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軍圍住東萊城,分兵三路攻打西城、南城和東城,唯獨留下北門不攻。
黃巾軍的戰術還算合理,畢竟北門距離大海不遠,想要從北門突圍出去也沒有好下場。
此路黃巾軍為太平道三十六方之一,領兵之人乃渠帥石川,目測總兵力差不多三萬人。
從總兵力上看確實很嚇人,戰鬥力嘛,難說。
畢竟黃巾軍濫竽充數太多,裹挾的鄉民,其中老婆孩子再加上數量不菲的老弱,真正有戰鬥力的人也就一萬多人,至於真正的黃巾軍主力連一萬都沒有。
但是,在城頭上觀望的蔡伯起對此並不清楚,看看城下的黃巾軍烏泱泱的一片,數量多的讓蔡郡守腿肚子打哆嗦,東萊郡城難保啊。
黃巾軍渠帥石川親自坐鎮南門,督戰攻城。
黃巾軍不是正規軍,缺乏攻城器具,石川下令砍伐樹木造簡易雲梯攻城,但高大的城牆也不是那麽好攻的,即便能攻下東萊城恐怕死人不少。
不管怎樣,東萊郡兵力薄弱,黃巾軍數量龐大,表麵上看還是很危險。
東萊郡城外殺聲震天,一場攻城大戰開始了。
李斯等人天不亮往迴返,一路馬不停蹄,迴到不其縣已經是第二天黃昏。
急了衙門,李斯慌不迭地找到了司馬孔明:“老板,黃巾軍已經迫近東萊郡城,估計現在被圍上了,東萊郡守蔡伯起讓不其縣緊急馳援,解東萊郡之圍。”
說罷,李斯遞上蔡郡守的親筆信。
看完蔡伯起的親筆信,司馬孔明微微一笑,這是蔡郡守第二次向朝廷給自己請功,而且還提議司馬孔明接替蔡伯起擔任東萊郡守。
蔡伯起對自己示好,原因不言自明。
蔡伯起是好意,但朝廷不一定買賬,像司馬孔明這般上升的速度如此之快,恐怕有不少人反對。
司馬孔明對此並不擔心,接下來的戰爭,司馬孔明建立功勳,朝廷必然會嘉獎。
至於是否接替東萊郡守,司馬孔明覺著還是讓蔡伯起繼續幹下去最好。
司馬孔明看好的去處是北海郡,那地方已經淪陷了,至於原來的郡守,誰知道跑哪裏去了?
或是被黃巾軍殺掉,或是自己跑掉,具體是什麽情況,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
司馬孔明有這種想法是有道理的,東萊郡守蔡伯起已經在向自己靠攏,若自己掌控北海郡,那就是兩郡之地,實力相當雄厚。
想法很好,但最終是否能按照司馬孔明的意圖發展,現在難說。
不確定的事情想也沒有用,這些事司馬孔明暫時放在心裏,他在意的是東萊郡正式命令不其縣組織鄉勇,出兵鎮壓黃巾軍。
這個階段還不是天下大亂之時,做事要名正言順,師出有名。
以前司馬孔明借口與太平道有摩擦組織鄉民,蔡伯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那樣了,但畢竟擺不到明麵上。如今水到渠成,該是不其縣民團名正言順出兵的時候了。
“傳令,升帳。”
“諾......”
尼瑪,一個縣令也升帳,把自己當成了將軍。
不多時,不其縣文武一幹人全到齊了,分列兩旁。
“諸位,根據東萊郡守蔡伯起的命令,不其縣正式組建鄉勇並出兵東萊郡,如今軍情緊急,黃巾軍圍困東萊郡城,不其縣民團要出兵北上,擊潰黃巾軍,解東萊郡之圍。”
眾文武抱拳,齊喝:“屬下緊隨老板出征。”
窩日,稱唿如此不倫不類。
司馬孔明抬手按了按,繼續說:“本縣率六千鄉勇出征東萊郡,李縣丞在家坐鎮,多辛苦一些。”
李斯出列,唱聲喏:“屬下定當盡心盡力,恪盡職守,請老板放心。”
司馬孔明點點頭,有李斯在他放心。
“孫燦、張桐可在?”
“孫燦在......”
“張桐在......”
“大軍出征,你二人要抓緊時間督辦接收土地事宜,另,東萊郡西部黃巾軍所過之處也會有一些無主之地,安排人迅速接收,繼續擴大農莊規模。”
“諾,屬下當全力以赴。”
真是無語,都要打仗了還忘不了土地,是貪婪還是另有目的?
“張瑜、孫瀾可在......”
“張瑜在......”
“孫瀾在......”
“民團後備軍僅有一千人,命令你二人立刻挑選一千訓練合格的人加入後備軍,並派出一千後備軍配合孫燦和張瑜接收土地,剩餘的一千後備軍守護不起縣城。”
“諾,堅決完成任務。”
“太史慈可在......”
