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的目光依舊認真的盯著玄世璟,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當初陛下舊疾複發,雖然經由太醫院的太醫調理,但是陛下的身體,關乎大唐,平日裏雖說太醫開了藥,內侍們也準時將湯藥送到陛下麵前,但是陛下經常處理起政事來,別說喝藥,便是吃飯,都不敢說及時,久而久之,本來應該能夠調理好的身體結果一直這麽拖遝著,臣得知了此事之後,才去找孫道長,讓孫道長看看是否能為陛下研製出新的藥方,並且有個什麽辦法能夠讓陛下您按時調理身體。”
“所以孫道長最後配出來的藥,就是李淳風拿給朕的那些丹藥?”李二陛下說道。
玄世璟點點頭“正是。”
“那為何當初不向朕說明,朕是那般不通情理之人?”李二陛下反問道。
“迴陛下,其實此事無關乎情理。”玄世璟說道:“臣曾經的經曆與遭遇,陛下是知道的,當年臣在於闐的時候,跟隨在袁守誠道長身邊,也是接觸了將近十年的醫家典籍,跟隨著袁守誠道長學了醫術,臣大言不慚也可說一句,即便是臣不在朝做官,迴家開個藥鋪做個郎中也是足夠的。”
李二陛下的眉頭皺了皺,這是什麽意思?誇自己醫術好?還是有什麽別的意思?
“在治病一說,其實重要的不完全是藥如何,而是一個人的心態。”玄世璟站在宣政殿中,侃侃而談:“一個人的心態好了,百病不擾,一個人的心態不好了,喘口氣兒重了都覺得自己身體有毛病,身體有疾之人,心態好了,配合藥石,醫治起來,用的時間都是短的,即便是不治之症,都能延長其剩餘的壽命,若是一人身患疾病,整日愁雲慘霧,病情或許會來的越來越猛烈,到最後即便不是什麽大病,成了心病之後,也便成了大病,臣當初與李道長合謀,瞞住陛下將丹藥給陛下,讓陛下以為那就是靈丹妙藥,陛下心態自然是好的,會按照每日的時辰按時吃藥,調理身體,於陛下有益。”
“哦?還有這麽一說?”李二陛下眯著眼睛問道。
玄世璟說的話怎麽聽怎麽都不靠譜。
“此事或許可以做個試驗。”玄世璟說道:“從長安城中,找一個身患絕症的人,讓孫道長為其診脈,孫道長應該能知道他剩下的日子還有多少,然後接下來讓孫道長向他撒個謊,就說這並不是什麽大病,迴去吃兩貼藥,該吃吃,該水水,看看這得了絕症的人能夠活多久,是否比孫道長預測判定的時間要久的多........至於讓小病的人變成重兵,此事不宜試驗,但是有前一個試驗,足以證明臣說的話是有據可循的。”
李二陛下見玄世璟說的這般堅定,幾乎是斬釘截鐵,心中已經相信了七成,李二陛下了解玄世璟,知道這個孩子不會在他麵前撒謊。
若是真照著玄世璟說的這樣,那自己的風疾之症雖說不能徹底根治,但也總還是有希望的不是?這樣一來,那揭穿這件事情的太醫就是居心叵測了。
不過那太醫居心叵測也不必用玄世璟的話來證明,在發生這件事的第二天他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家裏,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件事情隻是揭穿了而已,何必好端端的搭上一條人命呢?這背後到底還有什麽人,什麽事?
若說這背後沒有事兒,無論是李二陛下還是玄世璟都不會相信。
那個太醫院的太醫死在家裏,官府查探的結果是天黑不小心掉進了府上後院兒的池子,淹死的。
但是這種借口也就是偏偏外麵不明就裏的人,李二陛下可精著呢。
在自家後院兒掉進池子淹死,怎麽可能,誰對自己家不熟悉?閉著眼睛走路也知道路在哪兒,又怎麽會失足掉進水池裏,即便是不小心掉進水池裏,不唿喊,不喊救命嗎?當時後院兒就一個人都沒有嗎?
