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後來不知怎的,等太子即位以後,皇後娘娘的父親便辭去了官職,帶著妻子和當時不滿三歲的幼兒,迴了江南老家。
聽到這兒,楚樂清已隱隱約約感覺到,後來發生的事可能不太妙,她眸色微緊,道:“莫非是因為董家樹大招風?”
她說的隱晦,但張管事是人精一樣的人,當然明白她話裏的意思,遂搖了搖頭:“非也。”
不是?
不是墨帝覬覦董家盤踞錯落的勢力,而要將其鏟除嗎?
可隻稍作思量,她便明白了。這事兒,和墨帝的關係估計不大。否則,皇後娘娘估計做不到和墨帝相敬如賓,也不可能隻生下一個長寧公主就再無動靜,並且還忍著讓那麽些妃子也生下了孩子。
此舉,當真不能說不大度。
小書房裏倏然就安靜了一會兒,楚樂清一下一下的敲著桌沿,過了會兒,又換成摩挲,然後她道:“接著說。”
張管事應是,便將自己的肚子裏知道的事情盡數告訴了她。
在皇後娘娘的父親領著妻兒啟程去往江南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董家長房的老太太便染了惡疾,纏綿了不過兩天,便去了。
董國公心思悲痛,寫了封信送給出發不久的二弟,當天夜裏就命家裏的精衛送了出去。卻不曾想這信還未送出去,董家就突然遭了場大火。
董家的主子一共十七位,十四個死於大火中。唯有嫁出去的長方大娘子,二娘子,和去往江南老家的皇後娘娘一家有幸保住了性命。
皇後娘娘悲痛之餘,又有一絲的慶幸。遂命自己身邊的人給在江南老家的父母去了一封信,希望他們早些迴京。
然而有句俗語說的極貼切,人倒黴起來,喝口涼水都塞牙。
不知道是有人故意針對董家,還是合該他們倒黴。
皇後娘娘的父母幼第迴京時,竟在一道小路上遇上了土匪。董太傅和妻子喪了命,皇後娘娘三歲的幼弟則不知所蹤。
短短數月,董氏幾同於覆滅。
可這事兒奇怪的很,根本不經深究。
火是誰放的?
好好的路上為何會有土匪,既是土匪無非就是求財,怎麽還會索了人命?
這一件件,一莊莊,當時皇後不可能不察。
“…自然是察了。”張管事歎息道:“可是這案子一查就是數年,卻沒查出絲毫頭緒來,董家宅子的大火,火源事長房老太太的靈堂。大火燒了起來,借著風,火焰頃刻間襲遍董家宅院,董家的侍從仆婦也都死在了裏頭,一個不剩。”
一個不剩?
楚樂清眉心皺的越發厲害,不可能,絕不可能。即便火勢再大,也不會一個人都沒能活著出來。她有心想問問張管事,但話在舌尖打了個轉,她卻問了另一件事:“皇後娘娘的幼弟,後來找到了不曾?”
“未曾找到,”張管事道:“這些年,皇後娘娘一直不曾停止過尋找董家的小公子,後來長寧公主並著封家也一同找。可惜人海茫茫,尋人就像是大海撈針,隨著時間慢慢逝去,董家小公子還在世的可能性並不大。”
又是一陣歎息。
楚樂清突然想到了什麽,即問:“董家公子若是還在世,現年該是多大了?”
張管事略微一怔,道:“若是還活著,該有二十四五了。”
楚樂清遂問:“書閣的那些黑衣人中,可有年紀相仿的?”
張管事徹底愣住,張了張嘴,卻是因為太過驚訝而說不出話來,半晌,她才找迴自己的聲音,“怎麽可能?”
楚樂清也覺得可能性極小,但是,她問:“那為何會有‘董’氏的令牌?”
張管事這下不再說話了,從書桌上拿起令牌,又細細看了一番。這令牌中間的董字是刻在一處玉上的,這便代表,這令牌的主人,極有可能會是‘董’家當年暗中培養的精衛…他頓了頓才道:“這也不太可能。若是董家真的還有精衛存活於世,並且延承了下來,隻怕更大可能,會是在皇後娘娘的手裏。”
楚樂清摩挲桌麵的手指停住,抬頭望了一眼張管事,這種可能她原也想過,並且更加合理。
而前日,皇後娘娘為何突然召她進宮,似乎也說的通了。
還有昨夜她聞到的和長春宮裏相似的甜香,好像也佐證了這一想法。
可這其中,卻仍有說不通的地方。
皇後娘娘,要紅羽劍做什麽?
