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真信他說的話?”進門看到在一旁打點行裝準備動身的池暝,望舒有些意外地問穆玄青。
那日那個叫阿城的孩子將他們攔了下來,告訴穆玄青,一半玄武兵符在夏初瑤的棺槨裏,隨她入葬,如今掩埋在紫嵐山腳的黃土下。
至於另一半,阿城說要等他們取迴棺中的兵符之後,再告訴他們。
“事關晉國北境幾萬守軍的調防,不管他說的是真是假,我們總得一試才知。”丟失兵符是大事,那些嚴審之下一無所獲的鳳瑤軍將領都是按了其他的罪名論處的,如今除卻威遠侯府,知道此事的人並不多。
這些時日晉國北境割讓城池,布兵調防全憑聖駕親臨,可這不是長久之計,不管是晉帝還是穆玄青,都盼著能快些找迴兵符。
所以那天阿城說了之後,穆玄青決定派池暝會桑澤城,親自開棺確認,將兵符偷偷帶迴來。
“不用告訴夏將軍?”
“那孩子居心叵測,在找到兵符之前,先不要驚動阿瑤。”阿城與他們說起的時候,隻說這是一份見麵禮,穆玄青不知他最終的目的是什麽,卻也不敢對這個看似沒有過去的孩子掉以輕心。
“殿下,陳留國來信,諸葛先生坦言十二年前他在紫嵐山紅廬一辯,的確是受東晉王所托。對那日發生的事,他也直言是早有安排。厲園主將他扣在西園,想問殿下要如何處置?”外間剛接了飛鴿傳書的楚離匆匆進來,將手裏的信遞給穆玄青。
自去年在望都鎮上追蹤到諸葛鬆陽的行蹤之後,墨鴉的人便一直跟著他,這一次借著陳留國西園園主的手,終於將這位在七國都德高望重,才學淵博的老先生困住。
“他既然承認了,便殺了吧。”展信掃了幾眼便扔到了桌案邊正溫著酒的紅泥火爐上,穆玄青說得頭都沒有抬。
十二年前晉國前左相梁瞿在紅廬設壇辯學,意在為朝堂甄選博學善辯的賢才。
梁瞿自負才名,連辯十日未逢敵手,卻在最後一日輸在了一個山野村夫手上。那自山中打柴歸來的老者辯得梁相無可反駁,最後還幾句話氣得梁瞿當場吐血而亡。
自那日趁亂逃走之後,他們便再也沒有見過這個山中老者,四下打聽也沒有線索,直到幾年前穆玄青在一場諸葛先生的講學上,認出了那個老者的聲音和論調與當年的村夫別無二致。
隻是諸葛鬆陽似乎並非隻是一個學者那麽簡單,他周遊列國,行蹤卻極為隱秘,這次能從望都鎮一路跟去陳留,還要多謝當初沈臨安替他們引路。
“殺了?”聽得他的吩咐,楚離一愣,總覺得這幾日他們的主子戾氣頗重。
諸葛鬆陽怎麽說也是譽滿七國的人,就這麽殺了,隻怕又要掀起一番風浪。
“殿下既然說殺了,必然是有留不得的理由,你安排些人過去,讓他們做得漂亮些,別留下什麽破綻。”望舒瞥了一眼楚離,冷聲吩咐,讓他先下去。
雖說他也覺得穆玄青這幾日被國公府的事情擾得有些亂了心神,不過,左相梁瞿是穆玄青的啟蒙恩師,他有殺諸葛鬆陽的心,也不奇怪。
