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百姓亦為國思
兇狠小道姑手撕全京城殘王來遞刀 作者:糖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日時間,徹夜發放撫恤與軍餉。
戶部官員來到唐朝朝麵前,他眼中帶著疲憊道。
“啟稟雲鸞王,這本賬冊上,有兩人的家人還未出現。”
按理來說同一個村的,理應知道朝廷在分發撫恤才對。
唐朝朝接過名冊,看了看道。
“還有多少人沒來?
將名字與村子都重新記錄,還要去下一城,待無人後,你們也早些休息。”
“累,但心裏暖和,下官這就將名冊統一整理。”
鼓勵了戶部官員,唐朝朝走出縣府,荊業縣首黃於皓趕忙追了出來。
“雲鸞王,可需要下官來幫忙?”
“在此坐鎮即可,眼下人數不多,卻也不少。
旁的事不用你費心,本王去去就迴。”
“下官明白。”
唐朝朝騎上絕影,沿著街道尋找,沒一會兒便看到一個茶鋪,小旗招展下有著帝聽堂的標誌。
“掌櫃的在嗎?”
後堂布簾被掀開,掌櫃一露頭便是一驚,快步上前道。
“草民參見雲鸞王。”
“不必多禮,本王來此就是想問問荊業城可有不法之事?”
掌櫃點了點頭道。
“要說往年,還真有不少,這世道就是如此。
不過現在卻沒了,一個個搖身一變全都成了大善人。
這還是托了您的福。”
唐朝朝麵露不解,掌櫃解釋道。
“以往他們做了惡事,憑借關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現在康國有您在,這些家夥再不洗心革麵,恐有大禍臨身。”
“朝廷在荊業城分發撫恤餉銀,有不少人沒來,可是因為缺糧,無錢,或家中出了什麽變故?”
按理說,能夠出征淮城的百姓,家中都有人在。
就算無錢過活,亦可讓村中的人接濟。
“餓死人倒不至於,咱們閩西四季如春,野菜從未間斷過。
最多就是沒油水,現在又無天災,人禍也少。
依草民之見,他們應是不想來取。”
不想來取?家人為國舍命,朝廷下發撫恤,他們卻想給朝廷省銀子。
唐朝朝來時從未有過這種想法。
相比之下,自己所做,還是太少。
“雲鸞王您放心,如今帝聽堂已經擺在了明麵上,若有不法不平之事,我們一定會將消息傳迴京中。”
帝聽堂監察下,各地治安相比以往也好了不少。
為了避免帝聽堂與地方如濟嶺州一般相互勾連,帝聽堂便一分為二,一明一暗。
明麵上的帝聽堂都是康國各地的鋪麵,至於暗麵的,則在康國四處查訪,位置不固定。
“有勞了,既無事,本王告辭。”
“您慢走。”
待返迴縣府,唐朝朝看著沒有來領取的名冊,便讓淮城軍帶上撫恤餉銀與骨灰,分別前往各個村中。
小鬆村,唐朝朝背著包袱,這村落距離荊業城並不遠。
翻過一座山便到,青山腳下一個不大的村子,潺潺溪水從村旁流淌而過。
炊煙嫋嫋,孩童們在村口嬉鬧。
“雲鸞王?”
領過撫恤的婦人,一眼便認出了唐朝朝。
“大娘,咱們這裏還有兩戶未領撫恤,怎不見人呐。”
婦人聞言笑道。
“這還讓您親自跑一趟,應是邱家兩戶吧?
他們家日子過的不錯,家裏還有兩個兒子,說這錢就給朝廷。
說是圖這些撫恤,也不會讓兒子去淮城。”
唐朝朝肅然起敬。
“那也不行,朝廷有銀子的,您知道他們在哪嗎?”
“知道,他們兒子進山打獵,兩個人雖分家,但關係不錯。
就在那邊,您看到翻地的人了嗎?
就是他們。”
“多謝,那我過去了。”
婦人點了點頭,兒子戰死的陰霾也少了許多。
兩個兩鬢灰白的男人,身穿帶著補丁的布衣,揮動著鋤頭。
馬蹄聲傳來,其中一個撐著鋤頭,好奇的觀望著。
唐朝朝下馬快步上前道。
“兩位可是邱誌強,邱誌壯的家人?”
揮動的鎬頭停止,男人轉過頭,擦了擦腦門上的汗水,有些不確定的道。
“您,是雲鸞王?”
