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隨著狄緯泰朝著茶座大廳側麵的一道小徑走去。
小徑直通這茶座的後堂。
劉睿影本以為,這狄緯泰請客,自是不會落了麵子。
肯定會去往樓上的雅間。
可是現在眾人卻身處於油煙繚繞的後堂之中,這未免有些太過於粗俗。
倒是有些食材,就講究一個鮮字。
不但要入鍋鮮,出鍋也得鮮。
很多饕客便會到後堂裏,守在鍋前,就等還未裝盤之前的那一口鮮美。
但劉睿影對食之一道卻沒有那麽多的要求。
與其去爭搶那一口的鮮味,不如整道菜擺在桌上,人坐在椅上,舒舒服服的吃完。
就算是口味有所下降,至少也不至於那麽那麽苟且。
但是狄緯泰卻並沒有在後堂停留,而是一直朝前走去。
穿過後堂,有一偏門。
看樣子並不是後堂用來搬運食材或傾倒泔水的去處。
因為這一扇門,被粉的雪白。
雖然沒有任何塗抹裝飾,但卻盡是些新鮮的雕花紋樣。
細看之下,劉睿影也辨認不出是何種風格。
隻是覺得和定西王府上的紋飾有些類似,都有一股濃濃的西北粗狂,其間還雜糅了不少草原的要素。
雖然這紋飾風格豪放,但做工卻又極其精良。
而且,定當是有人每日擦拭清洗。
不然這門怎麽會在後堂之中還能保持如此雪白?
門下是三階青石磯。
“這是老夫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倒是許久未有外人前來了。”
狄緯泰立於門口說道。
“早有耳聞,狄樓主在文道一途功參造化,一通百通,向來這門後定是別有洞天!”
歐雅明說道。
狄緯泰笑了笑,沒有說話。
以他的性格,在此刻一定是說幾句用以客氣自嘲,但是他卻沒有。
想必是,對自己這門後的地方有相當的自信和驕傲。
覺得著實沒有必要去客氣。
好就是好,天下難尋。
既然都已經如此獨一無二,那還需要客氣什麽?
狄緯泰伸手把門推開。
門後果然如同歐雅明說的那樣,不是雅間也不是屋子。
而是一座大院子。
文人雅致,因此喜歡的東西也都很是精巧。
自然中的山水太大了,雖然看起來壯美異常,但若是想天天看,未免太辛苦了些。
於是就有人想出辦法,把自然中的山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收縮,放在自家園中。
每日清晨,起身推窗,山入眼,水潤心,豈不美哉暢快?
由此,這造園之風就在讀書人中興盛起來。
相比於武修喜歡大宅邸,讀書人更願攀比誰家的園子大,山更高,水更多,景色更雅致。
什麽一池三山,十裏九水等等概念就這麽被硬生生的造了出來。
一般的園子,因為條件有限,隻能仿照著去修建。
聚石為山,環鬥為水,山水之間再栽種上花草無數。
可是狄緯泰這處園子,可不是那些照葫蘆畫瓢的可以比擬的。
這乃是截溪斷穀的真山真水!
穀,是樂遊原上,博古樓十大奇景之一,千峰萬仞的開端。
溪,是樂遊原上,博古樓之大奇景之一,四季不凍河的源頭。
“這院子,乃是老朽拙作,讓各位見笑了。”
狄緯泰的客套話,此時才冒出來。
不過,若是在推開門之前說,這話大家也就聽聽了事。
現在看到了這處園子,在聽到他的言語,任誰都會心生敬佩與羨慕。
劉睿影對造園之法還略懂一二。
畢竟中都城中的文官不少,物件也不少。
因為富餘祥和,擎中王域中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會在府邸中修一座園子,用以遊樂。
雖說是遊樂,可劉睿影並不覺得他們一年到頭能進去幾次。
想必都是遊客來訪時,用來炫耀撐門麵之用。
園中主看山水,這倒是像把張學究看的《皴經》中的東西,從書頁裏取了出來,擺到眼前。
好的園子,就像人在畫中遊,移步換景,讓人有種橫看成嶺側成峰之感。
不過在疊山理水中,疊山是最為耗費財力心力的。
劉睿影沒想到,狄緯泰還是一位如此出類拔萃的山匠。
大體而言,這山一般由土石結合構成。
有石無土,會顯得過於荒涼;有土無石,則又失了棱角。
不過這土石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半對半。
劉睿影看到狄緯泰這院子中的山,林木蓊鬱,野趣十足,顯然是以土為主,以石為輔。
山側還有一方池塘,岸邊鋪著東海邊運來的白沙。
池畔與平地上的鋪著的白沙,犬牙交錯,曲折中帶著平整,正是一幅平岡小阪,曲岸迴沙之態。
不過這園中,山不止一座,水也不止一處。
不遠處的另一座山,一眼望去就是以石為主。
山體嶙峋陡峭,險峻高挺,卻是要比這一座土山巍峨壯闊不少,儼然是一處核心之所在。
山體下部在蒼鬆翠柏的掩映中,隱隱可看到穀澗溝壑。
這一處山旁,是活水,而不是如池塘般的靜水。
池塘靜水,自是也能像鏡麵一般,映襯出天光雲影。
而池中又有蓮花遊魚,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眾人隨著水走,想來隻要行到水窮處,定然就是今日的宴席之地。
水隨山轉,山因水活。
不過劉睿影走到現在,總覺得缺失了些什麽。
他雖然略通一二,也無非就是見過幾次罷了,對造園一道卻是連入門都算不上。
繞著池塘轉過,腳邊遊魚躍躍欲試。
劉睿影下意識的看了一眼酒三半,生怕他再像進入茶座之前那樣,立於小橋上喂魚。
他看到酒三半卻是駐足不動,盯著池塘中的魚看。
看著它門的嘴探出水麵一張一合,便也學著他們一張一合。
劉睿影看著想笑,但眾人已朝前走去,隻得拉了他一把,繼續朝前走去。
“你怎麽這麽喜歡魚?”
