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年,9月2日,白露18日,濟南,北清河,東海號。
陳宜中在東海號的船艙中轉了許久,左摸摸又看看,才終於確定這艘巨艦居然真的是用鋼鐵鑄成的。究竟是何方神聖,才能造出這樣的奇跡?
8月15日,在阿裏不哥入侵的消息傳來後,忽必烈終於做出了認可任何條件以換取停戰的決定,授權郝經、陳嵬和王文統與東海人進行最後的談判。
當然,即使做出了和談的決定,仍然還有一堆扯皮的事情要做。
蒙古人這邊,郝經三人要爭取最後一點優待,還要籌備東海人索要的物資;而東海人這邊,也不能立刻就拍板,還要迴本土請示、去臨安請示,把諸路友軍和敵軍都請過來商量。
還好機緣巧合之下,南宋朝廷也派了一個以陳宜中為首的和談使團過來,正好困了有人遞枕頭,一拍即合了。所以折騰到九月份,各方總算是達成了共識,決定正式於今日在東海號上簽訂最終的和平協議。
陳宜中出現在這裏,也是因緣際會了。當時趙昀和賈似道動了議和的心思,但是戰與和在南宋朝廷一向是個敏感議題,他們沒有把握的時候,也不敢貿然主動派出官方使團去與蒙古人聯絡,省得落人口實。於是最後就把陳宜中推了出來,去北邊探探口風。
陳宜中尚未成為進士,不是體製內人士,同時又一向有清廉、不畏權貴的名聲,這幾個月來還在報紙上展現出了強烈的主戰傾向。讓這樣的人去和談,才毫無指摘之處。
當然,這樣的人其實並不難找,但是陳宜中在其它條件上明顯勝出:其一,他年紀輕,身子骨也不錯,經得起旅途顛簸;其二,他與東海人有一定的關係,去了北方容易尋得照應;其三,他暗中依附於賈似道,這點加分可就大了。因此,他最終就被賈似道選中派了過來。
對於陳宜中來說,要是能經由他手促成議和,那必然是名流青史的大事,所以也欣然應命,對此事格外上心。而他的運氣也特別好,剛取道沂州到了泰安不久,前方就傳來了忽必烈求和的驚天好消息,於是就順理成章的從試探條件的臨時工轉正成了正式使節。
當然,他級別太低擔不起這樣的大事,朝廷最後臨時任命李庭芝為正使,夏貴、李璮和郭陽協助,共同負責和談事宜,陳宜中隻是隨團使節之一,但也足夠榮耀了。
經過這個臨時使團和郝經等人的一頓扯皮(其中大部分是使團內部在扯),最後終於定下了最終的和議條件,今天就是簽約的日子了。而陳宜中也即將見證這個榮耀的時刻,開始走上通向人生巔峰之路了。但在見到那些叱吒風雲的大人物正式簽約之前,他先被這座鋼鐵大船震撼了。
“與權兄!”門口傳來的一聲唿喚打斷了陳宜中的沉思,文天祥走了進來,拱手說道:“簽約儀式要開始了,請與權兄來甲板上吧!”
文天祥理論上是在為南宋朝廷和東海軍雙方辦事,此時正隨海軍在濟南附近轉悠。因為他與陳宜中年紀相仿、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出於某些股東的惡趣味,所以他就被派了過來協助陳宜中。結果雙方相處得還算愉快,陳宜中給文天祥帶來了南方文藝界的最新詩詞作品,而文天祥也分享了一些他在東海國學到的新知識,相談甚歡。
“哦,是宋瑞啊。我方才看入了迷,沒想到時間過得這麽快,且稍等。”陳宜中深吸了一口氣,一邊正了正衣冠,向文天祥的方向走去,“使節們可是到了?”
