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新野。
“主公,臥龍先生的下落已經探得了!”孫乾一臉喜色稟報道。
“當真?臥龍先生現在何處?”劉備大喜道。
“眼下臥龍先生正躬耕於襄陽郊外一處叫作臥龍崗的地方。”孫乾迴答道。
“好!吾要親自去請臥龍先生出山輔佐!”劉備起身道。
“主公,您何需親自前往?”孫乾疑惑道。
“吾豈敢怠慢臥龍先生這種隱士高人?若是派人前去,並不足以表示誠意,吾定要親自前往!去知會一聲二弟和三弟,叫他倆陪吾一同前去!”劉備正色道。
“屬下領命!”孫乾拱手離去。
“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孫乾離開後,劉備不斷念叨著。
在劉備看來,雖然鳳雛已經擇主,但臥龍卻還尚未出仕,若是能獲得臥龍的投效,這天下他還是可以爭一爭的!
隻可惜,劉備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這一世,司馬徽並未告訴劉備這句話的下半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此言確有其事,但這句話的下半句卻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也就是說這是個雙重條件,臥龍鳳雛得有一個,並且還得有子初和孝直二人的輔佐。
但鳳雛與子初、孝直先後身亡,隻剩下臥龍一人獨木難支,如此劉備豈能匡扶漢室?
子初和孝直是何許人也?
子初便是劉巴劉子初;
孝直則是法正法孝直。
劉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其祖父劉曜曾為東漢蒼梧郡太守,父親劉祥亦擔任過江夏郡太守、蕩寇將軍。劉巴年輕時就很有名氣,可以說是“年少成名,博學多才”。
當時劉表多次征用並推舉劉巴為茂才,但劉巴認為劉表難以成事,故此一直沒有答應。
劉巴算得上是很有主見的一個人,他先從曹操,後輔劉璋,最後才改投到劉備麾下效力。
歸附劉備後,在諸葛亮的推舉下,劉備委任劉巴掌管糧草財政大權。
劉備之所以能夠在外征戰不缺糧不缺錢,靠的就是劉巴。
在製定《蜀科》的過程中,劉巴才是主導者,就連諸葛亮都隻能給劉巴打下手,以劉巴為主導製定的《蜀科》,奠定了蜀漢政權的法製基礎。
諸葛亮曾歎道:“運籌帷幄之中,我不如子初!”
諸葛亮是多麽心高氣傲的一個人,能夠得到諸葛亮如此評價,足以見得劉巴的能力之強。
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任命劉巴為尚書。
220,年尚書令法正病逝,劉巴改任尚書令。
221年,劉備稱帝,劉備登基時所需的各種禱文詔誥和文書,皆有劉巴所製。
簡而言之,劉巴比之劉備就如同蕭何比之高祖,作為蜀漢的後勤總管,劉巴可謂是居功甚偉。
說完劉巴,再談法正。
法正的名氣便比劉巴大了許多,這個名字可謂是耳熟能詳。
法正自打跟隨劉備後很快便嶄露頭角,為劉備成就大業出謀劃策,沒用多久便進入了劉備的核心圈子。
法正是劉備麾下的重要謀士,此人善奇謀,在劉備奪取益州、漢中之時,法正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若是拿個比較經典的戰役舉例,那便是“定軍斬夏侯”一戰,此役奠定了漢中之戰的走向,叫劉備如願以償的奪得了漢中。
法正死後,劉備大哭不已,連續數日以淚洗麵,抑鬱不已。
不久之後,陸遜火燒連營八百裏,蜀漢的殘兵敗將狼狽歸來。
諸葛亮見後歎道:“若是孝直尚在人世,必定能扭轉局勢!”
法正也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由此可見劉備對法正的重視。
在陳壽所著的《三國誌》中,法正被陳壽稱讚為可以比之郭嘉的大才。
“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以上兩段話皆出自陳壽,通過這兩段話可以得知,陳壽認為諸葛亮更適合做一個管仲和蕭何那樣的國相,而非是領兵作戰的統帥。
不說別的,單論出謀劃策,陳壽認為諸葛亮是一定比不上法正的。
其實此番來荊州,呂布本該前去拜訪劉巴,但所謂百密終有一疏,由於劉巴的名氣實在是有些低,故此呂布便忽略了此人,這對呂布來說是個不小的損失。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諸葛亮的統帥會比法正低太多,畢竟這是演義世界,而非《三國誌》當中的世界。
……
書歸正文,簡單的收拾了一番後,劉備便帶著魏文通與尚師徒馬不停蹄的朝著臥龍崗趕去。
騎在馬上的劉備麵露喜色,口中還不斷念叨著“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水鏡先生將臥龍比作興周八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若是能得他相助,匡扶漢室有望矣!”劉備暗暗想道。
進入隆中地界後,劉備散三人在路上碰到了一個樵夫,樵夫肩上擔著柴,口中高歌道:“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
劉備聽後大感驚奇,便勒馬問到:“敢問此歌是何人所作?”
樵夫抬頭瞥了一眼劉備,而後很是驕傲的說到:“這歌乃是臥龍先生所作!”
劉備聽後喜道:“敢問臥龍先生現在何處?”
樵夫打量了劉備三人一番,而後搖頭道:“前幾日先生出去雲遊了,不知此時是否歸來。”
劉備雖是有些遺憾,但還是開口問到:“勞煩閣下告知吾臥龍先生的住處。”
樵夫抬手遙指道:“自此山之南,一帶高岡,乃臥龍岡也。岡前疏林內的茅廬,便是諸葛先生高臥之地。”
劉備拱手道:“謝過閣下了!”
