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喜隱迴到王府裏隻洗漱了一番便去見了幕僚了。
一個幕僚道:“王爺,那蕭思溫已經投靠了景王了,咱們那個計劃是不是要棄掉了?”
耶律喜隱想起那個嬌羞著的全心全意對自己的少女便是一陣猶豫。
其實他們大遼並不像大宋一樣,特別注意嫡庶之分,隻不過是因為嫡女會比庶女背後的勢力要強一些罷了。
當然,也並不是都是這樣的。
比如蕭家的那個嫡女,雖然背後是皇家,可那又能怎麽樣呢?娘家人都去了,沒人認她的。
“蕭思溫會不會是明著投靠景王,暗中卻是為宋王做事?”一幕僚問道。
耶律喜隱搖了搖頭道:“耶律庵沒那個心思,除非,他這些年來都是裝的,那樣倒是可怕了。”
“主子,咱們何不‘將計就計’?”
耶律喜隱聞言挑了挑眉,倒是有了些興趣,問道:“哦?怎麽個將計?又怎麽個就計?”
那幕僚一臉喜意地道:“那蕭思溫此時有意將女兒許配給王爺您,定是有意拉攏您,可不管他是景王的人,還是宋王的人,王爺都可以做個‘黃雀’呢。”
耶律喜隱沉吟道:“你的意思是讓本王假意投靠他們,慢慢地摸清楚他們的實力,待得他們爭個兩敗俱傷之時,再坐收漁翁之利?”
那人點頭。
耶律喜隱反複地想著這樣致勝的可能性,良久,道:“目前,也隻好如此了。”
雖說他也可以娶一個有勢力的妻子,可是娶了勢力太大的人,將來他一旦登位,外戚絕對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蕭思溫也挺好的。
被耶律喜隱想到的蕭思溫才一迴到府中,就聽人說定遠侯來了。
這定遠侯說起來也是勳貴中的勳貴了,蕭思溫不敢怠慢,忍住心中的疑惑,匆匆去待客廳。
蕭思溫才一進去便看到坐在那裏喝茶的中年男人,還有一旁站著的滿臉笑意穿花帶紅的婦人,看起來應該是個媒婆。
他麵上掛著笑容道:“不知侯爺來臨,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啊。”
定遠侯也趕緊站起來,他空有爵位在身,是沒有實權的,還比不得蕭思溫這個三品大員呢,於是趕緊道:“蕭大人客氣了,今日鄭某來此,也是有一事相求啊。”
本來這種事情都是後宅的女眷們操心的,可奈何他那外甥沒了爹娘不說,這蕭府後院也沒有個能拿得出手的夫人。
蕭思溫示意定遠侯坐下,又讓下人去換了茶水,道:“侯爺這話便是客氣了,有什麽事情但說無妨便是,若是什麽力所能及的事情,本官定是不會推卸的。”
這句話的潛意思是,咱們兩個的交情一般,你要是真的有什麽小事我能幫的也會幫,若是超出了底線,那也隻有不好意思了。
定遠侯瞧了一眼旁邊的官媒道:“聽聞蕭大人府上的二姑娘是極好的姑娘,不知,可有許配了人家?”
到底大遼的民風開放一些,這樣的問題直接就可以問出口了。
蕭思溫搖了搖頭道:“哪裏,小女未曾婚否,侯爺此話何意?”
也沒聽說這定遠侯府有什麽到了年齡要娶妻的公子啊?
定遠侯道:“哈哈,老夫也是年紀越是大了,越是喜歡看底下的兒孫們和和美美的,這不,聽聞貴府二小姐賢惠舒雅,便請了官媒子來。”
蕭思溫道:“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這話一出,定遠侯愣了一愣,道:“是本侯那不成器的外甥兒,齊王耶律喜隱。”
蕭思溫一時呆住了。
他雖然說是把事情交給何氏母女家去想辦法,可他是打算等天順帝耶律璟把領兵的元帥定下來後,再仔細想一想怎麽辦,熟料到齊王耶律喜隱動作怎的這麽快?
“哦,原來是侯爺的外甥……齊王爺啊。”
若不是有客人在,蕭思溫都想拍一拍自己的腦袋了,這耶律喜隱的親娘、已過世的老齊王妃,可不就是定遠公啊不,定遠侯府的嗎?
