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4年,1月21日,古裏,中裏河南岸。
中裏河是古裏城南不遠處的一條大河,也就是後世的柴利雅河。中裏河這個名字是唐人的叫法,因為南邊還有一個下裏城,附近的河流被稱作下裏河,北邊又有一個上裏河,所以這條位於中間的大河就叫中裏了。
中裏河要比古裏港停泊用的那條古裏河大得多,水麵寬達數百米,水勢浩浩蕩蕩,從東部山嶺附近流過,連綿百裏,可謂天塹,是當今古裏國與耳那國之間的天然屏障。
如今,耳那國的烏大王再度發動攻勢,率領國中五百勇士出征。這些勇士不僅刀槍弓盾俱全,還各自帶了數名到數十名不等的扈從,組成了一支數千人的大軍。軍中還有十二頭戰象和數百匹戰馬,可謂軍容齊整、所向披靡,誓要打過中裏河去,就算奪不下古裏城,也要逼迫南毗王割地稱臣,把兩國的界限推進到古裏河畔。
而古裏國自然不甘示弱。他們雖然軍力稍弱,但打了幾十年的仗,也知道處處設寨、往耳那國派出哨探,而幾千人的大軍的動靜又大,所以一早就探知了他們的動向,開始了應戰。而且,他們畢竟是沿海國度,所以建立了一支還算堪用的水師,封鎖了中裏河,使得耳那軍不得門而入。
這樣,兩軍就在中裏河兩岸對峙了起來。
當然,烏大王勞師遠征來了這裏,自然不會甘心止步於此。在河南岸,馬嘶象鳴的耳那軍營地中,一場陰謀正在上演。
烏大王今年三十多歲,頭纏花巾、身披彩衣,皮膚白皙,一看就是高種姓出身。他坐在一處大帳中,舉起手中的瓷酒杯,對身前的幾個客人用阿拉伯語說道:“賽倆目!阿米爾,法裏斯,希沙姆,離開南毗那些咖啡樂,來我這裏吧!之後,你們不但繼續做官,薪金還翻倍,如何?和我一起,將阿剌的榮光傳播到古裏吧!”
前麵這三人,都是類似的大食風格衣著,他們原先是阿拔斯王朝的軍官,在巴格達陷落之後逃到了古裏,後來又為南毗王所雇傭,成了他的水師軍官。現在,他們出現在這裏,自然是受到了銀彈和信仰的誘惑,試圖背叛到這邊來。
三人都有些心動,不過為首那個阿米爾謹慎地說道:“當然,我們為南毗王作戰隻是權宜之計,現在當然要棄暗投明了!不過,隻憑我們三人,恐怕不足以讓大軍完全渡河。但不要緊,這些日子我們在古裏又結識了不少同宗兄弟,若是烏大您願意出些錢財,他們一定很願意幫忙的。”
烏大王臉上笑開了花:“好說,好說,兄弟,自然是越多越好!”心中卻在詛咒他們的貪婪,要起錢來沒完沒了。
正當他們眉開眼笑虛情假意地談論進一步的戰略細節的時候,帳外卻突然傳來了通報的聲音,過了一會兒,一個烏大王的親衛表情怪異地走了進來。
“什麽事?”烏大王心情還不錯,“可是又打勝了?”
兩軍雖然大體上在對峙,但是小規模的斥候戰時有發生,耳那軍平均戰力更強,因此一直捷報不斷。不過親衛要說的不是這件事,而是吞吞吐吐地用本地土話說道:“王,是這樣的,外麵來了一夥人,自稱是中國來的‘東邊大海的遙遠海上軍隊’,說是願意幫助我們作戰……”
烏大王一聽,立刻大喜了起來,雖然這勞什子怪名字沒聽說過,但既然是中國來的,那肯定有大船,那麽渡河就更容易了:“好,好啊!真經裏也說過了,道理就算遠在中國也該追求,那麽中國兄弟的幫忙自然是好的嘛!快,快把他們帶過來,讓我們見麵看看。”
說完,他又用大食語對水師三人轉述了一下,三人聽了也有些驚喜……雖然中國人的加入可能會產生一些利益分配的問題,但在肉沒吃到嘴裏之前,成功率還是越高越好。
但親衛卻一臉苦相地說道:“不,不是……他們說了,得給他們二十萬塔爾才行,如果不給,他們就迴去幫南毗作戰了。”
塔爾是本地通行的一種銀幣,也就是西洋城裏也用的那種,這二十萬可是一筆巨款啊!
