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拆開了信封,拿出了裏麵的信件,讀了起來。
這書信,看上去倒像是黨仁弘的筆跡,不過也不能完全從筆跡上來判斷,畢竟這麽多年過去了,黨仁弘始終是老了,字跡也不會和從前一模一樣,而且最重要的是,黨仁弘的筆跡,李承乾也不認得,隻是看個眼熟罷了。
罪民黨仁弘敬陛下親啟信.......
從信上的語氣來看,是黨仁弘親自寫給李承乾的。
通篇信件讀下來,信中的意思是讓李承乾小心玄世璟,小心玄家,並且,黨仁弘還說出了十多年前玄世璟查他貪汙案時候的一些細節。
原本為黨仁弘斂財的那夥人藏匿的好好的,但是玄家確是能一擊製敵,迅速的找出他們藏匿的地方來,這說明什麽?說明玄家在見你個滬上的勢力實在是太大了,有些隱藏起來的東西,甚至連朝廷都查不到,正是因為如此,才要讓李承乾小心玄家,小心玄世璟。
另外,當年之所以沒有說出來這事兒,是因為當初他自己貪汙的事兒是真的,那時候不管他說什麽,朝堂上的人都會認為他是在攀誣玄世璟,不會相信的。
因此,事情的細節,在十多年之後的今天,黨仁弘才敢寫信向李承乾揭露。
李承乾看過信之後,臉色就不怎麽好了。
“陛下?”臨安在一邊兒站著,看著李承乾的這模樣,也是有些心驚膽戰的。
陛下這臉色,變得有些不一樣啊,有些可怕。
“臨安,我問你,這信是黨仁弘親自送來的,還是他托人送來?若是托人送來的話?又是什麽人來送的?”李承乾問道。
李承乾也不傻。
事情過去都這麽多年了,為什麽會恰巧在這個時候把信送過來揭露玄世璟?早些年的時候幹什麽去了?
要是黨仁弘的這封信與來俊臣彈劾玄世璟有關係的話,那長安城的消息,又是誰透漏給黨仁弘的呢?
這當中有種種疑點,李承乾得搞清楚了才是。
“迴陛下,這封信並非是黨仁弘親自送來的,而是一個約莫三十來歲的漢子送過來的,現在那漢子估計應該還在宮門口,陛下沒有迴應,宮門口的侍衛也不會讓他離開的。”臨安說道。
“嗯,你再走一趟,把人帶到宣政殿來,朕有話要問他。”李承乾說道。
“是,奴婢這就去辦。”臨安點頭應聲道。
李承乾看著手中的這封信,他想要稍微打壓一下玄家的心思是不假,但是也不會借著這個機會,讓一些與這件事無關的人參合進來,借題發揮,用來鉗製玄家。
因為玄家對朝廷來說,還有大用處,而且以玄家跟皇室之間的關係,就算是要打壓玄家,也不能讓玄家出事兒。
李承乾一母同胞的親妹妹可是玄家的當家主母,有這層關係在,無論如何,玄家在永輝朝也不能出事兒。
這親戚還沒出五服呢,現在把玄家給弄慘了,天下人該會如何議論皇室?
以後還有人敢跟皇室結親,還有人敢掏心掏肺的為朝廷效力嗎?
這諸多方麵的因素,李承乾也不得不都考慮進去。
先前糾結的原因也是理智與感情的交鋒,到現在位置,李承乾心裏還是惦念著一點兒情分的,要壓製,但是不能壓的太狠了。
一旦出手,齊國公玄世璟也肯定會理解到當中的意圖,隻要玄家退一步,這事兒不會有太大的後果。
原本李承乾是這麽想的,但是現在,李承乾要弄清楚黨仁弘的這封信是真的還是假的,這信上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陛下。”臨安領著一個約莫三十來歲的漢子走進了宣政殿之中。
“草民參見陛下。”那漢子跪在了地上行禮。
“免禮。”李承乾說道:“你是什麽人?”
“草民是黨仁弘的侄子,黨仁弘是草民的遠方親戚。”那漢子說道。
“朕當初沒聽說過,黨仁弘還有什麽侄子。”李承乾說道。
黨仁弘的家底,李承乾還是知道的,黨仁弘一家人,大多數都是死在戰場上,黨仁弘的幾個兒子也是如此,怎麽好端端的,又冒出一個侄子來?