劉睿影問道。
“因為我沒見過。”
酒三半說的很輕鬆。
但是他的眼神卻還停留在那些水中的小夥伴身上。
“你怎麽會沒見過魚?”
其實劉睿影想說的是,自己都請他吃過魚,他還吃得很開心。
整整半邊魚身子都被他吃完了,就連魚頭都沒放過。
吃過魚的人還說沒見過魚,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我的村子,雖然有水有泉有井,但是都是急水深水,活不了魚的。我第一次看到這麽多魚一起遊啊遊。”
酒三半說道。
劉睿影聽著點了點頭。
的確就像酒三半說的這樣,井水太深,魚會憋死,泉水太急,魚沒有容身之地。
不過,這倒是一新發現。
在此之前劉睿影隻覺得酒三半以前的生活就像是半個野人。
沒想到天天被自然擁抱的他,卻是連魚都沒有見過。
這也就不奇怪,為何先前他會在茶座門口喂魚了。
劉睿影的心中升起一絲得意。
都說地理位置決定命運,現在看來著實不假。
他生在中都城,什麽沒見過?
四麵八方的好東西你不要都硬往你兜裏塞,你不看都硬往你眼中闖。
卻是酒三半萬萬比不上的。
不過看的太多,擁有的太多,人就容易麻木。
說實話,劉睿影對這園子並沒有什麽過多的感覺。
他完全無法體會到酒三半的樂趣。
單單是幾尾活魚就讓他如此快樂,可是劉睿影的快樂又是什麽?又該怎樣去滿足?
有些人即便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可是一輩子蝸居在角落裏,怕是一生都沒有能夠大放異彩的時候。
所以很多人會不辭萬裏的來到博古樓,就像酒三半無論如何也要跑出酒星村一樣。
雖然這些做法想法都很功利,但這世道就是如此。
人事物都得以他做的貢獻,成就的價值來判定。
生活的前提是生存。
生存就是吃飽喝足睡夠。
這個標準看上去很低,很簡單,但又有多少人終其一生也沒能達到。
其實劉睿影十分渴望能夠和酒三半的出生互換。
他最受不了的就是被條條框框的規則所束縛。
雖然劉睿影並不討厭查緝司的這份差事,但愛好一旦被有所要求,熱情自然就會衰減的厲害。
酒三半看上去都在做著無用的事情,但他活的卻要比劉睿影精彩百倍。
劉睿影做任何一件事都很有目的,絕對不會平白無故的開口,也不會毫無緣由的出手。
但是他始終都找不到酒三半身上的那種純粹之感。
中都查緝司就像是一片樹林。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必然也會搖動。
又好似天上的雲彩,一朵雲推著一朵雲走。
但現在,他與酒三半二人,卻是一個靈魂喚醒了另一個靈魂。
這是劉睿影在查緝司一輩子都不會有的經曆,即便是他成為了掌司也不可能。
查緝司向來都是征服,隻需要去考慮如何威嚴的震懾,而不是每一個個體究竟能有多少承受。
可是酒三半能夠尊重自己的關心,遵從自己的選擇,不會被框架所隔離。
紀律雖然可以帶來秩序,但換來的卻是一具具毫無思想的行屍走肉
劉睿影看到旁邊的歐小娥也是一臉平靜。
這樣的園子,他歐家也是有的。
而且不一定就比這狄緯泰的差。
查緝司的紀律,他歐家也是有的。
而且不一定就比查緝司的寬鬆。
雖然她的眼中也會偶爾露出欣喜和吃驚,但大體上還是一副見多識廣,覺得四處都平平無奇的模樣。
劉睿影覺得一陣莫名的心痛。
他著實不忍心看著一個如此個性鮮明,活力十足的姑娘在這樣的框架下,一步一步的連喝酒都變得小心翼翼。
眾人中,唯有歐雅明和鹿明明二人有說有笑,歐雅明甚至還說一會兒誰要是喝多了,就要跳進這水塘裏泡它半個時辰。
但鹿明明知道自己與他的酒量半斤八兩,這都認識多少年了,也沒能分出個勝負。
“若是平手的話該怎麽辦?”
