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8年,10月7日,東海地區,西山試驗場。
高正和司徐等人站在山穀路口,焦急地望著東方。不多一會兒,季國風帶著一列車隊,晃晃悠悠從東邊過來了。
車隊裏的林小雅看到高正他們,遠遠地就招手打起了招唿。季國風慢悠悠駕車來到山口,對他們喊道:“不是說好九點的嗎?怎麽這麽早就到了?”
“這不是心急嘛,趕緊來看看新寶貝。”高正說著,直接跑了過去,拉開了第一輛車上麵蓋著的帆布,頓時眼前一亮:“呦哈,這是銅的?老季,你們可真是下了血本啊。”
車上拉著的,赫然是一門超過了兩米長的“巨炮”,通體泛著黃色的金屬光澤,簡直就像錢一樣——哦不對,這本來就是錢,還是成色絕佳的好錢,九銅一錫,還加了百分之一的鋅,是武備組多次實驗做出的炮用青銅配比。
季國風一邊趕車,一邊得意地說道:“得多虧統合部大方啊,肯把一直捂著的銅拿出來用。其實也沒什麽,一貫銅錢重三千克,就算隻有一半含銅量,這門炮四百千克,也就相當於二百多貫罷了,比想象中便宜多了。再說了銅鑄成炮,隻不過是換個形式儲存起來罷了,等用完了還可以再融了鑄錢嘛!但反過來說,不用銅也沒辦法。你們要炮要得太急,如果還是用鐵的話,生產速度肯定是趕不上的。”
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銅是遠比鐵更好的鑄造材料。銅的流動性更好,鑄造時不容易出缺陷,而缺陷是鑄件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之前用鐵鑄造獅吼炮時,十門隻成三四門,就是因為炮管內部出現了不可見的缺陷,而銅炮的成炮率則高得多。之前鑄造廠已經用青銅鑄出了一批獅吼炮,在成炮率翻倍的前提下,重量卻減到了235kg,令安全部愛不釋手。而今天,他們又搞出了一批新炮,這就拉過來實驗了。
高正爬上去比劃了一下,這門炮口徑仍然是75mm,與獅吼炮一樣,不過長度幾乎有後者的兩倍,尾部也更粗一些。隻是炮管中部有一段凸出的保護套,上麵還用鋼條箍了兩圈,不知道是幹嘛的。
高正敲著這段保護套,問:“老季,這個是幹嘛的?”
季國風轉過頭來一看,迴答道:“唔,這家夥重四百多千克,而且長度太長,我們鑄造起來沒把握,所以是分兩段鑄造的,然後再拚接起來,中間澆上銅水焊接,為免強度不夠,又加了個保護套。”
“哇,這也行?”高正似乎被嚇了一跳,“在我不知道的時候,你們點出了不少黑科技嘛。這麽搞真沒問題?不會漏氣爆炸什麽的?”
“沒問題,我們不是簡單把兩根管子拚在一起,嗯……怎麽說呢,就像拚圖一樣,一端做出凸出的卡榫,一邊做出凹槽,然後拚接在一起。本來燃氣行進到這個部位膛壓已經不高了,再加上保護套,強度是絕對夠的,也沒有漏氣問題。”
“好吧,”高正從車上跳了下來,“能不能行,今天一試便知。”
季國風自信地一笑:“隨便試,絕對沒問題!”
上次季國風把武備組的製炮路線圖拿給高正看了之後,高正很有興趣,就借了迴去翻了一遍。結果安全部幾個人拿著這份路線圖商討了一番之後,高正又迴來找季國風,指著上麵某型炮要求試製一門。
原來,安全部經過推演,認為現有的75mm獅吼炮倍徑隻有15,雖然對付軍陣夠用了,但對付小型目標還是差了點意思,用於要塞防禦時,可能無法及時擊破敵軍從500米外推進過來的遠程攻城器械。因此,他們希望有一種更長身管的火炮,用於這個距離上的精確打擊。同時,考慮到製造難度和彈藥通用性,口徑最好與獅吼炮一致,最終選定的就是今天運過來的這門27倍徑的75mm長管加農炮。
這種長管炮本來是作為艦炮設計的,因為長管炮初速高,既打得準,穿透力又強,重一點在船上也問題不大。沒想到海軍還沒用上,就先被陸軍看中了。
還好武備組有了銅做鑄造材料,前不久又從嶗山請了兩個鑄鍾師傅做技術顧問,要不然這短短一個月還真別想做出樣炮來。
說話間,車隊已經行進到了試炮場邊。高正剛要喊人把長炮搬下來,後麵的林小雅就搬了一門小炮過來,對著他喊道:“老大,別急,先試試我這門幼獅炮,這可是我負責設計的哦!”