“殿下,碧落海那邊的人已經迴來了,他們在瓊枝島上有些有趣的發現,應該是靖安王殿下感興趣的東西。”等得送了池暝出門,望舒想起今晨自醉仙樓傳來的消息,跟著穆玄青往後院走。
“感興趣?靖安王可是拿了晉北十城來換的,希望這個消息,能叫他看得出我們的誠意。”
******
背上的傷好得差不多了,隻是因著先前的一頓家法,如今夏初瑤“收斂”了許多,也不敢貿然出府了,日頭好的時候,便在迴廊下看阿城練劍。
最近她和沈臨安之間的關係有些微妙,他一如從前那般對她關懷備至,囑咐禦風給她煎藥,尋上好的傷藥迴來給她,他也陪她閑談,怕她擔心,還會將一些事關晉國的動向說予她聽。
隻是,夏初瑤總覺得,自那頓家法之後,沈臨安對她多了幾分避諱。他時常迴來得很晚,卻不會再主動與她說起他在忙些什麽。
或許是有什麽誤會吧,沈臨安不說,夏初瑤也不想開口問。
自那晚昏死過去之後,夏初瑤再也沒去過書房,她一遍遍在心底安慰自己,夏桃再怎麽說也是聖旨賜下的人,雖然是妾室,可對沈臨安一片真心,父侯納了那麽多房妾,娘親也未多說過一句,不過是一個夏桃,她不該這麽小氣。
她生氣的,或許隻是他竟然選在她挨了一頓打之後做那樣的事情。
隻是,這幾日偶爾看著夏桃花枝招展,一臉春風得意的模樣在她麵前晃,若非一身的傷,她隻怕是要跳上去將她痛打一頓。
那一頓家法打得夏初瑤終於明白了驪陽公主對她的恨意,當晚那個送藥的嬤嬤被送到管事哪裏去之後,雖然招認了自己是尋月苑的人,卻是一口咬定是按了公主殿下的吩咐,給夏初瑤送治病的藥去的。
那碗藥被夏初瑤盡數潑了,這件事到了朱氏那裏,也隻是不了了之。不過,夏初瑤並不打算就這麽算了。
當初下決心要迴來的時候,她隻擔心身份之別會讓她與沈臨安終有一日背道而馳。可她竟是忘了,即便沒有夏初瑤這樣的身份,她留在這鎮國公府裏,要麵對的遠不止一個沈臨安那麽簡單。
她可以不將區區一個夏桃放在眼裏,可她卻不能忘了,府裏還有一個驪陽公主,她即便是不想招惹是非,卻也不能這樣坐以待斃,任人宰割。若不反擊,誰知道這頓家法之後,又有什麽在等著她。
何況,這次的事情,夏桃是否參與其中,還有待定論。
“師傅最近有什麽心事嗎?”收了劍,看著坐在迴廊下托腮發呆的人,阿城快步走了過來,蹲在她身邊,頗有幾分擔憂。
“沒什麽,隻是養傷養得有些累了而已。”阿城在這落鬆苑住了月餘了,除卻每日來前院陪她之外,也不怎麽和府裏的其他人接觸,最近夏初瑤常見他一早出門,雖然每次都尋了理由把自己的去向敷衍過去,不過夏初瑤總覺他有些不對勁,隻是眼下也不願揭穿他。
“換做從前,師傅最多養上五日便又在校場上抓了我們訓練了。”接過黛綠端上來的甜茶遞到夏初瑤手裏,阿城歎了口氣,“雖然如今說這些也於事無補,可師傅你也不得不承認,比起這個地方,還是軍營和戰場更適合你。”
“或許是吧,”喝了口甜茶,夏初瑤起身舒展了身子,側頭看著一身短裝的阿城,“阿城,你這些時日輕功可曾荒廢了?”
