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我不需要別國的愛戴
趙興答:“很抱歉,我不能讓你給孩子教導仇恨。我不允許你的孩子在仇恨的情緒下成長,這對他們不好。大宋雖然寬容,但也絕不寬容一個仇恨的敵人。所以,他們的命運你不用去想了,先說說你自己吧——人都說‘國君死社稷’,你的國家已經滅了,可你為什麽不死?”
段王歎息一聲,迴答:“寡人之所以不死,原是放不下心懷,如今倒要多謝你替我抉擇。”
趙興點點頭:“你想通了,我就放心了。你放心,從你王宮俘獲的戰利品,朝廷會發還你一部分,這部分我會幫你孩子運營,讓你們段氏宗祀不絕——可你不能現在死,你得死在京城。”
段王拱手,淒然告退。
陳不群目睹了這一切,小心的說:“老師,這段事如果記錄下來,我怕大理國的人會記恨老師一輩子。”
趙興仰天哈哈大笑:“身為男人,被異族敵人記恨一輩子,那才是英雄才具備的榮耀。昔日霍去病、衛青、蒙恬、王翦、李靖、蘇定方,這些先輩英烈殺的異族從此不敢正眼眺望中原,他們又何嚐不是被異族記恨一輩子?
我是宋人,幹嘛要讓‘別國’的百姓念我的好?哼哼,如果我不出賣本國的利益,別國百姓幹嘛要惦記我這個‘他國官員’。不群,身為大國人,你要有大國意識,大國的英豪是讓別國百姓記恨的,他們越恨你,說明你越對得起本國國民!比如呂惠卿那個反麵教材,深受夏人愛戴。夏人皆認為他是仁德之人,這種仁德對我大宋好嗎?
我看你是讀聖賢書讀傻了,你真以為‘內修仁德’,不動刀槍就能使‘四夷賓服’?你真以為外族屈服於我們,隻憑仁義就夠了?你真以為不出賣本國利益,外國人就愛戴你?憑什麽?”
趙興頓了頓,繼續說:“讓外國人敬服,那需要鐵與血。很多的鐵、血。當這些血液匯成血海的時候,沒有人敢正眼瞧我們。大國百姓不需要被人愛戴,隻需別人害怕,就足夠了!不群,我們漸漸崛起為大國,你要有大國意識,讓別人恐怖、讓別國膽怯而不敢冒犯,我們不需要別國百姓愛戴!”
陳不群噎了一下。跳轉話題問:“風兒與海兒都到哪裏去了?我給他們帶來許多禮物……”
趙興揮揮手,迴答:“在後院。”
陳不群趕緊告辭。在他身後,趙興喃喃自語:“今日大理亡國之恨,卻讓我想起,若有一天我們也亡國了。也許我們所遭受的屈辱,連今日的大理人也無法想象。”
陳不群聽到這話,腳步頓了一下,而後繼續向後院走去。一邊走,一邊低聲自語:“怎麽會呢,我大宋強盛如斯,怎麽也會有亡國之痛。”
汴梁,政事堂大殿,小皇帝趙煦高坐寶座,傾聽著官員地匯報,等官員輪流報告一遍。他轉向章惇,詢問:“章卿,兩廣方麵有什麽消息?怎麽戰事已經結束一個月了,還沒有具體匯報?”
章惇拱手迴答:“陛下,這個,兩廣的消息時快時慢,是因為朝廷傳訊的時候經過兩條途徑。一條是趙興家裏經營的海路,若是緊急軍情。趙離人會通過海路發送。這條海路發送的報告。抵達京城隻需要十一日;若是不怎麽緊要的事情,趙離人會通過正常官路驛站發送。如此傳遞,哪怕是八百裏加急,傳到京城也需要兩個多月。”
“一騎荔枝妃子笑——我知道嶺南的荔枝在唐代傳送至長安,需要四十多天,怎麽在我大宋,反而需要兩個月?”小皇帝詫異的問。
章惇地迴答隻有一個字:“馬!”
“哦,原來是我大宋缺馬,以至於各路驛站隻能靠步行傳送,但我大宋幸好有舟楫”,小皇帝趙煦說到這兒,看了看奮筆書寫《起居注》的翰林官員,擺擺袖子,說:“起居官先退下吧,朕要跟官員們商量點密事。”
起居官望了望章惇,章惇輕輕一點頭,那位翰林學士踮著腳尖退下。
趙煦望著起居官消失在大殿,一擺手說:“前段時間我就納悶,怎麽兩廣的消息有時忽然快了,有時卻慢的要死。很多時候我已經知道了結果,卻還不知道開頭——譬如這次大理攻伐。結果我們早已經知道了,為什麽兩廣遞來的出兵奏章還沒有抵達朝廷。
諸位愛卿不用尷尬,我特地讓起居官出去,就是想問問這是怎麽迴事?我聽人說,那趙興一向散慢,他在兩廣,想讓朝廷知道的消息就通過快船遞送,不想讓朝廷知道的,則老老實實走正規驛徑,有這事吧。”
眾臣沉默不語,還是曾布這個老好人喜歡和稀泥,他中庸的解釋:“按朝廷地法度:公文走驛路符合朝廷體製。至於私信傳遞——大家都知道,那條海路是趙離人家妻的產業,他要借這條路投遞公文,那是他自己的事,朝廷不好幹涉。”
趙煦又問:“那麽,朝廷不能也走快船遞發的路嗎?”
曾布哭笑了一下,迴答:“太貴!一封快函按這法子傳遞,需要五貫銅錢,陛下,軍器監做一副步人甲,不過三貫出頭。若非緊急公務,隻是傳遞一封信件,就花費五貫錢——他趙離人花的起,朝廷可花不起。”
小皇帝眼珠轉了轉,又問:“我聽說趙離人擅長用減稅地手段鼓勵商貿,我們可不可以對那條海路實施部分減稅……”
“不可……”下麵跳出了一群官員,齊聲驚唿。
章惇以目示意蔡卞,蔡卞跳出來迴答:“陛下,去年,光那條‘迅猛獸’共交納稅金五十萬貫,杭州一年的市易稅也不過百萬貫,這條運輸行一年交納的稅賦相當於全杭州所有草市總和的一半。減一分,對朝廷也是一筆巨款,官家,花五十萬貫用於傳遞廣南信件,不值啊。”
趙煦歎了口氣。
他也隻能歎氣,因為這是宋代,宋代對私權地尊重連現代人趙興都不適應。
宋代沒有沒收別人產業的法律與先例,趙興那條運輸行。直讓朝廷大臣們看著流口水,但卻不敢伸手。
歎完了氣,趙煦又問:“獻俘太廟的事情,各位大使都已經任命了嗎?”