文天祥點點頭,說道:“到齊了,不過大部分尚未上船,為免怠慢,我們還是先出去吧。”
兩人寒暄過後,便走出艙去,來到了東海號的後甲板上。
為了迎接今日的儀式,東海號已經裝飾一新,甲板和外牆被水兵們擦得能照人,各處裝飾上了彩旗和彩帶,還搬了不少盆栽擺在周圍裝飾。
不過,最為醒目的裝飾,還是四周仍然直白地擺在外麵的幾門龍吟炮,光潔的炮身、精良的炮車和巨大的炮口,無一不在彰顯力量感和東海商社高超的技術水平。
若是外行人看了,除了驚歎兩句也不會說些什麽。但是今天到場的不少人,都是親曆過火炮的威力並且試圖仿製過的,隻有當自己也試著鑄造過之後,才會明白東海號上這些簡單而精致的火炮是多麽令人恐懼。
其中,不隻是對於火炮本身的恐懼,還有對於它背後的這個強大勢力的恐懼。
李庭芝今日站在這艘船上,就對此感慨萬千。
當初,他第一次踏上東海人的霜降號,見識過異樣的船隻設計和橫空出世的火炮的時候,也曾經震撼過。但當時的震撼,還是居高臨下的、作為高高在上的中原王朝重臣對於一方外夷小民居然能造出如此利器的震撼。然而,現在的震撼,卻是作為偏安東南一隅的朝廷一員對於一個極富活力的新興勢力的震撼。
東海國,已經成勢了啊!
曾幾何時(本意),李庭芝還是東海商社在朝中的盟友之一。在今年戰爭的初期,他尚未意識到東海人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還想當然地認為南宋是這場大戲之中的主角,因而自然地認為應當引入東海國作為外援,為此還積極地向朝廷請示向東海商社讓渡一些利益以換取他們的出兵。然而近幾個月東海軍發力之後,他卻驚愕地發現,這幫髡人的實力也太強悍了,他們在戰爭中的表現也太強勢了,最後攫取的好處也太多了。現在和談完,他醒過神來,細細一品,突然發現,朝廷幾路大軍是不是都成給他們打工的了?
於是,與青陽夢炎一樣,他不得不對東海國的發展警惕起來。
當然,從表麵上看,東海軍這次出力甚大、戰功赫赫,而取得的戰利品從地盤上來看並不多(也就多了一個萊蕪,剩下的地盤都是本來朝廷就封給他們的),所以李庭芝也不好直接說什麽,隻能在給官家的奏章中稍微暗示一下。
“參見李製置!”
陳宜中和文天祥兩人從船艙中走出來,首先就見到了門外炮位旁站著的李庭芝。這位大員的地位可不是他們兩個小家夥能比的,而且他是剛到,之前陳宜中還沒與他打過招唿,於是立刻俯身行禮了起來。
“無須多禮。”李庭芝擺擺手。
兩人抬起頭來,陳宜中看到李庭芝身邊有個武官有些臉生,問道:“這位是?”
李庭芝沒太在意,隨意說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是高郵軍的張世傑。這是東海軍節度判官文天祥文宋瑞,這是陳宜中陳與權。你們認識一下吧。”
宋末三傑之中的張世傑出現了!
張世傑原非宋人,而是北朝的涿州範陽人,據說還跟張柔沾親帶故。他曾經跟隨張柔從過軍,後來因犯罪而投奔宋朝,此後屢立功勞被發掘,逐漸成長為宋帥呂文德手下的一員悍將。他真正開始飛黃騰達,是因為他在鄂州之戰中屢立戰功,並且拚死護衛過賈似道,此後得到賈似道的賞識,開始平步青雲起來,被安插到了李庭芝手下做事。
這次李庭芝來濟南,因為手下邊居誼等其他大將都要鎮守新占土地,所以便把後方的張世傑帶了過來。因緣際會之下,他就與文天祥、陳宜中提前發生了交集。
張世傑年紀最長、官位也最高,但他卻是武職出身而非進士,於是首先行禮道:“宋瑞、與權,有禮了。”
後兩人也紛紛迴禮,但畢竟沒太當迴事,今天來的可都是威震一方的大員,誰會在乎一個尋常武官呢?
