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村無疑是貧窮的,而這種貧窮不僅僅是清溪村,就連附近的十幾個村子都很窮。</p>
大家過的都是食不果腹的日子,賦稅很重,加上天不遂人願,家家戶戶的日子都過得苦巴巴的,就算是鎮上最苦最累的活,那怕給的工錢不高,依舊是大家爭搶的。</p>
念書,就成了所有人的跨不過去的鴻溝。</p>
薑嬸家之前的日子也不好過,但生下蘇生之後,在百日抓周的時候,蘇生選擇的是毛筆,後來蘇生大一點了,薑嬸一家東拚西湊湊了一點銀子出來,送蘇生去了鎮上的私塾念書,可惜的是,高昂的費用,外加來迴路途太遙遠,隻是念了一個月,便支撐不住,最後蘇生便和村裏別的孩子一樣,稍微大一點就幫著家裏人幹活。</p>
蘇生很珍惜可以繼續念書的機會,特別是蘇半夏描繪的未來。</p>
至於蘇半夏是女子,他一個男兒要聽一個女子的話,會不會丟臉的事,這種想法從來沒有過。</p>
蘇半夏大難不死之後像是變了一個人,這一點村裏人都在議論,大夥都說,這是蘇半夏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閻王爺都不收肯定是富貴之人。</p>
村裏人都是信這些的,所以沒有人覺得不妥。</p>
坐下之後,蘇半夏詢問起蘇遠程來:“村長知不知道品性好,脾氣好的秀才?”</p>
請教書先生可比不得請窯廠師傅,教書先生一定要有真才實學,一定要管得住學生。</p>
蘇遠程道;“你也知道我們這裏窮,秀才好多年都出不了一個,最出名的兩個秀才還在鎮上的私塾教書,別的我還真不認識了。”</p>
這是個大難題!蘇半夏頓時發愁了,心裏琢磨著要不要請李掌櫃或者張川柏幫幫忙。</p>
蘇生此刻聲音弱弱道:“念書好有真才實學,但沒考上秀才的人可以嗎?”</p>
蘇半夏趕緊道:“難道你有認識的?”</p>
蘇生趕緊點頭道:“我的同窗,名喚蔣子濤,今年約莫二十八,考了十二年都沒有考上秀才,倒不是他沒真才實學,是因為他的見解有些不符合,加上運氣不怎麽好……所以一直都沒考上,日子過得苦巴巴的,卻沒有放棄念書,也沒放棄繼續考秀才。”</p>
說同窗他挺不好意思的,畢竟在一起就念了一個月的書,而且兩人的年紀相差也有點大。</p>
蘇半夏對這個蔣子濤好奇起來,考了十二年都沒考上,卻一直堅持,單獨這毅力都不是常人能比的。</p>
“你這個同窗住什麽地方?”她很想去拜訪一下這位奇人。</p>
蘇生道:“鎮外的蔣家村,他為人還不錯,我雖隻念過一個月的書,但他也願意把珍藏的書借給我看,早幾年我經常去看他,最近兩年去得少了,因為他閉門誰也不見,我之所以推薦他,一來他品行不錯,再者就是他現在應該很需要一份事情做。”</p>
雖說沒怎麽聯係了,但蘇生依舊經常關注蔣子濤的情況,知道蔣子濤有一個孩子需要養,雙親又去世了,整個家都靠他娘子趙鶯鶯支撐著,支撐很辛苦。</p>
上次趕集無意間聽到蔣家村的人說起蔣子濤,聽聞趙瑩瑩病倒了。</p>
想想也是,一個婦道人家要支撐整個家真不容易,蔣子濤念書也需要花銷,加上一個孩子,日子過得有多清苦想都想得到。</p>
今個也是巧了,就突然間想起了他。</p>
蘇半夏想想最近應該要去一趟集市便道:“等兩天去集市的時候你同我一起去吧,順帶買點東西去看看你這位同窗,若是他願意,請來教你們應該沒問題,隻是需要一個學習的地方,還有如果蔣子濤來村子教書,肯定要有一個住的地方。”</p>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首先就得解決蔣子濤的住宿,蔣家村離清溪村那麽遠,自然不能每天都往返一趟。</p>
蘇遠程想了一會,突然眼前一亮道:“倒是有一個合適的地方,隻是房子有些破舊啊,需要翻修一下。”</p>
謝三七趕緊道:“村長說的是去世的張婆婆家是不是。”</p>
張婆婆是獨居老人,兩年前去世了,留下了一個破敗的小院。</p>