按照朝廷獻佛儀式,整個獻佛過程要任命六位重臣,比如“門閣使”負責接過對方地降表並轉遞給陛下;“宣撫使”負責安撫被俘國王受驚嚇的心靈;“衣褲使”教導對方如何穿戴宋人衣冠;“宣製使”負責教導對方宋朝禮節與法律……總之,這是件很麻煩的事情,但隻要擔任這個官員。則意味著一生榮耀到了頂點,朝廷政局無論如何變故,都牽扯不到這六位曾經的“六禮使”,因為他們是載入史冊的六個人。
這年頭跟皇帝踢過足球並不值得炫耀,因為在宋代跟皇帝一塊踢球。甚至一個鏟球把皇帝鏟倒在地,那都是跟唿吸一樣很正常地事,沒人把這件事拿出來向別人炫耀。相反,他們一旦炫耀。隻會遭到宋人的鄙視。因為滿京城跟宋皇踢過足球的人海了,連這都要炫耀,隻能說明你是鄉下土豹子,或者明清穿越人士。
然而,獻俘,在曆朝曆代都是大事,是朝廷有數地“大禮”之一,而且每朝每代這樣的事都不多。許多皇帝終身想輪上一次都得不到。所以,在獻俘禮上擔任“六大使”之一,絕對是可以記錄在家譜上,向子孫萬代炫耀的事。因為這意味著其道德文章堪做後世楷模。
這根肉骨頭一拋出,官員的注意力立刻變了。朝堂上不再有別的事情值得他們關心,大家搶奪地目標隻有一個:六禮使。
經過幾次利益權衡,外加爭吵、撕咬、攻訐、詆毀、吹捧,唇槍舌劍、怒不可遏後。終於有人迎來了熱淚盈眶。有人神情沮喪。名單終於定下來了……此時,滿京城地官員沒人理睬大理使節的伏闕嚎啕。他們反而順勢取消了那幾個人地使節身份,將他們趕到寺廟裏居住。
萬事俱備,就差段王進京了,小皇帝跟那些“六禮使”盼呀盼,從夏季盼到了秋末,可廣東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這讓小皇帝很不耐煩。
章惇也體會到皇帝的焦灼,他迴答:“官家,六使已經任命,官家若是不放心,索性我們破費一次,從快船發信給趙離人,問問他多會能把段王送到京城來?”
小皇帝聰明,他搖搖頭,說:“廣西這次攻滅一國,雖然是私自出兵,也算是於國有功,先賞賜吧,張田能否調迴京城?”
小皇帝這話的意思是:朝廷至今沒有對這場戰爭做出正式表態,如此一來,兩廣將士私自出兵的罪名就無法免除,趙興那頭突然斷了消息,一定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很可能是在等待朝廷正式表態。
關於兩廣地封賞,章惇他們確實沒討論,不過,前線戰士有功,這些人隻顧忙著慶祝,卻沒有做出相應的封賞,顯得有點涼薄,章惇趕緊表態:“官家,這次諸將之功懸而未決,是因為還沒有收到兩廣方麵的戰事詳情,隻知道是廣西經略使張田攻入大理,具體詳情還不知道,臣等揣測……”
趙煦一笑,迴答:“張田,這我知道,小時候我還見過他,張氏三子裏數他沒出息,所以被發配往廣西,沒想到他還能立下這麽大的功勞——卿等覺得,我們這次是調張田迴來,還是調趙離人迴來。”
幾個聲音異口同聲地迴答:“張田!”
章惇緩緩的迴答:“臣的意思是,兩個都不能調。有張田在廣西,還可以牽製趙離人,若張田不在,恐怕趙離人愈發沒有製約。”
小皇帝笑著問:“如果非要做出選擇,這兩個人裏頭必須調走一個,章卿會選誰?”
答案毫無疑問:張田。
十月。彗星來襲。丙辰,朝議夫大、知池州錢勰卒,至此,大宋貶謫路上再添一位名臣冤魂。
癸亥,禮部侍郎趙挺之為吏部侍郎。
孫琮在惠州碼頭上跳上岸去,唰的一聲打開折扇,仔細端詳著這座蘇公港。幾名從人提著行李從船上下來,低聲勸解孫琮:“大人。您還是再考慮一下吧,嶺南瘴癘之地,人風兇惡,如今各處盜匪叢起,我們人生地不熟,連話都跟這些說鳥語的嶺南人無法溝通,這要一路走上去,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等埋土嶺南,朝廷那頭也不可能知道。”
孫琮搖搖頭,泰然的笑著說:“你們不懂,趙離人的手段我是知道地,他密州任上我看過。環慶任上我也在,此人最擅長地是組織管理。若是趙離人剛到廣南,我還有點擔心,他到廣南已經三年了。若是不能掃滅盜匪,他就不是趙離人了。”
孫琮穿的是便服,幾名隨從也一身青衣打扮,不過碼頭上他們這番低聲交談用的是汴梁官話,聽到他們幾個交談,一名老漢湊上來搭訕:“幾位官人,要馬車嗎?某家的馬車直通惠州城,每人隻要五個銅板。”
老漢操的是非常生硬的官話。孫琮搖著扇子,一邊打量周圍的情景,一邊順嘴問:“老丈,我聽說這是趙安撫專門為老師修建地港口,怎麽這座港口如此冷清?”