鹿明明問道。
“要是平手,咱來就一起跳進去。”
歐雅明無所謂的聳了聳肩。
“都跳進去了,還要怎麽分高下?”
鹿明明問道。
“高下不是已經分了嗎?若是都跳進去就是平局啊?!”
歐雅明疑惑的說道。
他不知道這泡水塘還能分出什麽高低來,難道是看誰泡的時間長久?
若是真比這個,以他和鹿明明的修為水平,怕是從清明泡到中秋都分不出勝負。
“很簡單,比誰更受歡迎。”
鹿明明說道。
“都泡在水塘裏了,怎麽比誰更受歡迎?”
歐雅明說著還整了整衣衫的前襟,似是要讓自己更加帥氣筆挺幾分。
“讓它們選咯。”
鹿明明指著池塘中的魚說道。
“魚?”
歐雅明驚異。
“對啊,魚!這樣怎麽都沒法作弊,絕對公平!到時候咱倆身邊誰圍著的魚多,誰就贏!”
鹿明明說道。
歐雅明頓時來了興致。
他與鹿明明賭鬥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倒是從來沒有這麽別開生麵的事發生。
當即一口應下,卻是沒有看到鹿明明轉過頭看著魚偷偷的笑了笑。
待走到另一座石山下,劉睿影才發現方才自己覺得有所缺失的是什麽。
之間這山體下半段被掏空,三條迴廊分別從左中右側盤桓向前。
而他覺得有所缺失的東西,正是這‘廊’。
這園中先前的景色雖然極為美好,但難免有些過於稠密。
若是再繼續這般琳琅滿目的下去,狄緯泰的造園水平也隻能算是一般。
畢竟隻要有足夠的財力支撐,無非就是把所有的好東西都堆疊在一起,這誰做不到?
孩童玩過家家都知道選些漂亮的樹葉來當飯菜,隻是很多漂亮的葉子太高,他們夠不著,若是能夠著,那肯定把整整一條樹枝都擼個精光。
但是到了這座石山腳下,三條迴廊一展開,境界便霎時不同了。
空間立刻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雖然這迴廊在園中,似是有些破壞自然的和諧之感,但若是沒有這些廊橋來交錯縱橫的劃分留白,這園子便和酒三半放羊牧牛的地方沒了什麽區別。
雜草想長在哪兒,就長在哪兒;野花想開在哪兒,就開在哪兒。
那何必還要去大費周章的修園子呢?還不如找片野地,搭個棚子算了。
園子的意義就在於他體現了主人的心神。
狄緯泰讓何處有花,何處才能有花;讓何地栽樹,何處才能有陰涼。
這樣既滿足了自己心神上對於美好的追求,也滿足了自己對於這一方天地的絕對掌控欲。
不論是誰,對這話語權都會有一種變態的執念。
隻是地位越高的人,越是虛懷若穀,他心裏有數,嘴裏不說。
中都查緝司中,脾氣最大的就屬那些個守門的司位。
碰上他心情好,你沒有要事也讓你縱馬揚鞭,長驅直入。
碰上他心情不好,就算你是真有要事奏稟,他們也會把你攔下了一頓盤查糾問。
但大家都無可奈何。
因為按照製度,別人做的沒錯。
這誰能進門,怎樣進門的話語權本就是在別人手中。
既然別人要用,你也就隻能任由他去用。
狄緯泰自然是不會在這些瑣碎俗世上輕易動用自己的話語權,但是難道他的內心就和這些個看門的司位不一樣嗎?
就算是地位不同,考慮問題的格局與角度不同,但這些基礎的欲望,向來狄緯泰也是有的。
然而這一處園子,不正好是滿足了他行使自重話語權的地方嗎?
狄緯泰把這園中的一草一木都賦予了德行和意義,不斷的移花接木,就和不斷的調兵遣將一樣,都任由他予取予奪。
“狄樓主這造園之術,未免要太過高超了些!”
與鹿明明定下了賭鬥,歐雅明轉而對著狄緯泰說道。
他是歐家家主,當代‘劍子’,不能隻顧著嬉鬧遊玩,該說的場麵話卻是一句都不能少。
“有真偽假,作假成真,算不上什麽真本事。”
狄緯泰擺了擺手說道。
“不過您這園中,怎麽沒有修亭台?”
歐雅明問道。
這句話讓鹿明明一激靈。
歐雅明是要做什麽?
怎麽突然言語中暗藏如此鋒芒?
史書上曾記載,某一皇朝開國時,定立國名年號,重分曆法,勸課農桑,推行教化。另還要鑄鼎八尊,刻碑四座,分立於天下四級八方,以彰顯威儀,穩社稷,固江山。
但到了此皇朝末期,天子威儀不存,山河破碎,風雨飄搖。
各地群雄揭竿而起,被稱作三十六路逆賊,七十二道煙塵,可見這來勢之洶洶。
其中最具實力的一方豪強,勒馬皇城下,朗聲問道:“聞陛下有四碑八鼎,敢問碑高幾何?鼎重幾斤?”
