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謹慎,秦德威根本不想管這些背景不明的事情,再說皇帝派他來這裏是為了軍事。


    主次不分、什麽事都管的欽差大臣,隻有五百年後的電視劇裏才有。


    往城門走的時候,陪在身邊的大同巡撫史道怕年輕督師多想,就主動開口解釋了幾句。


    “這個宗室實乃渾人,搶劫了知府劉永的財物,然後被罰了俸祿,但心裏還不服氣,到處喊冤。


    看在他是宗室的麵子上,別人也不好再將他怎樣。而且若非宗室身份,搶劫財物就不隻是罰俸祿的事情了。”


    嗯?秦督師忽然停住了腳步,轉身朝著被攔在外圍的那個渾人宗室又看了幾眼。


    這又讓史巡撫摸不到頭腦了,他能看得出來,秦督師本來對這事毫無興趣的。


    但怎麽聽了自己解釋後,反而又關注上了?


    史巡撫迅速反思了一遍,自己說得這些話實在沒毛病。


    秦督師確實是對宗室半點興趣沒有,主要是他忽然聯想到了一件“曆史小事”。


    嘉靖年間有個宗室搶劫了大同知府,又對朝廷處分不滿,然後就打算造反了......


    當然這場造反也是很無厘頭的那種,那位宗室勾結了一群白蓮教教徒為造反基礎,第一步打算秘密聯係北虜,同時計劃去燒大同守軍的糧草。


    第二步就是引導北虜占領大同,然後效彷石敬瑭舊事,登基為兒皇帝。


    所以聽到史巡撫介紹說,這個喊冤的宗室搶劫過知府財物,成功的引起了秦督師的興趣。


    不能這麽巧合吧?莫非就是曆史上那個與白蓮教勾結、妄想造反的宗室?


    如果真是這樣,那這位宗室簡直就是一件行走的功勞,還是唾手可得的,而且又是平定反叛這種可遇不可求的功勞。


    想到這裏,秦德威就揮了揮手,吩咐道:“既然是天潢貴胃,放過來說話!”


    旁邊所有文武官員都齊齊無語,這個年輕督師到底會不會做官?


    哪有剛下馬就隨便插手地方事情的道理?還是說,想借機展示總督威嚴?


    但無論如何,這裏總督最大,別人也攔不住。


    此後隻見那中年漢子宗室被親兵推了過來,秦督師問道:“你有何冤情?”


    “我乃代藩奉國將軍朱充灼也!”這宗室先自報了姓名,然後才又說:“感朝廷處置不公,特來申訴!”


    自從宣德以後,宗室已經半點實權都沒有了,“奉國將軍”聽起來很唬人,但在秦督師這樣權臣麵前屁都不是,就是藩王來了也沒卵用。


    秦德威不耐煩的說:“有話就直接說!到底什麽不公?”


    這個叫朱充灼的宗室繼續說:“知府劉永走私所得財物,本宗室即便搶了又怎麽樣?朝廷為何隻處分我?”


    瞬間全場落針可聞,眾官吏齊齊注視秦督師,隻有大同知府劉永臉上現出驚慌的神色。


    秦德威揮了揮手,“你住口!先帶下去!等本官入城後再行勘查!”


    隨後秦德威重新轉身,果斷的繼續向城門走去。


    其餘眾人也不知道應該怎麽評價了,就審了個半吊子便匆匆結束了,這是懂事呢還是不懂事呢?


    隻有極個別聰明人領悟到,秦督師似乎暗藏高明之處。


    過了大同城東門也就是陽和門後,秦德威忽然對史巡撫問道:“聽聞大同盛行白蓮妖教,民間地下多有信徒?”


    白蓮教起源於宋代,大明建國後被高皇帝定為妖教禁止了,但在地下一直流傳著,信徒主要分布在北方民間。


    這情況很多人都知道,沒什麽可隱瞞的,史巡撫就答道:“大同鎮流傳妖教確實有之,多年來一直屢禁不絕。


    去年官府剿滅了一個被稱為呂老祖的妖教頭目,還有不少教徒紛紛出逃到了北虜那裏,以一個叫丘富的為首,實為叛逆!”


    這丘富就是北虜酋首俺答身邊第一代漢奸大頭目了,秦德威暗暗冷笑,不過這才到哪?


    曆史上未來十年就有大批大批白蓮教信徒投靠北虜,甚至成為北虜不停入寇大明的“帶路黨”。


    數十年後巔峰時候,在俺答領地內生活的白蓮教徒多達上萬人。


    後世最出名的幾個漢奸頭目如今還在大同偷偷摸摸傳教呢,那麽說起來,這些人又是一堆行走的功勞?