隻不過這些年來,蕭思溫甚少聽說齊王爺與定遠侯府的人來往。
此時就到了請的官媒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那官媒擠到蕭思溫麵前,先是一陣諂媚的笑容,隨即一個舌燦生蓮,把齊王耶律喜隱一頓好誇,誇得那叫個天上有地上無的,直讓人覺得錯過了他是要後悔三生三世的。
蕭思溫聽這官媒一陣吹噓,都要傻了眼了,仿佛是自己原先認識的那個齊王殿下是個假的。
不過縱然她再怎麽吹捧,蕭思溫這‘身經百戰’的老臣也不會輕易相信的,他相信最多的還是他自己的眼睛。
耐心聽了官媒一陣吹噓,蕭思溫還算客氣地說道:“齊王爺是人中龍鳳,隻是這……結親一事,還是需要考慮一番才是。”
定遠侯爺沒啥心眼兒,一聽這話便傻了眼了。
當初那找他的小廝告訴他,彼此都有意的!他沒成想蕭思溫會這樣說。
這,這,這是什麽意思?
蕭思溫看見他驚住了的樣子,反應過來。
對麵的這人雖然是個侯爺,卻跟他們這些個肚子裏全是計謀的人不一樣。
他恭恭敬敬地說道:“侯爺也是知道的,蕭某人這般年紀,也隻有這麽三個閨女,不求著她們能有多大富大貴了,這嫁人可是一輩子的大事,總也要和她們心意才行。”
定遠侯了然地點了點頭,也鬆了一口氣,不拒絕就好。
其實,這本來就打算好的事情,蕭雲珠那裏一百個同意,蕭思溫也不想拒絕。
這樣說,一方麵是蕭思溫想到自己最近要替耶律賢謀劃,一方麵也想到了女兒蕭雲珠作為女方,該有的矜持總歸是要有的。
因此,蕭思溫隻是道:“侯爺,若是當行,不若將齊王爺的生辰八字留下?本官也好找個時日去慈悲寺找道衍大師幫忙算上一卦。”
定遠侯沒什麽可以不可以的,笑著道:“應當的,應當的。”
說完,他提筆寫下了耶律喜隱的生辰。
這事兒也就這麽的定下了。
定遠侯這樣想著,滿意地離開了蕭府。
第二日的早朝。
耶律璟看著底下的大臣,神色不定。
“大宋新皇登基不足一年,便欲出兵我大遼,眾位愛卿可有何看法啊?”
難得他上朝一迴。
要不是急事,他才舍不得睡覺的時間上早朝呢。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他一旦上朝,一定帶著起床氣。
帶起床氣的暴君……
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卻始終沒有人敢開口。
最終,還是有平日裏頗受天順帝看重的大臣冒死開口:“那大宋的三皇子不知天高地厚,內亂平沒平息的還不好說呢,竟然就敢打咱們大遼的主意,實在是可恨!”
平日裏,就他會琢磨天順帝的心思,此時也猜出了幾分,說了話才幸免於難。
“是啊,皇上,這明顯是瞧不起我們大遼,不能忍,絕對不能忍。”
看那位說話沒事,又有人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
“皇上,臣鬥膽請命,定要給他們些好看才是。”跪下一位文臣,說話的聲音還顫抖著。
朝中的武將一聽,捶胸頓足,一副恨不得馬上去將那大宋皇帝的人頭取來奉上的樣子。
這些人大都是在耶律璟麵前的戲精,其中也能有一兩個是真心愛國的。
耶律璟看群臣浮誇的表演,絲毫沒有覺得任何不妥,反而龍心甚喜。
瞅瞅,瞅瞅!
他這個皇帝當的,調教有方啊簡直!
一聽說有兵來犯他大遼,甭說武將了,連那平日裏文文弱弱隻會說酸話的文臣都要請命去為君分憂了。
耶律璟感慨道:“得眾卿這般的臣子,是朕之大幸,大遼之大幸啊。”
說罷,耶律璟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他難得一笑,非常非常難得。
底下的人相視一眼,連滴下的汗水都不敢擦,隻在心底鬆了一口氣,這次馬屁終於拍對了。
不論他們心裏都是怎麽想的,趁著這個時機,都趕緊跪著齊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大遼昌盛,千秋萬代。”
“眾卿平身。”
天順帝耶律璟欣慰地道:“不知眾卿覺得此戰由誰領兵較為合適?”
在他看來,大遼能打仗的將士不少,可大多數卻是有勇無謀的,其中有些已經派了出去了,有些在鎮守邊關,輕易不能調動,能用的也就這麽幾個人。
耶律璟此話一次,眾人立刻豎起了耳朵。
領兵!
各方勢力聽到這個詞語,都蠢蠢欲動起來。
他們都覬覦著兵權這肥肉呢!
