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十九章觸犯刑律


    一身貢士服,走路都得小碎步。趙興解牛時已隻穿短衣,還弄了一頂變種蘇東坡帽——形狀像廚師帽改變,當時稱為“子瞻帽”或者“東坡帽”。


    日暮時分,兩頂小轎晃晃悠悠的抬出東門,轎中人遠遠的聞到院裏的牛肉香,他深深嗅了一下,還沒下轎就哈哈大笑起來:“人都說子瞻在黃州生活困苦,居有屋、食有肉,飲有酒,何苦隻有?”


    “當然困苦!”蘇軾大笑著出來迎接王鞏:“定國兄知道去年中秋我怎麽過的,我做了一首詩記述當時的困苦——世事一場大夢,


    人生幾度新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


    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


    把盞淒然北望。”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趙興在後麵搖頭晃腦的品味著,兩名倭人也滿臉陶醉。


    緊接著,另一頂小轎落地了,轎中走出一名滿臉笑容的女子。朝雲一見,趕緊挺著大肚子走上前去,兩人拉著手嘰嘰喳喳的低聲談論。王夫人則站在門口,遠遠地衝這位女子點了點頭。


    客人登門了,院子裏還滿地血汙,朝雲與王夫人猶豫了片刻,還是沒勇氣接過烹飪工作,而趙興似乎很沉迷與廚師的職業,他手裏舞著菜刀,幹的興衝衝,學生們被他支使的團團轉,兩名倭人也殷勤地打著下手。


    朝雲與王夫人彼此望了一眼,她們很有默契地同時轉身,一句話不說就鑽進屋裏。


    中國古代的做菜方式是與現代不同的,其基本特點是菜中不放鹽。


    由於鹽在食物中的不可替代性,曆朝曆代政府都把鹽當作科以重稅的對象。宋代鹽稅收入十倍於唐朝,這使得炒菜放鹽都成了一種奢侈行為。


    食無言不行,然而,醬是不征重稅的,於是中國發展出獨特的醬文化。


    一般來說,古時地菜都是沾著濃鹹的醬吃的,而發明將醬與菜一起煮——這就是蘇東坡。那種連醬一起煮的菜被叫做“東坡肉”、“東坡魚”,等等“東坡式”菜肴。


    趙興不當家不知財米貴,他炒菜完全按現代人的做法大把放鹽,這種現代風格的菜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不被醬汙染,色香俱全,令客人們大開眼界……但,卻讓蘇東坡夫人心驚肉跳。


    王鞏吃的心滿意足,他指著蘇東坡笑著說:“子瞻過得好日子,日日品嚐如此佳肴,便是給個神仙也不換。”


    酒宴進行到這時,蘇軾的幾個孩子已混到院中,圍觀趙興的表演,屋裏隻剩下蘇軾及其夫人作陪。趙興那裏也進入尾聲,還剩下幾個菜肴及一鍋燉牛肉,蘇邁站在趙興身邊,等著端送。兩個倭人滿臉堆著笑容,站在鍋前揮舞勺子給孩子們盛滾熱的牛肉,分到肉的學生端著盤子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品嚐才出鍋的熱湯,他們的歡笑灑滿了整個院落,中間還夾雜著趙興溫和的勸導聲:“別急……小心燙著……別光吃,這盤子端上去給客人。”


    蘇東坡朝院子方向望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慢慢說:“這頓飯……出自院中人之手……他,也算是我的門生吧……這門生。不喜詩律但性好雜學,我也是初次品嚐他的手藝,沒想到他連做飯都這麽精通。”


    蘇邁端著兩碟新菜進來,看到客人已吃不動了,他出門打了個招唿:“離人兄,客人盡興了,你還沒盡興嗎,你也停了,吃飯吧。”


    趙興意猶未盡,看了看燉肉的鍋吩咐:“注意火,把肉湯全部焅(音kao)幹,把肉都鹵出來,才好存放。”


    “知道了”,學生們含含糊糊地答應著:“老師放心,我們有數。”


    兩名倭人已經端著盤子蹲到一邊,他們沒有要肉食,就拿了幾個饅頭蘸著菜湯,吃的津津有味,時不時望向趙興的目光,充滿了崇敬與畏懼。趙興看到他們如此“律己”,倒有點憐憫——吃點肉算什麽?至於吃窮蘇軾嗎?


    他不知道,這其實是一種日本古代飲食習慣。日本飛鳥時代,天武天皇下令禁止吃食牛、馬、犬、猿、雞,八世紀中旬奈良時代,聖武天皇又禁止屠殺牛、馬,因而九世紀後的平安人,已養成不吃任何獸肉的習慣。此禁令持續至明治維新後才解禁。


    在此期間,也有人以狩獵為生,提供獸肉給貴族“病人”或“體弱的”貴族當補品,這些補品主要是飛禽——比如野雞、野鴨。所以,這時候的日本平民,壓根沒有吃肉的習慣。直到明治維新後,日本還有這習俗:送給別人肉食,那就是莫大恩賜,是拿對方當貴族看——貴族,他們叫“華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時明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赤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赤虎並收藏宋時明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