顯然這太醫死的也太過蹊蹺了。
太醫的屍體被送到了大理寺,讓大理寺的仵作勘驗,結果什麽都沒勘驗出來,因此太醫的死,除卻李二陛下要查,記在了心裏之外,旁人也隻是知道了消息,然後就這麽過去了。
好端端的誰會去在意一個被淹死在自家水池裏的太醫?又沒有多深厚的交情。
“那依你之見呢?”李二陛下問道。
玄世璟拱手說道:“太醫揭穿此事之後在死在了自己家裏,臣鬥膽猜測,揭露此事,或許並非是太醫院的那位太醫的本意,那太醫背後,應是還有人,隻是這人是誰,臣暫且未至,以臣看來,揭穿此事有什麽好處呢?打擊了陛下,打擊了道門,打擊了李淳風,這麽看來,這背後之人的目標也無非就是這三個而已,臣迴長安的時間尚短,暫且還不知道長安城內詳細的情況是如何。”
玄世璟不知道長安城內的情況和風向,所以也不敢貿然下結論。
李二陛下點點頭,玄世璟分析的也有道理,看來往後要查的地方又要增加了許多,不僅僅是要查大明宮和太極宮,還有長安城的道家,還有與李淳風接觸過的人,這些都要查。
迄今為止,李二陛下倒是覺得這件事兒就是衝著自己來的,不像是衝著李淳風和道門來的。
李淳風整日在觀星台住著,過著與世無爭的清淨生活,甚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算是得罪人,他上哪兒得罪去?
至於道家,道家的死對頭就是佛門了,結果道家出了這樣的事情,道家在長安城的代表人物李淳風被朝廷抓了起來,送進了天牢,這麽好的一個反擊的機會,長安城及周邊的佛門卻都沒有動靜。
這都這麽長時間了,雙方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所以李二陛下覺得,這也不是針對佛門的。
那剩下的就是自己了,或者,還有一個玄世璟?
既然知道丹藥並非靈丹妙藥,那肯定是自己服用的那些丹藥不知道什麽時候泄露出去了。
“當初陛下舊疾複發,雖然經由太醫院的太醫調理,但是陛下的身體,關乎大唐,平日裏雖說太醫開了藥,內侍們也準時將湯藥送到陛下麵前,但是陛下經常處理起政事來,別說喝藥,便是吃飯,都不敢說及時,久而久之,本來應該能夠調理好的身體結果一直這麽拖遝著,臣得知了此事之後,才去找孫道長,讓孫道長看看是否能為陛下研製出新的藥方,並且有個什麽辦法能夠讓陛下您按時調理身體。”
“所以孫道長最後配出來的藥,就是李淳風拿給朕的那些丹藥?”李二陛下說道。
玄世璟點點頭“正是。”
“那為何當初不向朕說明,朕是那般不通情理之人?”李二陛下反問道。
“迴陛下,其實此事無關乎情理。”玄世璟說道:“臣曾經的經曆與遭遇,陛下是知道的,當年臣在於闐的時候,跟隨在袁守誠道長身邊,也是接觸了將近十年的醫家典籍,跟隨著袁守誠道長學了醫術,臣大言不慚也可說一句,即便是臣不在朝做官,迴家開個藥鋪做個郎中也是足夠的。”
李二陛下的眉頭皺了皺,這是什麽意思?誇自己醫術好?還是有什麽別的意思?
