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深冬的東北小煤城,氣溫零下二十幾度,半夜突然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片刻之間,把原來那些被煤炭粉塵汙染得漆黑肮髒的街道、屋頂以及光禿禿的樹枝覆蓋了,小城一時間幹淨潔白得如同剛出浴的少女。
清晨,雪已經深得可以沒膝,熒熒的藍光照亮了城市的各個角落。這個季節不下雪的時候,天總要七、八點鍾才逐漸亮起來,而這天早上六點鍾就可以借著雪色的映襯看清周圍的事物了。
街道上三三兩兩地走著由於下雪必須早起上班趕路的行人,他們踩著沒膝的雪艱難地前行,身後留下深深的雪坑。凜冽的北風卷起地麵上的雪片肆無忌憚地吹打在臉上,像刀片一樣將皮膚劃得生疼。結伴而行的人們相互攙扶著以免摔倒,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滿身是雪的從地上爬起來繼續趕路,腳下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音在城市上空迴響著隨著風飄散開去。
舒玫小小的身影孤獨地夾雜在行人中艱難地前行著,雪幾乎沒過了她的整條腿,使她每前進一步都非常吃力。頭上戴著一頂手工織就的毛線帽子,為了能多遮擋一些風寒,帽沿拉得很低,隻露出兩隻眼睛;頸間一條薄薄的藍色線圍巾纏繞了好幾圈,包裹住她的鼻子、嘴和耳朵,口中唿出的熱氣在圍巾外麵凝結了一層白霜;斜挎在肩上的是一個洗得發了白的小學生常用的綠色帆布書包,書包似乎很沉,壓得她肩膀有些傾斜;一條厚重的棉褲原本就不太合身,沾上了冰雪之後越發的沉重,使她的行動更加笨拙。
由於在雪地裏走了很長的路,她的棉褲膝蓋以上快到大腿的部位已經沾滿了雪,雪被身體的熱氣融化成雪水浸濕了棉褲、流進了鞋裏,很快又被寒冷的天氣凍成了冰,雙腳已經凍得麻木,沒有了知覺。
一個小時後,舒玫終於在路邊一排平房教室前停了下來,凍得僵直的手吃力地用掛在胸前的鑰匙打開其中一間掛著“五年級一班”牌子的房門走了進去,接著,教室裏的燈亮了,寒冷的教室在昏黃的燈光照射下有了一絲暖意,屋外卻顯得更加黑暗。
將棉手套從手上甩脫下來,然後把兩隻滿是凍瘡,紅腫得像饅頭一樣大的手放在一起使勁地搓了幾下以促進血液循環,拉下擋住嘴巴的圍巾,往手上吹著熱氣,好讓它們能更快的暖和一點,本是嬌小柔軟的雙手很多部位已經發炎、潰爛,有的還結了硬硬的痂。
東北的冬天寒冷而漫長,從每年的十月入冬到次年的五月結束,曆時近半年時光,深冬的氣溫更是寒冷異常,常常保持在零下二、三十度,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求學,孩子們無一例外的被凍得滿臉、滿手、滿腳都是凍瘡,等到身體稍微暖和一點兒了,受凍的部位奇癢難耐,抓撓之後皮膚就潰爛發炎。這樣的氣候不僅使孩子們的身體受到嚴寒的考驗,更加磨煉了他們的毅誌,造就了東北人特有的火熱暴躁、粗獷豪放的性情。
那個年代學校的學習環境非常惡劣,在冬季,偌大的教室隻靠一個燒炭的小爐子供暖,為了鍛煉學生們的生活能力,每個孩子必須輪流做值日,從自家拿來木柴並且負責第二天提前到校生火,待到上課的時候學生們才可以伸得出手來握筆寫字。
手上的麻木感稍微緩解了一點,舒玫取下肩上的書包,掏出裏麵的一堆粗木條放到屋子中央的爐子邊上,爐邊的木箱子裏已經有一些木條和幾塊樺樹皮,還有一堆產自這個小城的煤炭碎塊。蹲在爐邊,用火柴點燃一塊樺樹皮扔進爐膛裏,再把木條按先細後粗的順序逐一放進去,工夫不大,木條劈啪作響竄起了火苗,鏟起木箱子裏的煤塊加到爐子裏燃燒得正旺的木頭上,蓋好爐蓋,把手伸到爐子上方烘烤著那雙凍得通紅的手,看到爐膛裏的火越燒越旺這才放心地站起身來,跺跺凍得麻木的雙腳,黑條絨麵的棉鞋早已經被雪水浸濕,凍成了一個冰疙瘩,根本起不到保暖的作用。