樵夫擺了擺手道:“些許小事罷了,不足道謝。”
說罷樵夫高歌離去,劉備三兄弟則是打馬直奔臥龍崗而去。
“主公,臥龍先生的下落已經探得了!”孫乾一臉喜色稟報道。
“當真?臥龍先生現在何處?”劉備大喜道。
“眼下臥龍先生正躬耕於襄陽郊外一處叫作臥龍崗的地方。”孫乾迴答道。
“好!吾要親自去請臥龍先生出山輔佐!”劉備起身道。
“主公,您何需親自前往?”孫乾疑惑道。
“吾豈敢怠慢臥龍先生這種隱士高人?若是派人前去,並不足以表示誠意,吾定要親自前往!去知會一聲二弟和三弟,叫他倆陪吾一同前去!”劉備正色道。
“屬下領命!”孫乾拱手離去。
“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孫乾離開後,劉備不斷念叨著。
在劉備看來,雖然鳳雛已經擇主,但臥龍卻還尚未出仕,若是能獲得臥龍的投效,這天下他還是可以爭一爭的!
隻可惜,劉備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這一世,司馬徽並未告訴劉備這句話的下半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此言確有其事,但這句話的下半句卻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也就是說這是個雙重條件,臥龍鳳雛得有一個,並且還得有子初和孝直二人的輔佐。
但鳳雛與子初、孝直先後身亡,隻剩下臥龍一人獨木難支,如此劉備豈能匡扶漢室?
子初和孝直是何許人也?
子初便是劉巴劉子初;
孝直則是法正法孝直。
劉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其祖父劉曜曾為東漢蒼梧郡太守,父親劉祥亦擔任過江夏郡太守、蕩寇將軍。劉巴年輕時就很有名氣,可以說是“年少成名,博學多才”。
當時劉表多次征用並推舉劉巴為茂才,但劉巴認為劉表難以成事,故此一直沒有答應。
劉巴算得上是很有主見的一個人,他先從曹操,後輔劉璋,最後才改投到劉備麾下效力。
歸附劉備後,在諸葛亮的推舉下,劉備委任劉巴掌管糧草財政大權。
劉備之所以能夠在外征戰不缺糧不缺錢,靠的就是劉巴。
在製定《蜀科》的過程中,劉巴才是主導者,就連諸葛亮都隻能給劉巴打下手,以劉巴為主導製定的《蜀科》,奠定了蜀漢政權的法製基礎。
諸葛亮曾歎道:“運籌帷幄之中,我不如子初!”
諸葛亮是多麽心高氣傲的一個人,能夠得到諸葛亮如此評價,足以見得劉巴的能力之強。
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任命劉巴為尚書。
220,年尚書令法正病逝,劉巴改任尚書令。
221年,劉備稱帝,劉備登基時所需的各種禱文詔誥和文書,皆有劉巴所製。
簡而言之,劉巴比之劉備就如同蕭何比之高祖,作為蜀漢的後勤總管,劉巴可謂是居功甚偉。
說完劉巴,再談法正。
法正的名氣便比劉巴大了許多,這個名字可謂是耳熟能詳。
法正自打跟隨劉備後很快便嶄露頭角,為劉備成就大業出謀劃策,沒用多久便進入了劉備的核心圈子。
法正是劉備麾下的重要謀士,此人善奇謀,在劉備奪取益州、漢中之時,法正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若是拿個比較經典的戰役舉例,那便是“定軍斬夏侯”一戰,此役奠定了漢中之戰的走向,叫劉備如願以償的奪得了漢中。
法正死後,劉備大哭不已,連續數日以淚洗麵,抑鬱不已。
不久之後,陸遜火燒連營八百裏,蜀漢的殘兵敗將狼狽歸來。
諸葛亮見後歎道:“若是孝直尚在人世,必定能扭轉局勢!”
法正也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由此可見劉備對法正的重視。
在陳壽所著的《三國誌》中,法正被陳壽稱讚為可以比之郭嘉的大才。
“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以上兩段話皆出自陳壽,通過這兩段話可以得知,陳壽認為諸葛亮更適合做一個管仲和蕭何那樣的國相,而非是領兵作戰的統帥。
不說別的,單論出謀劃策,陳壽認為諸葛亮是一定比不上法正的。
其實此番來荊州,呂布本該前去拜訪劉巴,但所謂百密終有一疏,由於劉巴的名氣實在是有些低,故此呂布便忽略了此人,這對呂布來說是個不小的損失。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諸葛亮的統帥會比法正低太多,畢竟這是演義世界,而非《三國誌》當中的世界。
……
書歸正文,簡單的收拾了一番後,劉備便帶著魏文通與尚師徒馬不停蹄的朝著臥龍崗趕去。
騎在馬上的劉備麵露喜色,口中還不斷念叨著“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水鏡先生將臥龍比作興周八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若是能得他相助,匡扶漢室有望矣!”劉備暗暗想道。
進入隆中地界後,劉備散三人在路上碰到了一個樵夫,樵夫肩上擔著柴,口中高歌道:“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
劉備聽後大感驚奇,便勒馬問到:“敢問此歌是何人所作?”
樵夫抬頭瞥了一眼劉備,而後很是驕傲的說到:“這歌乃是臥龍先生所作!”
劉備聽後喜道:“敢問臥龍先生現在何處?”
樵夫打量了劉備三人一番,而後搖頭道:“前幾日先生出去雲遊了,不知此時是否歸來。”
劉備雖是有些遺憾,但還是開口問到:“勞煩閣下告知吾臥龍先生的住處。”
樵夫抬手遙指道:“自此山之南,一帶高岡,乃臥龍岡也。岡前疏林內的茅廬,便是諸葛先生高臥之地。”
劉備拱手道:“謝過閣下了!”
樵夫擺了擺手道:“些許小事罷了,不足道謝。”
說罷樵夫高歌離去,劉備三兄弟則是打馬直奔臥龍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