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饒有興致地看著各位黑衣人,他們一個個都在晴雯的指導下苦心一詣地練習著與自然情景、身邊事物合二為一。
說起來,他們一個比一個認真,一個比一個更走火入魔。
據晴雯觀察,似乎,他們還從中得到了不少的樂趣。
那對著鳥兒說著鳥語的,不被鳥兒待見,反落了身鳥糞,卻興奮莫名,對旁邊的人說:“快看,俺把鳥兒都惹急了,這至少說明,俺還真通那麽點鳥性。”
那手捏著菜青蟲不停比劃的黑衣人,恨不得把全身的武藝都用在給菜青蟲點穴、瘙癢上,好讓這綠不拉幾的家夥早點就範、認慫。
那衝著東方土地公公的祖廟不停叩拜了有幾頓飯功夫之久的黑衣人,此時仍沒有放棄,還在磕個不停,不知是嘴硬還是真的能見效,隻聽他一邊磕頭一邊不住地說:
“這磕頭磕的,不但我平日裏喝酒吃肉得的暈暈沉沉的怪病不見了,而且,現在,我好像已然進入了幽冥的地下,隻差一點就能拜見到土地公公他老人家嘍。”
為了在練習中體現心境的真誠,他們更是要多賣力有多賣力。
這些人的變化,晴雯看在眼裏,喜上眉梢。
不經意地,突然,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晴雯一個迴頭,原來是自己的師傅馬教長站在自己拍吧。
馬教長收迴拍徒兒的手,捋著他那瀟灑美儀的青髯,但笑不語。
晴雯眨了眨不解的眼睛,也是沒有馬上對話過去。
茗煙在一旁把他師徒二人的一舉一動看在了眼裏,不覺,有些酸酸的滋味在心上。
然而,就在剛才,晴雯對自己的義氣之舉讓茗煙格外地感念。
將心比心,他也很感激晴雯從不計較自己缺點的這種態度,故而,此刻,茗煙雖然看到了自己的師傅和師弟如此默契,也不再像從前那樣羨慕嫉妒恨從中生,茗煙一反常態,滿心地為晴雯得到師傅的賞識而開心。
茗煙說:“晴雯,你咋就不懂,你現在此舉就等於是給師傅招了這麽多徒孫啊。師傅他能不高興嗎?”
晴雯一聽,才知剛才師傅但笑不語、拍拍自己肩膀的舉動原來是在肯定自己啊。
她咧開嘴、毫不掩飾地笑了。
茗煙說:“嘿,嘿,說你呢,由著點行不行?裝一點好不好?要不說當今的女子是一代不如一代啊,你看看你,哪還有點傳統謙遜女子的樣子?”
晴雯嬉皮笑臉地對牢茗煙,說:“我好不容易得到師傅的一次嘉獎,當然要照單全收了。這,也是我可以儲備起來、日後發生效應的能量。”
“再說,”晴雯白了茗煙一眼。
茗煙問:“再說什麽?”
晴雯說:“再說,師傅欣賞不欣賞我,也不是你這麽一解釋就板上釘釘的哦,我可不能因此而先生驕傲。驕傲,也是對能量無謂的耗散。”
茗煙說:“你的意思是說:先生出驕傲,那是要不得。難道你要在真的確定了師傅表揚你以後,就可以真的開始驕傲嗎?”
“謙受益滿招損啊。”晴雯迴答茗煙,意思是說我這道理還是懂的。
茗煙可不買賬,他沒好氣地說:“得,得!一說話就上綱上線的,一定是跟寶玉學的,跟個學究似的,真以為就脫離了咱們的階層啊。哼,做夢。”
茗煙越想越氣,遂不再搭理晴雯。
馬教長聽自己這男徒兒和女徒兒貧嘴,也是全當沒聽見,他既不做指示,也不對拍拍肩的舉止含義作解釋,更沒有對晴雯此時的態度和行事方法給予對錯的意見。
晴雯也這麽想:怎麽自己的師傅從來都在該管的事上不肯出麵管,且在該拎清的時候比誰都跑得快呢。難道這也叫作高人的“無為”境地?