“什麽?”烏大王立刻由喜轉怒:“二十萬塔爾,他們怎麽不去搶啊!迴去告訴他們,有這錢我都能雇傭好幾千勇士了,要是想要,就問他們手中的刀劍要去吧!”
三人見狀,連忙詢問起了詳情,知道答案後,也紛紛跟著咒罵了起來。這些中國人也太貪心了,二十萬塔爾,他們都不敢想呢!
……
李濤正在碼頭附近,百無聊賴地吃著一碗咖喱飯。
古裏城是他熟悉的印度味道,人口稠密、擁擠、肮髒,宗教氣氛非常濃厚,牛在街頭到處走,隨處可見對著各種神佛禮拜的信徒,香料和熏香味道濃鬱到刺鼻。這樣的味道非常有地方特色,但讓他敬謝不敏,隻能躲到碼頭附近清淨了起來。
碼頭附近其實也不算多麽清淨,由於人口太多,河水很是肮髒,不時還飄過一兩具屍體,岸上各種來往力工、商人、攤販都擁擠得很,但至少這裏停泊著各式各樣的船隻,能令人安心下來。
在這裏,他甚至有餘裕在街頭買了一份咖喱飯來吃。印度人一向喜歡這種把食物都剁碎添加大量香料做成糊糊的調調,賣相不太好,但客觀來說,吃起來味道還不錯,隻是總覺得欠缺了點什麽,加了辣椒才找迴一些熟悉的味道。
李濤和幾個護衛,正一人捧著一碗咖喱,一邊吃著一邊品評著過往的船隻,然後就碰巧看到了迴港的霜降號,趕緊迎了上去。
章愷剛才乘坐霜降號去了中裏河邊給耳那軍下最後通牒,現在返迴了古裏城,剛一下船,就見到了李濤衝了過來,然後劈頭蓋臉就是一句:“章愷,怎樣,那什麽烏大王答應了嗎?”
章愷一股遺憾的表情,說道:“恕在下無能,未能說服烏大王……”
這真不是他無能,上麵一開始就定了二十萬銀幣的要價,還不讓循序漸進討價還價,這個使者怎麽當?
但是李濤不怒反喜,笑道:“無所謂,他們不接受是他們倒黴。哈哈,現在就看老狄能跟南毗王談個什麽價格出來了。這其實關係不大,畢竟價碼等戰後再談也無所謂的嘛。”
……
1月24日,遠洋艦隊的五艘戰艦出現在了中裏河上。
這幾天,風雲突變,南毗王手下的水師大批倒戈,一批大食海商也加入了烏大王的大軍之中,中裏河上的形勢一下子發生了逆轉,河道很快被耳那軍所控製,開始了渡河的進程。
南毗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一麵號召自己手下的刹帝利動員起來為古裏而戰,一麵緊急招募更多的本地武士——這並不太順利,因為大食人不可信任,唐人對爭戰不感興趣,本地的那些吠舍和首陀羅就更不能用了。倉促間,他答應了狄柳蔭提出的條件,允諾了豐厚的報酬,請東海海軍出動作戰。
他最終做出了這個決定,一方麵是因為走投無路,另一方麵也是狄柳蔭留下的協議相當模糊:既不需要預付定金,報酬標準也很曖昧,說若是“造成了重大戰果”就需支付十五萬塔爾,但有沒有所謂“重大戰果”,到時候還不是他一句話的事?既然有很大的賴賬空間,那南毗王自然就痛快地答應了這個過於豐厚的報酬。當然,他一定會後悔的。
但有人現在就後悔了,那就是剛剛從人生巔峰落到穀底的烏大王。
“這,這是魔法啊!”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請安裝最新版瀏覽器!</aonclick></divid>
中裏河是古裏城南不遠處的一條大河,也就是後世的柴利雅河。中裏河這個名字是唐人的叫法,因為南邊還有一個下裏城,附近的河流被稱作下裏河,北邊又有一個上裏河,所以這條位於中間的大河就叫中裏了。