是要救人麽?若要救人,又是救什麽人?
思來想去,楚樂清也不知道是什麽人會讓皇後娘娘如此煞費周折。
見她不說話,張管事也安靜的站著,言行間,已是把她當作了主心骨。
楚樂清揉了揉眉心,道:“你去看看,這些還活著的人當中,還有沒有帶著‘董’字令牌的?”
張管事道是,然後問:“若是有,該怎麽處置?”
楚樂清沉吟了片刻,她還沒打算同皇後交惡。畢竟在名義上,皇後娘娘還是五皇子的嫡母,那自然也是她的嫡母。而且,軒轅昊不再京城,她不能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就給他添個敵人。想了想,她遂道:“你先去看,若是有,咱們就放了。”
“放了?”
“放了。”
張管事雖是不解,卻並沒有多問,又說了幾句,便要告辭。
楚樂清起身,送了他出去。卻在走到廊下的時候,突然想起長寧公主讓她去封侯府見封侯夫人的話來,旋即又對張管事道:“還是先關著,等會兒我要去封侯府一趟,等我迴來再說。”
張管事略沉吟,點頭道是,便迴了勤武院。
張管事走後,楚樂清便命人備馬車,準備些薄禮,去了封侯府。
馬車行了約摸小半個時辰,即停了下來。她挑開簾子,便見封侯府已經到了。
封侯府的小廝,見到馬車上刻的“昊”字,自然認得出來,裏頭的人是誰。遂派了一人去裏頭通報,另一人則在門口迎人領路。
說起來,這是她第二次來封侯府,但她卻覺得這宅子越瞧越親切。
她心裏明白,是這府中之人,真心待她做親人。而封侯夫人性情直爽,這闔府上下被她治理的極溫暖。
第二更,晚安。(未完待續。)
聽到這兒,楚樂清已隱隱約約感覺到,後來發生的事可能不太妙,她眸色微緊,道:“莫非是因為董家樹大招風?”
她說的隱晦,但張管事是人精一樣的人,當然明白她話裏的意思,遂搖了搖頭:“非也。”
不是?
不是墨帝覬覦董家盤踞錯落的勢力,而要將其鏟除嗎?
可隻稍作思量,她便明白了。這事兒,和墨帝的關係估計不大。否則,皇後娘娘估計做不到和墨帝相敬如賓,也不可能隻生下一個長寧公主就再無動靜,並且還忍著讓那麽些妃子也生下了孩子。
此舉,當真不能說不大度。
小書房裏倏然就安靜了一會兒,楚樂清一下一下的敲著桌沿,過了會兒,又換成摩挲,然後她道:“接著說。”
張管事應是,便將自己的肚子裏知道的事情盡數告訴了她。
在皇後娘娘的父親領著妻兒啟程去往江南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董家長房的老太太便染了惡疾,纏綿了不過兩天,便去了。
董國公心思悲痛,寫了封信送給出發不久的二弟,當天夜裏就命家裏的精衛送了出去。卻不曾想這信還未送出去,董家就突然遭了場大火。
董家的主子一共十七位,十四個死於大火中。唯有嫁出去的長方大娘子,二娘子,和去往江南老家的皇後娘娘一家有幸保住了性命。
皇後娘娘悲痛之餘,又有一絲的慶幸。遂命自己身邊的人給在江南老家的父母去了一封信,希望他們早些迴京。
然而有句俗語說的極貼切,人倒黴起來,喝口涼水都塞牙。
不知道是有人故意針對董家,還是合該他們倒黴。
皇後娘娘的父母幼第迴京時,竟在一道小路上遇上了土匪。董太傅和妻子喪了命,皇後娘娘三歲的幼弟則不知所蹤。
短短數月,董氏幾同於覆滅。
可這事兒奇怪的很,根本不經深究。
火是誰放的?