“屬下在......”
“命令太史慈為先鋒,率兵一千,明日一早出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探查敵情並及時報告。”
“諾,屬下定當完成任務。”
“於禁可在......”
“屬下在......”
“命你為後路,兵馬一千人,保障中軍後路安全並押送大軍輜重。”
“諾,屬下遵命。”
“本縣自領中軍四千,明日出征,其他人等及時備好作戰物資。”
“諾......”
退帳之後,眾人各自忙自己那一攤子事,司馬孔明留下李斯,還要囑咐一番。
盡管不其縣周邊沒有黃巾軍,但也應該小心流竄的小股賊兵。
“李縣丞,大軍出征,不起縣城兵力空虛,你要多加小心啊。”
“是,老板,李斯一定小心防範。”
“要與周邊農莊保持聯絡,建立全縣聯防機製,一有情況及時準備。”
“聯防機製?好,妙哉,老板總是想別人沒有想到的事。李斯這就著手準備,把這個聯防機製建立起來。”
安排完相關事宜,司馬孔明還要抽空去看望一下收留的孤兒。
這些孤兒的父母或走散,或餓死、病死,近二百多孤兒隨饑民人流進入不其縣。司馬孔明讓蘇靜和蘇凡二人擔任教師,教導他們識字念書。
此次出征不知道出去多久,安慰一下孩子們還是有必要的。
走在路上,司馬孔明問武安國:“安國,那一對長柄鐵錘你還滿意嗎?”
武安國搓搓大手,咧著嘴說:“嘿嘿,老板用那麽好的镔鐵打造鐵錘,實在有些浪費啊,用來製作刀劍最合適,削鐵如泥啊。”
不錯,那都是司馬孔明從後世弄來的精鋼,比起這個時代的鐵器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這些事你不必操心,重要的是,你那救命絕招練得怎樣了?”
武安國得意地說:“嘿嘿,早就練熟了,保證百發百中。老板,你為何總是說救命招式,難道說俺武安國會遇到危險?”
這家夥打破鐵鍋問到底,司馬孔明無奈地說:“有些事老板本不想說,但確實有這層意思。按照你這個命,過些年你會遇到一個高手,被人斬斷手腕,從此沉寂。不過,跟了本老板,大概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也不會讓你冒險,這個救命招式不過是多了一層保險而已。”
武安國一聽,果然如此,心中慶幸,幸虧跟了老板。
黃巾軍的戰術還算合理,畢竟北門距離大海不遠,想要從北門突圍出去也沒有好下場。
此路黃巾軍為太平道三十六方之一,領兵之人乃渠帥石川,目測總兵力差不多三萬人。
從總兵力上看確實很嚇人,戰鬥力嘛,難說。
畢竟黃巾軍濫竽充數太多,裹挾的鄉民,其中老婆孩子再加上數量不菲的老弱,真正有戰鬥力的人也就一萬多人,至於真正的黃巾軍主力連一萬都沒有。
但是,在城頭上觀望的蔡伯起對此並不清楚,看看城下的黃巾軍烏泱泱的一片,數量多的讓蔡郡守腿肚子打哆嗦,東萊郡城難保啊。
黃巾軍渠帥石川親自坐鎮南門,督戰攻城。
黃巾軍不是正規軍,缺乏攻城器具,石川下令砍伐樹木造簡易雲梯攻城,但高大的城牆也不是那麽好攻的,即便能攻下東萊城恐怕死人不少。
不管怎樣,東萊郡兵力薄弱,黃巾軍數量龐大,表麵上看還是很危險。
東萊郡城外殺聲震天,一場攻城大戰開始了。
李斯等人天不亮往迴返,一路馬不停蹄,迴到不其縣已經是第二天黃昏。
急了衙門,李斯慌不迭地找到了司馬孔明:“老板,黃巾軍已經迫近東萊郡城,估計現在被圍上了,東萊郡守蔡伯起讓不其縣緊急馳援,解東萊郡之圍。”
說罷,李斯遞上蔡郡守的親筆信。
看完蔡伯起的親筆信,司馬孔明微微一笑,這是蔡郡守第二次向朝廷給自己請功,而且還提議司馬孔明接替蔡伯起擔任東萊郡守。
蔡伯起對自己示好,原因不言自明。
蔡伯起是好意,但朝廷不一定買賬,像司馬孔明這般上升的速度如此之快,恐怕有不少人反對。
司馬孔明對此並不擔心,接下來的戰爭,司馬孔明建立功勳,朝廷必然會嘉獎。
至於是否接替東萊郡守,司馬孔明覺著還是讓蔡伯起繼續幹下去最好。
司馬孔明看好的去處是北海郡,那地方已經淪陷了,至於原來的郡守,誰知道跑哪裏去了?
