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76章到431章,用了將近60章的篇幅,第五卷之非洲篇完結撒花。
總結一下……
嗯,非洲篇主要講了西亞的故事,這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主幹是馬斯喀特蘇丹國的侵略戰爭,前半場由皮爾斯獨挑大梁,直到中段,我們的主角瓦爾基裏(劃掉)洛林才正式出場。
這種接替式的劇場設計放在網文裏還是挺有風險的,因為皮爾斯帶的是全新的團隊,一下子轟出來十多個新角色,讀者老爺們多多少少肯定會不適應。
但皮爾斯是洛林團隊中最小的小家夥,任何一個團隊成員都能拿捏他,連亞渣都不例外,所以延用洛林的團隊,或者部分延用洛林的團隊都不合適,隻能全麵啟用新人。
因此在閱讀上造成的不適,我道歉。
縱觀這一整篇,從皮爾斯開拓非洲航線開始,到開普敦翻攻略接主線,半場神仙操作,半場菜雞互啄,及至被葡萄牙抓住把柄,逼出洛林,形成瓦爾基裏與航海家級在蘇丹國領海對線,故事到此算是上半部分。
皮爾斯團隊無疑是稚嫩的。
如果說洛林團隊是商業帝國的創始人團,現在的皮爾斯團隊就是二世祖帶著一群應屆生,心心念念要憑自己的能力打下一片天地來。
王德發!
二世祖嘛,有錢,有勢,自己有素養,麾下又是精挑細選的人才。
他們勇起來的時候時常能給人長江後浪推前浪的錯覺,能輕而易舉地閃瞎人眼,但等真勇到了南牆……
沒關係,他們還有穢土轉生一代目的底牌!
藝術源於生活,這部分的大綱靈感基本來源於uc新聞部【王某人救市國寶tv】的原創故事,我保證不對自己說過的任何話負責。
接著故事就過渡到下半部分,也就是這一篇的重頭,馬斯喀特蘇丹國侵略戰爭。
一個推衍課題,如何在兩個月內滅亡一個土地廣袤的中等發達國家。
答案是我無能。
在迴顧這一段之前首先科普一些曆史知識。
一,馬斯喀特蘇丹國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前中葉一直是東非及西亞地區的軍事強國,同時也是該地區的海洋第一強國。
二,其正式建國時間在1784年,也就是文中侵略戰爭開始的上一年。
三,阿曼人獨立要比蘇丹國建國早130年,即1650年。
四,裏阿曼省主導了阿曼人的獨立事業,伊瑪目是獨立領袖,但當時未能成功建立教長國。
五,裏阿曼省是整個阿曼地區最窮,人口最多,也是人心最齊的省,在曆史上先後領導了反波斯,反土,反葡,以及19世紀中下葉至20世紀初的反英鬥爭,一直在反抗,從未被征服。
六,照著當時***世界的聖戰能力,裏阿曼的伊瑪目隨時能拉出一支十萬人以上的聖戰軍團。
七,阿曼地區內陸與沿海的宿怨大約從9世紀就開始了,神權與王權的鬥爭從未間斷,雙方在很長的曆史時期都是打開門對外,關起門撕嗶的狀態。
八,自從9世紀***伊巴迪教長國崩潰,直到1920年內陸才重建起阿曼***教長國,該國於1967年並入蘇丹國。
九,賽義德.本.蘇丹是阿曼人曆史上的偉王,他重建了馬斯喀特的軍事力量,並於1840年遷都東非桑給巴爾,建起橫跨歐非的海權帝國。
十,這位偉王死於1856年,死去當年桑給巴爾便告獨立,1870年,阿曼地區淪為英國的被保護國,失去獨立地位。
綜上,當時的阿曼是一個新生、富裕、繁榮、獨立,但欠缺穩定的國家,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戰爭設計。
不同於正統的侵略戰爭,這場侵略沒有滅國需求,所以隻需要攻略首都;沒有統治需求,所以有可能得到教長勢力的支持。
洛林甚至沒有主導戰爭的需求,所以整場戰爭才呈現出極為獨特的一幕,不是先打後談,而是先談後打。
這三點讓洛林得以在整場戰爭中一直處在那個時代私掠商人的舒適區域,除了海上,德雷克商會的武裝力量始終沒有陷入到戰爭中去。
而海上的情況你們也看出來了。
德雷克海事出品的高速私掠艦對設計古老的巴加拉大帆船在絕對速度和加速能力領域擁有不止一代的代差優勢,海戰因此變得一麵倒。
為巴加拉說一句話,這個時代能用這種方式統治巴加拉的應該也隻有德雷克的瓦爾基裏級和女武神級。
馬斯喀特的海軍處在二流上遊,去掉一串殖民帝國,她並不弱小。
言歸正傳,總之最後的成稿效果就是如此,因為一場戰爭涉及的規模實在太大,且書裏還有崛起的四年這個空窗期要交代,以至於閱讀感出現了撕裂。
這在寫作中可以算作事故,事故原因大體是我高估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emmmm……再次道歉。
最後,非洲篇正式完結,短暫過度之後,劇情將重迴新大陸。
那裏有新生的美國和失控的海盜戰爭,有欲壑難填的海盜王殿下和欣欣向榮的德雷克商業帝國,盡請期待。
暗夜拾荒,於午後。
總結一下……
嗯,非洲篇主要講了西亞的故事,這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主幹是馬斯喀特蘇丹國的侵略戰爭,前半場由皮爾斯獨挑大梁,直到中段,我們的主角瓦爾基裏(劃掉)洛林才正式出場。
這種接替式的劇場設計放在網文裏還是挺有風險的,因為皮爾斯帶的是全新的團隊,一下子轟出來十多個新角色,讀者老爺們多多少少肯定會不適應。
但皮爾斯是洛林團隊中最小的小家夥,任何一個團隊成員都能拿捏他,連亞渣都不例外,所以延用洛林的團隊,或者部分延用洛林的團隊都不合適,隻能全麵啟用新人。
因此在閱讀上造成的不適,我道歉。
縱觀這一整篇,從皮爾斯開拓非洲航線開始,到開普敦翻攻略接主線,半場神仙操作,半場菜雞互啄,及至被葡萄牙抓住把柄,逼出洛林,形成瓦爾基裏與航海家級在蘇丹國領海對線,故事到此算是上半部分。
皮爾斯團隊無疑是稚嫩的。
如果說洛林團隊是商業帝國的創始人團,現在的皮爾斯團隊就是二世祖帶著一群應屆生,心心念念要憑自己的能力打下一片天地來。
王德發!