村裏空的房子隻有兩處,一處是蘇半夏她們搬出來的小院子,另外一處就是張婆婆的小院。</p>
因張婆婆的兒子一家搬出了村子,院子就成了村裏的財產。</p>
隻是那院子本就破敗,加上兩年沒有住人,裏麵雜草叢生不說,房子還破敗不堪。</p>
蘇遠程道:“那院子有些破,修葺估計得花心思,至少房頂得重新蓋,土牆也得修補。”</p>
蘇半夏倒是想起了張婆婆家的院子,就離蘇遠程家不遠,是一個三間屋子格局的小院子。</p>
張婆婆人好,但卻沒有得到善終,去世的時候還是村裏人一起安埋的。</p>
“修補不是問題,這個大家都能做,那院子拿出來辦私塾相信村裏人也不會說什麽,先把消息傳下去,就算蔣子濤不願意來,我也會想辦法請別的先生來村子。”</p>
她不是開玩笑的,雖說這樣辦私塾會花很多錢,但卻覺得值得。</p>
隻要謝三七這八個人不辜負她的期待就夠了,銀子放在身上並不能發揮最大的用處,隻有用到該用的地方,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p>
蘇遠程沒有意見,蘇半夏這麽做最能籠絡人心。</p>
“那要是蘇大成家……”</p>
蘇半夏變得嚴肅起來:“除了他家的人,其餘的都可以來村子念書。”</p>
她是記仇的,蘇大成一家這麽害她們,怎麽可能讓這家人占到她的好處,想想蘇大成一家做的事就惡心得很。</p>
都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蘇大成一家的所作所為真不如一個普通的村裏人。</p>
哪怕是關係一般的村裏人,做的都比蘇大成一家好,至少村裏人隻是說說閑話,卻不會暗害她。</p>
謝三七咬著牙惡狠狠道:“不能讓蘇大成一家占了便宜。”</p>
幾人的意見統一,蘇遠程也沒意見。</p>
和蘇遠程商量了修繕張婆婆房屋的事後,讓謝三七他們多幫忙,幾人都各自迴了家。</p>
迴到家裏,蘇半夏把計劃給江氏說了。</p>
</p>
大家過的都是食不果腹的日子,賦稅很重,加上天不遂人願,家家戶戶的日子都過得苦巴巴的,就算是鎮上最苦最累的活,那怕給的工錢不高,依舊是大家爭搶的。</p>
念書,就成了所有人的跨不過去的鴻溝。</p>
薑嬸家之前的日子也不好過,但生下蘇生之後,在百日抓周的時候,蘇生選擇的是毛筆,後來蘇生大一點了,薑嬸一家東拚西湊湊了一點銀子出來,送蘇生去了鎮上的私塾念書,可惜的是,高昂的費用,外加來迴路途太遙遠,隻是念了一個月,便支撐不住,最後蘇生便和村裏別的孩子一樣,稍微大一點就幫著家裏人幹活。</p>
蘇生很珍惜可以繼續念書的機會,特別是蘇半夏描繪的未來。</p>
至於蘇半夏是女子,他一個男兒要聽一個女子的話,會不會丟臉的事,這種想法從來沒有過。</p>
蘇半夏大難不死之後像是變了一個人,這一點村裏人都在議論,大夥都說,這是蘇半夏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閻王爺都不收肯定是富貴之人。</p>
村裏人都是信這些的,所以沒有人覺得不妥。</p>
坐下之後,蘇半夏詢問起蘇遠程來:“村長知不知道品性好,脾氣好的秀才?”</p>
請教書先生可比不得請窯廠師傅,教書先生一定要有真才實學,一定要管得住學生。</p>
蘇遠程道;“你也知道我們這裏窮,秀才好多年都出不了一個,最出名的兩個秀才還在鎮上的私塾教書,別的我還真不認識了。”</p>
這是個大難題!蘇半夏頓時發愁了,心裏琢磨著要不要請李掌櫃或者張川柏幫幫忙。</p>
蘇生此刻聲音弱弱道:“念書好有真才實學,但沒考上秀才的人可以嗎?”</p>
蘇半夏趕緊道:“難道你有認識的?”</p>
蘇生趕緊點頭道:“我的同窗,名喚蔣子濤,今年約莫二十八,考了十二年都沒有考上秀才,倒不是他沒真才實學,是因為他的見解有些不符合,加上運氣不怎麽好……所以一直都沒考上,日子過得苦巴巴的,卻沒有放棄念書,也沒放棄繼續考秀才。”</p>