老漢歎了口氣,帶著迴味地神情迴答:“官人,你是自京城來地吧,你不知道。坡公貶謫來了惠州。剛開始的時候,我惠州每旬日宰殺一羊。羊肉先盡官員吃,坡公隻能分到一些羊骨頭,但他運氣好,收了個弟子——趙安撫,有錢人,直接在惠州為他修了一座碼頭,專門給老師送糧送肉。喏,就是這座碼頭,所以我等庶民把這座港口稱之為‘報恩港’,也叫做‘蘇公港’。
可惜,朝廷那些大官總是不安生,知道坡公在惠州過地好,又把他遷去了海南瓊州。啊,自蘇公一去,這座碼頭便冷落了許多,原先我們惠州有陶土場、煤場、養馬場,這些全是趙安撫為了讓老師在惠州過的安心,潑水般花錢建的,但如今蘇公一走,那些坊場便沒有人經營了,漸漸的,這座碼頭也冷落了許多。
官人不知道,原先這座碼頭一天可以開出上百隻船,但現在,一天不過十數隻,冷清啊!”
孫琮順嘴問:“如此說來,東坡公去了海南,趙安撫是不是也把廠子修到了海南?”
那老丈看了一眼孫琮,把話題又拽了迴來:“官人是要租馬車嗎?若官人租了馬車,我迴頭在路上慢慢與官人聊……”
孫琮點點頭:“本來我是要到廣州下船地,路上聽說惠州的事情,所以特地在這惠州遊覽一番,老丈還有同伴麽,我多有幾個仆人,再叫幾輛馬車來,我們一同進城,路上,老丈與我慢慢講。”
那老丈響亮的答應了一聲,招唿幾個同伴,將孫琮及其仆人們的行李搬上馬車後,而後揮鞭趕著馬車向城裏奔去。
這老丈原來許諾孫琮租上馬車,他就與孫琮慢慢聊惠州風物。但上了馬車,孫琮才發現,那老丈低著頭非常專注的驅趕著馬車,孫琮隱隱發覺自己可能上當了,他尋找話題搭訕。
“老丈,你地馬怎麽如此矮小?……”
老丈沉默不語。
孫琮繼續問:“老丈,大宋各處都缺馬,我怎麽看著惠州並不缺馬,光碼頭上就有三四十輛馬車空閑,這一路上,擦肩而過的馬車絡繹不絕,怎麽惠州車馬如此之多?隻是奇怪這些馬匹矮小的像驢。”
那老丈甩了個響鞭,迴答:“官人,你是從京城來的吧?……勿怪老丈多嘴,原本咱惠州百姓非常看不上京城官員,你說蘇公這樣地大好人,發大水了關心發生百姓鬧瘟疫,雖然是罪官,也要求當地官府免費發藥;有了火災,坡公也想著賑濟百姓——這樣的人怎麽有罪呢?還貶到我們這個窮鄉僻壤?
我聽說現在管事的都是貪官小人,大奸臣大惡人。被貶謫來我們這的罪官反而個個溫順和善,教導我們的子弟讀書識字,連束脩都不收,怎麽這年頭好人是罪犯,貪官長了大權。”
孫琮臉色一沉:“老丈,我問的是馬,不是官。”
那老丈一邊甩著鞭子,一邊頭也不迴地迴答:“這馬……老漢也不知道這馬的區別。還是蘇公地弟子告訴我們,說馬分南北,南馬鼻子短小,適應潮濕悶熱的天氣,所以南方最適合役用這些川馬與滇馬。這些馬都是趙安撫弄來的,聽說都是戰利品。”
孫琮坐在馬車後麵,輕輕搖搖頭。
這是一輛兩輪輕便馬車,車的形狀類似後來的黃包車。並排隻能坐兩人,車頂有一個雨棚,車後可以攜帶簡單的行李。矮小地滇馬拉著輕車,車輪粼粼,不時的與迎麵而來地馬車擦肩而過。
這條馬路是柏油馬路。修地很寬大,路兩邊栽種著無數酸角樹。現在雖然是冬天,但南方依然鬱鬱蔥蔥,樹蔭下。沿途的景色風景如畫。但孫琮卻沒有欣賞沿途景色地心情,他這次是專門來巡查廣南的。
七月,朝廷對廣南的封賞下來了,朝堂大臣緊鑼密鼓地籌備獻俘太廟的慶典,但趙興那裏卻再也沒有動靜。包括本次戰爭的詳情,包括大理王族,他全扣在手中。
八月,趙興封還了朝廷的封賞詔書。對於這次封還詔書,趙興並沒有表章詳盡說明,隻是在詔書的背後,寫了一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這是一句名句,據說馮延巳寫下這句詞地時候,南唐中主李璟曾調侃馮延巳說:“吹皺一池春水,幹卿何事?”李璟這句調侃。用現代話表示。意思是:風把池水吹皺了,管你屁事。
在宋代。這句話還沒有粗魯罵人的味道,它隻是一句文雅的責問,章惇翻來覆去重新研究了一遍封賞的表彰,認為可能是趙興不滿蔭子地決定,因為朝廷的蔭子策略,要求把孩子送到國子監,等於變相為質,所以趙興罵了一句粗話:“我兒子當不當官,能不能考中進士,管你屁事。”
雖然宋代這句話還沒有粗魯的意味,章惇看了還是苦笑了一下,又重新書寫了一份封賞表章,經過朝廷大臣商議後發布,但因章惇還擔心趙興耍脾氣,便特地派遣自己的心腹孫琮親自去廣南頒旨,臨行前,他特地密囑孫琮多了解一下廣南的情景。孫琮自恃與趙興有一段交情,坦然無懼的接受了這份旨意,乘快船趕到廣州,路上聽船員說起惠州事務,臨時起意,打算在惠州登岸,穿過整個廣東。
帶著使命來的孫琮迫切想了解廣東的情景,因為朝廷現在對廣東是一片睜眼瞎,原先廣東廣西地“走馬承受”還能報上一些重要的消息,但後來,這些人的奏章空洞而乏味,要緊的事情全部沒有,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花邊新聞。
朝廷今年派遣的察訪使王穎董必,剛到任的時候還好點,但如今他們的奏章跟“走馬承受”地奏章如出一轍,全是攻擊趙興留戀勾欄瓦舍,喜歡哪名歌女地緋聞,這些緋聞拿到現代八卦周刊上是份好稿件,但卻不適合當作公文報告。
看了他們的報告,不知道趙興性格地人以為趙興確實在廣東花天酒地,胡地胡天,因為趙興四名妻妾半數是外國人,甚至連胡人也不放過,這樣的人不是花心大蘿卜,還能誰是?更何況廖小小出奔的事情影響未息,滿京城沒有不知道王鞏那句評語:一流的討好女人手段。
但章惇與孫琮卻不信,李公麟與米芾等文人也不信,因為他們接觸過趙興,知道趙興內宅裏全是倭女打雜,趙興如果花心,他的雨露早已經灑遍了中日兩國。
除了他們之外,蔡京更是不信,因為在揚州,那位自願當“禍水”的柳京娘趙興都看不上,他才不相信趙興會在廣州那偏僻的指射之地醉生夢死。
如果趙興確實跟原來一樣自律,那麽,幾位朝廷密探連番送來的報告就甚為可疑。到底廣南發生了什麽,讓他們一入廣南。便立刻變節,隻談風花雪月不談關鍵——這就是孫琮此行需要尋找的答案。
孫琮肚子裏組織了語言,慢慢的誘導老丈說:“老丈,東坡公去了瓊州,不知道瓊州最近是否發展起來了?我聽說趙安撫對老師向來體貼,不知道他又在瓊州給老師置辦什麽?”