高正有些疑惑地看了看季國風,後者點點頭,說:“沒錯,原案是她設計的。謔,這炮可是有五十多千克,小雅臂力不小啊。”
林小雅跳過來掐了他一下,哼了一聲道:“當兵的連這點東西都搬不動怎麽行?哪像某些人,手無縛雞之力。”
季國風把驢車交給研究生趙興去停下,然後自己把那門小炮搬到了場地上,拍了拍手說:“手無縛雞之力說的一定不是我吧?”
林小雅不服氣,拉著他比起了臂力。高正咳了一聲,蹲下觀察起這門小炮來。
這就是上次姚崇義給高正推薦的75mm榴彈炮,同樣使用銅鑄造,袖珍小巧,全長不到70cm,重53kg,安裝在一個木架上。高正試著提了一下,以他的臂力很容易就提了起來。
“短距搬運沒問題,長途行軍還是得使用載具……”高正看著它,嘀咕道。
“別看這隻是一門簡單的小炮,可是有門道呢!”林小雅贏了季國風一局,跳過來得意地對高正介紹道。
高正有些奇怪,這怎麽看都是普通的一門薄壁小炮:“什麽門道?”
林小雅拍著小炮,說道:“這可是動用了武備組的禁忌技術,用鐵模鑄造的!”
“鐵模鑄炮?有些耳熟,什麽意思?用鐵做的模具?那樣不會熔化嗎?”高正又左右看了小炮一遍,沒發現有什麽特別的啊。
季國風過來解釋道:“沒錯,就是把鑄炮用的砂模換成鐵模。熔化倒是不會的,銅的熔點比鐵低。就算是鐵水也沒問題,因為注入模具的時候已經降溫了,不足以把模具熔化,隻要塗上一層脫模劑就好。鐵模鑄造這種技術古已有之,不過一般都是鑄造些農具,要到清朝,才有人拿它來鑄炮。由於模具可以重複使用,這樣的鑄造速度極快,可以一門接一門地出炮,最適合我們現在的場景了。”
高正聽完,嘿嘿笑道:“那麽後麵一定還有一個‘但是’吧?如果這技術真那麽好,你們不早就拿來用了?”
“聰明!”季國風豎了個大拇指,“鐵模鑄炮速度雖快,但也敗在這個‘快’上。鐵水在鐵模中冷卻過快,鑄鐵難以石墨化,隻能形成脆弱的白口鑄鐵,強度太低,必須做得很厚才能防止炸膛。我們以前用砂模做獅吼炮,十門都隻能成三門,要是換了鐵模,估計就一門好炮都沒有了。但是你們現在催炮催得急,也就隻有這麽個法子了。當然,因地製宜,我們不用鐵鑄,而是用銅,問題就小多了。為了保險,我們還去嶗山請了兩個鑄鍾師傅做技術指導,目前模具已經做好,這是出的頭兩門,今天試過沒問題,就可以批量製造了,以後每天都可以出六門。而且我們還在製造更大的模具,獅吼炮也能這麽製造。”
目前安全部的火炮缺口非常大。規劃中的山河防線,包括落藥、膠水、新河三個棱堡以及膠西、高密兩個縣城,每一個都需要大量的火炮才能有效防禦,緊缺程度可想而知。為此,武備組不得不祭出了傳說中的技術——鐵模鑄炮法,才能滿足如此龐大的用炮需求。鐵模鑄炮法用來鑄鐵炮,會帶來質量問題,用來鑄銅炮則正好。
不過武備組對此並不滿足,正在試圖用模具保溫、迴火、退火等工藝改善鑄造質量,使得鐵炮也能用鐵模鑄造,不過一時半會兒還出不了成果。
高正調整了一下炮位,對準一百米外的木靶,說:“好啊,這下子防禦就有著落了。來,趕緊試試吧。對了,這炮起名字了沒?”
“就叫幼獅炮,”季國風指了指林小雅,“小雅起的,本來她準備叫辛巴的,被我給攔住了。那門長炮就叫長獅炮……別用這種眼神看著我,像段明遠那樣隨便胡謅個炫酷的名字很簡單,但記起來不就混亂了?以後75mm口徑的炮都用獅命名,簡單明了。嗯,對,這樣就是75mm‘獅’係炮族了!”