說同窗他挺不好意思的,畢竟在一起就念了一個月的書,而且兩人的年紀相差也有點大。</p>
蘇半夏對這個蔣子濤好奇起來,考了十二年都沒考上,卻一直堅持,單獨這毅力都不是常人能比的。</p>
“你這個同窗住什麽地方?”她很想去拜訪一下這位奇人。</p>
蘇生道:“鎮外的蔣家村,他為人還不錯,我雖隻念過一個月的書,但他也願意把珍藏的書借給我看,早幾年我經常去看他,最近兩年去得少了,因為他閉門誰也不見,我之所以推薦他,一來他品行不錯,再者就是他現在應該很需要一份事情做。”</p>
雖說沒怎麽聯係了,但蘇生依舊經常關注蔣子濤的情況,知道蔣子濤有一個孩子需要養,雙親又去世了,整個家都靠他娘子趙鶯鶯支撐著,支撐很辛苦。</p>
上次趕集無意間聽到蔣家村的人說起蔣子濤,聽聞趙瑩瑩病倒了。</p>
想想也是,一個婦道人家要支撐整個家真不容易,蔣子濤念書也需要花銷,加上一個孩子,日子過得有多清苦想都想得到。</p>
今個也是巧了,就突然間想起了他。</p>
蘇半夏想想最近應該要去一趟集市便道:“等兩天去集市的時候你同我一起去吧,順帶買點東西去看看你這位同窗,若是他願意,請來教你們應該沒問題,隻是需要一個學習的地方,還有如果蔣子濤來村子教書,肯定要有一個住的地方。”</p>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首先就得解決蔣子濤的住宿,蔣家村離清溪村那麽遠,自然不能每天都往返一趟。</p>
蘇遠程想了一會,突然眼前一亮道:“倒是有一個合適的地方,隻是房子有些破舊啊,需要翻修一下。”</p>
謝三七趕緊道:“村長說的是去世的張婆婆家是不是。”</p>
張婆婆是獨居老人,兩年前去世了,留下了一個破敗的小院。</p>
村裏空的房子隻有兩處,一處是蘇半夏她們搬出來的小院子,另外一處就是張婆婆的小院。</p>
因張婆婆的兒子一家搬出了村子,院子就成了村裏的財產。</p>
隻是那院子本就破敗,加上兩年沒有住人,裏麵雜草叢生不說,房子還破敗不堪。</p>
蘇遠程道:“那院子有些破,修葺估計得花心思,至少房頂得重新蓋,土牆也得修補。”</p>
蘇半夏倒是想起了張婆婆家的院子,就離蘇遠程家不遠,是一個三間屋子格局的小院子。</p>
張婆婆人好,但卻沒有得到善終,去世的時候還是村裏人一起安埋的。</p>
“修補不是問題,這個大家都能做,那院子拿出來辦私塾相信村裏人也不會說什麽,先把消息傳下去,就算蔣子濤不願意來,我也會想辦法請別的先生來村子。”</p>
她不是開玩笑的,雖說這樣辦私塾會花很多錢,但卻覺得值得。</p>
隻要謝三七這八個人不辜負她的期待就夠了,銀子放在身上並不能發揮最大的用處,隻有用到該用的地方,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p>
蘇遠程沒有意見,蘇半夏這麽做最能籠絡人心。</p>
“那要是蘇大成家……”</p>
蘇半夏變得嚴肅起來:“除了他家的人,其餘的都可以來村子念書。”</p>
她是記仇的,蘇大成一家這麽害她們,怎麽可能讓這家人占到她的好處,想想蘇大成一家做的事就惡心得很。</p>
都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蘇大成一家的所作所為真不如一個普通的村裏人。</p>
哪怕是關係一般的村裏人,做的都比蘇大成一家好,至少村裏人隻是說說閑話,卻不會暗害她。</p>
謝三七咬著牙惡狠狠道:“不能讓蘇大成一家占了便宜。”</p>
幾人的意見統一,蘇遠程也沒意見。</p>
和蘇遠程商量了修繕張婆婆房屋的事後,讓謝三七他們多幫忙,幾人都各自迴了家。</p>
迴到家裏,蘇半夏把計劃給江氏說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