天子怒而不言。
由此,碑鼎之說,便成為了曆朝曆代的禁忌之言
無論是何人,私自刻碑或鑄鼎,都是滿門抄斬,株連九族的死罪。
開口相問,就意味著已生造反之心。
那若是私自鑄刻,還不就等同於另立天下?
這一皇朝覆滅後,碑鼎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方太易台。
這太易台,便代表著最後一個皇朝統治者——星劍老人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權利與尊嚴。
不過那偉岸奢華的太易台,隨著皇朝的覆滅,以及統治者星劍老人的覆滅而崩潰消失在歲月的洪流中,以及很多年不被人們所提及。
五王雖然沒有命令禁止建台,但又有誰會去觸這黴頭?
這世間,能放在明麵上的事少之又少,大多都見不得光。
倒是有幾個富豪將軍,仗著自己富可敵國,軍功卓著,在自家園子中建了一方小台。
小到還沒有他們府邸門前的台階高。
不過這台建好不出幾個月,將軍因叛國罪被處死,富豪生意破落而自殺,卻是都沒一人能善終。
據說那富豪,就是在自己的建的台上吊死的。
這些雖然是不捕風捉影的傳聞,但無風不起浪,若是沒有原型可以去依托,有怎能傳出這樣的故事?
雖然難免有些人雲亦雲的誇張,但由此可見這碑,鼎,台,三物在天下人心中的概念。
現在,歐雅明竟然如此相問,鹿明明聽在耳中,也不由得被激起一背冷汗。
“歐家主覺得我這園中當立一台?”
狄緯泰站定了腳步,慢悠悠的反問道。
“當然,以狄樓主和博古樓的文宗地位,怎麽能少了一方高台?在下此番前來貴樓之前,先去了趟通今閣給一位老友送劍。多年未見,我二人本要飲酒暢談一番,沒想到他卻是收了劍就匆匆離去。”
歐雅明說道,語氣中流露出一種深深的無奈。
“哦?卻是為何?就算是不給你歐家家主麵子,也得給自己的老友麵子才對啊。”
狄緯泰仍舊不動聲色。
他隻是一寸一寸的推波助瀾,讓歐雅明說出他心中的真實意思。
“他說通今閣目前正在大興土木,他身為建工,卻是不好離開太久。萬一有了偏差,上頭責怪下來,他擔待不起。”
歐雅明說道。
他的話每到關鍵時刻都戛然而止。
顯示問為何沒有台。
再是說自己去另一方文道巨擘,通今閣中給老友送劍。
然後再由老友行色匆匆,無時酣飲暢聊引出博古樓在大興土木。
看似毫無瓜葛,實則句句驚心。
沒一句話都引著狄緯泰往下問,隻要他問了,那便不算是自己主動開口說。
畢竟這開口生是非,無論怎麽說都難免有挑撥教唆之嫌。
但迴答就不同,問一答一。
即便是事無巨細,傳出去旁人也隻能說這人心眼過於事成,不懂客套,卻是多餘半個不字都說不出來,讓人根本沒處去挑理。
不過狄緯泰又何嚐不知歐雅明心中的計較?
聽到大興土木四個字,他便知道定然是與這‘台’有關。
隻不過,從他嘴裏說出的卻是淡淡一句: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歐家主這朋友想必也是通今閣的棟梁,想來要是我博古樓能有如此負責用心之人,何愁這西北文壇不昌盛繁榮?”
言語中,卻是對歐雅明下的套隻字不提,一筆帶過,轉而又是一番對通今閣的讚許,以及對今後博古樓發展的希望之語。
“有狄樓主坐鎮,本就已是讓西北文道燁燁生輝!想來今夏的中都文壇龍虎鬥,也必然是成竹在胸吧。”
歐雅明眼見自己那一套落空,也不著急。
恭維之詞過後,轉眼又是一新套拋出。
他心想上一套你狄緯泰可以糊弄搪塞過去,那我便再扔個梯子給你,這樣也方便以我都能找補迴來,轉瞬間,又能是一團和氣。
“歐家主謬讚了,對於此等大事,我博古樓十年磨一劍,自當是全力以赴。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到底能有何收獲,還是要看天意啊。”
狄緯泰說道。
“想必歐家主也不會錯失這一盛事吧?”