或是被黃巾軍殺掉,或是自己跑掉,具體是什麽情況,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
司馬孔明有這種想法是有道理的,東萊郡守蔡伯起已經在向自己靠攏,若自己掌控北海郡,那就是兩郡之地,實力相當雄厚。
想法很好,但最終是否能按照司馬孔明的意圖發展,現在難說。
不確定的事情想也沒有用,這些事司馬孔明暫時放在心裏,他在意的是東萊郡正式命令不其縣組織鄉勇,出兵鎮壓黃巾軍。
這個階段還不是天下大亂之時,做事要名正言順,師出有名。
以前司馬孔明借口與太平道有摩擦組織鄉民,蔡伯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那樣了,但畢竟擺不到明麵上。如今水到渠成,該是不其縣民團名正言順出兵的時候了。
“傳令,升帳。”
“諾......”
尼瑪,一個縣令也升帳,把自己當成了將軍。
不多時,不其縣文武一幹人全到齊了,分列兩旁。
“諸位,根據東萊郡守蔡伯起的命令,不其縣正式組建鄉勇並出兵東萊郡,如今軍情緊急,黃巾軍圍困東萊郡城,不其縣民團要出兵北上,擊潰黃巾軍,解東萊郡之圍。”
眾文武抱拳,齊喝:“屬下緊隨老板出征。”
窩日,稱唿如此不倫不類。
司馬孔明抬手按了按,繼續說:“本縣率六千鄉勇出征東萊郡,李縣丞在家坐鎮,多辛苦一些。”
李斯出列,唱聲喏:“屬下定當盡心盡力,恪盡職守,請老板放心。”
司馬孔明點點頭,有李斯在他放心。
“孫燦、張桐可在?”
“孫燦在......”
“張桐在......”
“大軍出征,你二人要抓緊時間督辦接收土地事宜,另,東萊郡西部黃巾軍所過之處也會有一些無主之地,安排人迅速接收,繼續擴大農莊規模。”
“諾,屬下當全力以赴。”
真是無語,都要打仗了還忘不了土地,是貪婪還是另有目的?
“張瑜、孫瀾可在......”
“張瑜在......”
“孫瀾在......”
“民團後備軍僅有一千人,命令你二人立刻挑選一千訓練合格的人加入後備軍,並派出一千後備軍配合孫燦和張瑜接收土地,剩餘的一千後備軍守護不起縣城。”
“諾,堅決完成任務。”
“太史慈可在......”
“屬下在......”
“命令太史慈為先鋒,率兵一千,明日一早出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探查敵情並及時報告。”
“諾,屬下定當完成任務。”
“於禁可在......”
“屬下在......”
“命你為後路,兵馬一千人,保障中軍後路安全並押送大軍輜重。”
“諾,屬下遵命。”
“本縣自領中軍四千,明日出征,其他人等及時備好作戰物資。”
“諾......”
退帳之後,眾人各自忙自己那一攤子事,司馬孔明留下李斯,還要囑咐一番。
盡管不其縣周邊沒有黃巾軍,但也應該小心流竄的小股賊兵。
“李縣丞,大軍出征,不起縣城兵力空虛,你要多加小心啊。”
“是,老板,李斯一定小心防範。”
“要與周邊農莊保持聯絡,建立全縣聯防機製,一有情況及時準備。”
“聯防機製?好,妙哉,老板總是想別人沒有想到的事。李斯這就著手準備,把這個聯防機製建立起來。”
安排完相關事宜,司馬孔明還要抽空去看望一下收留的孤兒。
這些孤兒的父母或走散,或餓死、病死,近二百多孤兒隨饑民人流進入不其縣。司馬孔明讓蘇靜和蘇凡二人擔任教師,教導他們識字念書。
此次出征不知道出去多久,安慰一下孩子們還是有必要的。
走在路上,司馬孔明問武安國:“安國,那一對長柄鐵錘你還滿意嗎?”
武安國搓搓大手,咧著嘴說:“嘿嘿,老板用那麽好的镔鐵打造鐵錘,實在有些浪費啊,用來製作刀劍最合適,削鐵如泥啊。”
不錯,那都是司馬孔明從後世弄來的精鋼,比起這個時代的鐵器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這些事你不必操心,重要的是,你那救命絕招練得怎樣了?”
武安國得意地說:“嘿嘿,早就練熟了,保證百發百中。老板,你為何總是說救命招式,難道說俺武安國會遇到危險?”
這家夥打破鐵鍋問到底,司馬孔明無奈地說:“有些事老板本不想說,但確實有這層意思。按照你這個命,過些年你會遇到一個高手,被人斬斷手腕,從此沉寂。不過,跟了本老板,大概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也不會讓你冒險,這個救命招式不過是多了一層保險而已。”
武安國一聽,果然如此,心中慶幸,幸虧跟了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