了鬥誌的曹植,已經開始思考如何能夠在曹操的麵前爭取到更多的讚賞。
並且聽過了楊修等人的勸說之後,曹植認為母親卞皇後的那一番話,或許並不意味著父皇曹操已經決定好了冊立兄長曹丕為太子。
他和曹丕想的一樣,曹操現在並沒有表現出對他或者是兄長曹丕的偏愛。
楊修見到曹植重燃鬥誌之後,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選擇輔佐曹植,不單單是因為曹植身邊團結的,大部分是大魏的新興士族勢力。
還有他對曹植個人的欣賞在裏麵。
隨後楊修對曹植說道:
“殿下覺得陛下提出的攻占邪馬台一事如何?”
曹植聞言思索片刻後,對楊修說道:
“父皇現在不急於攻占邪馬台,一是因為對邪馬台的情況了解還不夠,二是因為和邪馬台貿易還有著不小的利潤。”
“不過我猜測,父皇最根本的原因,可能還是擔心現在就對邪馬台發兵,對於如今的水師壓力較大。”
“恐怕最後即便攻占邪馬台,但是損失了艦船,仍舊得不償失。”
曹植說完了自己的分析之後,便看向楊修,還有丁儀、丁廙兄弟等人。
“殿下所言不錯,攻占邪馬台即便是要登陸之後的步卒決戰,才能夠徹底的占領邪馬台。”
“但是在登陸作戰之前,一定要靠水師占據一處可供登陸大軍的港口,不然恐怕在登陸的時候便會收到邪馬台軍隊的反撲。”
“我大魏境內雖然士卒數以十萬計,但是真正能夠乘船到邪馬台作戰的,也不過萬人左右。”
“根據文將軍的推算,擁有八十萬人口的邪馬台,軍隊數量最少也在萬人以上。”
“並且我們對邪馬台的地形還不甚熟悉,在軍隊人數並不占優勢的情況之下貿然登陸作戰,若是不能夠在邪馬台就地搶掠到足夠大軍用度的糧草,有很大可能無功而返,甚至被拖死在邪馬台內!”
楊修分析的情況,在丁儀、丁廙兄弟,還要楊俊和賈逵等人看來,確實是很有可能發生。
說完了一堆不利於大魏現在攻占邪馬台的理由之後,楊修話鋒一轉,接著對曹植說道:
“就是這些問題,讓陛下選擇了通過貿易了解邪馬台的更多情況之後,在伺機出兵一舉攻占邪馬台,不給他們反抗的機會。”
“不過我認為,就是這種充滿挑戰性的戰爭,才是殿下在太子之爭的關鍵時刻,獲得優勢的機會!”
“獲得優勢的機會?!”
曹植聽到楊修如此說道,忍不住出言詢問道。
不僅僅是曹植,丁儀和丁廙兄弟兩人聞言也是震驚的看著楊修。
這兄弟相信曹植能夠成為太子,也對楊修的智謀十分佩服。
此時見到楊修給出的建議,是讓曹植帶兵去邪馬台送死,當即兩人的臉色就是一變。
楊俊和賈逵兩人反應過來楊修話中的意思之後,麵色也頓時不悅起來,不過兩人還是想要聽一聽楊修如何解釋,攻占邪馬台的勝算在哪裏。
丁儀不等楊修解釋,便直接出言說道:
“楊主簿若是讓殿下親自帶兵攻占邪馬台,再攜此開疆拓土之功請封太子,確實是出人意料之舉。”
“但是此舉對殿下來說太過於冒險,且不說在邪馬台的戰事如何,就是在茫茫大海上抵達邪馬台,中間就要冒著很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