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杜鬆是急於攻下界凡山,他一心覺得木筏準備好之後,自己親率兵馬衝過去,一場血戰就可以取得勝利,那還用派什麽探馬?


    想到這裏,杜鬆鐵青著臉說道:“花營官說得也是萬全之策,隻是現在兵貴神速,探馬什麽的卻是不用了。”


    “全軍趁著木筏未準備好之前抓緊用飯稍作休息,再過一個時辰,本將親自率軍出發散了吧!”


    說到這個程度,杜鬆剛才那句話裏就算是給了花滿樓一個麵子。


    所以現在那個姓花的要是再敢亂說話,那就不是不識趣兒是自己找死了!沈淵深深吸一口氣,退到了一邊,心裏暗自心疼那些被那這個莽漢杜鬆害死的明軍倒是大帳裏那個臉跟鞋墊似的總兵趙夢麟,陰沉著臉看了沈淵一眼,似乎是對京營裏出了這麽個膽大敢言的小將覺得有些意外。


    而保定府總兵王宣那個大白胖子,則是暗地裏鬆了口氣。


    這王宣也是愛玩愛享受的主兒,好不容易在軍營裏找到了個能說得來的同伴,他卻是不想讓這位花滿樓兄弟,被杜鬆總兵一刀砍了腦袋。


    這時沈淵他們結束了軍議,大家也紛紛從帳幕裏魚貫而出,各自準備去了。


    可是沈淵在大帳裏軍議這段時間,外麵的軍營中卻發生了一見好笑的事。


    因為到達薩爾滸山下之後,各營官軍都按照規劃紮下了自己的營地,這裏麵有專門替大營四處警戒的,也有搭建營寨的木頭柵欄的,當然還有一大批軍中匠人,正在砍伐樹木製作木筏。


    趁此機會,營地裏這些軍士趕緊準備飯,要知道這仗一旦打起來,那就不知是什麽時候才能吃得上下一頓飯了。


    可是沈淵的神機營的夥食卻是與眾不同,弄得周圍的明軍全都探頭探腦的往這邊看。


    那麽這個時期的大明軍隊,在出征作戰時吃的是什麽呢?


    說實話即便是一個普通現代人聽了,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畢竟現在的營養學早已深入人心,而大明時代的人,哪管你維生素夠不夠,有沒有熱量?


    人家就隻管吃飽了就行。


    因此在大明的軍隊裏,那些做將官的當然不算在內了,人家都是自己帶著廚子的,而普通的士兵也分成了兩類。


    第一類是那些軍將手下的家丁,就像是保定府總兵王宣那樣的人物麾下,通常都有一兩千左右的家丁作為貼身護衛。


    這些家丁全是從軍中嚴選出來的,個個膀大腰圓身高體壯,身上也差不多都有一兩下拿手的武藝。


    他們平時在很多方麵和普通的軍卒不同,比如說穿著精良的鎧甲,開薪餉的時候還比大頭兵要多了數倍,而且多數是以騎兵為主。


    之所以他們的待遇比較好,就是因為這些人往往才是戰鬥中真正去打硬仗的人。


    在兩軍交戰的時候,他們會衛護在主將的身邊,不管是掩護撤退還是集體衝殺,都是要跟他們的將主爺一起拚命的。


    所以他們平時的待遇比較好,實際上那是給他們的買命錢。


    這樣的家丁體質看起來好像不錯,而且應對小型的戰鬥也很得心應手。


    但是真正打起大仗來,這一兩千大幾百的家丁又能管什麽事?


    還得是大部隊能打才行!所以豢養家丁這種習慣,實際上導致了關寧軍戰鬥力的嚴重倒退。


    而一位將領在家丁被敵人消滅殆盡之後,他帶領的軍隊再想恢複以前的戰鬥力,也是千難萬難。


    如今這些家丁在出征的時候,飲食也是比較好的,他們吃的都是摻了肉末的麵餅。


    這些餅都是烙得死硬再晾幹,說起餅的硬度,要說在打仗時拿來當兵器是誇張了一些,但是羽箭射在上頭,絕對能擋一下沒問題。


    這些摻了肉末的麵餅,在食用的時候就由那些家丁掰碎成小塊,然後往開水裏麵一扔,水滾兩下就變成了一鍋粥。


    這些東西熱量足,分量也足夠,所以那些家丁們自然是吃得心滿意足。


    至於說普通的大明軍卒,那就慘得多了。


    他們通常吃的都是大米或小米蒸熟了之後晾成的幹,這些東西之所以做成這樣,是為了防止它腐壞變質,因為沒有水分就很難滋生黴菌。


    不過吃的時候,這些東西卻要用熱水化開才行,當然這樣的夥食,一聽就知道味道絕好不到哪兒去。


    至於菜就別開玩笑了,當兵在外哪有什麽菜吃!這些大明普通士卒,通常會帶著一些鹽塊,還得是在棚長之類的小校手裏。


    每次弄米粥的時候往裏扔一點,算是有鹽分了。


    其實這點鹽分不是為了讓當兵的吃飯的時候,味道顯得好一些,而是因為打仗的時候要劇烈出汗,而人體缺乏鹽分就會四肢無力。


    至於說其它的副食,則是基本上沒有,除了有一些烏梅晾幹了作為調劑的副食之外,剩下的就是醋布了。


    醋布這玩意兒在沈淵看來可真是奇葩,說穿了就是把一大鍋醋煮開,然後往裏扔上一塊布。


    一直等到整鍋的醋全都蒸發幹淨,醋裏邊的東西都被吸收在那塊布裏。


    然後在吃飯的時候隻要剪下一小塊,或者把那塊布往鍋裏蘸一蘸,味道就會進入到食物當中。


    所以大明軍營裏基本上全都是這樣的夥食,因此沈淵帶來的那五百名近衛軍,才會脫穎而出。


    那麽沈淵的近衛軍吃得是什麽呢?


    按照沈淵的野戰標準,部隊出征時的夥食絕對要熱量達標,營養均衡,富含維生素、鹽分和油脂,同時還要體積小容易攜帶。


    因此沈淵的部隊中,每頓飯的標準野戰食品是一個班十個人,一個四公斤重的肉食罐頭,通常是紅燒牛肉或是羊肉。


    半公斤脫水蔬菜新鮮蔬菜烘烤幹了之後壓榨成塊,放在鍋裏加水一煮,就是滿滿一大鍋菜。


    然後主食是大米或小米製作的速食米飯,這些米飯是蒸熟了之後又被一邊幹燥,一邊壓成極為結實的方塊,據說硬度足可以把班用帳篷釘釘進地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狂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淵並收藏大明第一狂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