那老漢甩了甩鞭子,意味深長的迴答:“官人,我惠州百姓沐浴蘇公恩情。可不敢隨便說蘇公地壞話——你們京城來的大官心腸不好,我們更不敢隨口亂說。”
孫琮一下噎住了,他喘了半天,才喘過這口氣來……剩下的旅程在沉悶中慢慢熬過。
馬車進了惠州城,安頓好行李,孫琮急急忙忙帶著幾名從人趕往蘇東坡原來的貶謫處——白鶴峰書院。如今這座書院主持事務的是廣東參學政蘇鼎,也就是蘇軾的二兒子。白鶴峰下依舊人來人往,但卻沒有了往日的鮮活勁。
孫琮沒有上山。他待在山頂下,細心的觀察著來往地學生,隻見幾個異域裝扮的學生正在邊走邊談,話語飄入孫琮耳中,他們在說:“昔日詩聖李白曾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看來此言誠不欺我,過去我隻聽說大宋風華物美,錦繡山河,如今親眼目睹。處處令人震撼,我們這次亡國,亡的實在不虧,大宋不可敵也!”
同行的另一名異域學子板著臉斥責說:“勞兄此話說錯了,我們何曾亡國,原本我等都是象林郡的子民,這次隻是迴歸故土,怎麽能說亡國呢。經略使大人視我們為故國子民。你卻要自外與大宋百姓,好不曉事。”
被駁斥的那名易於學生一臉悻悻然,卻沒有開口反駁。孫琮從他們的話裏猜測出,這幾名異域打扮的學生正是大理國地讀書人,他心裏暗暗豎起大拇指,讚歎:“離人好手段,這才幾個月的功夫,原大理國的百姓也開始以宋人自詡。這是好兆頭。”
站在山坡上凝望了片刻。孫琮轉身奔迴城裏,向惠州學政出示了自己的官身文告。求證說:“我剛才在白鶴峰下遇到了幾名異域學子,聽他們交談,似乎是大理百姓,學政大人能告訴我這是怎麽迴事嗎?”
學政嚅囁不語,孫琮鼓勵說:“我雖然來自京城,但過去也是趙兄的舊相識,我們在密州、在環慶都有交往,你有話直說,我知道什麽該說,什麽不該向朝廷說。”
惠州學政點點頭,小心翼翼地迴答:“那座白鶴書院,是趙大人專門為坡公修建的,自坡公去後,黃魯直大人等蘇門四學士也偶爾來講學,聽說從明年開始,晁補之大人將坐鎮白鶴峰。那些大理學子……”
孫琮打斷對方的話,嚴肅的提醒:“如今沒有大理了,在朝廷沒有具體劃分之前,隻能說是故‘象林路’。”
惠州學政馬上轉換腔調,順勢說:“那些‘故象林郡’學子是在大理國……不,是象林路迴歸之時,被趙大人用刺刀押來地,原本是打算讓他們熟悉我大宋官製,以利於象林郡迅速歸化。
這些人來的時候,有的情願,有的不情願。不過,他們來到廣南之後,趙大人許他們自由遊覽廣南,在各府府學遊學讀書,每日還有車馬費,膳食費……
也就是這幾個月,那些故象林郡學子慢慢老實下來,他們大多數都安定下來,開始在各府學掛名學習。而我惠州白鶴峰書院今年年初納入府學體製之下,這些故象林郡學子慕名掛單者有三十七人,如今已經學習兩到三月後不止。聽說明年趙大人將在他們當中選拔官吏,讓他們迴象林郡治理地方……孫大人,我惠州府學可是樣樣依照朝廷體製,沒有逾越。”
孫琮撇撇嘴:“我就不說你了——貶官出任學諭,設立學府,這也是朝廷體製嗎?你沒有逾越,誰逾越了?”
惠州府學拍著手笑了:“孫大人,何必如此嚴苛呢?我們且不說司馬相公(司馬光)貶謫到京兆(西安),也開設府學授徒,程頤在京兆也在授徒,就說王荊公(王安石)吧,他三起三落,貶謫的時候何嚐沒有開學授徒,若仔細計較起來,當初怎麽不禁止王荊公?”
“大膽!”孫琮抽了口冷氣,趕緊說:“朝廷最近重議王荊公,將之配享孔廟,立於孟子之下,視為儒學第三聖!王荊公是你能議論的嗎?”
惠州學政咧著嘴笑了,他悄悄的補充說:“我聽說兩浙一帶將豬稱為‘拗相公’,自趙大人來了廣東,我廣東也開設將豬稱為‘拗相公’了……哼哼,豬也能站在孔廟配享,以為孔廟是豬圈嗎?”
孫琮假裝沒聽見,他吩咐說:“給我準備一輛馬車,我要去廣州,對了,廣東境內匪患如何?”