“是我,朝廷撫恤怎可不要,我是特意來給你們送銀子的。”
唐朝朝將包袱拿下來繼續道。
“我知兩位的心思,但朝廷並不缺錢,還請放心收下。”
撐著鋤頭的男人忙擺手道。
“朝廷如何會不缺銀子,死了那麽多人,我們還有力氣,不擔心沒活路。”
“就是,這錢我們不能要。
當時他要去,我就跟他說了,男兒報國,生死由命。”
唐朝朝走進田裏,將銀子放到地上解釋道。
“朝廷真不缺銀子,以往隻發五十兩撫恤,這次有一百兩。
大家拿了錢,將日子過好,也不枉將士們為國死戰。
您二老若是不拿,我這輩子都不會踏實。”
“朝廷真不缺?”
“真不缺,而且以後還會想辦法讓大家都富裕起來。”
唐朝朝耐心給兩人解釋,身穿補丁布衣在田間勞作,不取撫恤,在這樣的人麵前,她都矮上三分。
“那咱們就收了,不過朝廷可帶迴我兒的骨灰?”
唐朝朝眼底劃過不忍,卻還是要說。
“沒有,他們留在了淮城。”
有些屍體無法辨認,鐵蹄踩踏,隻能一起燒了葬在淮城外的祁蒙山脈上。
兩人眼眶一紅,其實他們去過荊業城,在得知沒有骨灰迴來,便迴到了村中。
如今再次確認一遍,心裏不難過才是假的。
“多謝雲鸞王。”
“那我就先迴去了,等城中發淮城戰服,您兩位別忘了去取。”
“您留下吃個飯吧,咱們小鬆村的鬆子可好吃了。”
唐朝朝搖了搖頭,從地上抓了一把土用布包好道。
“就帶它吧,多謝了。”
土為萬物之母,對於農人來說,沒有比它更珍貴的東西。
躬身一禮,唐朝朝快步騎上絕影道。
“我會再迴來的,一定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雲鸞王您慢點。”
“路上小心呐。”
本是唐朝朝有感而來的事,卻被一傳十十傳百,逐漸擴散開來。
從此以後,百姓授土給當地官員,被視為最崇高的禮物。
官員臨行前帶上任職之地的一小盒故土,雖不是家鄉,卻勝似家鄉。
亦說明官員任職期間,地方清明,百姓對其愛戴。
五天後,唐朝朝帶著淮城軍離開了荊業縣。
黃於皓在城門口躬身看著隊伍遠去。
“先帝與當今陛下同樣聖明,雲鸞王真巾幗也。”
戶部官員來到唐朝朝麵前,他眼中帶著疲憊道。
“啟稟雲鸞王,這本賬冊上,有兩人的家人還未出現。”
按理來說同一個村的,理應知道朝廷在分發撫恤才對。
唐朝朝接過名冊,看了看道。
“還有多少人沒來?
將名字與村子都重新記錄,還要去下一城,待無人後,你們也早些休息。”
“累,但心裏暖和,下官這就將名冊統一整理。”
鼓勵了戶部官員,唐朝朝走出縣府,荊業縣首黃於皓趕忙追了出來。
“雲鸞王,可需要下官來幫忙?”
“在此坐鎮即可,眼下人數不多,卻也不少。
旁的事不用你費心,本王去去就迴。”
“下官明白。”
唐朝朝騎上絕影,沿著街道尋找,沒一會兒便看到一個茶鋪,小旗招展下有著帝聽堂的標誌。
“掌櫃的在嗎?”
後堂布簾被掀開,掌櫃一露頭便是一驚,快步上前道。
“草民參見雲鸞王。”
“不必多禮,本王來此就是想問問荊業城可有不法之事?”
掌櫃點了點頭道。
“要說往年,還真有不少,這世道就是如此。
不過現在卻沒了,一個個搖身一變全都成了大善人。
這還是托了您的福。”
唐朝朝麵露不解,掌櫃解釋道。
“以往他們做了惡事,憑借關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現在康國有您在,這些家夥再不洗心革麵,恐有大禍臨身。”
“朝廷在荊業城分發撫恤餉銀,有不少人沒來,可是因為缺糧,無錢,或家中出了什麽變故?”