清晨,雪已經深得可以沒膝,熒熒的藍光照亮了城市的各個角落。這個季節不下雪的時候,天總要七、八點鍾才逐漸亮起來,而這天早上六點鍾就可以借著雪色的映襯看清周圍的事物了。
街道上三三兩兩地走著由於下雪必須早起上班趕路的行人,他們踩著沒膝的雪艱難地前行,身後留下深深的雪坑。凜冽的北風卷起地麵上的雪片肆無忌憚地吹打在臉上,像刀片一樣將皮膚劃得生疼。結伴而行的人們相互攙扶著以免摔倒,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滿身是雪的從地上爬起來繼續趕路,腳下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音在城市上空迴響著隨著風飄散開去。
舒玫小小的身影孤獨地夾雜在行人中艱難地前行著,雪幾乎沒過了她的整條腿,使她每前進一步都非常吃力。頭上戴著一頂手工織就的毛線帽子,為了能多遮擋一些風寒,帽沿拉得很低,隻露出兩隻眼睛;頸間一條薄薄的藍色線圍巾纏繞了好幾圈,包裹住她的鼻子、嘴和耳朵,口中唿出的熱氣在圍巾外麵凝結了一層白霜;斜挎在肩上的是一個洗得發了白的小學生常用的綠色帆布書包,書包似乎很沉,壓得她肩膀有些傾斜;一條厚重的棉褲原本就不太合身,沾上了冰雪之後越發的沉重,使她的行動更加笨拙。
由於在雪地裏走了很長的路,她的棉褲膝蓋以上快到大腿的部位已經沾滿了雪,雪被身體的熱氣融化成雪水浸濕了棉褲、流進了鞋裏,很快又被寒冷的天氣凍成了冰,雙腳已經凍得麻木,沒有了知覺。
一個小時後,舒玫終於在路邊一排平房教室前停了下來,凍得僵直的手吃力地用掛在胸前的鑰匙打開其中一間掛著“五年級一班”牌子的房門走了進去,接著,教室裏的燈亮了,寒冷的教室在昏黃的燈光照射下有了一絲暖意,屋外卻顯得更加黑暗。
將棉手套從手上甩脫下來,然後把兩隻滿是凍瘡,紅腫得像饅頭一樣大的手放在一起使勁地搓了幾下以促進血液循環,拉下擋住嘴巴的圍巾,往手上吹著熱氣,好讓它們能更快的暖和一點,本是嬌小柔軟的雙手很多部位已經發炎、潰爛,有的還結了硬硬的痂。
東北的冬天寒冷而漫長,從每年的十月入冬到次年的五月結束,曆時近半年時光,深冬的氣溫更是寒冷異常,常常保持在零下二、三十度,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求學,孩子們無一例外的被凍得滿臉、滿手、滿腳都是凍瘡,等到身體稍微暖和一點兒了,受凍的部位奇癢難耐,抓撓之後皮膚就潰爛發炎。這樣的氣候不僅使孩子們的身體受到嚴寒的考驗,更加磨煉了他們的毅誌,造就了東北人特有的火熱暴躁、粗獷豪放的性情。
那個年代學校的學習環境非常惡劣,在冬季,偌大的教室隻靠一個燒炭的小爐子供暖,為了鍛煉學生們的生活能力,每個孩子必須輪流做值日,從自家拿來木柴並且負責第二天提前到校生火,待到上課的時候學生們才可以伸得出手來握筆寫字。
手上的麻木感稍微緩解了一點,舒玫取下肩上的書包,掏出裏麵的一堆粗木條放到屋子中央的爐子邊上,爐邊的木箱子裏已經有一些木條和幾塊樺樹皮,還有一堆產自這個小城的煤炭碎塊。蹲在爐邊,用火柴點燃一塊樺樹皮扔進爐膛裏,再把木條按先細後粗的順序逐一放進去,工夫不大,木條劈啪作響竄起了火苗,鏟起木箱子裏的煤塊加到爐子裏燃燒得正旺的木頭上,蓋好爐蓋,把手伸到爐子上方烘烤著那雙凍得通紅的手,看到爐膛裏的火越燒越旺這才放心地站起身來,跺跺凍得麻木的雙腳,黑條絨麵的棉鞋早已經被雪水浸濕,凍成了一個冰疙瘩,根本起不到保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