趙興答:“很抱歉,我不能讓你給孩子教導仇恨。我不允許你的孩子在仇恨的情緒下成長,這對他們不好。大宋雖然寬容,但也絕不寬容一個仇恨的敵人。所以,他們的命運你不用去想了,先說說你自己吧——人都說‘國君死社稷’,你的國家已經滅了,可你為什麽不死?”
段王歎息一聲,迴答:“寡人之所以不死,原是放不下心懷,如今倒要多謝你替我抉擇。”
趙興點點頭:“你想通了,我就放心了。你放心,從你王宮俘獲的戰利品,朝廷會發還你一部分,這部分我會幫你孩子運營,讓你們段氏宗祀不絕——可你不能現在死,你得死在京城。”
段王拱手,淒然告退。
陳不群目睹了這一切,小心的說:“老師,這段事如果記錄下來,我怕大理國的人會記恨老師一輩子。”
趙興仰天哈哈大笑:“身為男人,被異族敵人記恨一輩子,那才是英雄才具備的榮耀。昔日霍去病、衛青、蒙恬、王翦、李靖、蘇定方,這些先輩英烈殺的異族從此不敢正眼眺望中原,他們又何嚐不是被異族記恨一輩子?
我是宋人,幹嘛要讓‘別國’的百姓念我的好?哼哼,如果我不出賣本國的利益,別國百姓幹嘛要惦記我這個‘他國官員’。不群,身為大國人,你要有大國意識,大國的英豪是讓別國百姓記恨的,他們越恨你,說明你越對得起本國國民!比如呂惠卿那個反麵教材,深受夏人愛戴。夏人皆認為他是仁德之人,這種仁德對我大宋好嗎?
我看你是讀聖賢書讀傻了,你真以為‘內修仁德’,不動刀槍就能使‘四夷賓服’?你真以為外族屈服於我們,隻憑仁義就夠了?你真以為不出賣本國利益,外國人就愛戴你?憑什麽?”
趙興頓了頓,繼續說:“讓外國人敬服,那需要鐵與血。很多的鐵、血。當這些血液匯成血海的時候,沒有人敢正眼瞧我們。大國百姓不需要被人愛戴,隻需別人害怕,就足夠了!不群,我們漸漸崛起為大國,你要有大國意識,讓別人恐怖、讓別國膽怯而不敢冒犯,我們不需要別國百姓愛戴!”
陳不群噎了一下。跳轉話題問:“風兒與海兒都到哪裏去了?我給他們帶來許多禮物……”
趙興揮揮手,迴答:“在後院。”
陳不群趕緊告辭。在他身後,趙興喃喃自語:“今日大理亡國之恨,卻讓我想起,若有一天我們也亡國了。也許我們所遭受的屈辱,連今日的大理人也無法想象。”
陳不群聽到這話,腳步頓了一下,而後繼續向後院走去。一邊走,一邊低聲自語:“怎麽會呢,我大宋強盛如斯,怎麽也會有亡國之痛。”
汴梁,政事堂大殿,小皇帝趙煦高坐寶座,傾聽著官員地匯報,等官員輪流報告一遍。他轉向章惇,詢問:“章卿,兩廣方麵有什麽消息?怎麽戰事已經結束一個月了,還沒有具體匯報?”
章惇拱手迴答:“陛下,這個,兩廣的消息時快時慢,是因為朝廷傳訊的時候經過兩條途徑。一條是趙興家裏經營的海路,若是緊急軍情。趙離人會通過海路發送。這條海路發送的報告。抵達京城隻需要十一日;若是不怎麽緊要的事情,趙離人會通過正常官路驛站發送。如此傳遞,哪怕是八百裏加急,傳到京城也需要兩個多月。”
“一騎荔枝妃子笑——我知道嶺南的荔枝在唐代傳送至長安,需要四十多天,怎麽在我大宋,反而需要兩個月?”小皇帝詫異的問。
章惇地迴答隻有一個字:“馬!”
“哦,原來是我大宋缺馬,以至於各路驛站隻能靠步行傳送,但我大宋幸好有舟楫”,小皇帝趙煦說到這兒,看了看奮筆書寫《起居注》的翰林官員,擺擺袖子,說:“起居官先退下吧,朕要跟官員們商量點密事。”
起居官望了望章惇,章惇輕輕一點頭,那位翰林學士踮著腳尖退下。
趙煦望著起居官消失在大殿,一擺手說:“前段時間我就納悶,怎麽兩廣的消息有時忽然快了,有時卻慢的要死。很多時候我已經知道了結果,卻還不知道開頭——譬如這次大理攻伐。結果我們早已經知道了,為什麽兩廣遞來的出兵奏章還沒有抵達朝廷。
諸位愛卿不用尷尬,我特地讓起居官出去,就是想問問這是怎麽迴事?我聽人說,那趙興一向散慢,他在兩廣,想讓朝廷知道的消息就通過快船遞送,不想讓朝廷知道的,則老老實實走正規驛徑,有這事吧。”
眾臣沉默不語,還是曾布這個老好人喜歡和稀泥,他中庸的解釋:“按朝廷地法度:公文走驛路符合朝廷體製。至於私信傳遞——大家都知道,那條海路是趙離人家妻的產業,他要借這條路投遞公文,那是他自己的事,朝廷不好幹涉。”
趙煦又問:“那麽,朝廷不能也走快船遞發的路嗎?”
曾布哭笑了一下,迴答:“太貴!一封快函按這法子傳遞,需要五貫銅錢,陛下,軍器監做一副步人甲,不過三貫出頭。若非緊急公務,隻是傳遞一封信件,就花費五貫錢——他趙離人花的起,朝廷可花不起。”
小皇帝眼珠轉了轉,又問:“我聽說趙離人擅長用減稅地手段鼓勵商貿,我們可不可以對那條海路實施部分減稅……”
“不可……”下麵跳出了一群官員,齊聲驚唿。
章惇以目示意蔡卞,蔡卞跳出來迴答:“陛下,去年,光那條‘迅猛獸’共交納稅金五十萬貫,杭州一年的市易稅也不過百萬貫,這條運輸行一年交納的稅賦相當於全杭州所有草市總和的一半。減一分,對朝廷也是一筆巨款,官家,花五十萬貫用於傳遞廣南信件,不值啊。”
趙煦歎了口氣。
他也隻能歎氣,因為這是宋代,宋代對私權地尊重連現代人趙興都不適應。
宋代沒有沒收別人產業的法律與先例,趙興那條運輸行。直讓朝廷大臣們看著流口水,但卻不敢伸手。
歎完了氣,趙煦又問:“獻俘太廟的事情,各位大使都已經任命了嗎?”