    無論那些叛國的白蓮教頭目有什麽苦衷,秦督師並不想知道也不想去了解,這是階級立場和民族立場所決定的。


    從陽和門入城後,秦督師進駐大同城公館,文武官員紛紛正式拜見。


    大部分人拜見完就退下了,秦督師隻留下了史巡撫和王總兵。


    此時沒有別人,秦督師當頭就問:“大同現有多少兵馬?”


    大同鎮總兵官王升匯報道:“現有兵員七萬六千人......”


    秦督師打斷了王總兵,“本督師問的是,大同城裏有多少兵馬,並非是整個大同鎮。”


    大同鎮與大同城不是一個概念,大同鎮指的是包括六七百裏邊防線在內的一大片地方,大同城指的則是所在的這座城。


    大同、宣府都是鎮、城同名,經常導致誤會產生。


    王總兵隻得重新匯報說:“大同城中有官兵二萬二千七百零九人,馬騾一萬六千九百九十二匹。”


    秦督師直接下令道:“本督師命你抽集精銳二千騎,三日內完成出征準備,其餘繼續守城!”


    王總兵似乎有不同意見,剛說了句:“若要這樣,督師......”


    巡撫史道這時候開口說:“王將軍且先去準備著。”


    王升猶豫了下,就不再說話了,接下了命令。


    秦督師敲定了調集精銳騎兵的事情,繼續詢問其他事情:“這次酋首俺答到底怎麽入寇的?”


    王升答道:“北虜破開了一處邊牆,然後繞過大同城,從大同右路直達寧武關,然後又破關進入太原府。”


    秦督師看似無意的又問了句:“為什麽俺答沒有進犯大同城,就直接繼續南下侵入山西腹地了?”


    王總兵迴複說:“下屬也不甚明白,大概是大同城堅難克,故而北虜不願攻打大同。”


    秦德威就按照官場套路隨便吹捧了一句:“一定是王將軍威名遠震,故而北虜不敢犯大同。”


    王總兵連忙謙遜道:“督師折殺了!當不起!當不起!”


    至少到目前為止,督、撫、總兵的首次會麵,一切都很正常,沒有什麽異常。


    此後秦督師以長途勞累,以及正處於非常時期,一切從簡為借口,謝絕了大同城給自己接風洗塵。


    言情


    巡撫和總兵告辭後,天色差不多就黑了。


    從京城帶過來的中軍官金汝泉、旗牌官李滋、文書吳承恩等人又進來,聽候秦督師的下一步指示。


    但是他們隻看到秦德威望著外麵出神,彷佛正深思熟慮的想什麽。


    等了一會兒,秦德威還在長考。


    幾名侍從下屬麵麵相覷,實在不能理解,這才剛進了大同城,有什麽值得秦督師沉思的事情。


    最後還是吳承恩上前輕喚了一聲,“老師?何故在此深思?”


    秦德威迴過神來,見左右都是親信,並沒有外人,便指著外麵歎道:


    “你們可知道,大同城裏遍地都是行走的功勞啊。我所愁思的是,怎樣才能安安穩穩的,將這滿坑滿穀的功勞撿起來。”


    眾親信聽完還是麵麵相覷,如果是別人嘴裏說出來的,就當是胡話瘋話了,但這可是秦督師啊。


    秦督師與他們一起進的城,也沒多看了什麽,怎麽就能發現滿坑滿穀的功勞的?


    難道這就是別人能當督師,而自己隻能當小軍頭(小文書)的差距?


    家業隻是世襲鐵嶺衛千戶的金汝泉實在忍不住功業的誘惑,壯著膽子問了句:


    “不知行走的功勞都在哪裏?如若軍門不嫌棄,小的我願效犬馬之勞!”


    秦督師指點說:“城門口鬧事的那位宗室就是,剛才出去的總兵官王升也是,巡撫、知府說不定都是。


    對了,還有大批潛藏在民間的白蓮教匪徒!去吧!功名但在馬上取,我看好你!”


    金汝泉:“......”


    無論是宗室也好,總兵也罷,巡撫和知府更不用說了,那都不是他這個小小千戶能惦記的啊!


    就算是本地的白蓮教匪徒,也不是他這個初來乍到的外地人所能探知到的!


    吳承恩不禁想起了秦老師的光輝曆史,從南京到京師,不知多少官吏栽在秦老師手裏。


    所以忍不住勸道:“朝廷派老師總督宣大,是為了抗擊北虜,還是不要內鬥了。


    若外敵未靖,卻能把整個大同城連根拔起,不知朝廷和天下人又該如何看待老師?未免會有外戰外行,內戰內行之譏啊!”


    秦德威反問道:“豈不聞,攘外必先安內?”


    於是吳承恩便不說話了,老師你愛怎樣就怎樣吧!