正當陳宜中想繼續跟李庭芝套套近乎的時候,又一個聲音傳來了:“見過李製置,好久不見了!”
李庭芝聞言望過去,頓時露出了笑容:“是君實啊,確實好久不見了。咦,你這是又晉升了,你們東海軍叫什麽來著?哦對,上尉了是吧?”
來人正是陸秀夫,今天如此重大的儀式,陸海軍自然都要派人過來充當儀仗隊,他作為軍中賣相最好的新晉精英,自然也當仁不讓地被選過來了。跟他一起上船的還有好幾名年輕軍官,不過他們都與李庭芝不熟沒過來,隻是好奇地打量著海軍的這艘大船。
陸秀夫與李庭芝的關係可密切多了,畢竟當初就是李庭芝把他發掘出來的嘛。而且李庭芝還指望著他能帶迴點軍中機密來呢,所以對待他的態度要明顯比其餘三人熱情得多,當即就把他拉過來,給三人介紹了一下。
於是,曆史上的宋末三傑,以及一直拖他們後腿的陳宜中,就這樣在另一個曆史意義重大的節點上相會了!
不過身處局中的他們是不會知道原時空他們的愛恨糾結的,隻當是一次平凡的遭遇。幾人隨意寒暄了一會兒,甲板下就傳來了新的騷動。
陸秀夫去探了一下,迴來說道:“是齊國公來了。”
經過半年多的堅守和打醬油,李璮莫名其妙成為了勝利的一方,終於從濟南城中被放出來了。當然,他作為宋一方的頂級人物,自然也要參加這次和議。
這下,作為正使的李庭芝就不得不去迎接了。
臨走前,他意味深長地對陸秀夫說了一句:“君實,你在東海軍中節節高升,這很好,但別忘了,你還是大宋的子民啊!”
陳宜中在東海號的船艙中轉了許久,左摸摸又看看,才終於確定這艘巨艦居然真的是用鋼鐵鑄成的。究竟是何方神聖,才能造出這樣的奇跡?
8月15日,在阿裏不哥入侵的消息傳來後,忽必烈終於做出了認可任何條件以換取停戰的決定,授權郝經、陳嵬和王文統與東海人進行最後的談判。
當然,即使做出了和談的決定,仍然還有一堆扯皮的事情要做。
蒙古人這邊,郝經三人要爭取最後一點優待,還要籌備東海人索要的物資;而東海人這邊,也不能立刻就拍板,還要迴本土請示、去臨安請示,把諸路友軍和敵軍都請過來商量。
還好機緣巧合之下,南宋朝廷也派了一個以陳宜中為首的和談使團過來,正好困了有人遞枕頭,一拍即合了。所以折騰到九月份,各方總算是達成了共識,決定正式於今日在東海號上簽訂最終的和平協議。
陳宜中出現在這裏,也是因緣際會了。當時趙昀和賈似道動了議和的心思,但是戰與和在南宋朝廷一向是個敏感議題,他們沒有把握的時候,也不敢貿然主動派出官方使團去與蒙古人聯絡,省得落人口實。於是最後就把陳宜中推了出來,去北邊探探口風。
陳宜中尚未成為進士,不是體製內人士,同時又一向有清廉、不畏權貴的名聲,這幾個月來還在報紙上展現出了強烈的主戰傾向。讓這樣的人去和談,才毫無指摘之處。
當然,這樣的人其實並不難找,但是陳宜中在其它條件上明顯勝出:其一,他年紀輕,身子骨也不錯,經得起旅途顛簸;其二,他與東海人有一定的關係,去了北方容易尋得照應;其三,他暗中依附於賈似道,這點加分可就大了。因此,他最終就被賈似道選中派了過來。
對於陳宜中來說,要是能經由他手促成議和,那必然是名流青史的大事,所以也欣然應命,對此事格外上心。而他的運氣也特別好,剛取道沂州到了泰安不久,前方就傳來了忽必烈求和的驚天好消息,於是就順理成章的從試探條件的臨時工轉正成了正式使節。
當然,他級別太低擔不起這樣的大事,朝廷最後臨時任命李庭芝為正使,夏貴、李璮和郭陽協助,共同負責和談事宜,陳宜中隻是隨團使節之一,但也足夠榮耀了。
經過這個臨時使團和郝經等人的一頓扯皮(其中大部分是使團內部在扯),最後終於定下了最終的和議條件,今天就是簽約的日子了。而陳宜中也即將見證這個榮耀的時刻,開始走上通向人生巔峰之路了。但在見到那些叱吒風雲的大人物正式簽約之前,他先被這座鋼鐵大船震撼了。
“與權兄!”門口傳來的一聲唿喚打斷了陳宜中的沉思,文天祥走了進來,拱手說道:“簽約儀式要開始了,請與權兄來甲板上吧!”