好好的路上為何會有土匪,既是土匪無非就是求財,怎麽還會索了人命?
這一件件,一莊莊,當時皇後不可能不察。
“…自然是察了。”張管事歎息道:“可是這案子一查就是數年,卻沒查出絲毫頭緒來,董家宅子的大火,火源事長房老太太的靈堂。大火燒了起來,借著風,火焰頃刻間襲遍董家宅院,董家的侍從仆婦也都死在了裏頭,一個不剩。”
一個不剩?
楚樂清眉心皺的越發厲害,不可能,絕不可能。即便火勢再大,也不會一個人都沒能活著出來。她有心想問問張管事,但話在舌尖打了個轉,她卻問了另一件事:“皇後娘娘的幼弟,後來找到了不曾?”
“未曾找到,”張管事道:“這些年,皇後娘娘一直不曾停止過尋找董家的小公子,後來長寧公主並著封家也一同找。可惜人海茫茫,尋人就像是大海撈針,隨著時間慢慢逝去,董家小公子還在世的可能性並不大。”
又是一陣歎息。
楚樂清突然想到了什麽,即問:“董家公子若是還在世,現年該是多大了?”
張管事略微一怔,道:“若是還活著,該有二十四五了。”
楚樂清遂問:“書閣的那些黑衣人中,可有年紀相仿的?”
張管事徹底愣住,張了張嘴,卻是因為太過驚訝而說不出話來,半晌,她才找迴自己的聲音,“怎麽可能?”
楚樂清也覺得可能性極小,但是,她問:“那為何會有‘董’氏的令牌?”
張管事這下不再說話了,從書桌上拿起令牌,又細細看了一番。這令牌中間的董字是刻在一處玉上的,這便代表,這令牌的主人,極有可能會是‘董’家當年暗中培養的精衛…他頓了頓才道:“這也不太可能。若是董家真的還有精衛存活於世,並且延承了下來,隻怕更大可能,會是在皇後娘娘的手裏。”
楚樂清摩挲桌麵的手指停住,抬頭望了一眼張管事,這種可能她原也想過,並且更加合理。
而前日,皇後娘娘為何突然召她進宮,似乎也說的通了。
還有昨夜她聞到的和長春宮裏相似的甜香,好像也佐證了這一想法。
可這其中,卻仍有說不通的地方。
皇後娘娘,要紅羽劍做什麽?
是要救人麽?若要救人,又是救什麽人?
思來想去,楚樂清也不知道是什麽人會讓皇後娘娘如此煞費周折。
見她不說話,張管事也安靜的站著,言行間,已是把她當作了主心骨。
楚樂清揉了揉眉心,道:“你去看看,這些還活著的人當中,還有沒有帶著‘董’字令牌的?”
張管事道是,然後問:“若是有,該怎麽處置?”
楚樂清沉吟了片刻,她還沒打算同皇後交惡。畢竟在名義上,皇後娘娘還是五皇子的嫡母,那自然也是她的嫡母。而且,軒轅昊不再京城,她不能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就給他添個敵人。想了想,她遂道:“你先去看,若是有,咱們就放了。”
“放了?”
“放了。”
張管事雖是不解,卻並沒有多問,又說了幾句,便要告辭。
楚樂清起身,送了他出去。卻在走到廊下的時候,突然想起長寧公主讓她去封侯府見封侯夫人的話來,旋即又對張管事道:“還是先關著,等會兒我要去封侯府一趟,等我迴來再說。”
張管事略沉吟,點頭道是,便迴了勤武院。
張管事走後,楚樂清便命人備馬車,準備些薄禮,去了封侯府。
馬車行了約摸小半個時辰,即停了下來。她挑開簾子,便見封侯府已經到了。
封侯府的小廝,見到馬車上刻的“昊”字,自然認得出來,裏頭的人是誰。遂派了一人去裏頭通報,另一人則在門口迎人領路。
說起來,這是她第二次來封侯府,但她卻覺得這宅子越瞧越親切。
她心裏明白,是這府中之人,真心待她做親人。而封侯夫人性情直爽,這闔府上下被她治理的極溫暖。
第二更,晚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