狄緯泰接著問道。
“在下定然會按時到場觀禮。想上一次龍虎鬥之時,在下身卑言輕,還遠遠沒有資格去參加此等盛會。如今倒是可以頂著歐家的頭銜,賣弄一把,前去湊湊熱鬧。不過畢竟是外行,平日裏都是做些打鐵流汗的粗活,要是我有明明一半的筆墨,說不得也會弄身文服,前去一展風采了。”
歐雅明笑著說道。
談笑間,這園子卻是已走到了盡頭。
劉睿影看到一排高矮錯落有致的房舍出現在眼前。
小徑直通這茶座的後堂。
劉睿影本以為,這狄緯泰請客,自是不會落了麵子。
肯定會去往樓上的雅間。
可是現在眾人卻身處於油煙繚繞的後堂之中,這未免有些太過於粗俗。
倒是有些食材,就講究一個鮮字。
不但要入鍋鮮,出鍋也得鮮。
很多饕客便會到後堂裏,守在鍋前,就等還未裝盤之前的那一口鮮美。
但劉睿影對食之一道卻沒有那麽多的要求。
與其去爭搶那一口的鮮味,不如整道菜擺在桌上,人坐在椅上,舒舒服服的吃完。
就算是口味有所下降,至少也不至於那麽那麽苟且。
但是狄緯泰卻並沒有在後堂停留,而是一直朝前走去。
穿過後堂,有一偏門。
看樣子並不是後堂用來搬運食材或傾倒泔水的去處。
因為這一扇門,被粉的雪白。
雖然沒有任何塗抹裝飾,但卻盡是些新鮮的雕花紋樣。
細看之下,劉睿影也辨認不出是何種風格。
隻是覺得和定西王府上的紋飾有些類似,都有一股濃濃的西北粗狂,其間還雜糅了不少草原的要素。
雖然這紋飾風格豪放,但做工卻又極其精良。
而且,定當是有人每日擦拭清洗。
不然這門怎麽會在後堂之中還能保持如此雪白?
門下是三階青石磯。
“這是老夫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倒是許久未有外人前來了。”
狄緯泰立於門口說道。
“早有耳聞,狄樓主在文道一途功參造化,一通百通,向來這門後定是別有洞天!”
歐雅明說道。
狄緯泰笑了笑,沒有說話。
以他的性格,在此刻一定是說幾句用以客氣自嘲,但是他卻沒有。
想必是,對自己這門後的地方有相當的自信和驕傲。
覺得著實沒有必要去客氣。
好就是好,天下難尋。
既然都已經如此獨一無二,那還需要客氣什麽?
狄緯泰伸手把門推開。
門後果然如同歐雅明說的那樣,不是雅間也不是屋子。
而是一座大院子。
文人雅致,因此喜歡的東西也都很是精巧。
自然中的山水太大了,雖然看起來壯美異常,但若是想天天看,未免太辛苦了些。
於是就有人想出辦法,把自然中的山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收縮,放在自家園中。
每日清晨,起身推窗,山入眼,水潤心,豈不美哉暢快?
由此,這造園之風就在讀書人中興盛起來。
相比於武修喜歡大宅邸,讀書人更願攀比誰家的園子大,山更高,水更多,景色更雅致。
什麽一池三山,十裏九水等等概念就這麽被硬生生的造了出來。
一般的園子,因為條件有限,隻能仿照著去修建。
聚石為山,環鬥為水,山水之間再栽種上花草無數。
可是狄緯泰這處園子,可不是那些照葫蘆畫瓢的可以比擬的。
這乃是截溪斷穀的真山真水!
穀,是樂遊原上,博古樓十大奇景之一,千峰萬仞的開端。
溪,是樂遊原上,博古樓之大奇景之一,四季不凍河的源頭。
“這院子,乃是老朽拙作,讓各位見笑了。”
狄緯泰的客套話,此時才冒出來。
不過,若是在推開門之前說,這話大家也就聽聽了事。
現在看到了這處園子,在聽到他的言語,任誰都會心生敬佩與羨慕。
劉睿影對造園之法還略懂一二。
畢竟中都城中的文官不少,物件也不少。
因為富餘祥和,擎中王域中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會在府邸中修一座園子,用以遊樂。
雖說是遊樂,可劉睿影並不覺得他們一年到頭能進去幾次。
想必都是遊客來訪時,用來炫耀撐門麵之用。
園中主看山水,這倒是像把張學究看的《皴經》中的東西,從書頁裏取了出來,擺到眼前。
好的園子,就像人在畫中遊,移步換景,讓人有種橫看成嶺側成峰之感。
不過在疊山理水中,疊山是最為耗費財力心力的。
劉睿影沒想到,狄緯泰還是一位如此出類拔萃的山匠。
大體而言,這山一般由土石結合構成。
有石無土,會顯得過於荒涼;有土無石,則又失了棱角。
不過這土石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半對半。
劉睿影看到狄緯泰這院子中的山,林木蓊鬱,野趣十足,顯然是以土為主,以石為輔。
山側還有一方池塘,岸邊鋪著東海邊運來的白沙。
池畔與平地上的鋪著的白沙,犬牙交錯,曲折中帶著平整,正是一幅平岡小阪,曲岸迴沙之態。
不過這園中,山不止一座,水也不止一處。
不遠處的另一座山,一眼望去就是以石為主。
山體嶙峋陡峭,險峻高挺,卻是要比這一座土山巍峨壯闊不少,儼然是一處核心之所在。
山體下部在蒼鬆翠柏的掩映中,隱隱可看到穀澗溝壑。
這一處山旁,是活水,而不是如池塘般的靜水。
池塘靜水,自是也能像鏡麵一般,映襯出天光雲影。
而池中又有蓮花遊魚,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眾人隨著水走,想來隻要行到水窮處,定然就是今日的宴席之地。
水隨山轉,山因水活。
不過劉睿影走到現在,總覺得缺失了些什麽。
他雖然略通一二,也無非就是見過幾次罷了,對造園一道卻是連入門都算不上。
繞著池塘轉過,腳邊遊魚躍躍欲試。
劉睿影下意識的看了一眼酒三半,生怕他再像進入茶座之前那樣,立於小橋上喂魚。
他看到酒三半卻是駐足不動,盯著池塘中的魚看。
看著它門的嘴探出水麵一張一合,便也學著他們一張一合。
劉睿影看著想笑,但眾人已朝前走去,隻得拉了他一把,繼續朝前走去。
“你怎麽這麽喜歡魚?”