文天祥理論上是在為南宋朝廷和東海軍雙方辦事,此時正隨海軍在濟南附近轉悠。因為他與陳宜中年紀相仿、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出於某些股東的惡趣味,所以他就被派了過來協助陳宜中。結果雙方相處得還算愉快,陳宜中給文天祥帶來了南方文藝界的最新詩詞作品,而文天祥也分享了一些他在東海國學到的新知識,相談甚歡。
“哦,是宋瑞啊。我方才看入了迷,沒想到時間過得這麽快,且稍等。”陳宜中深吸了一口氣,一邊正了正衣冠,向文天祥的方向走去,“使節們可是到了?”
文天祥點點頭,說道:“到齊了,不過大部分尚未上船,為免怠慢,我們還是先出去吧。”
兩人寒暄過後,便走出艙去,來到了東海號的後甲板上。
為了迎接今日的儀式,東海號已經裝飾一新,甲板和外牆被水兵們擦得能照人,各處裝飾上了彩旗和彩帶,還搬了不少盆栽擺在周圍裝飾。
不過,最為醒目的裝飾,還是四周仍然直白地擺在外麵的幾門龍吟炮,光潔的炮身、精良的炮車和巨大的炮口,無一不在彰顯力量感和東海商社高超的技術水平。
若是外行人看了,除了驚歎兩句也不會說些什麽。但是今天到場的不少人,都是親曆過火炮的威力並且試圖仿製過的,隻有當自己也試著鑄造過之後,才會明白東海號上這些簡單而精致的火炮是多麽令人恐懼。
其中,不隻是對於火炮本身的恐懼,還有對於它背後的這個強大勢力的恐懼。
李庭芝今日站在這艘船上,就對此感慨萬千。
當初,他第一次踏上東海人的霜降號,見識過異樣的船隻設計和橫空出世的火炮的時候,也曾經震撼過。但當時的震撼,還是居高臨下的、作為高高在上的中原王朝重臣對於一方外夷小民居然能造出如此利器的震撼。然而,現在的震撼,卻是作為偏安東南一隅的朝廷一員對於一個極富活力的新興勢力的震撼。
東海國,已經成勢了啊!
曾幾何時(本意),李庭芝還是東海商社在朝中的盟友之一。在今年戰爭的初期,他尚未意識到東海人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還想當然地認為南宋是這場大戲之中的主角,因而自然地認為應當引入東海國作為外援,為此還積極地向朝廷請示向東海商社讓渡一些利益以換取他們的出兵。然而近幾個月東海軍發力之後,他卻驚愕地發現,這幫髡人的實力也太強悍了,他們在戰爭中的表現也太強勢了,最後攫取的好處也太多了。現在和談完,他醒過神來,細細一品,突然發現,朝廷幾路大軍是不是都成給他們打工的了?
