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進入海順公司以來,江凱國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對檢舉人的尋找。從那封信中可以清楚地得知,寫信人握有關鍵的證據,最起碼也能指出一條揭穿海順公司走私的直接途徑。一隻黃鼠狼在天天偷雞,檢舉人就是熟悉那隻黃鼠狼的知情者。隻要有了檢舉人的協助,肯定會事半功倍,偵破加速。他仔細地琢磨過,能清楚海順公司底細的,應該是海順公司的職員,而所有的職員當中,在財會部工作的可能性最大,或許還擔當著財會部經理或副經理的重要職位。可是在這十幾天的時間裏,那位檢舉者卻始終沒有出現。
起初,看著幾個人有點像,心裏也暗暗地做了“圈定”。這些天多次出入財會部,也有意地借請教財會知識的機會與他們單獨談過話,但在反複的接觸和試探之中又不得不一一從圈內劃去。依照多年積攢的辦案經驗,那幾個隻是見到前來辦案的警察有些緊張,表情不大自然,或者有的天生一個見麵熟,顯得有些熱情,乍一看有點像,但又的確不是檢舉人。迷茫之時曾做過檢舉人不是海順公司職員的假設,但很快便被自己否定掉了。因為那種可能性極小,甚至不可思議。如果不是海順公司的職員,如果不是在財會部這個掌握著全企業核心機密的部門工作的人,又何以掌握海順走私的內幕?黑道上將走私與販毒並列,稱之為“上前線”,有哪一個走私者會將這種掉腦袋的事情泄露給局外人?
江凱國企盼著檢舉人能主動出現,同時也開始了新一輪觀察,仔細搜尋。突然,一副不冷不熱的麵孔跳入了他的腦海,那就是田芬。記得此案開始調查的第一天就見過她,當時她正在接電話,見到一幫身著警服的人走進財會部時愣了一下。確切地說,那一天海順公司的所有員工在江凱國所帶領的刑警麵前都出現過短暫的愣怔,江凱國也就沒能將她的那種瞬間出現的表情從眾多的相同表情中摘揀出來。過了兩天,江凱國帶著請來的會計師再次來到財會部要清查賬目,迎麵碰見了她。看她的樣子,像是正要出門。江凱國衝她禮貌地點點頭,想隨口說一句“我找你們部門經理”,但田芬卻先開了口:“你們來啦?”接著微微一笑,說:“我們經理在裏邊。”說著朝財會部經理的單間輕輕地揚了揚臉,話一落音便匆匆地離去了。江凱國立即對她發生了興趣,因為在她得體的舉止和文雅的微笑中帶著一種親近感,也透著一股明顯的被有意控製著的熱情,隻是囿於查案組剛剛介入海順公司不便過早地亮出自己的身份。
海順公司是本市赫赫有名的企業,如日中天,備受市級領導青睞,正紅得發紫,海關緝私專案組都未能撼動其一根汗毛,檢舉人謹言慎行,有意遮掩,應在情理之中。再者,檢舉人通常在心理上都很矛盾,即想協助公安將犯罪之人早日繩之以法,又特別擔心自己的行為會惹來禍端,麵對一個強大的對手則更會如此。
看著她走進電梯的背影,江凱國便決定了要找她好好談一談,首先對她的身份做進一步認定,進而打消她的顧慮,爭取在她的配合之下早結此案。但那天等他與財會部經理談了話,將查賬人員安排到一間會議室,又將所有應該注意的事項對手下做了安頓之後,卻已經到了海順公司下班的時間。職員們爭先恐後地湧出了海順大廈,田芬也迴了家。次日一早江凱國便來到了財會部,但田芬的那張寫字桌卻沒有人。保護檢舉人,不暴露檢舉人是辦案的基本準則之一,於是他裝作不經意的樣子問起了田芬,這才知道田芬隨公司的一位副總經理乘頭天晚間的火車出了差。江凱國耐心地等了幾天,見她一迴來便讓一位警員將她請到了查案組辦公室。但出乎意料的是,當與她麵對麵地坐在一起,說起要徹底查清海順公司的走私行為時,她的表情卻是一臉的冰冷。
那是進入海順公司的第九天下午,她進來坐下之後,警員按照江凱國事先的安排退了出去,輕輕地關上了門,房間裏隻有她和江凱國兩個人。江凱國先是端過一杯茶,熱情地放在她的麵前,然後坐迴到桌子的另一頭,她的對麵。
“本來是早就想找你談談的,結果你出差了。”
“為什麽一定要找我談話?”