按照朝廷獻佛儀式,整個獻佛過程要任命六位重臣,比如“門閣使”負責接過對方地降表並轉遞給陛下;“宣撫使”負責安撫被俘國王受驚嚇的心靈;“衣褲使”教導對方如何穿戴宋人衣冠;“宣製使”負責教導對方宋朝禮節與法律……總之,這是件很麻煩的事情,但隻要擔任這個官員。則意味著一生榮耀到了頂點,朝廷政局無論如何變故,都牽扯不到這六位曾經的“六禮使”,因為他們是載入史冊的六個人。
這年頭跟皇帝踢過足球並不值得炫耀,因為在宋代跟皇帝一塊踢球。甚至一個鏟球把皇帝鏟倒在地,那都是跟唿吸一樣很正常地事,沒人把這件事拿出來向別人炫耀。相反,他們一旦炫耀。隻會遭到宋人的鄙視。因為滿京城跟宋皇踢過足球的人海了,連這都要炫耀,隻能說明你是鄉下土豹子,或者明清穿越人士。
然而,獻俘,在曆朝曆代都是大事,是朝廷有數地“大禮”之一,而且每朝每代這樣的事都不多。許多皇帝終身想輪上一次都得不到。所以,在獻俘禮上擔任“六大使”之一,絕對是可以記錄在家譜上,向子孫萬代炫耀的事。因為這意味著其道德文章堪做後世楷模。
這根肉骨頭一拋出,官員的注意力立刻變了。朝堂上不再有別的事情值得他們關心,大家搶奪地目標隻有一個:六禮使。
經過幾次利益權衡,外加爭吵、撕咬、攻訐、詆毀、吹捧,唇槍舌劍、怒不可遏後。終於有人迎來了熱淚盈眶。有人神情沮喪。名單終於定下來了……此時,滿京城地官員沒人理睬大理使節的伏闕嚎啕。他們反而順勢取消了那幾個人地使節身份,將他們趕到寺廟裏居住。
萬事俱備,就差段王進京了,小皇帝跟那些“六禮使”盼呀盼,從夏季盼到了秋末,可廣東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這讓小皇帝很不耐煩。
章惇也體會到皇帝的焦灼,他迴答:“官家,六使已經任命,官家若是不放心,索性我們破費一次,從快船發信給趙離人,問問他多會能把段王送到京城來?”
小皇帝聰明,他搖搖頭,說:“廣西這次攻滅一國,雖然是私自出兵,也算是於國有功,先賞賜吧,張田能否調迴京城?”
小皇帝這話的意思是:朝廷至今沒有對這場戰爭做出正式表態,如此一來,兩廣將士私自出兵的罪名就無法免除,趙興那頭突然斷了消息,一定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很可能是在等待朝廷正式表態。
關於兩廣地封賞,章惇他們確實沒討論,不過,前線戰士有功,這些人隻顧忙著慶祝,卻沒有做出相應的封賞,顯得有點涼薄,章惇趕緊表態:“官家,這次諸將之功懸而未決,是因為還沒有收到兩廣方麵的戰事詳情,隻知道是廣西經略使張田攻入大理,具體詳情還不知道,臣等揣測……”
趙煦一笑,迴答:“張田,這我知道,小時候我還見過他,張氏三子裏數他沒出息,所以被發配往廣西,沒想到他還能立下這麽大的功勞——卿等覺得,我們這次是調張田迴來,還是調趙離人迴來。”
幾個聲音異口同聲地迴答:“張田!”
章惇緩緩的迴答:“臣的意思是,兩個都不能調。有張田在廣西,還可以牽製趙離人,若張田不在,恐怕趙離人愈發沒有製約。”
小皇帝笑著問:“如果非要做出選擇,這兩個人裏頭必須調走一個,章卿會選誰?”
答案毫無疑問:張田。
十月。彗星來襲。丙辰,朝議夫大、知池州錢勰卒,至此,大宋貶謫路上再添一位名臣冤魂。
癸亥,禮部侍郎趙挺之為吏部侍郎。
孫琮在惠州碼頭上跳上岸去,唰的一聲打開折扇,仔細端詳著這座蘇公港。幾名從人提著行李從船上下來,低聲勸解孫琮:“大人。您還是再考慮一下吧,嶺南瘴癘之地,人風兇惡,如今各處盜匪叢起,我們人生地不熟,連話都跟這些說鳥語的嶺南人無法溝通,這要一路走上去,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等埋土嶺南,朝廷那頭也不可能知道。”
孫琮搖搖頭,泰然的笑著說:“你們不懂,趙離人的手段我是知道地,他密州任上我看過。環慶任上我也在,此人最擅長地是組織管理。若是趙離人剛到廣南,我還有點擔心,他到廣南已經三年了。若是不能掃滅盜匪,他就不是趙離人了。”
孫琮穿的是便服,幾名隨從也一身青衣打扮,不過碼頭上他們這番低聲交談用的是汴梁官話,聽到他們幾個交談,一名老漢湊上來搭訕:“幾位官人,要馬車嗎?某家的馬車直通惠州城,每人隻要五個銅板。”
老漢操的是非常生硬的官話。孫琮搖著扇子,一邊打量周圍的情景,一邊順嘴問:“老丈,我聽說這是趙安撫專門為老師修建地港口,怎麽這座港口如此冷清?”