“師傅當初都說了那是保命的本事,我又怎敢荒廢。”不知她為何會突然這麽問,阿城微微一愣,隨即笑道。
當初被他們從廢墟裏救出來,他什麽都記不得,也什麽都不會,那般年紀學輕功本已是有些困難,好在他刻苦,練了幾年,倒也有小成。
“一會兒國公府裏會出去一輛湖藍頂的馬車,你悄悄跟上去,看看車裏的人都去了哪裏,做了什麽,晚點再迴來,莫要讓府裏其他人知道。”那桂嬤嬤交待了一切之後就被朱氏放迴尋月苑了,朱氏息事寧人,夏初瑤卻不打算就此罷手。
這桂嬤嬤的確是夏初瑤離開之後,才進府的,不是什麽徐家的遠方親戚,卻是鍾家出來的人,先前夏初瑤讓黛綠去府裏打聽了,今日桂嬤嬤請假出府,驪陽公主還特意讓馬房給她備了馬車,夏初瑤覺得奇怪,便打算叫阿城跟去瞧瞧。
阿城剛應聲離去,禦風便急匆匆從月門跑過來。
“晚間在醉仙樓有宴,公子讓我先迴來通知夫人,半個時辰之後,公子便迴來接夫人赴宴。”看到阿城躍上屋頂,禦風步子頓了一頓,卻也沒有多問,隻是笑著到了夏初瑤跟前。
“同席的都有誰,為何今日想起帶我一起赴宴?”這些時日來,沈臨安晚間的宴席也不少,今日倒還是第一次見著他說要帶她一起的。
雖然在府裏養傷養得有些無聊,可若是再如先前那般官員相請的宴席,她倒是有幾分不想去了,畢竟他們席間若要談論國事,有她在終是不太妥當。
“是公子為了答謝晉王殿下的救命之恩,特意設下的。公子說今日之後隻怕再難有這樣的機會,讓夫人也好生準備。”先前沈朔已經明令禁止他們再和那晉王往來了,今日沈臨安做這般安排,禦風也覺得有些不妥。
可看這些時日夫人在府裏養傷,都是一副愁眉輕鎖的模樣,想來公子這麽做也是為了解夫人的心結。
夏初瑤不知沈朔的警告,卻也明白這個時候,她去見穆玄青有諸多不合適,隻是禦風都這般說了,想來若是錯過今日,她想要再見穆玄青也是不易,自那日從柴房迴來之後,她與沈臨安之間有太多的避之不談之事,倒不如借著今晚,一並說個清楚。
那日那個叫阿城的孩子將他們攔了下來,告訴穆玄青,一半玄武兵符在夏初瑤的棺槨裏,隨她入葬,如今掩埋在紫嵐山腳的黃土下。
至於另一半,阿城說要等他們取迴棺中的兵符之後,再告訴他們。
“事關晉國北境幾萬守軍的調防,不管他說的是真是假,我們總得一試才知。”丟失兵符是大事,那些嚴審之下一無所獲的鳳瑤軍將領都是按了其他的罪名論處的,如今除卻威遠侯府,知道此事的人並不多。
這些時日晉國北境割讓城池,布兵調防全憑聖駕親臨,可這不是長久之計,不管是晉帝還是穆玄青,都盼著能快些找迴兵符。
所以那天阿城說了之後,穆玄青決定派池暝會桑澤城,親自開棺確認,將兵符偷偷帶迴來。
“不用告訴夏將軍?”