高正和司徐等人站在山穀路口,焦急地望著東方。不多一會兒,季國風帶著一列車隊,晃晃悠悠從東邊過來了。
車隊裏的林小雅看到高正他們,遠遠地就招手打起了招唿。季國風慢悠悠駕車來到山口,對他們喊道:“不是說好九點的嗎?怎麽這麽早就到了?”
“這不是心急嘛,趕緊來看看新寶貝。”高正說著,直接跑了過去,拉開了第一輛車上麵蓋著的帆布,頓時眼前一亮:“呦哈,這是銅的?老季,你們可真是下了血本啊。”
車上拉著的,赫然是一門超過了兩米長的“巨炮”,通體泛著黃色的金屬光澤,簡直就像錢一樣——哦不對,這本來就是錢,還是成色絕佳的好錢,九銅一錫,還加了百分之一的鋅,是武備組多次實驗做出的炮用青銅配比。
季國風一邊趕車,一邊得意地說道:“得多虧統合部大方啊,肯把一直捂著的銅拿出來用。其實也沒什麽,一貫銅錢重三千克,就算隻有一半含銅量,這門炮四百千克,也就相當於二百多貫罷了,比想象中便宜多了。再說了銅鑄成炮,隻不過是換個形式儲存起來罷了,等用完了還可以再融了鑄錢嘛!但反過來說,不用銅也沒辦法。你們要炮要得太急,如果還是用鐵的話,生產速度肯定是趕不上的。”
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銅是遠比鐵更好的鑄造材料。銅的流動性更好,鑄造時不容易出缺陷,而缺陷是鑄件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之前用鐵鑄造獅吼炮時,十門隻成三四門,就是因為炮管內部出現了不可見的缺陷,而銅炮的成炮率則高得多。之前鑄造廠已經用青銅鑄出了一批獅吼炮,在成炮率翻倍的前提下,重量卻減到了235kg,令安全部愛不釋手。而今天,他們又搞出了一批新炮,這就拉過來實驗了。
高正爬上去比劃了一下,這門炮口徑仍然是75mm,與獅吼炮一樣,不過長度幾乎有後者的兩倍,尾部也更粗一些。隻是炮管中部有一段凸出的保護套,上麵還用鋼條箍了兩圈,不知道是幹嘛的。
高正敲著這段保護套,問:“老季,這個是幹嘛的?”
季國風轉過頭來一看,迴答道:“唔,這家夥重四百多千克,而且長度太長,我們鑄造起來沒把握,所以是分兩段鑄造的,然後再拚接起來,中間澆上銅水焊接,為免強度不夠,又加了個保護套。”
“哇,這也行?”高正似乎被嚇了一跳,“在我不知道的時候,你們點出了不少黑科技嘛。這麽搞真沒問題?不會漏氣爆炸什麽的?”
“沒問題,我們不是簡單把兩根管子拚在一起,嗯……怎麽說呢,就像拚圖一樣,一端做出凸出的卡榫,一邊做出凹槽,然後拚接在一起。本來燃氣行進到這個部位膛壓已經不高了,再加上保護套,強度是絕對夠的,也沒有漏氣問題。”
“好吧,”高正從車上跳了下來,“能不能行,今天一試便知。”
季國風自信地一笑:“隨便試,絕對沒問題!”
上次季國風把武備組的製炮路線圖拿給高正看了之後,高正很有興趣,就借了迴去翻了一遍。結果安全部幾個人拿著這份路線圖商討了一番之後,高正又迴來找季國風,指著上麵某型炮要求試製一門。
原來,安全部經過推演,認為現有的75mm獅吼炮倍徑隻有15,雖然對付軍陣夠用了,但對付小型目標還是差了點意思,用於要塞防禦時,可能無法及時擊破敵軍從500米外推進過來的遠程攻城器械。因此,他們希望有一種更長身管的火炮,用於這個距離上的精確打擊。同時,考慮到製造難度和彈藥通用性,口徑最好與獅吼炮一致,最終選定的就是今天運過來的這門27倍徑的75mm長管加農炮。
這種長管炮本來是作為艦炮設計的,因為長管炮初速高,既打得準,穿透力又強,重一點在船上也問題不大。沒想到海軍還沒用上,就先被陸軍看中了。
還好武備組有了銅做鑄造材料,前不久又從嶗山請了兩個鑄鍾師傅做技術顧問,要不然這短短一個月還真別想做出樣炮來。
說話間,車隊已經行進到了試炮場邊。高正剛要喊人把長炮搬下來,後麵的林小雅就搬了一門小炮過來,對著他喊道:“老大,別急,先試試我這門幼獅炮,這可是我負責設計的哦!”