劉睿影問道。
“因為我沒見過。”
酒三半說的很輕鬆。
但是他的眼神卻還停留在那些水中的小夥伴身上。
“你怎麽會沒見過魚?”
其實劉睿影想說的是,自己都請他吃過魚,他還吃得很開心。
整整半邊魚身子都被他吃完了,就連魚頭都沒放過。
吃過魚的人還說沒見過魚,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我的村子,雖然有水有泉有井,但是都是急水深水,活不了魚的。我第一次看到這麽多魚一起遊啊遊。”
酒三半說道。
劉睿影聽著點了點頭。
的確就像酒三半說的這樣,井水太深,魚會憋死,泉水太急,魚沒有容身之地。
不過,這倒是一新發現。
在此之前劉睿影隻覺得酒三半以前的生活就像是半個野人。
沒想到天天被自然擁抱的他,卻是連魚都沒有見過。
這也就不奇怪,為何先前他會在茶座門口喂魚了。
劉睿影的心中升起一絲得意。
都說地理位置決定命運,現在看來著實不假。
他生在中都城,什麽沒見過?
四麵八方的好東西你不要都硬往你兜裏塞,你不看都硬往你眼中闖。
卻是酒三半萬萬比不上的。
不過看的太多,擁有的太多,人就容易麻木。
說實話,劉睿影對這園子並沒有什麽過多的感覺。
他完全無法體會到酒三半的樂趣。
單單是幾尾活魚就讓他如此快樂,可是劉睿影的快樂又是什麽?又該怎樣去滿足?
有些人即便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可是一輩子蝸居在角落裏,怕是一生都沒有能夠大放異彩的時候。
所以很多人會不辭萬裏的來到博古樓,就像酒三半無論如何也要跑出酒星村一樣。
雖然這些做法想法都很功利,但這世道就是如此。
人事物都得以他做的貢獻,成就的價值來判定。
生活的前提是生存。
生存就是吃飽喝足睡夠。
這個標準看上去很低,很簡單,但又有多少人終其一生也沒能達到。
其實劉睿影十分渴望能夠和酒三半的出生互換。
他最受不了的就是被條條框框的規則所束縛。
雖然劉睿影並不討厭查緝司的這份差事,但愛好一旦被有所要求,熱情自然就會衰減的厲害。
酒三半看上去都在做著無用的事情,但他活的卻要比劉睿影精彩百倍。
劉睿影做任何一件事都很有目的,絕對不會平白無故的開口,也不會毫無緣由的出手。
但是他始終都找不到酒三半身上的那種純粹之感。
中都查緝司就像是一片樹林。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必然也會搖動。
又好似天上的雲彩,一朵雲推著一朵雲走。
但現在,他與酒三半二人,卻是一個靈魂喚醒了另一個靈魂。
這是劉睿影在查緝司一輩子都不會有的經曆,即便是他成為了掌司也不可能。
查緝司向來都是征服,隻需要去考慮如何威嚴的震懾,而不是每一個個體究竟能有多少承受。
可是酒三半能夠尊重自己的關心,遵從自己的選擇,不會被框架所隔離。
紀律雖然可以帶來秩序,但換來的卻是一具具毫無思想的行屍走肉
劉睿影看到旁邊的歐小娥也是一臉平靜。
這樣的園子,他歐家也是有的。
而且不一定就比這狄緯泰的差。
查緝司的紀律,他歐家也是有的。
而且不一定就比查緝司的寬鬆。
雖然她的眼中也會偶爾露出欣喜和吃驚,但大體上還是一副見多識廣,覺得四處都平平無奇的模樣。
劉睿影覺得一陣莫名的心痛。
他著實不忍心看著一個如此個性鮮明,活力十足的姑娘在這樣的框架下,一步一步的連喝酒都變得小心翼翼。
眾人中,唯有歐雅明和鹿明明二人有說有笑,歐雅明甚至還說一會兒誰要是喝多了,就要跳進這水塘裏泡它半個時辰。
但鹿明明知道自己與他的酒量半斤八兩,這都認識多少年了,也沒能分出個勝負。
“若是平手的話該怎麽辦?”