“你放心,我們已經找過了很多人。我是想問問,據你所知公司所有的成品都是按照來料加工協議和海關的規定發往境外的嗎?”
“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這次來調查海順公司,直接的原因是寄給我們的檢舉信。”
“哦,這我聽說過,是有人揭發了公司,你們才來的。”
“不知道你清楚不清楚,檢舉信不止一封。檢舉人沒有署名,隻說是在適當的時候會出來協助,提供詳細的證據。可是我們的調查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星期,這位檢舉人還沒有出麵與我們聯係,甚至連一點點暗示也沒有。”
“是嗎?那你們得好好下下功夫。檢舉人是絕對不會輕易站出來的。”
那天的談話很不順利,無論江凱國怎樣地告訴她對於這次調查警方已經下定了非弄個水落石出不可的決心,他以及他手下的探長還有警員們絕不會對此案半途而廢,更不可能將檢舉人陷於不利的境地,但她自始至終都是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與先前的印象判若兩人,那種親近感和壓抑不住的熱情似乎出了趟差便在路途中隨風飄逝了。
其實,江凱國一時也很難認定田芬就是檢舉人,單憑一兩次接觸的確不好下結論,後來隨著另外幾個人進入了他的視線,也就漸漸地淡化了。然而今天想起來,再反複而且仔細地琢磨琢磨田芬前前後後的行為和言語,卻覺得她與檢舉人十分吻合。首先,她的那種親近感和有所按捺的熱情是在其他海順公司職員的臉上沒有見到的;其次,那次談話時雖然她變得冷漠,原有的友善一掃而空,但她所說的那些話卻耐人尋味,有點藏頭露尾的樣子。會不會有人也看出了她,在那次出差時給她施加了壓力,原本就提心吊膽的她便不得不縮了迴去?否則對查案者的態度絕不會在短短的幾天之內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
起初,看著幾個人有點像,心裏也暗暗地做了“圈定”。這些天多次出入財會部,也有意地借請教財會知識的機會與他們單獨談過話,但在反複的接觸和試探之中又不得不一一從圈內劃去。依照多年積攢的辦案經驗,那幾個隻是見到前來辦案的警察有些緊張,表情不大自然,或者有的天生一個見麵熟,顯得有些熱情,乍一看有點像,但又的確不是檢舉人。迷茫之時曾做過檢舉人不是海順公司職員的假設,但很快便被自己否定掉了。因為那種可能性極小,甚至不可思議。如果不是海順公司的職員,如果不是在財會部這個掌握著全企業核心機密的部門工作的人,又何以掌握海順走私的內幕?黑道上將走私與販毒並列,稱之為“上前線”,有哪一個走私者會將這種掉腦袋的事情泄露給局外人?
