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非地區呈現光明教與異端,五五開之局麵,柴蘇出身於意大利西南方最大的海島“西西裏”,家族掌握四分之三大小的西西裏島地區,半島盛產的西西裏石,多是出自此。


    因島之麵積跟人口不盛,柴蘇算是半獨立侯爵領主,跟教廷有著軍事同盟關係。


    從西西裏島再往西南海域,便是突尼斯地區,所以兩方商船一直有著往來,當時柴蘇收到情報,突尼斯公國內亂,他豪賭帶領全軍出動,本意是撈一票,沒想竟然占領這座富的流油的港城,之後依此為據點,陸續擴大疆土。


    兩年前吞下突尼斯公國大半土地,創立“阿非利加公國”。


    而原突尼斯公國僅存的領地,則被其他北非封建領主果斷吞並。


    因短短數年,柴蘇就得到這麽大片的領土,用好運還不足以解釋,所以被稱為“神眷者”。


    柴蘇有三位“親族兄弟”,被他委以重任,但最受信任卻是一位年過四十的突尼斯人--易安?艾修。


    黑死病泛濫時期,易安的祖父從北意大利來到突尼斯避難,娶了當地女子,到了他父親時成為又因娶了當地貴族女眷,意外成為一位小貴族。


    易安這代,本人擔任突尼斯公國的一位外交使臣兼海關官員。


    能講四國語言的易安曾出使西西裏島,所以跟柴蘇相識,在柴蘇發兵時,聯絡兩百多位士兵投降,事後被委以外交總管之職,柴蘇讓易安安撫當地貴族,致使易安在短短數年,實力大增,還娶了柴蘇一個女兒,締造極親密關係。


    家族三代都娶了北非女子,易安跟他的子女看上去已經不像意大利人。


    他主導港口工程,如今以十字架為外觀的教堂慢慢蓋建起來,使這城多了些光明世界足印。


    且他沒有摧毀異端外族建物,建議柴蘇采行溫和的統治,柴蘇聽了,所以來往此地東方商人沒減少太多,此港兼有多種文化之美。


    但柴蘇沒讓教會主持典禮而自封大公,及對待異教徒的態度太溫和,令羅馬教士不是很滿意,出現了一些批評。


    ……


    油橄欖跟荷花是突尼斯城的顯見作物,其他還有陶器,銅製品,工藝雕刻,香水等。


    要是能躲過海賊,在半島跟突尼斯進行幾次轉口貿易,很快就能累積不菲財富。


    到岸的奎克商會銷出羊毛後,沒輸入這些當地特產,而是轉手購入市麵上的黃金,並由同乘一船,自己帶來的親信工匠進行熔鑄並裝入木像中。


    十月底,這批黃金從突尼斯港出發,北上先停靠西西裏島,由於有著突尼斯的港務文件證明,所以不用再檢查這些聖像。


    這是蘇柴所發布的“貨稅統一令”,在他的國度內,一樣貨品,隻付一次稅,以刺激更多商人到來,並對文化血緣同源的意大利半島發出“友好商令”。


    隻要是來自半島船隻,載運他規定的十七種物資--多是突尼斯缺少的貨品,如乳酪,毛織品,杏仁,水晶,葡萄酒,大豆等。


    再進口足夠數額,突尼斯盛產的橄欖,麻,犀牛角等,便可再降一半關稅。


    每一位有才能的統治者,總是想方設法地來強大自身,他這樣的做法,剛開始經過非議,但逐漸地有其他領主認為效果甚佳,從而模仿改進。


    而這方法,也是易安推薦的。


    當這批黃金聖像,進入到米斯後。


    奎克商會再用上本地銷貨通道,把這些黃金分批銷出去。


    受到格拉米揚猛攻小亞細亞緣故,八月過後,小麥跟一眾貴金屬,呈現不同程度,但全麵上升之漲幅。


    格拉米揚所以被稱為“奧斯曼之虎”,乃是因為它特別注重部隊機動力跟騎兵衝鋒戰術,有如猛虎般兇猛強大,戰場上來迴速度極快,使敵無法掌握行蹤。


    拜占庭派出的對抗大將,人稱“鐵頭杜門”。


    有這外號,乃是因為其作戰時,曾被帝國西北方,一位庫曼人貴族用盾甲撞擊頭額,雖沒死但自此頭骨明顯凹陷而得這外號。


    庫曼跟奧斯曼是對手關係,但近二十年已經完全失勢,國中分成多個獨立勢力。被拜占庭跟奧斯冒蠶食的差不多。


    這位庫曼人貴族,被帝國軍隊抓捕後,則被杜門親自用盾甲敲碎頭骨迴報。


    以牙還牙的杜門打起仗來,隻重結果,不計得失,兇狠出名。


    為了這次大戰,帝國支援他一千八百名希臘鐵騎,以及由牧首賜福,派出比肩羅馬教廷兩大騎士團,帝國最崇高之騎士團“聖墓兄弟會”,一同由杜門指揮。


    聖墓兄弟會有別於光明世界四大騎士團,但因係出同宗,所以也有人合稱五大騎士團。


    其下有重騎,重步,遠弓,三種兵力配置,人數高達四千至六千。


    加上其他支援,總算下來,不算輔兵,拜占庭出動一萬三千人,奧斯曼則為一萬左右。


    杜門自覺人員更多,熟知環境,所以想打一場完美的決勝。


    他不采用守衛戰術,反而多方率部出擊,可奧斯曼之虎更有一套,格拉米揚在幾場騷擾戰後,發現杜門的戰術,加上掌握杜門身後糧草的所在處,於是采用分兵策略,先派出多股小型部隊侵擾北麵的一些村莊堡壘,接著又放出情報,大部主力準備強攻芬澤堡。


    眼下作戰算是奧斯曼侵入拜占庭的小亞細亞領地,芬澤堡是小亞細亞東北方一座要城,這城若破,會直接影響數萬希臘人的安危。


    杜門相信了,但格拉米揚實則帶領三千六百名主力,輕甲快馬,轉了一圈,奔至杜門身後的安卡拉城,也是聚集糧草之處。


    等杜門進入芬澤堡,格拉米揚已經強攻下安卡拉城,三日後,這事才傳到杜門耳中。


    要是兵力足夠,格拉米揚是可能穿透小亞細亞的心髒,直逼君士坦丁而去。


    杜門又驚又氣,率領部隊不停歇地奔迴安卡拉城


    這使大軍又疲又累,直接跟格拉米揚決戰。


    奧斯曼軍前後包夾杜門,但沒有想樣中的順利。


    雖擊退杜門,但自己也是傷亡慘重。畢竟麵對的是憤怒的帝國精銳。


    兩軍傷亡逼近五千人,以格拉米揚慘勝告終,但也無力繼續深入下去,隻能守著安卡拉城,並且整頓人馬,請求蘇丹父親支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鑄神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巧合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巧合巧並收藏劍鑄神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