二世祖嘛,有錢,有勢,自己有素養,麾下又是精挑細選的人才。
他們勇起來的時候時常能給人長江後浪推前浪的錯覺,能輕而易舉地閃瞎人眼,但等真勇到了南牆……
沒關係,他們還有穢土轉生一代目的底牌!
藝術源於生活,這部分的大綱靈感基本來源於uc新聞部【王某人救市國寶tv】的原創故事,我保證不對自己說過的任何話負責。
接著故事就過渡到下半部分,也就是這一篇的重頭,馬斯喀特蘇丹國侵略戰爭。
一個推衍課題,如何在兩個月內滅亡一個土地廣袤的中等發達國家。
答案是我無能。
在迴顧這一段之前首先科普一些曆史知識。
一,馬斯喀特蘇丹國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前中葉一直是東非及西亞地區的軍事強國,同時也是該地區的海洋第一強國。
二,其正式建國時間在1784年,也就是文中侵略戰爭開始的上一年。
三,阿曼人獨立要比蘇丹國建國早130年,即1650年。
四,裏阿曼省主導了阿曼人的獨立事業,伊瑪目是獨立領袖,但當時未能成功建立教長國。
五,裏阿曼省是整個阿曼地區最窮,人口最多,也是人心最齊的省,在曆史上先後領導了反波斯,反土,反葡,以及19世紀中下葉至20世紀初的反英鬥爭,一直在反抗,從未被征服。
六,照著當時***世界的聖戰能力,裏阿曼的伊瑪目隨時能拉出一支十萬人以上的聖戰軍團。
七,阿曼地區內陸與沿海的宿怨大約從9世紀就開始了,神權與王權的鬥爭從未間斷,雙方在很長的曆史時期都是打開門對外,關起門撕嗶的狀態。
八,自從9世紀***伊巴迪教長國崩潰,直到1920年內陸才重建起阿曼***教長國,該國於1967年並入蘇丹國。
九,賽義德.本.蘇丹是阿曼人曆史上的偉王,他重建了馬斯喀特的軍事力量,並於1840年遷都東非桑給巴爾,建起橫跨歐非的海權帝國。
十,這位偉王死於1856年,死去當年桑給巴爾便告獨立,1870年,阿曼地區淪為英國的被保護國,失去獨立地位。
綜上,當時的阿曼是一個新生、富裕、繁榮、獨立,但欠缺穩定的國家,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戰爭設計。
不同於正統的侵略戰爭,這場侵略沒有滅國需求,所以隻需要攻略首都;沒有統治需求,所以有可能得到教長勢力的支持。
洛林甚至沒有主導戰爭的需求,所以整場戰爭才呈現出極為獨特的一幕,不是先打後談,而是先談後打。
這三點讓洛林得以在整場戰爭中一直處在那個時代私掠商人的舒適區域,除了海上,德雷克商會的武裝力量始終沒有陷入到戰爭中去。
而海上的情況你們也看出來了。
德雷克海事出品的高速私掠艦對設計古老的巴加拉大帆船在絕對速度和加速能力領域擁有不止一代的代差優勢,海戰因此變得一麵倒。
為巴加拉說一句話,這個時代能用這種方式統治巴加拉的應該也隻有德雷克的瓦爾基裏級和女武神級。
馬斯喀特的海軍處在二流上遊,去掉一串殖民帝國,她並不弱小。
言歸正傳,總之最後的成稿效果就是如此,因為一場戰爭涉及的規模實在太大,且書裏還有崛起的四年這個空窗期要交代,以至於閱讀感出現了撕裂。
這在寫作中可以算作事故,事故原因大體是我高估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emmmm……再次道歉。
最後,非洲篇正式完結,短暫過度之後,劇情將重迴新大陸。
那裏有新生的美國和失控的海盜戰爭,有欲壑難填的海盜王殿下和欣欣向榮的德雷克商業帝國,盡請期待。
暗夜拾荒,於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