高正有些疑惑地看了看季國風,後者點點頭,說:“沒錯,原案是她設計的。謔,這炮可是有五十多千克,小雅臂力不小啊。”
林小雅跳過來掐了他一下,哼了一聲道:“當兵的連這點東西都搬不動怎麽行?哪像某些人,手無縛雞之力。”
季國風把驢車交給研究生趙興去停下,然後自己把那門小炮搬到了場地上,拍了拍手說:“手無縛雞之力說的一定不是我吧?”
林小雅不服氣,拉著他比起了臂力。高正咳了一聲,蹲下觀察起這門小炮來。
這就是上次姚崇義給高正推薦的75mm榴彈炮,同樣使用銅鑄造,袖珍小巧,全長不到70cm,重53kg,安裝在一個木架上。高正試著提了一下,以他的臂力很容易就提了起來。
“短距搬運沒問題,長途行軍還是得使用載具……”高正看著它,嘀咕道。
“別看這隻是一門簡單的小炮,可是有門道呢!”林小雅贏了季國風一局,跳過來得意地對高正介紹道。
高正有些奇怪,這怎麽看都是普通的一門薄壁小炮:“什麽門道?”
林小雅拍著小炮,說道:“這可是動用了武備組的禁忌技術,用鐵模鑄造的!”
“鐵模鑄炮?有些耳熟,什麽意思?用鐵做的模具?那樣不會熔化嗎?”高正又左右看了小炮一遍,沒發現有什麽特別的啊。
季國風過來解釋道:“沒錯,就是把鑄炮用的砂模換成鐵模。熔化倒是不會的,銅的熔點比鐵低。就算是鐵水也沒問題,因為注入模具的時候已經降溫了,不足以把模具熔化,隻要塗上一層脫模劑就好。鐵模鑄造這種技術古已有之,不過一般都是鑄造些農具,要到清朝,才有人拿它來鑄炮。由於模具可以重複使用,這樣的鑄造速度極快,可以一門接一門地出炮,最適合我們現在的場景了。”
高正聽完,嘿嘿笑道:“那麽後麵一定還有一個‘但是’吧?如果這技術真那麽好,你們不早就拿來用了?”
“聰明!”季國風豎了個大拇指,“鐵模鑄炮速度雖快,但也敗在這個‘快’上。鐵水在鐵模中冷卻過快,鑄鐵難以石墨化,隻能形成脆弱的白口鑄鐵,強度太低,必須做得很厚才能防止炸膛。我們以前用砂模做獅吼炮,十門都隻能成三門,要是換了鐵模,估計就一門好炮都沒有了。但是你們現在催炮催得急,也就隻有這麽個法子了。當然,因地製宜,我們不用鐵鑄,而是用銅,問題就小多了。為了保險,我們還去嶗山請了兩個鑄鍾師傅做技術指導,目前模具已經做好,這是出的頭兩門,今天試過沒問題,就可以批量製造了,以後每天都可以出六門。而且我們還在製造更大的模具,獅吼炮也能這麽製造。”
目前安全部的火炮缺口非常大。規劃中的山河防線,包括落藥、膠水、新河三個棱堡以及膠西、高密兩個縣城,每一個都需要大量的火炮才能有效防禦,緊缺程度可想而知。為此,武備組不得不祭出了傳說中的技術——鐵模鑄炮法,才能滿足如此龐大的用炮需求。鐵模鑄炮法用來鑄鐵炮,會帶來質量問題,用來鑄銅炮則正好。
不過武備組對此並不滿足,正在試圖用模具保溫、迴火、退火等工藝改善鑄造質量,使得鐵炮也能用鐵模鑄造,不過一時半會兒還出不了成果。
高正調整了一下炮位,對準一百米外的木靶,說:“好啊,這下子防禦就有著落了。來,趕緊試試吧。對了,這炮起名字了沒?”
“就叫幼獅炮,”季國風指了指林小雅,“小雅起的,本來她準備叫辛巴的,被我給攔住了。那門長炮就叫長獅炮……別用這種眼神看著我,像段明遠那樣隨便胡謅個炫酷的名字很簡單,但記起來不就混亂了?以後75mm口徑的炮都用獅命名,簡單明了。嗯,對,這樣就是75mm‘獅’係炮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