江凱國企盼著檢舉人能主動出現,同時也開始了新一輪觀察,仔細搜尋。突然,一副不冷不熱的麵孔跳入了他的腦海,那就是田芬。記得此案開始調查的第一天就見過她,當時她正在接電話,見到一幫身著警服的人走進財會部時愣了一下。確切地說,那一天海順公司的所有員工在江凱國所帶領的刑警麵前都出現過短暫的愣怔,江凱國也就沒能將她的那種瞬間出現的表情從眾多的相同表情中摘揀出來。過了兩天,江凱國帶著請來的會計師再次來到財會部要清查賬目,迎麵碰見了她。看她的樣子,像是正要出門。江凱國衝她禮貌地點點頭,想隨口說一句“我找你們部門經理”,但田芬卻先開了口:“你們來啦?”接著微微一笑,說:“我們經理在裏邊。”說著朝財會部經理的單間輕輕地揚了揚臉,話一落音便匆匆地離去了。江凱國立即對她發生了興趣,因為在她得體的舉止和文雅的微笑中帶著一種親近感,也透著一股明顯的被有意控製著的熱情,隻是囿於查案組剛剛介入海順公司不便過早地亮出自己的身份。
海順公司是本市赫赫有名的企業,如日中天,備受市級領導青睞,正紅得發紫,海關緝私專案組都未能撼動其一根汗毛,檢舉人謹言慎行,有意遮掩,應在情理之中。再者,檢舉人通常在心理上都很矛盾,即想協助公安將犯罪之人早日繩之以法,又特別擔心自己的行為會惹來禍端,麵對一個強大的對手則更會如此。
看著她走進電梯的背影,江凱國便決定了要找她好好談一談,首先對她的身份做進一步認定,進而打消她的顧慮,爭取在她的配合之下早結此案。但那天等他與財會部經理談了話,將查賬人員安排到一間會議室,又將所有應該注意的事項對手下做了安頓之後,卻已經到了海順公司下班的時間。職員們爭先恐後地湧出了海順大廈,田芬也迴了家。次日一早江凱國便來到了財會部,但田芬的那張寫字桌卻沒有人。保護檢舉人,不暴露檢舉人是辦案的基本準則之一,於是他裝作不經意的樣子問起了田芬,這才知道田芬隨公司的一位副總經理乘頭天晚間的火車出了差。江凱國耐心地等了幾天,見她一迴來便讓一位警員將她請到了查案組辦公室。但出乎意料的是,當與她麵對麵地坐在一起,說起要徹底查清海順公司的走私行為時,她的表情卻是一臉的冰冷。
那是進入海順公司的第九天下午,她進來坐下之後,警員按照江凱國事先的安排退了出去,輕輕地關上了門,房間裏隻有她和江凱國兩個人。江凱國先是端過一杯茶,熱情地放在她的麵前,然後坐迴到桌子的另一頭,她的對麵。
“本來是早就想找你談談的,結果你出差了。”
“為什麽一定要找我談話?”
“你放心,我們已經找過了很多人。我是想問問,據你所知公司所有的成品都是按照來料加工協議和海關的規定發往境外的嗎?”
“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這次來調查海順公司,直接的原因是寄給我們的檢舉信。”
“哦,這我聽說過,是有人揭發了公司,你們才來的。”
“不知道你清楚不清楚,檢舉信不止一封。檢舉人沒有署名,隻說是在適當的時候會出來協助,提供詳細的證據。可是我們的調查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星期,這位檢舉人還沒有出麵與我們聯係,甚至連一點點暗示也沒有。”
“是嗎?那你們得好好下下功夫。檢舉人是絕對不會輕易站出來的。”
那天的談話很不順利,無論江凱國怎樣地告訴她對於這次調查警方已經下定了非弄個水落石出不可的決心,他以及他手下的探長還有警員們絕不會對此案半途而廢,更不可能將檢舉人陷於不利的境地,但她自始至終都是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與先前的印象判若兩人,那種親近感和壓抑不住的熱情似乎出了趟差便在路途中隨風飄逝了。
其實,江凱國一時也很難認定田芬就是檢舉人,單憑一兩次接觸的確不好下結論,後來隨著另外幾個人進入了他的視線,也就漸漸地淡化了。然而今天想起來,再反複而且仔細地琢磨琢磨田芬前前後後的行為和言語,卻覺得她與檢舉人十分吻合。首先,她的那種親近感和有所按捺的熱情是在其他海順公司職員的臉上沒有見到的;其次,那次談話時雖然她變得冷漠,原有的友善一掃而空,但她所說的那些話卻耐人尋味,有點藏頭露尾的樣子。會不會有人也看出了她,在那次出差時給她施加了壓力,原本就提心吊膽的她便不得不縮了迴去?否則對查案者的態度絕不會在短短的幾天之內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