“那孩子居心叵測,在找到兵符之前,先不要驚動阿瑤。”阿城與他們說起的時候,隻說這是一份見麵禮,穆玄青不知他最終的目的是什麽,卻也不敢對這個看似沒有過去的孩子掉以輕心。
“殿下,陳留國來信,諸葛先生坦言十二年前他在紫嵐山紅廬一辯,的確是受東晉王所托。對那日發生的事,他也直言是早有安排。厲園主將他扣在西園,想問殿下要如何處置?”外間剛接了飛鴿傳書的楚離匆匆進來,將手裏的信遞給穆玄青。
自去年在望都鎮上追蹤到諸葛鬆陽的行蹤之後,墨鴉的人便一直跟著他,這一次借著陳留國西園園主的手,終於將這位在七國都德高望重,才學淵博的老先生困住。
“他既然承認了,便殺了吧。”展信掃了幾眼便扔到了桌案邊正溫著酒的紅泥火爐上,穆玄青說得頭都沒有抬。
十二年前晉國前左相梁瞿在紅廬設壇辯學,意在為朝堂甄選博學善辯的賢才。
梁瞿自負才名,連辯十日未逢敵手,卻在最後一日輸在了一個山野村夫手上。那自山中打柴歸來的老者辯得梁相無可反駁,最後還幾句話氣得梁瞿當場吐血而亡。
自那日趁亂逃走之後,他們便再也沒有見過這個山中老者,四下打聽也沒有線索,直到幾年前穆玄青在一場諸葛先生的講學上,認出了那個老者的聲音和論調與當年的村夫別無二致。
隻是諸葛鬆陽似乎並非隻是一個學者那麽簡單,他周遊列國,行蹤卻極為隱秘,這次能從望都鎮一路跟去陳留,還要多謝當初沈臨安替他們引路。
“殺了?”聽得他的吩咐,楚離一愣,總覺得這幾日他們的主子戾氣頗重。
諸葛鬆陽怎麽說也是譽滿七國的人,就這麽殺了,隻怕又要掀起一番風浪。
“殿下既然說殺了,必然是有留不得的理由,你安排些人過去,讓他們做得漂亮些,別留下什麽破綻。”望舒瞥了一眼楚離,冷聲吩咐,讓他先下去。
雖說他也覺得穆玄青這幾日被國公府的事情擾得有些亂了心神,不過,左相梁瞿是穆玄青的啟蒙恩師,他有殺諸葛鬆陽的心,也不奇怪。
“殿下,碧落海那邊的人已經迴來了,他們在瓊枝島上有些有趣的發現,應該是靖安王殿下感興趣的東西。”等得送了池暝出門,望舒想起今晨自醉仙樓傳來的消息,跟著穆玄青往後院走。
“感興趣?靖安王可是拿了晉北十城來換的,希望這個消息,能叫他看得出我們的誠意。”
******
背上的傷好得差不多了,隻是因著先前的一頓家法,如今夏初瑤“收斂”了許多,也不敢貿然出府了,日頭好的時候,便在迴廊下看阿城練劍。
最近她和沈臨安之間的關係有些微妙,他一如從前那般對她關懷備至,囑咐禦風給她煎藥,尋上好的傷藥迴來給她,他也陪她閑談,怕她擔心,還會將一些事關晉國的動向說予她聽。
隻是,夏初瑤總覺得,自那頓家法之後,沈臨安對她多了幾分避諱。他時常迴來得很晚,卻不會再主動與她說起他在忙些什麽。
或許是有什麽誤會吧,沈臨安不說,夏初瑤也不想開口問。
自那晚昏死過去之後,夏初瑤再也沒去過書房,她一遍遍在心底安慰自己,夏桃再怎麽說也是聖旨賜下的人,雖然是妾室,可對沈臨安一片真心,父侯納了那麽多房妾,娘親也未多說過一句,不過是一個夏桃,她不該這麽小氣。
她生氣的,或許隻是他竟然選在她挨了一頓打之後做那樣的事情。
隻是,這幾日偶爾看著夏桃花枝招展,一臉春風得意的模樣在她麵前晃,若非一身的傷,她隻怕是要跳上去將她痛打一頓。
那一頓家法打得夏初瑤終於明白了驪陽公主對她的恨意,當晚那個送藥的嬤嬤被送到管事哪裏去之後,雖然招認了自己是尋月苑的人,卻是一口咬定是按了公主殿下的吩咐,給夏初瑤送治病的藥去的。