這樣一想,自己師傅的光輝形象真的在晴雯的心裏暗淡了許多。
看著大家夥練習得熱火朝天,晴雯想到了一點,補充說:
“諸位都練習得很好,可是,大家還得注意一點:要與你想接近、了解的對象進行換位思考,隻有因他人之想而想的時候,才有六感同時啟動,可能感同身受,做到從對方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茗煙賭氣地扔掉了鼻子尖處他正一直對話著的一塊大石頭,對晴雯嚷嚷道:
“我認為幾位大爺和我一樣,對你這套驢唇不對馬嘴的說辭完全不能理解。可不要拿個雞毛就當令箭哦。”
晴雯大覺冤枉,不過,她懶得和茗煙對峙。
茗煙說完,再看看四下,幾位黑衣人完全在按照晴雯這新說的要點在嚐試。
同樣看到這一切的晴雯也大感欣慰。
“茗煙啊,你進步不快,很大原因就在於什麽事情一到你那裏,你總有抵觸情緒。”師傅看不過茗煙氣鼓鼓的樣子,終於不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說了這麽句體己的話,也是一句公道話。
茗煙剛要申辯,卻看見大家夥兒一個個都完全沉浸在晴雯的建議下開始努力調整自己,不覺也有些個慚愧了。
此刻,一位黑衣人已經開始淚水漣漣。說什麽從前打鳥、獵豹太多,這都是造孽啊。要知道,這鳥兒也有自己的思想、愛好和情感,終於今天讓自己給感同身受到。從今天起,一定要做一個保護自然動物的人,好好地宣傳動物們不為人知的一麵,唿籲留給動物植物們更多的空間。
另一個黑衣人似乎從奈何橋上剛走了一遭才迴轉來一般,人癡癡呆呆地,卻似乎體察了許多輩的人生和苦難,又似乎看到了人生存的未來,故而,這位黑衣人說:“我迴京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作一個寺外修行的居士,因為,我在一個什麽不知名的地方看到了一些道理……”
至於他看到的是什麽場景,為何對他有這麽深刻的改變,大夥無從知曉。
但是,晴雯知道一個道理,就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進入對方的情境中,成為對方,來感同身受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遺留的問題。
怎樣做到,需要真誠,需要換位思考,需要謙遜地接受新的方法新的事物。
說起來,他們一個比一個認真,一個比一個更走火入魔。
據晴雯觀察,似乎,他們還從中得到了不少的樂趣。
那對著鳥兒說著鳥語的,不被鳥兒待見,反落了身鳥糞,卻興奮莫名,對旁邊的人說:“快看,俺把鳥兒都惹急了,這至少說明,俺還真通那麽點鳥性。”
那手捏著菜青蟲不停比劃的黑衣人,恨不得把全身的武藝都用在給菜青蟲點穴、瘙癢上,好讓這綠不拉幾的家夥早點就範、認慫。
那衝著東方土地公公的祖廟不停叩拜了有幾頓飯功夫之久的黑衣人,此時仍沒有放棄,還在磕個不停,不知是嘴硬還是真的能見效,隻聽他一邊磕頭一邊不住地說:
“這磕頭磕的,不但我平日裏喝酒吃肉得的暈暈沉沉的怪病不見了,而且,現在,我好像已然進入了幽冥的地下,隻差一點就能拜見到土地公公他老人家嘍。”
為了在練習中體現心境的真誠,他們更是要多賣力有多賣力。
這些人的變化,晴雯看在眼裏,喜上眉梢。
不經意地,突然,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晴雯一個迴頭,原來是自己的師傅馬教長站在自己拍吧。
馬教長收迴拍徒兒的手,捋著他那瀟灑美儀的青髯,但笑不語。
晴雯眨了眨不解的眼睛,也是沒有馬上對話過去。
茗煙在一旁把他師徒二人的一舉一動看在了眼裏,不覺,有些酸酸的滋味在心上。
然而,就在剛才,晴雯對自己的義氣之舉讓茗煙格外地感念。
將心比心,他也很感激晴雯從不計較自己缺點的這種態度,故而,此刻,茗煙雖然看到了自己的師傅和師弟如此默契,也不再像從前那樣羨慕嫉妒恨從中生,茗煙一反常態,滿心地為晴雯得到師傅的賞識而開心。
茗煙說:“晴雯,你咋就不懂,你現在此舉就等於是給師傅招了這麽多徒孫啊。師傅他能不高興嗎?”