“迴陛下的話,是遠房侄子,當初大伯他在朝中做官的時候,我們家一直都沒有與大伯他們聯係,怕被人說攀附權貴,後來,十多年前,大伯他出事兒,我們家也不知道,一直在幾年前,才知道大伯被發配,家裏人便讓我去找大伯的下落,再怎麽說,也是一家人,而當初我們雖然沒有到長安找大伯,但是大伯也慫了不少錢財,因此,即便是大伯出事,我們家也不能忘恩負義。”
李承乾點了點頭。
黨仁弘的這些遠房親戚,真實性那就不好查證了,查起來也有困難。
“那你是什麽時候找到黨仁弘的呢?”李承乾問道。
“兩年前。”那漢子說道:“草民打聽了不少人,才得知大伯被發配的地方,後來草民便不遠千裏找了過去,到了當地之後,尋找大伯的下落,也花費了不少時間。”
“那這封信呢?可是你大伯親筆所書?”李承乾問道。
“是。”那漢子說道:“這封信,的確是我大伯親筆所書,是幾年前寫下的,一直被大伯保存著,後來才交給了草民,讓草民帶到長安來呈送給陛下。”
“你是什麽時候從黨仁弘那邊出發來長安的?”李承乾問道。
“迴陛下,是一年前。”那漢子說道。
從黨仁弘被發配的地方到長安,途中走了一年。
說快不快,再加上中途有點兒什麽事兒的話,這個時間,也算是可以了。
也就是說,這封信是早就被黨仁弘寫出來了,他隻是要找個合適的機會呈送到長安城來。
“嗯,這樣吧,你先在長安城找個地方住下,若是朕有什麽想問的話,會派人帶你進宮的。”李承乾說道:“臨安,你去安排吧。”
“是。”臨安應聲道。
“是,草民遵旨。”那漢子叩首行禮道。
這事兒臨安肯定不能自己親自出宮去辦,所以,也就交給了侯在宣政殿外的內侍。
這書信,看上去倒像是黨仁弘的筆跡,不過也不能完全從筆跡上來判斷,畢竟這麽多年過去了,黨仁弘始終是老了,字跡也不會和從前一模一樣,而且最重要的是,黨仁弘的筆跡,李承乾也不認得,隻是看個眼熟罷了。
罪民黨仁弘敬陛下親啟信.......
從信上的語氣來看,是黨仁弘親自寫給李承乾的。
通篇信件讀下來,信中的意思是讓李承乾小心玄世璟,小心玄家,並且,黨仁弘還說出了十多年前玄世璟查他貪汙案時候的一些細節。
原本為黨仁弘斂財的那夥人藏匿的好好的,但是玄家確是能一擊製敵,迅速的找出他們藏匿的地方來,這說明什麽?說明玄家在見你個滬上的勢力實在是太大了,有些隱藏起來的東西,甚至連朝廷都查不到,正是因為如此,才要讓李承乾小心玄家,小心玄世璟。
另外,當年之所以沒有說出來這事兒,是因為當初他自己貪汙的事兒是真的,那時候不管他說什麽,朝堂上的人都會認為他是在攀誣玄世璟,不會相信的。
因此,事情的細節,在十多年之後的今天,黨仁弘才敢寫信向李承乾揭露。
李承乾看過信之後,臉色就不怎麽好了。
“陛下?”臨安在一邊兒站著,看著李承乾的這模樣,也是有些心驚膽戰的。
陛下這臉色,變得有些不一樣啊,有些可怕。
“臨安,我問你,這信是黨仁弘親自送來的,還是他托人送來?若是托人送來的話?又是什麽人來送的?”李承乾問道。
李承乾也不傻。
事情過去都這麽多年了,為什麽會恰巧在這個時候把信送過來揭露玄世璟?早些年的時候幹什麽去了?
要是黨仁弘的這封信與來俊臣彈劾玄世璟有關係的話,那長安城的消息,又是誰透漏給黨仁弘的呢?