    旗牌官、李小娘子的二哥李滋則有個疑惑:“軍門在宣府就抽調精騎西進,在陽和城也吩咐重新編集騎兵,到了大同又要抽集精騎。


    小的鬥膽詢問一句,軍門聚集數千精騎意圖何在?”


    秦督師仍然沒說,不到最後時刻,不會有人明白自己的真實意圖。


    就是對自己人,最大的底牌也要保密!絕對避免一切走漏風聲的可能。


    所以隻對親信們答道:“我心中自有軍機,說了就不靈了,聽從命令就好!”


    然後金汝泉和李滋兩人也退下了,吳承恩生無可戀的拿出紙筆,準備聆聽並記錄老師的今日份新作。


    秦督師正在醞釀“詩意”的時候,忽然家丁王大走到堂屋門外,稟報道:“大同劉知府來訪!”


    秦德威隨口道:“見客時間已經過了,老爺我作完詩也要休息了,讓他走人!”


    王大卻苦笑著說:“那劉知府硬塞給了我兩錠銀子,他還帶了一個匣子過來,另外還有......”


    秦德威叱道:“跟老爺我說個話吞吞吐吐的,到底還有什麽?”


    王大咬了咬牙說:“還有一對孿生美人。”


    秦德威:“......”


    雙倍的快樂?竟然拿這個考驗督師?


    “老爺見不見?”王大又問道。


    秦德威轉頭對吳承恩道:“今晚不作詩了,你先下去吧!”


    本來生無可戀,隻想逃之夭夭的吳承恩,忽然又不想走了,但最終還是被趕了出去。


    隨即大同知府劉永親手提著匣子,走進了廳中。


    秦督師對匣子裏是什麽毫無興趣,抬眼就朝劉知府身後看去。


    果然見到一對長相近乎相同的白淨美人,身高一般的頎長。


    尤為少見的是臉部輪廓略深,有幾分立體感但又不顯得突兀,十分明朗奪目,宛如一對極品玉凋。


    秦德威不由得連連感慨,口口相傳“大同婆娘”是九邊特產之一,果真名不虛傳。


    劉知府也沒著急說話,絕對不打擾秦督師欣賞美女。


    一直等秦督師收迴了視線,他才道:“下官趁夜而來,打擾督師歇息,實乃罪過也。”


    秦督師快人快語的說:“不妨,有事就說!”


    劉知府斟酌著說:“今日入城時,有人胡言亂語,懇請督師不可當真。”


    這句話指的就是宗室奉國將軍朱充灼所說的,知府走私了。


    在大同這地方,走私真不是費勁活計,比如隨便搞點鹽,往北邊一送就能賺錢。


    在劉知府焦灼的等待中,秦德威足足沉吟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說:


    “那都是中傷之語,他胡亂說出來,本督師也就胡亂聽著,豈能做什麽憑據?”


    劉知府大喜,起身就要再度行禮,被秦督師攔住了,“同為朝廷命官,何須多禮!”


    劉知府就知趣的告辭道:“督師鎮守宣大,來日方長,禮數不周容日後再補。”


    秦督師沒有挽留,劉知府就這麽走了。


    匣子沒拿走,能帶來雙倍快樂的美人也沒帶走,都留在了被秦督師征用的公館。


    秦德威就對公館婢女說:“先將這一對美人送到後院!”


    而後秦德威繼續坐在前廳喝了一盞茶,尋思著時間應該緩衝的差不多,李小娘子應該欣賞完那一對美人了,才起身向後走去。


    正好就撞見李小娘子叉著腰,站在月門當中,堵住了秦督師繼續進入內院的道路。


    “姐姐們都讓我看著你,防著你胡作非為,可你這樣子,讓我迴了家怎麽向姐姐們交待!”李小娘子氣鼓鼓的說。


    秦德威歎口氣,很苦惱的說:“你不懂官場上的事情,實在情非得已,不收不行啊。”


    李小娘子不信:“這裏還能有人逼你?”


    秦德威解釋說:“如果不收下這對美人,那知府必定不安,別人也會對我加倍警惕,非常影響我開展工作。


    所以為了暫時麻痹他人,讓他們暫時放鬆安心,我就不得不收下這對美人!


    所以不是別人逼我,而是形勢比人強。我也是很有苦衷的,你能理解嗎?”


    李小娘子蹙眉想了好半天,“那奴家不攔著秦先生了,但秦先生你也別讓奴家難做。


    人你可以留下,但迴了京師家裏再做處置,那就不關我的事情啦!


    也都是為了你好,怕你不愛惜身子,好色過度折損虧空了,最後吃虧的還是你自己!”


    ------題外話------


    月票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小學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輕風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輕風去並收藏大明小學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