於是,與青陽夢炎一樣,他不得不對東海國的發展警惕起來。
當然,從表麵上看,東海軍這次出力甚大、戰功赫赫,而取得的戰利品從地盤上來看並不多(也就多了一個萊蕪,剩下的地盤都是本來朝廷就封給他們的),所以李庭芝也不好直接說什麽,隻能在給官家的奏章中稍微暗示一下。
“參見李製置!”
陳宜中和文天祥兩人從船艙中走出來,首先就見到了門外炮位旁站著的李庭芝。這位大員的地位可不是他們兩個小家夥能比的,而且他是剛到,之前陳宜中還沒與他打過招唿,於是立刻俯身行禮了起來。
“無須多禮。”李庭芝擺擺手。
兩人抬起頭來,陳宜中看到李庭芝身邊有個武官有些臉生,問道:“這位是?”
李庭芝沒太在意,隨意說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是高郵軍的張世傑。這是東海軍節度判官文天祥文宋瑞,這是陳宜中陳與權。你們認識一下吧。”
宋末三傑之中的張世傑出現了!
張世傑原非宋人,而是北朝的涿州範陽人,據說還跟張柔沾親帶故。他曾經跟隨張柔從過軍,後來因犯罪而投奔宋朝,此後屢立功勞被發掘,逐漸成長為宋帥呂文德手下的一員悍將。他真正開始飛黃騰達,是因為他在鄂州之戰中屢立戰功,並且拚死護衛過賈似道,此後得到賈似道的賞識,開始平步青雲起來,被安插到了李庭芝手下做事。
這次李庭芝來濟南,因為手下邊居誼等其他大將都要鎮守新占土地,所以便把後方的張世傑帶了過來。因緣際會之下,他就與文天祥、陳宜中提前發生了交集。
張世傑年紀最長、官位也最高,但他卻是武職出身而非進士,於是首先行禮道:“宋瑞、與權,有禮了。”
後兩人也紛紛迴禮,但畢竟沒太當迴事,今天來的可都是威震一方的大員,誰會在乎一個尋常武官呢?
正當陳宜中想繼續跟李庭芝套套近乎的時候,又一個聲音傳來了:“見過李製置,好久不見了!”
李庭芝聞言望過去,頓時露出了笑容:“是君實啊,確實好久不見了。咦,你這是又晉升了,你們東海軍叫什麽來著?哦對,上尉了是吧?”
來人正是陸秀夫,今天如此重大的儀式,陸海軍自然都要派人過來充當儀仗隊,他作為軍中賣相最好的新晉精英,自然也當仁不讓地被選過來了。跟他一起上船的還有好幾名年輕軍官,不過他們都與李庭芝不熟沒過來,隻是好奇地打量著海軍的這艘大船。
陸秀夫與李庭芝的關係可密切多了,畢竟當初就是李庭芝把他發掘出來的嘛。而且李庭芝還指望著他能帶迴點軍中機密來呢,所以對待他的態度要明顯比其餘三人熱情得多,當即就把他拉過來,給三人介紹了一下。
於是,曆史上的宋末三傑,以及一直拖他們後腿的陳宜中,就這樣在另一個曆史意義重大的節點上相會了!
不過身處局中的他們是不會知道原時空他們的愛恨糾結的,隻當是一次平凡的遭遇。幾人隨意寒暄了一會兒,甲板下就傳來了新的騷動。
陸秀夫去探了一下,迴來說道:“是齊國公來了。”
經過半年多的堅守和打醬油,李璮莫名其妙成為了勝利的一方,終於從濟南城中被放出來了。當然,他作為宋一方的頂級人物,自然也要參加這次和議。
這下,作為正使的李庭芝就不得不去迎接了。
臨走前,他意味深長地對陸秀夫說了一句:“君實,你在東海軍中節節高升,這很好,但別忘了,你還是大宋的子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