那碗藥被夏初瑤盡數潑了,這件事到了朱氏那裏,也隻是不了了之。不過,夏初瑤並不打算就這麽算了。
當初下決心要迴來的時候,她隻擔心身份之別會讓她與沈臨安終有一日背道而馳。可她竟是忘了,即便沒有夏初瑤這樣的身份,她留在這鎮國公府裏,要麵對的遠不止一個沈臨安那麽簡單。
她可以不將區區一個夏桃放在眼裏,可她卻不能忘了,府裏還有一個驪陽公主,她即便是不想招惹是非,卻也不能這樣坐以待斃,任人宰割。若不反擊,誰知道這頓家法之後,又有什麽在等著她。
何況,這次的事情,夏桃是否參與其中,還有待定論。
“師傅最近有什麽心事嗎?”收了劍,看著坐在迴廊下托腮發呆的人,阿城快步走了過來,蹲在她身邊,頗有幾分擔憂。
“沒什麽,隻是養傷養得有些累了而已。”阿城在這落鬆苑住了月餘了,除卻每日來前院陪她之外,也不怎麽和府裏的其他人接觸,最近夏初瑤常見他一早出門,雖然每次都尋了理由把自己的去向敷衍過去,不過夏初瑤總覺他有些不對勁,隻是眼下也不願揭穿他。
“換做從前,師傅最多養上五日便又在校場上抓了我們訓練了。”接過黛綠端上來的甜茶遞到夏初瑤手裏,阿城歎了口氣,“雖然如今說這些也於事無補,可師傅你也不得不承認,比起這個地方,還是軍營和戰場更適合你。”
“或許是吧,”喝了口甜茶,夏初瑤起身舒展了身子,側頭看著一身短裝的阿城,“阿城,你這些時日輕功可曾荒廢了?”
“師傅當初都說了那是保命的本事,我又怎敢荒廢。”不知她為何會突然這麽問,阿城微微一愣,隨即笑道。
當初被他們從廢墟裏救出來,他什麽都記不得,也什麽都不會,那般年紀學輕功本已是有些困難,好在他刻苦,練了幾年,倒也有小成。
“一會兒國公府裏會出去一輛湖藍頂的馬車,你悄悄跟上去,看看車裏的人都去了哪裏,做了什麽,晚點再迴來,莫要讓府裏其他人知道。”那桂嬤嬤交待了一切之後就被朱氏放迴尋月苑了,朱氏息事寧人,夏初瑤卻不打算就此罷手。
這桂嬤嬤的確是夏初瑤離開之後,才進府的,不是什麽徐家的遠方親戚,卻是鍾家出來的人,先前夏初瑤讓黛綠去府裏打聽了,今日桂嬤嬤請假出府,驪陽公主還特意讓馬房給她備了馬車,夏初瑤覺得奇怪,便打算叫阿城跟去瞧瞧。
阿城剛應聲離去,禦風便急匆匆從月門跑過來。
“晚間在醉仙樓有宴,公子讓我先迴來通知夫人,半個時辰之後,公子便迴來接夫人赴宴。”看到阿城躍上屋頂,禦風步子頓了一頓,卻也沒有多問,隻是笑著到了夏初瑤跟前。
“同席的都有誰,為何今日想起帶我一起赴宴?”這些時日來,沈臨安晚間的宴席也不少,今日倒還是第一次見著他說要帶她一起的。
雖然在府裏養傷養得有些無聊,可若是再如先前那般官員相請的宴席,她倒是有幾分不想去了,畢竟他們席間若要談論國事,有她在終是不太妥當。
“是公子為了答謝晉王殿下的救命之恩,特意設下的。公子說今日之後隻怕再難有這樣的機會,讓夫人也好生準備。”先前沈朔已經明令禁止他們再和那晉王往來了,今日沈臨安做這般安排,禦風也覺得有些不妥。
可看這些時日夫人在府裏養傷,都是一副愁眉輕鎖的模樣,想來公子這麽做也是為了解夫人的心結。
夏初瑤不知沈朔的警告,卻也明白這個時候,她去見穆玄青有諸多不合適,隻是禦風都這般說了,想來若是錯過今日,她想要再見穆玄青也是不易,自那日從柴房迴來之後,她與沈臨安之間有太多的避之不談之事,倒不如借著今晚,一並說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