老漢歎了口氣,帶著迴味地神情迴答:“官人,你是自京城來地吧,你不知道。坡公貶謫來了惠州。剛開始的時候,我惠州每旬日宰殺一羊。羊肉先盡官員吃,坡公隻能分到一些羊骨頭,但他運氣好,收了個弟子——趙安撫,有錢人,直接在惠州為他修了一座碼頭,專門給老師送糧送肉。喏,就是這座碼頭,所以我等庶民把這座港口稱之為‘報恩港’,也叫做‘蘇公港’。
可惜,朝廷那些大官總是不安生,知道坡公在惠州過地好,又把他遷去了海南瓊州。啊,自蘇公一去,這座碼頭便冷落了許多,原先我們惠州有陶土場、煤場、養馬場,這些全是趙安撫為了讓老師在惠州過的安心,潑水般花錢建的,但如今蘇公一走,那些坊場便沒有人經營了,漸漸的,這座碼頭也冷落了許多。
官人不知道,原先這座碼頭一天可以開出上百隻船,但現在,一天不過十數隻,冷清啊!”
孫琮順嘴問:“如此說來,東坡公去了海南,趙安撫是不是也把廠子修到了海南?”
那老丈看了一眼孫琮,把話題又拽了迴來:“官人是要租馬車嗎?若官人租了馬車,我迴頭在路上慢慢與官人聊……”
孫琮點點頭:“本來我是要到廣州下船地,路上聽說惠州的事情,所以特地在這惠州遊覽一番,老丈還有同伴麽,我多有幾個仆人,再叫幾輛馬車來,我們一同進城,路上,老丈與我慢慢講。”
那老丈響亮的答應了一聲,招唿幾個同伴,將孫琮及其仆人們的行李搬上馬車後,而後揮鞭趕著馬車向城裏奔去。
這老丈原來許諾孫琮租上馬車,他就與孫琮慢慢聊惠州風物。但上了馬車,孫琮才發現,那老丈低著頭非常專注的驅趕著馬車,孫琮隱隱發覺自己可能上當了,他尋找話題搭訕。
“老丈,你地馬怎麽如此矮小?……”
老丈沉默不語。
孫琮繼續問:“老丈,大宋各處都缺馬,我怎麽看著惠州並不缺馬,光碼頭上就有三四十輛馬車空閑,這一路上,擦肩而過的馬車絡繹不絕,怎麽惠州車馬如此之多?隻是奇怪這些馬匹矮小的像驢。”
那老丈甩了個響鞭,迴答:“官人,你是從京城來的吧?……勿怪老丈多嘴,原本咱惠州百姓非常看不上京城官員,你說蘇公這樣地大好人,發大水了關心發生百姓鬧瘟疫,雖然是罪官,也要求當地官府免費發藥;有了火災,坡公也想著賑濟百姓——這樣的人怎麽有罪呢?還貶到我們這個窮鄉僻壤?
我聽說現在管事的都是貪官小人,大奸臣大惡人。被貶謫來我們這的罪官反而個個溫順和善,教導我們的子弟讀書識字,連束脩都不收,怎麽這年頭好人是罪犯,貪官長了大權。”
孫琮臉色一沉:“老丈,我問的是馬,不是官。”
那老丈一邊甩著鞭子,一邊頭也不迴地迴答:“這馬……老漢也不知道這馬的區別。還是蘇公地弟子告訴我們,說馬分南北,南馬鼻子短小,適應潮濕悶熱的天氣,所以南方最適合役用這些川馬與滇馬。這些馬都是趙安撫弄來的,聽說都是戰利品。”
孫琮坐在馬車後麵,輕輕搖搖頭。
這是一輛兩輪輕便馬車,車的形狀類似後來的黃包車。並排隻能坐兩人,車頂有一個雨棚,車後可以攜帶簡單的行李。矮小地滇馬拉著輕車,車輪粼粼,不時的與迎麵而來地馬車擦肩而過。
這條馬路是柏油馬路。修地很寬大,路兩邊栽種著無數酸角樹。現在雖然是冬天,但南方依然鬱鬱蔥蔥,樹蔭下。沿途的景色風景如畫。但孫琮卻沒有欣賞沿途景色地心情,他這次是專門來巡查廣南的。
七月,朝廷對廣南的封賞下來了,朝堂大臣緊鑼密鼓地籌備獻俘太廟的慶典,但趙興那裏卻再也沒有動靜。包括本次戰爭的詳情,包括大理王族,他全扣在手中。
八月,趙興封還了朝廷的封賞詔書。對於這次封還詔書,趙興並沒有表章詳盡說明,隻是在詔書的背後,寫了一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這是一句名句,據說馮延巳寫下這句詞地時候,南唐中主李璟曾調侃馮延巳說:“吹皺一池春水,幹卿何事?”李璟這句調侃。用現代話表示。意思是:風把池水吹皺了,管你屁事。
在宋代。這句話還沒有粗魯罵人的味道,它隻是一句文雅的責問,章惇翻來覆去重新研究了一遍封賞的表彰,認為可能是趙興不滿蔭子地決定,因為朝廷的蔭子策略,要求把孩子送到國子監,等於變相為質,所以趙興罵了一句粗話:“我兒子當不當官,能不能考中進士,管你屁事。”
雖然宋代這句話還沒有粗魯的意味,章惇看了還是苦笑了一下,又重新書寫了一份封賞表章,經過朝廷大臣商議後發布,但因章惇還擔心趙興耍脾氣,便特地派遣自己的心腹孫琮親自去廣南頒旨,臨行前,他特地密囑孫琮多了解一下廣南的情景。孫琮自恃與趙興有一段交情,坦然無懼的接受了這份旨意,乘快船趕到廣州,路上聽船員說起惠州事務,臨時起意,打算在惠州登岸,穿過整個廣東。
帶著使命來的孫琮迫切想了解廣東的情景,因為朝廷現在對廣東是一片睜眼瞎,原先廣東廣西地“走馬承受”還能報上一些重要的消息,但後來,這些人的奏章空洞而乏味,要緊的事情全部沒有,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花邊新聞。
朝廷今年派遣的察訪使王穎董必,剛到任的時候還好點,但如今他們的奏章跟“走馬承受”地奏章如出一轍,全是攻擊趙興留戀勾欄瓦舍,喜歡哪名歌女地緋聞,這些緋聞拿到現代八卦周刊上是份好稿件,但卻不適合當作公文報告。
看了他們的報告,不知道趙興性格地人以為趙興確實在廣東花天酒地,胡地胡天,因為趙興四名妻妾半數是外國人,甚至連胡人也不放過,這樣的人不是花心大蘿卜,還能誰是?更何況廖小小出奔的事情影響未息,滿京城沒有不知道王鞏那句評語:一流的討好女人手段。
但章惇與孫琮卻不信,李公麟與米芾等文人也不信,因為他們接觸過趙興,知道趙興內宅裏全是倭女打雜,趙興如果花心,他的雨露早已經灑遍了中日兩國。
除了他們之外,蔡京更是不信,因為在揚州,那位自願當“禍水”的柳京娘趙興都看不上,他才不相信趙興會在廣州那偏僻的指射之地醉生夢死。
如果趙興確實跟原來一樣自律,那麽,幾位朝廷密探連番送來的報告就甚為可疑。到底廣南發生了什麽,讓他們一入廣南。便立刻變節,隻談風花雪月不談關鍵——這就是孫琮此行需要尋找的答案。
孫琮肚子裏組織了語言,慢慢的誘導老丈說:“老丈,東坡公去了瓊州,不知道瓊州最近是否發展起來了?我聽說趙安撫對老師向來體貼,不知道他又在瓊州給老師置辦什麽?”