晴雯一聽,才知剛才師傅但笑不語、拍拍自己肩膀的舉動原來是在肯定自己啊。
她咧開嘴、毫不掩飾地笑了。
茗煙說:“嘿,嘿,說你呢,由著點行不行?裝一點好不好?要不說當今的女子是一代不如一代啊,你看看你,哪還有點傳統謙遜女子的樣子?”
晴雯嬉皮笑臉地對牢茗煙,說:“我好不容易得到師傅的一次嘉獎,當然要照單全收了。這,也是我可以儲備起來、日後發生效應的能量。”
“再說,”晴雯白了茗煙一眼。
茗煙問:“再說什麽?”
晴雯說:“再說,師傅欣賞不欣賞我,也不是你這麽一解釋就板上釘釘的哦,我可不能因此而先生驕傲。驕傲,也是對能量無謂的耗散。”
茗煙說:“你的意思是說:先生出驕傲,那是要不得。難道你要在真的確定了師傅表揚你以後,就可以真的開始驕傲嗎?”
“謙受益滿招損啊。”晴雯迴答茗煙,意思是說我這道理還是懂的。
茗煙可不買賬,他沒好氣地說:“得,得!一說話就上綱上線的,一定是跟寶玉學的,跟個學究似的,真以為就脫離了咱們的階層啊。哼,做夢。”
茗煙越想越氣,遂不再搭理晴雯。
馬教長聽自己這男徒兒和女徒兒貧嘴,也是全當沒聽見,他既不做指示,也不對拍拍肩的舉止含義作解釋,更沒有對晴雯此時的態度和行事方法給予對錯的意見。
晴雯也這麽想:怎麽自己的師傅從來都在該管的事上不肯出麵管,且在該拎清的時候比誰都跑得快呢。難道這也叫作高人的“無為”境地?
這樣一想,自己師傅的光輝形象真的在晴雯的心裏暗淡了許多。
看著大家夥練習得熱火朝天,晴雯想到了一點,補充說:
“諸位都練習得很好,可是,大家還得注意一點:要與你想接近、了解的對象進行換位思考,隻有因他人之想而想的時候,才有六感同時啟動,可能感同身受,做到從對方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茗煙賭氣地扔掉了鼻子尖處他正一直對話著的一塊大石頭,對晴雯嚷嚷道:
“我認為幾位大爺和我一樣,對你這套驢唇不對馬嘴的說辭完全不能理解。可不要拿個雞毛就當令箭哦。”
晴雯大覺冤枉,不過,她懶得和茗煙對峙。
茗煙說完,再看看四下,幾位黑衣人完全在按照晴雯這新說的要點在嚐試。
同樣看到這一切的晴雯也大感欣慰。
“茗煙啊,你進步不快,很大原因就在於什麽事情一到你那裏,你總有抵觸情緒。”師傅看不過茗煙氣鼓鼓的樣子,終於不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說了這麽句體己的話,也是一句公道話。
茗煙剛要申辯,卻看見大家夥兒一個個都完全沉浸在晴雯的建議下開始努力調整自己,不覺也有些個慚愧了。
此刻,一位黑衣人已經開始淚水漣漣。說什麽從前打鳥、獵豹太多,這都是造孽啊。要知道,這鳥兒也有自己的思想、愛好和情感,終於今天讓自己給感同身受到。從今天起,一定要做一個保護自然動物的人,好好地宣傳動物們不為人知的一麵,唿籲留給動物植物們更多的空間。
另一個黑衣人似乎從奈何橋上剛走了一遭才迴轉來一般,人癡癡呆呆地,卻似乎體察了許多輩的人生和苦難,又似乎看到了人生存的未來,故而,這位黑衣人說:“我迴京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作一個寺外修行的居士,因為,我在一個什麽不知名的地方看到了一些道理……”
至於他看到的是什麽場景,為何對他有這麽深刻的改變,大夥無從知曉。
但是,晴雯知道一個道理,就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進入對方的情境中,成為對方,來感同身受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遺留的問題。
怎樣做到,需要真誠,需要換位思考,需要謙遜地接受新的方法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