中裏河要比古裏港停泊用的那條古裏河大得多,水麵寬達數百米,水勢浩浩蕩蕩,從東部山嶺附近流過,連綿百裏,可謂天塹,是當今古裏國與耳那國之間的天然屏障。
如今,耳那國的烏大王再度發動攻勢,率領國中五百勇士出征。這些勇士不僅刀槍弓盾俱全,還各自帶了數名到數十名不等的扈從,組成了一支數千人的大軍。軍中還有十二頭戰象和數百匹戰馬,可謂軍容齊整、所向披靡,誓要打過中裏河去,就算奪不下古裏城,也要逼迫南毗王割地稱臣,把兩國的界限推進到古裏河畔。
而古裏國自然不甘示弱。他們雖然軍力稍弱,但打了幾十年的仗,也知道處處設寨、往耳那國派出哨探,而幾千人的大軍的動靜又大,所以一早就探知了他們的動向,開始了應戰。而且,他們畢竟是沿海國度,所以建立了一支還算堪用的水師,封鎖了中裏河,使得耳那軍不得門而入。
這樣,兩軍就在中裏河兩岸對峙了起來。
當然,烏大王勞師遠征來了這裏,自然不會甘心止步於此。在河南岸,馬嘶象鳴的耳那軍營地中,一場陰謀正在上演。
烏大王今年三十多歲,頭纏花巾、身披彩衣,皮膚白皙,一看就是高種姓出身。他坐在一處大帳中,舉起手中的瓷酒杯,對身前的幾個客人用阿拉伯語說道:“賽倆目!阿米爾,法裏斯,希沙姆,離開南毗那些咖啡樂,來我這裏吧!之後,你們不但繼續做官,薪金還翻倍,如何?和我一起,將阿剌的榮光傳播到古裏吧!”
前麵這三人,都是類似的大食風格衣著,他們原先是阿拔斯王朝的軍官,在巴格達陷落之後逃到了古裏,後來又為南毗王所雇傭,成了他的水師軍官。現在,他們出現在這裏,自然是受到了銀彈和信仰的誘惑,試圖背叛到這邊來。
三人都有些心動,不過為首那個阿米爾謹慎地說道:“當然,我們為南毗王作戰隻是權宜之計,現在當然要棄暗投明了!不過,隻憑我們三人,恐怕不足以讓大軍完全渡河。但不要緊,這些日子我們在古裏又結識了不少同宗兄弟,若是烏大您願意出些錢財,他們一定很願意幫忙的。”
烏大王臉上笑開了花:“好說,好說,兄弟,自然是越多越好!”心中卻在詛咒他們的貪婪,要起錢來沒完沒了。
正當他們眉開眼笑虛情假意地談論進一步的戰略細節的時候,帳外卻突然傳來了通報的聲音,過了一會兒,一個烏大王的親衛表情怪異地走了進來。
“什麽事?”烏大王心情還不錯,“可是又打勝了?”
兩軍雖然大體上在對峙,但是小規模的斥候戰時有發生,耳那軍平均戰力更強,因此一直捷報不斷。不過親衛要說的不是這件事,而是吞吞吐吐地用本地土話說道:“王,是這樣的,外麵來了一夥人,自稱是中國來的‘東邊大海的遙遠海上軍隊’,說是願意幫助我們作戰……”
烏大王一聽,立刻大喜了起來,雖然這勞什子怪名字沒聽說過,但既然是中國來的,那肯定有大船,那麽渡河就更容易了:“好,好啊!真經裏也說過了,道理就算遠在中國也該追求,那麽中國兄弟的幫忙自然是好的嘛!快,快把他們帶過來,讓我們見麵看看。”
說完,他又用大食語對水師三人轉述了一下,三人聽了也有些驚喜……雖然中國人的加入可能會產生一些利益分配的問題,但在肉沒吃到嘴裏之前,成功率還是越高越好。
但親衛卻一臉苦相地說道:“不,不是……他們說了,得給他們二十萬塔爾才行,如果不給,他們就迴去幫南毗作戰了。”
塔爾是本地通行的一種銀幣,也就是西洋城裏也用的那種,這二十萬可是一筆巨款啊!