這當中有種種疑點,李承乾得搞清楚了才是。
“迴陛下,這封信並非是黨仁弘親自送來的,而是一個約莫三十來歲的漢子送過來的,現在那漢子估計應該還在宮門口,陛下沒有迴應,宮門口的侍衛也不會讓他離開的。”臨安說道。
“嗯,你再走一趟,把人帶到宣政殿來,朕有話要問他。”李承乾說道。
“是,奴婢這就去辦。”臨安點頭應聲道。
李承乾看著手中的這封信,他想要稍微打壓一下玄家的心思是不假,但是也不會借著這個機會,讓一些與這件事無關的人參合進來,借題發揮,用來鉗製玄家。
因為玄家對朝廷來說,還有大用處,而且以玄家跟皇室之間的關係,就算是要打壓玄家,也不能讓玄家出事兒。
李承乾一母同胞的親妹妹可是玄家的當家主母,有這層關係在,無論如何,玄家在永輝朝也不能出事兒。
這親戚還沒出五服呢,現在把玄家給弄慘了,天下人該會如何議論皇室?
以後還有人敢跟皇室結親,還有人敢掏心掏肺的為朝廷效力嗎?
這諸多方麵的因素,李承乾也不得不都考慮進去。
先前糾結的原因也是理智與感情的交鋒,到現在位置,李承乾心裏還是惦念著一點兒情分的,要壓製,但是不能壓的太狠了。
一旦出手,齊國公玄世璟也肯定會理解到當中的意圖,隻要玄家退一步,這事兒不會有太大的後果。
原本李承乾是這麽想的,但是現在,李承乾要弄清楚黨仁弘的這封信是真的還是假的,這信上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陛下。”臨安領著一個約莫三十來歲的漢子走進了宣政殿之中。
“草民參見陛下。”那漢子跪在了地上行禮。
“免禮。”李承乾說道:“你是什麽人?”
“草民是黨仁弘的侄子,黨仁弘是草民的遠方親戚。”那漢子說道。
“朕當初沒聽說過,黨仁弘還有什麽侄子。”李承乾說道。
黨仁弘的家底,李承乾還是知道的,黨仁弘一家人,大多數都是死在戰場上,黨仁弘的幾個兒子也是如此,怎麽好端端的,又冒出一個侄子來?
“迴陛下的話,是遠房侄子,當初大伯他在朝中做官的時候,我們家一直都沒有與大伯他們聯係,怕被人說攀附權貴,後來,十多年前,大伯他出事兒,我們家也不知道,一直在幾年前,才知道大伯被發配,家裏人便讓我去找大伯的下落,再怎麽說,也是一家人,而當初我們雖然沒有到長安找大伯,但是大伯也慫了不少錢財,因此,即便是大伯出事,我們家也不能忘恩負義。”
李承乾點了點頭。
黨仁弘的這些遠房親戚,真實性那就不好查證了,查起來也有困難。
“那你是什麽時候找到黨仁弘的呢?”李承乾問道。
“兩年前。”那漢子說道:“草民打聽了不少人,才得知大伯被發配的地方,後來草民便不遠千裏找了過去,到了當地之後,尋找大伯的下落,也花費了不少時間。”
“那這封信呢?可是你大伯親筆所書?”李承乾問道。
“是。”那漢子說道:“這封信,的確是我大伯親筆所書,是幾年前寫下的,一直被大伯保存著,後來才交給了草民,讓草民帶到長安來呈送給陛下。”
“你是什麽時候從黨仁弘那邊出發來長安的?”李承乾問道。
“迴陛下,是一年前。”那漢子說道。
從黨仁弘被發配的地方到長安,途中走了一年。
說快不快,再加上中途有點兒什麽事兒的話,這個時間,也算是可以了。
也就是說,這封信是早就被黨仁弘寫出來了,他隻是要找個合適的機會呈送到長安城來。
“嗯,這樣吧,你先在長安城找個地方住下,若是朕有什麽想問的話,會派人帶你進宮的。”李承乾說道:“臨安,你去安排吧。”
“是。”臨安應聲道。
“是,草民遵旨。”那漢子叩首行禮道。
這事兒臨安肯定不能自己親自出宮去辦,所以,也就交給了侯在宣政殿外的內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