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玄世璟的話,在場的幾人都點點頭,先不說打或者不打,玄世璟說的這番話,是沒毛病的。


    卑沙城三麵環海,一麵臨山,山中資源豐富的很,隻要在高句麗的軍隊反應過來並到達卑沙城之前,唐軍伐夠足夠的木柴,囤積足夠的軍備,就能夠輕輕鬆鬆的守住卑沙城,而大唐的水軍也會依靠著卑沙城駐紮在海港,這樣一來,無論是地麵或者是海上,守住卑沙城綽綽有餘,而且水軍的機動性強,順便擔負著唐軍的軍資運輸,是沒有問題的,隻是這樣以來,就十分考驗大唐的水軍了。


    “照著璟兒的說法,是要最先攻占卑沙城?”李二陛下問道。


    玄世璟搖搖頭,笑道:“非也,單單攻打下卑沙城的話,守住卑沙城會變的十分困難,因為到時候,四周都是高句麗的軍隊,進入卑沙城的大唐軍隊,就是一支孤軍,而且攻占卑沙城的主力是水軍,不擅陸戰及守城,四周環敵的情況下,這支軍隊就會完全的是去原本該有的機動性,小臣的意思是,兵分兩路,水軍和陸軍,同時進攻,水師攻占卑沙城,陸上的軍隊直接開往聊東城。”


    李孝恭聞言,連連點頭,玄世璟的想法倒是與他不謀而合,隻是對於卑沙城的作用與水軍的作用,玄世璟說的更加詳細,而且,照著玄世璟是說法,卑沙城和水軍在整個遼東戰局當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遼東城,若說安市城是高句麗的門戶,那遼東城就是高句麗的屏障了,遼東城緊鄰著遼水,可謂是易守難攻,但是作為大唐揮師東進的第一個目標,攻克遼東城,隻能勝,不能敗,所以領軍攻打遼東城的將領,顯得尤為重要。”玄世璟手指挪到了遼東城上麵,而遼東城的前麵,正好就是遼水。


    玄世璟看著地圖稍微思索了一番,接著說道:“在攻打遼東城的同時,還要考慮高句麗一方的援軍,遼東城的後麵就是國內稱與哥勿,兩座城池都是兵城,遼東城這邊一旦開打,兩座城池之內的兵馬就一定會來增援遼東城,若是不想戰事膠著,所以,取遼東城,也要快,攻打遼東城,不動則以,一動,盡可能一戰而定之。”


    “國內成與哥勿離著遼東城急行軍僅需四天,這還是當中大多都是山路的原因,其實若是攻打遼東城進入膠著,可以派遣一支兵馬,在兩城與遼東城之間的山路上,進行伏擊,則大勝。”劉弘基上前,指著國內成與遼東城之間的山脈說道:“這樣以來,既能阻截了來自兩城的援兵,又給了後麵大軍足夠多的時間來攻克遼東城。”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隻是站在一邊兒,默默的聽著,不做言語,現如今陛下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這仗肯定是要打的,沒看見人家四個,都已經開始研究這仗怎麽打了嗎。


    長孫無忌在心裏默默的歎了口氣,也罷,遼東對於大唐來說,也是塊心事,早早的了卻了也好,反正早晚都要打,什麽時候打不是打。


    這麽想,倒也有幾分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反正陛下你開心就好,打就打,大不了到時候把自家的幾個後輩,也安排到軍中去,也不吃虧。


    想明白了,長孫無忌這才上前拱手說道:“陛下,遼東戰事一旦開打,大唐水軍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臣覺得,若是陛下下定決心要打,這水師,恐怕現在就要下旨,趕緊下水操練起來,這次是從平州港口直達卑沙城,航行距離遠,海上情況複雜,對於水師,也是個重大考驗,就算克服了海上的艱難險阻,到了卑沙城,若是士兵戰鬥能力十不存一,也是徒勞的。”


    “輔機說的不錯,到七月份,還有三個月的功夫,這三個月朕會下旨讓水軍抓緊操練,以應對遼東戰事,所需軍費,全部都由內務府供給。”李二陛下大手一揮說道。


    話說到這個份上,今年七月出兵攻打高句麗已經成為了定居,誰也無法挽迴,這仗既然要打,最好能打的漂亮些,希望高建武與泉蓋蘇文之間的鬥爭,不要這麽早就結束。


    大唐要出兵攻打高句麗,眾人都是希望在高句麗的這場內鬥當中,泉蓋蘇文能夠爭氣一些,這樣,大唐出兵,名正言順,因為現如今長安這裏還有個高桓權,是正兒八經的榮留王太子,一旦泉蓋蘇文在高句麗的內鬥當中獲得勝利,那大唐就直接帶著高桓權打向高句麗就是了。


    高桓權就算再怎麽不濟,也占了“正統”兩字,他泉蓋蘇文再怎麽英雄一世,也是逆臣。


    去年高桓權來長安城的一大目的就是為了向大唐請求援助,現在,大唐也應該給高桓權一個明確的答複了。


    而李二陛下說水軍的一切費用全都由內務府供給,也就說明,出兵遼東攻打高句麗,完全用不著國庫那邊兒糙心,這樣一來,戶部也就沒話可說了,戶部沒有錢,在朝堂上哪兒來的話語權。


    現在的內務府可是非比尋常了,說起內務府,玄世璟的心也是一抽,說不定內務府大多數錢財還都是從盛唐商會來的呢,當年玄世璟要在長安城立足,將盛唐商會的股份給了李承乾哥兒仨,可是現在看看,除卻當年修建暖閣之外,這些年哥兒仨過的也沒富裕到哪兒去,這錢,說不定就讓他們給孝敬李二陛下了。


    不過這麽做也無可厚非,作為皇子,手裏留這麽多錢想要做什麽?還不如將錢都交上去,至少不會讓人生疑,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李二陛下在知道前隋舊臣在長安之後,才沒有立刻行動,沒有對李恪產生疑心什麽的,而是耐心的等著李恪的態度。若是當年李恪將商會的分紅全都囤積在府中或者是送離長安,那現在這些前隋舊臣的事情,任憑李恪有十張嘴,他也說不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第一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青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青空並收藏大唐第一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