按理說,能夠出征淮城的百姓,家中都有人在。
就算無錢過活,亦可讓村中的人接濟。
“餓死人倒不至於,咱們閩西四季如春,野菜從未間斷過。
最多就是沒油水,現在又無天災,人禍也少。
依草民之見,他們應是不想來取。”
不想來取?家人為國舍命,朝廷下發撫恤,他們卻想給朝廷省銀子。
唐朝朝來時從未有過這種想法。
相比之下,自己所做,還是太少。
“雲鸞王您放心,如今帝聽堂已經擺在了明麵上,若有不法不平之事,我們一定會將消息傳迴京中。”
帝聽堂監察下,各地治安相比以往也好了不少。
為了避免帝聽堂與地方如濟嶺州一般相互勾連,帝聽堂便一分為二,一明一暗。
明麵上的帝聽堂都是康國各地的鋪麵,至於暗麵的,則在康國四處查訪,位置不固定。
“有勞了,既無事,本王告辭。”
“您慢走。”
待返迴縣府,唐朝朝看著沒有來領取的名冊,便讓淮城軍帶上撫恤餉銀與骨灰,分別前往各個村中。
小鬆村,唐朝朝背著包袱,這村落距離荊業城並不遠。
翻過一座山便到,青山腳下一個不大的村子,潺潺溪水從村旁流淌而過。
炊煙嫋嫋,孩童們在村口嬉鬧。
“雲鸞王?”
領過撫恤的婦人,一眼便認出了唐朝朝。
“大娘,咱們這裏還有兩戶未領撫恤,怎不見人呐。”
婦人聞言笑道。
“這還讓您親自跑一趟,應是邱家兩戶吧?
他們家日子過的不錯,家裏還有兩個兒子,說這錢就給朝廷。
說是圖這些撫恤,也不會讓兒子去淮城。”
唐朝朝肅然起敬。
“那也不行,朝廷有銀子的,您知道他們在哪嗎?”
“知道,他們兒子進山打獵,兩個人雖分家,但關係不錯。
就在那邊,您看到翻地的人了嗎?
就是他們。”
“多謝,那我過去了。”
婦人點了點頭,兒子戰死的陰霾也少了許多。
兩個兩鬢灰白的男人,身穿帶著補丁的布衣,揮動著鋤頭。
馬蹄聲傳來,其中一個撐著鋤頭,好奇的觀望著。
唐朝朝下馬快步上前道。
“兩位可是邱誌強,邱誌壯的家人?”
揮動的鎬頭停止,男人轉過頭,擦了擦腦門上的汗水,有些不確定的道。
“您,是雲鸞王?”
“是我,朝廷撫恤怎可不要,我是特意來給你們送銀子的。”
唐朝朝將包袱拿下來繼續道。
“我知兩位的心思,但朝廷並不缺錢,還請放心收下。”
撐著鋤頭的男人忙擺手道。
“朝廷如何會不缺銀子,死了那麽多人,我們還有力氣,不擔心沒活路。”
“就是,這錢我們不能要。
當時他要去,我就跟他說了,男兒報國,生死由命。”
唐朝朝走進田裏,將銀子放到地上解釋道。
“朝廷真不缺銀子,以往隻發五十兩撫恤,這次有一百兩。
大家拿了錢,將日子過好,也不枉將士們為國死戰。
您二老若是不拿,我這輩子都不會踏實。”
“朝廷真不缺?”
“真不缺,而且以後還會想辦法讓大家都富裕起來。”
唐朝朝耐心給兩人解釋,身穿補丁布衣在田間勞作,不取撫恤,在這樣的人麵前,她都矮上三分。
“那咱們就收了,不過朝廷可帶迴我兒的骨灰?”
唐朝朝眼底劃過不忍,卻還是要說。
“沒有,他們留在了淮城。”
有些屍體無法辨認,鐵蹄踩踏,隻能一起燒了葬在淮城外的祁蒙山脈上。
兩人眼眶一紅,其實他們去過荊業城,在得知沒有骨灰迴來,便迴到了村中。
如今再次確認一遍,心裏不難過才是假的。
“多謝雲鸞王。”
“那我就先迴去了,等城中發淮城戰服,您兩位別忘了去取。”
“您留下吃個飯吧,咱們小鬆村的鬆子可好吃了。”
唐朝朝搖了搖頭,從地上抓了一把土用布包好道。
“就帶它吧,多謝了。”
土為萬物之母,對於農人來說,沒有比它更珍貴的東西。
躬身一禮,唐朝朝快步騎上絕影道。
“我會再迴來的,一定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雲鸞王您慢點。”
“路上小心呐。”
本是唐朝朝有感而來的事,卻被一傳十十傳百,逐漸擴散開來。
從此以後,百姓授土給當地官員,被視為最崇高的禮物。
官員臨行前帶上任職之地的一小盒故土,雖不是家鄉,卻勝似家鄉。
亦說明官員任職期間,地方清明,百姓對其愛戴。
五天後,唐朝朝帶著淮城軍離開了荊業縣。
黃於皓在城門口躬身看著隊伍遠去。
“先帝與當今陛下同樣聖明,雲鸞王真巾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