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時常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時常覺得自己更聰明些。


    這是弱點,不但容易被其本人疏忽,而且極度致命。


    荀或以為自己的一切都隱藏的很好,但他卻沒想到,自己的父親竟然能夠看穿這些隱藏。


    荀氏八龍,慈明無雙。


    荀或沒有小覷天下人,卻忽略了身邊至親之人。


    “我知曉黃巾之亂會爆發,也知曉如何阻止黃巾之亂爆發,但我沒有去阻止,亦沒有推波助瀾。”


    荀或恭敬的向著荀爽揖禮,態度誠懇,目不斜視。


    荀爽點點頭,捋了捋胡須,臉上看不出表情,不見喜怒,也不知究竟是什麽態度。


    時間一點點的流逝,荀或保持著恭敬的揖禮沒有動搖。


    即便荀爽調動精神力朝著荀或襲來,但荀或依舊沒有任何動搖。


    仿佛過了許久,荀爽終於還是散去了精神力威壓。


    “這大漢,真的到了藥石無醫的地步了麽?”


    “製度腐朽,階級固定,人情之間的關係把控著財富、權利的流動。”荀或將手放下,交疊於大腿之上。


    “我知道大人的想法,革故鼎新的確可以讓大漢再延續數百年,即便現在董賊霍亂超綱,但你我父子聯手依舊可以讓大漢輝煌繼續。”


    “可這又有何意義,百十年後,依舊會有綠巾、紅巾,依舊會有趙卓、王卓,甚至還會出一個荀卓。”


    “大人應該比我看得清楚、透徹,很多東西本身就是錯的,之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沒有出現問題,那純粹是因為想要鑽漏洞的人沒有反應過來罷了。”


    荀或說的很隱晦,但荀爽能夠明白他的意思。


    知子莫若父,荀爽早就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猜到了荀或的部分想法,再結合剛才荀或的話語,荀或的目的也已經昭然若揭。


    “你是要毀了大漢,毀了世家,毀了儒家,然後再造一個新的秩序?”


    荀爽總結的很到位,言語之中也很平靜。


    既沒有高唿“不孝子嗣”,又沒有斥責“大逆不道”。


    荀或沒有迴答,而是低著頭,不敢去看荀爽的視線。


    “一個朝代的覆滅從來不是因為帝皇親信奸佞、殘害忠良,更不是賣官鬻爵、結黨營私,你能看到這點,就已經證明你站在了許許多多文臣謀士之上。”


    “皇帝的貪婪有什麽可怕的?官員的貪婪有什麽可怕的?外戚的貪婪有什麽可怕的?”


    “可怕的是世家、豪強、地主的貪婪,在這貪婪的蔓延之下,大漢的基石已經稀爛。”


    “土地、糧食、人口,在無休止的貪婪之下,矛盾日益膨脹,大漢日暮西山,府庫之中並非沒有糧食,隻是沒有利益這些糧食根本不會到需要糧食的人手中。”


    荀或聽到荀爽的講述,不可置信的抬起頭來。


    此刻,他的眼神中寫滿了震驚。


    他從未想過,自己的父親竟然也能看到這些,不過想想自己書房中那些自己隨手而寫的書籍,倒也並不奇怪。


    什麽皇帝昏聵,什麽娃娃皇帝,什麽宦官亂政,什麽外戚幹政。


    全都是狗屁不通的知識點,任何一個朝代覆滅的根本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種地的人把自己餓死,那就是金字塔最低端的人民根本占有不了足夠的生存物資!


    旱災、蝗災不過是誘因,真正的原因始於地主、豪強對土地的兼並。


    中央在混亂,哪怕一天換一個皇帝,一月換一個年號,隻要老百姓能夠吃得飽飯,那這個國家就絕對不會自己亂起來,甚至洗腦到位,百姓即使吃不飽,也能保證安定。


    而洗腦的方法,一曰民主,二曰宗教。


    可實際上現在的大漢根本管不到中央,現在的州郡府衙也管不到縣鄉,現在的縣鄉也管不到村鎮。


    老百姓早就沒了土地,所有的糧食都被大大小小的世家所管控,中央下達的減稅命令並不會讓種田的百姓多得到一點糧食,隻會讓世家手上的糧食變得更多。


    為什麽百姓沒有土地了?為什麽種田的人連種的田都不是自己的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算將土地平均分給農戶,一旦來了災年,顆粒無收,農戶就不得不賣地買糧,過了幾十上百年,土地又會一點點的被豪強、世家集中起來。


    農戶家裏很難積攢下來糧食,但豪強世家憑借著積累,可以從豐收的州郡買糧。


    土地、糧食、人口,一直以來,這三方麵匯聚而成的矛盾,才是大漢衰落和滅亡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現在的大漢已經有了和平的基礎,黃巾之亂讓人口驟然蒸發,若沒有董卓掀翻棋盤的動作,大漢恐怕已經掌握在世家手中,並將繼續延續百年的輝煌了吧。