那老漢甩了甩鞭子,意味深長的迴答:“官人,我惠州百姓沐浴蘇公恩情。可不敢隨便說蘇公地壞話——你們京城來的大官心腸不好,我們更不敢隨口亂說。”
孫琮一下噎住了,他喘了半天,才喘過這口氣來……剩下的旅程在沉悶中慢慢熬過。
馬車進了惠州城,安頓好行李,孫琮急急忙忙帶著幾名從人趕往蘇東坡原來的貶謫處——白鶴峰書院。如今這座書院主持事務的是廣東參學政蘇鼎,也就是蘇軾的二兒子。白鶴峰下依舊人來人往,但卻沒有了往日的鮮活勁。
孫琮沒有上山。他待在山頂下,細心的觀察著來往地學生,隻見幾個異域裝扮的學生正在邊走邊談,話語飄入孫琮耳中,他們在說:“昔日詩聖李白曾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看來此言誠不欺我,過去我隻聽說大宋風華物美,錦繡山河,如今親眼目睹。處處令人震撼,我們這次亡國,亡的實在不虧,大宋不可敵也!”
同行的另一名異域學子板著臉斥責說:“勞兄此話說錯了,我們何曾亡國,原本我等都是象林郡的子民,這次隻是迴歸故土,怎麽能說亡國呢。經略使大人視我們為故國子民。你卻要自外與大宋百姓,好不曉事。”
被駁斥的那名易於學生一臉悻悻然,卻沒有開口反駁。孫琮從他們的話裏猜測出,這幾名異域打扮的學生正是大理國地讀書人,他心裏暗暗豎起大拇指,讚歎:“離人好手段,這才幾個月的功夫,原大理國的百姓也開始以宋人自詡。這是好兆頭。”
站在山坡上凝望了片刻。孫琮轉身奔迴城裏,向惠州學政出示了自己的官身文告。求證說:“我剛才在白鶴峰下遇到了幾名異域學子,聽他們交談,似乎是大理百姓,學政大人能告訴我這是怎麽迴事嗎?”
學政嚅囁不語,孫琮鼓勵說:“我雖然來自京城,但過去也是趙兄的舊相識,我們在密州、在環慶都有交往,你有話直說,我知道什麽該說,什麽不該向朝廷說。”
惠州學政點點頭,小心翼翼地迴答:“那座白鶴書院,是趙大人專門為坡公修建的,自坡公去後,黃魯直大人等蘇門四學士也偶爾來講學,聽說從明年開始,晁補之大人將坐鎮白鶴峰。那些大理學子……”
孫琮打斷對方的話,嚴肅的提醒:“如今沒有大理了,在朝廷沒有具體劃分之前,隻能說是故‘象林路’。”
惠州學政馬上轉換腔調,順勢說:“那些‘故象林郡’學子是在大理國……不,是象林路迴歸之時,被趙大人用刺刀押來地,原本是打算讓他們熟悉我大宋官製,以利於象林郡迅速歸化。
這些人來的時候,有的情願,有的不情願。不過,他們來到廣南之後,趙大人許他們自由遊覽廣南,在各府府學遊學讀書,每日還有車馬費,膳食費……
也就是這幾個月,那些故象林郡學子慢慢老實下來,他們大多數都安定下來,開始在各府學掛名學習。而我惠州白鶴峰書院今年年初納入府學體製之下,這些故象林郡學子慕名掛單者有三十七人,如今已經學習兩到三月後不止。聽說明年趙大人將在他們當中選拔官吏,讓他們迴象林郡治理地方……孫大人,我惠州府學可是樣樣依照朝廷體製,沒有逾越。”
孫琮撇撇嘴:“我就不說你了——貶官出任學諭,設立學府,這也是朝廷體製嗎?你沒有逾越,誰逾越了?”
惠州府學拍著手笑了:“孫大人,何必如此嚴苛呢?我們且不說司馬相公(司馬光)貶謫到京兆(西安),也開設府學授徒,程頤在京兆也在授徒,就說王荊公(王安石)吧,他三起三落,貶謫的時候何嚐沒有開學授徒,若仔細計較起來,當初怎麽不禁止王荊公?”
“大膽!”孫琮抽了口冷氣,趕緊說:“朝廷最近重議王荊公,將之配享孔廟,立於孟子之下,視為儒學第三聖!王荊公是你能議論的嗎?”
惠州學政咧著嘴笑了,他悄悄的補充說:“我聽說兩浙一帶將豬稱為‘拗相公’,自趙大人來了廣東,我廣東也開設將豬稱為‘拗相公’了……哼哼,豬也能站在孔廟配享,以為孔廟是豬圈嗎?”
孫琮假裝沒聽見,他吩咐說:“給我準備一輛馬車,我要去廣州,對了,廣東境內匪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