鹿明明問道。
“要是平手,咱來就一起跳進去。”
歐雅明無所謂的聳了聳肩。
“都跳進去了,還要怎麽分高下?”
鹿明明問道。
“高下不是已經分了嗎?若是都跳進去就是平局啊?!”
歐雅明疑惑的說道。
他不知道這泡水塘還能分出什麽高低來,難道是看誰泡的時間長久?
若是真比這個,以他和鹿明明的修為水平,怕是從清明泡到中秋都分不出勝負。
“很簡單,比誰更受歡迎。”
鹿明明說道。
“都泡在水塘裏了,怎麽比誰更受歡迎?”
歐雅明說著還整了整衣衫的前襟,似是要讓自己更加帥氣筆挺幾分。
“讓它們選咯。”
鹿明明指著池塘中的魚說道。
“魚?”
歐雅明驚異。
“對啊,魚!這樣怎麽都沒法作弊,絕對公平!到時候咱倆身邊誰圍著的魚多,誰就贏!”
鹿明明說道。
歐雅明頓時來了興致。
他與鹿明明賭鬥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倒是從來沒有這麽別開生麵的事發生。
當即一口應下,卻是沒有看到鹿明明轉過頭看著魚偷偷的笑了笑。
待走到另一座石山下,劉睿影才發現方才自己覺得有所缺失的是什麽。
之間這山體下半段被掏空,三條迴廊分別從左中右側盤桓向前。
而他覺得有所缺失的東西,正是這‘廊’。
這園中先前的景色雖然極為美好,但難免有些過於稠密。
若是再繼續這般琳琅滿目的下去,狄緯泰的造園水平也隻能算是一般。
畢竟隻要有足夠的財力支撐,無非就是把所有的好東西都堆疊在一起,這誰做不到?
孩童玩過家家都知道選些漂亮的樹葉來當飯菜,隻是很多漂亮的葉子太高,他們夠不著,若是能夠著,那肯定把整整一條樹枝都擼個精光。
但是到了這座石山腳下,三條迴廊一展開,境界便霎時不同了。
空間立刻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雖然這迴廊在園中,似是有些破壞自然的和諧之感,但若是沒有這些廊橋來交錯縱橫的劃分留白,這園子便和酒三半放羊牧牛的地方沒了什麽區別。
雜草想長在哪兒,就長在哪兒;野花想開在哪兒,就開在哪兒。
那何必還要去大費周章的修園子呢?還不如找片野地,搭個棚子算了。
園子的意義就在於他體現了主人的心神。
狄緯泰讓何處有花,何處才能有花;讓何地栽樹,何處才能有陰涼。
這樣既滿足了自己心神上對於美好的追求,也滿足了自己對於這一方天地的絕對掌控欲。
不論是誰,對這話語權都會有一種變態的執念。
隻是地位越高的人,越是虛懷若穀,他心裏有數,嘴裏不說。
中都查緝司中,脾氣最大的就屬那些個守門的司位。
碰上他心情好,你沒有要事也讓你縱馬揚鞭,長驅直入。
碰上他心情不好,就算你是真有要事奏稟,他們也會把你攔下了一頓盤查糾問。
但大家都無可奈何。
因為按照製度,別人做的沒錯。
這誰能進門,怎樣進門的話語權本就是在別人手中。
既然別人要用,你也就隻能任由他去用。
狄緯泰自然是不會在這些瑣碎俗世上輕易動用自己的話語權,但是難道他的內心就和這些個看門的司位不一樣嗎?
就算是地位不同,考慮問題的格局與角度不同,但這些基礎的欲望,向來狄緯泰也是有的。
然而這一處園子,不正好是滿足了他行使自重話語權的地方嗎?
狄緯泰把這園中的一草一木都賦予了德行和意義,不斷的移花接木,就和不斷的調兵遣將一樣,都任由他予取予奪。
“狄樓主這造園之術,未免要太過高超了些!”
與鹿明明定下了賭鬥,歐雅明轉而對著狄緯泰說道。
他是歐家家主,當代‘劍子’,不能隻顧著嬉鬧遊玩,該說的場麵話卻是一句都不能少。
“有真偽假,作假成真,算不上什麽真本事。”
狄緯泰擺了擺手說道。
“不過您這園中,怎麽沒有修亭台?”
歐雅明問道。
這句話讓鹿明明一激靈。
歐雅明是要做什麽?
怎麽突然言語中暗藏如此鋒芒?
史書上曾記載,某一皇朝開國時,定立國名年號,重分曆法,勸課農桑,推行教化。另還要鑄鼎八尊,刻碑四座,分立於天下四級八方,以彰顯威儀,穩社稷,固江山。
但到了此皇朝末期,天子威儀不存,山河破碎,風雨飄搖。
各地群雄揭竿而起,被稱作三十六路逆賊,七十二道煙塵,可見這來勢之洶洶。
其中最具實力的一方豪強,勒馬皇城下,朗聲問道:“聞陛下有四碑八鼎,敢問碑高幾何?鼎重幾斤?”