    “或兒,如果是你的話,又要怎麽解決這矛盾呢?”荀爽拿起一枚棋子,握在手中,隨後向荀或問了這個問題。


    荀或雖然沒有想好投效哪路諸侯,但締造一個盛世的謀劃其實早已胸有文稿。


    “必須有一場戰爭席卷整個大漢,不能死太多人,也不能不死人,對於百姓的傷亡要輕,對於世家的傷亡一定要狠。”


    荀或眼神堅定,並且帶著視人命如草芥的殘忍。


    “世家、地主、豪強的影響必須盡快鏟除,之後才能建立新的秩序,而為了保證秩序的延續。”荀或從懷中掏出一本書,與東漢末年還在流行的竹簡,以及那些並不好用的紙不同,這是荀或用更好的工藝製作的紙張。


    堅韌、潔白。


    但這上麵書寫的並非什麽傳世文章,而是荀或將所有文字簡化成了簡體字,並且還有標點符號,和這些符號的說明。


    “以紙張和此簡化字體,句讀等物,可大大降低學習的文字的難度。”


    現代漢語的字已經算是很難了,但小篆的學習難度可比現代漢語難多了,根本不適合推行。


    既然要加強基礎教育,那麽荀或自然要考慮簡化文字。


    在民國時期,以魯迅為首的文人曾經一度認為華夏之所以落後的原因就是這文字太難。


    魯迅先生更是發出過“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呐喊。


    至於說如何推行簡化文字?


    這文字又不是我荀或發明的,而是從戰國時期荀子開始,荀氏曆經數百年慢慢完善的。


    啥?你不信?


    我荀或是荀爽之子,荀家家主,我會騙你?


    當然,這些還不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此外,或曾得到一山海堪輿圖。”說著,荀或指了指剛才被荀爽一子解雙征留下的殘局。


    “若此棋盤為山海堪輿圖,那我大漢疆域於圖中不過此一隅爾,天下之大,海域之外,人口不計其數,財富無以量計。”


    “以此天下之財富,養吾大漢,縱使天下貪婪之徒數以百萬,仍可保我大漢千載無虞。”


    荀或的想法很簡單,很直接,也很狂妄和貪婪,這世界那麽大,你們想要土地,想要財富,那你們就去拿!去搶!去取!


    你們這些世家、豪強若是有本事,那就將黑人、白人全部變成奴隸!


    他要的是大漢盛及天下!


    他要的是千年以後的華夏兒女,提起自己漢民的身份隻有驕傲,沒有那獨漢強亡的悲哀。


    此時此刻,荀爽作為第一個聽到荀或真正誌向的人啞然失笑。


    即便荀或講的非常粗略,但荀爽依舊能夠從他的語氣中聽出自信,而他也相信,這個自己看不透的孩子的確有著堪稱可怕的能力與謀劃。


    他知道,黃巾之亂、董卓之亂都是他謀劃的重要一環,數千萬人的生生死死都是他謀劃中的棋子。


    “若真有那麽一天,或兒不要忘了來為父墳前告慰為父。”


    荀爽的身子逐漸佝僂起來,不再似剛才那樣精神。


    “你也已經長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這很好。”


    仿佛一瞬之間失去了某些東西,荀爽的聲音也變得更為萎靡。


    到了現在,荀或也已經明白了,自己父親的身體恐怕早就沒有辦法支撐了。


    這些天,恐怕是葉精靈不斷的用自己的能量給與父親支撐,才讓荀爽一直挺到了他的到來。


    而這一切或許隻是為了讓他再救一救這大漢,可到了最後,荀爽也沒有將這一份請求說出口。


    荀爽臉上笑容依舊,“或兒,其實為父最後還有一事。”


    荀或低下頭,有些不敢看向荀爽,“父親請講。”


    荀氏八龍,慈明無雙。


    荀或清楚,自己的那些心思早已被父親看的通透,今天這一切,不過是一次印證。


    “你今後無論投身哪路之後,有一點需要謹記於心。”


    荀爽將最後一枚棋子高高抬起,緩緩的往棋盤上遞送。


    “那就是你千萬、千萬,不要和別的謀士下棋了,比起你的誌向與謀劃,你的棋太臭、太臭了……”


    這是絕殺荀或的棋子,但終究沒能順利落下。


    “當……”


    無力在將棋子拿捏,這枚白子最終落在了棋盤之上,滾了兩圈。


    而荀爽也閉上了眼睛,原本已經萎靡的氣息逐漸衰落,漸漸的歸於虛無。


    “咘咿~”那隻陪伴了荀爽近六十年的葉伊布爬到荀爽的腿上,盤起身,沉沉的睡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精靈版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攘擾餘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攘擾餘弦並收藏精靈版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