“在治病一說,其實重要的不完全是藥如何,而是一個人的心態。”玄世璟站在宣政殿中,侃侃而談:“一個人的心態好了,百病不擾,一個人的心態不好了,喘口氣兒重了都覺得自己身體有毛病,身體有疾之人,心態好了,配合藥石,醫治起來,用的時間都是短的,即便是不治之症,都能延長其剩餘的壽命,若是一人身患疾病,整日愁雲慘霧,病情或許會來的越來越猛烈,到最後即便不是什麽大病,成了心病之後,也便成了大病,臣當初與李道長合謀,瞞住陛下將丹藥給陛下,讓陛下以為那就是靈丹妙藥,陛下心態自然是好的,會按照每日的時辰按時吃藥,調理身體,於陛下有益。”
“哦?還有這麽一說?”李二陛下眯著眼睛問道。
玄世璟說的話怎麽聽怎麽都不靠譜。
“此事或許可以做個試驗。”玄世璟說道:“從長安城中,找一個身患絕症的人,讓孫道長為其診脈,孫道長應該能知道他剩下的日子還有多少,然後接下來讓孫道長向他撒個謊,就說這並不是什麽大病,迴去吃兩貼藥,該吃吃,該水水,看看這得了絕症的人能夠活多久,是否比孫道長預測判定的時間要久的多........至於讓小病的人變成重兵,此事不宜試驗,但是有前一個試驗,足以證明臣說的話是有據可循的。”
李二陛下見玄世璟說的這般堅定,幾乎是斬釘截鐵,心中已經相信了七成,李二陛下了解玄世璟,知道這個孩子不會在他麵前撒謊。
若是真照著玄世璟說的這樣,那自己的風疾之症雖說不能徹底根治,但也總還是有希望的不是?這樣一來,那揭穿這件事情的太醫就是居心叵測了。
不過那太醫居心叵測也不必用玄世璟的話來證明,在發生這件事的第二天他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家裏,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件事情隻是揭穿了而已,何必好端端的搭上一條人命呢?這背後到底還有什麽人,什麽事?
若說這背後沒有事兒,無論是李二陛下還是玄世璟都不會相信。
那個太醫院的太醫死在家裏,官府查探的結果是天黑不小心掉進了府上後院兒的池子,淹死的。
但是這種借口也就是偏偏外麵不明就裏的人,李二陛下可精著呢。
在自家後院兒掉進池子淹死,怎麽可能,誰對自己家不熟悉?閉著眼睛走路也知道路在哪兒,又怎麽會失足掉進水池裏,即便是不小心掉進水池裏,不唿喊,不喊救命嗎?當時後院兒就一個人都沒有嗎?
顯然這太醫死的也太過蹊蹺了。
太醫的屍體被送到了大理寺,讓大理寺的仵作勘驗,結果什麽都沒勘驗出來,因此太醫的死,除卻李二陛下要查,記在了心裏之外,旁人也隻是知道了消息,然後就這麽過去了。
好端端的誰會去在意一個被淹死在自家水池裏的太醫?又沒有多深厚的交情。
“那依你之見呢?”李二陛下問道。
玄世璟拱手說道:“太醫揭穿此事之後在死在了自己家裏,臣鬥膽猜測,揭露此事,或許並非是太醫院的那位太醫的本意,那太醫背後,應是還有人,隻是這人是誰,臣暫且未至,以臣看來,揭穿此事有什麽好處呢?打擊了陛下,打擊了道門,打擊了李淳風,這麽看來,這背後之人的目標也無非就是這三個而已,臣迴長安的時間尚短,暫且還不知道長安城內詳細的情況是如何。”
玄世璟不知道長安城內的情況和風向,所以也不敢貿然下結論。
李二陛下點點頭,玄世璟分析的也有道理,看來往後要查的地方又要增加了許多,不僅僅是要查大明宮和太極宮,還有長安城的道家,還有與李淳風接觸過的人,這些都要查。
迄今為止,李二陛下倒是覺得這件事兒就是衝著自己來的,不像是衝著李淳風和道門來的。
李淳風整日在觀星台住著,過著與世無爭的清淨生活,甚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算是得罪人,他上哪兒得罪去?
至於道家,道家的死對頭就是佛門了,結果道家出了這樣的事情,道家在長安城的代表人物李淳風被朝廷抓了起來,送進了天牢,這麽好的一個反擊的機會,長安城及周邊的佛門卻都沒有動靜。
這都這麽長時間了,雙方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所以李二陛下覺得,這也不是針對佛門的。
那剩下的就是自己了,或者,還有一個玄世璟?
既然知道丹藥並非靈丹妙藥,那肯定是自己服用的那些丹藥不知道什麽時候泄露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