天子怒而不言。
由此,碑鼎之說,便成為了曆朝曆代的禁忌之言
無論是何人,私自刻碑或鑄鼎,都是滿門抄斬,株連九族的死罪。
開口相問,就意味著已生造反之心。
那若是私自鑄刻,還不就等同於另立天下?
這一皇朝覆滅後,碑鼎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方太易台。
這太易台,便代表著最後一個皇朝統治者——星劍老人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權利與尊嚴。
不過那偉岸奢華的太易台,隨著皇朝的覆滅,以及統治者星劍老人的覆滅而崩潰消失在歲月的洪流中,以及很多年不被人們所提及。
五王雖然沒有命令禁止建台,但又有誰會去觸這黴頭?
這世間,能放在明麵上的事少之又少,大多都見不得光。
倒是有幾個富豪將軍,仗著自己富可敵國,軍功卓著,在自家園子中建了一方小台。
小到還沒有他們府邸門前的台階高。
不過這台建好不出幾個月,將軍因叛國罪被處死,富豪生意破落而自殺,卻是都沒一人能善終。
據說那富豪,就是在自己的建的台上吊死的。
這些雖然是不捕風捉影的傳聞,但無風不起浪,若是沒有原型可以去依托,有怎能傳出這樣的故事?
雖然難免有些人雲亦雲的誇張,但由此可見這碑,鼎,台,三物在天下人心中的概念。
現在,歐雅明竟然如此相問,鹿明明聽在耳中,也不由得被激起一背冷汗。
“歐家主覺得我這園中當立一台?”
狄緯泰站定了腳步,慢悠悠的反問道。
“當然,以狄樓主和博古樓的文宗地位,怎麽能少了一方高台?在下此番前來貴樓之前,先去了趟通今閣給一位老友送劍。多年未見,我二人本要飲酒暢談一番,沒想到他卻是收了劍就匆匆離去。”
歐雅明說道,語氣中流露出一種深深的無奈。
“哦?卻是為何?就算是不給你歐家家主麵子,也得給自己的老友麵子才對啊。”
狄緯泰仍舊不動聲色。
他隻是一寸一寸的推波助瀾,讓歐雅明說出他心中的真實意思。
“他說通今閣目前正在大興土木,他身為建工,卻是不好離開太久。萬一有了偏差,上頭責怪下來,他擔待不起。”
歐雅明說道。
他的話每到關鍵時刻都戛然而止。
顯示問為何沒有台。
再是說自己去另一方文道巨擘,通今閣中給老友送劍。
然後再由老友行色匆匆,無時酣飲暢聊引出博古樓在大興土木。
看似毫無瓜葛,實則句句驚心。
沒一句話都引著狄緯泰往下問,隻要他問了,那便不算是自己主動開口說。
畢竟這開口生是非,無論怎麽說都難免有挑撥教唆之嫌。
但迴答就不同,問一答一。
即便是事無巨細,傳出去旁人也隻能說這人心眼過於事成,不懂客套,卻是多餘半個不字都說不出來,讓人根本沒處去挑理。
不過狄緯泰又何嚐不知歐雅明心中的計較?
聽到大興土木四個字,他便知道定然是與這‘台’有關。
隻不過,從他嘴裏說出的卻是淡淡一句: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歐家主這朋友想必也是通今閣的棟梁,想來要是我博古樓能有如此負責用心之人,何愁這西北文壇不昌盛繁榮?”
言語中,卻是對歐雅明下的套隻字不提,一筆帶過,轉而又是一番對通今閣的讚許,以及對今後博古樓發展的希望之語。
“有狄樓主坐鎮,本就已是讓西北文道燁燁生輝!想來今夏的中都文壇龍虎鬥,也必然是成竹在胸吧。”
歐雅明眼見自己那一套落空,也不著急。
恭維之詞過後,轉眼又是一新套拋出。
他心想上一套你狄緯泰可以糊弄搪塞過去,那我便再扔個梯子給你,這樣也方便以我都能找補迴來,轉瞬間,又能是一團和氣。
“歐家主謬讚了,對於此等大事,我博古樓十年磨一劍,自當是全力以赴。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到底能有何收獲,還是要看天意啊。”
狄緯泰說道。
“想必歐家主也不會錯失這一盛事吧?”
狄緯泰接著問道。
“在下定然會按時到場觀禮。想上一次龍虎鬥之時,在下身卑言輕,還遠遠沒有資格去參加此等盛會。如今倒是可以頂著歐家的頭銜,賣弄一把,前去湊湊熱鬧。不過畢竟是外行,平日裏都是做些打鐵流汗的粗活,要是我有明明一半的筆墨,說不得也會弄身文服,前去一展風采了。”
歐雅明笑著說道。
談笑間,這園子卻是已走到了盡頭。
劉睿影看到一排高矮錯落有致的房舍出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