“什麽?”烏大王立刻由喜轉怒:“二十萬塔爾,他們怎麽不去搶啊!迴去告訴他們,有這錢我都能雇傭好幾千勇士了,要是想要,就問他們手中的刀劍要去吧!”
三人見狀,連忙詢問起了詳情,知道答案後,也紛紛跟著咒罵了起來。這些中國人也太貪心了,二十萬塔爾,他們都不敢想呢!
……
李濤正在碼頭附近,百無聊賴地吃著一碗咖喱飯。
古裏城是他熟悉的印度味道,人口稠密、擁擠、肮髒,宗教氣氛非常濃厚,牛在街頭到處走,隨處可見對著各種神佛禮拜的信徒,香料和熏香味道濃鬱到刺鼻。這樣的味道非常有地方特色,但讓他敬謝不敏,隻能躲到碼頭附近清淨了起來。
碼頭附近其實也不算多麽清淨,由於人口太多,河水很是肮髒,不時還飄過一兩具屍體,岸上各種來往力工、商人、攤販都擁擠得很,但至少這裏停泊著各式各樣的船隻,能令人安心下來。
在這裏,他甚至有餘裕在街頭買了一份咖喱飯來吃。印度人一向喜歡這種把食物都剁碎添加大量香料做成糊糊的調調,賣相不太好,但客觀來說,吃起來味道還不錯,隻是總覺得欠缺了點什麽,加了辣椒才找迴一些熟悉的味道。
李濤和幾個護衛,正一人捧著一碗咖喱,一邊吃著一邊品評著過往的船隻,然後就碰巧看到了迴港的霜降號,趕緊迎了上去。
章愷剛才乘坐霜降號去了中裏河邊給耳那軍下最後通牒,現在返迴了古裏城,剛一下船,就見到了李濤衝了過來,然後劈頭蓋臉就是一句:“章愷,怎樣,那什麽烏大王答應了嗎?”
章愷一股遺憾的表情,說道:“恕在下無能,未能說服烏大王……”
這真不是他無能,上麵一開始就定了二十萬銀幣的要價,還不讓循序漸進討價還價,這個使者怎麽當?
但是李濤不怒反喜,笑道:“無所謂,他們不接受是他們倒黴。哈哈,現在就看老狄能跟南毗王談個什麽價格出來了。這其實關係不大,畢竟價碼等戰後再談也無所謂的嘛。”
……
1月24日,遠洋艦隊的五艘戰艦出現在了中裏河上。
這幾天,風雲突變,南毗王手下的水師大批倒戈,一批大食海商也加入了烏大王的大軍之中,中裏河上的形勢一下子發生了逆轉,河道很快被耳那軍所控製,開始了渡河的進程。
南毗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一麵號召自己手下的刹帝利動員起來為古裏而戰,一麵緊急招募更多的本地武士——這並不太順利,因為大食人不可信任,唐人對爭戰不感興趣,本地的那些吠舍和首陀羅就更不能用了。倉促間,他答應了狄柳蔭提出的條件,允諾了豐厚的報酬,請東海海軍出動作戰。
他最終做出了這個決定,一方麵是因為走投無路,另一方麵也是狄柳蔭留下的協議相當模糊:既不需要預付定金,報酬標準也很曖昧,說若是“造成了重大戰果”就需支付十五萬塔爾,但有沒有所謂“重大戰果”,到時候還不是他一句話的事?既然有很大的賴賬空間,那南毗王自然就痛快地答應了這個過於豐厚的報酬。當然,他一定會後悔的。
但有人現在就後悔了,那就是剛剛從人生巔峰落到穀底的烏大王。
“這,這是魔法啊!”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請安裝最新版瀏覽器!</aonclick></di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