知道天順帝對此次戰役的看重,他們沒有幾個敢輕易耍心眼兒的,先推選出來了幾位能征善戰的將領出來占了不輕不重的位置。
至於這掛帥之人嘛……
天順帝神色莫名,問道:“哦?選出這些將領都不錯,那依眾位愛卿所言,應當派出誰來掛帥合適啊?”
聽耶律璟這樣一問,平陽王一黨自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很快便推舉了不在朝中的平陽王。
他們這沉不住氣的樣子,跟他們主子真像。
蕭思溫側目看了看,不禁冷笑。
其他勢力也不肯放過這個機會,紛紛舉薦自己的主子。
就連宋王耶律庵,都有人不顧其意願舉薦!
蕭思溫幾人相視一眼,覺得時候差不多了。
蕭思溫看了一位明著中立的大臣一眼,示意他該他出麵了。
隻見那位大臣跨出一步,出來上奏道:“迴聖上,臣以為,平陽王一身武藝和計謀均不凡,若是掛帥,定能大勝。”
一個幕僚道:“王爺,那蕭思溫已經投靠了景王了,咱們那個計劃是不是要棄掉了?”
耶律喜隱想起那個嬌羞著的全心全意對自己的少女便是一陣猶豫。
其實他們大遼並不像大宋一樣,特別注意嫡庶之分,隻不過是因為嫡女會比庶女背後的勢力要強一些罷了。
當然,也並不是都是這樣的。
比如蕭家的那個嫡女,雖然背後是皇家,可那又能怎麽樣呢?娘家人都去了,沒人認她的。
“蕭思溫會不會是明著投靠景王,暗中卻是為宋王做事?”一幕僚問道。
耶律喜隱搖了搖頭道:“耶律庵沒那個心思,除非,他這些年來都是裝的,那樣倒是可怕了。”
“主子,咱們何不‘將計就計’?”
耶律喜隱聞言挑了挑眉,倒是有了些興趣,問道:“哦?怎麽個將計?又怎麽個就計?”
那幕僚一臉喜意地道:“那蕭思溫此時有意將女兒許配給王爺您,定是有意拉攏您,可不管他是景王的人,還是宋王的人,王爺都可以做個‘黃雀’呢。”
耶律喜隱沉吟道:“你的意思是讓本王假意投靠他們,慢慢地摸清楚他們的實力,待得他們爭個兩敗俱傷之時,再坐收漁翁之利?”
那人點頭。
耶律喜隱反複地想著這樣致勝的可能性,良久,道:“目前,也隻好如此了。”
雖說他也可以娶一個有勢力的妻子,可是娶了勢力太大的人,將來他一旦登位,外戚絕對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蕭思溫也挺好的。
被耶律喜隱想到的蕭思溫才一迴到府中,就聽人說定遠侯來了。
這定遠侯說起來也是勳貴中的勳貴了,蕭思溫不敢怠慢,忍住心中的疑惑,匆匆去待客廳。
蕭思溫才一進去便看到坐在那裏喝茶的中年男人,還有一旁站著的滿臉笑意穿花帶紅的婦人,看起來應該是個媒婆。
他麵上掛著笑容道:“不知侯爺來臨,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啊。”
定遠侯也趕緊站起來,他空有爵位在身,是沒有實權的,還比不得蕭思溫這個三品大員呢,於是趕緊道:“蕭大人客氣了,今日鄭某來此,也是有一事相求啊。”
本來這種事情都是後宅的女眷們操心的,可奈何他那外甥沒了爹娘不說,這蕭府後院也沒有個能拿得出手的夫人。
蕭思溫示意定遠侯坐下,又讓下人去換了茶水,道:“侯爺這話便是客氣了,有什麽事情但說無妨便是,若是什麽力所能及的事情,本官定是不會推卸的。”
這句話的潛意思是,咱們兩個的交情一般,你要是真的有什麽小事我能幫的也會幫,若是超出了底線,那也隻有不好意思了。
定遠侯瞧了一眼旁邊的官媒道:“聽聞蕭大人府上的二姑娘是極好的姑娘,不知,可有許配了人家?”
到底大遼的民風開放一些,這樣的問題直接就可以問出口了。
蕭思溫搖了搖頭道:“哪裏,小女未曾婚否,侯爺此話何意?”
也沒聽說這定遠侯府有什麽到了年齡要娶妻的公子啊?
定遠侯道:“哈哈,老夫也是年紀越是大了,越是喜歡看底下的兒孫們和和美美的,這不,聽聞貴府二小姐賢惠舒雅,便請了官媒子來。”
蕭思溫道:“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這話一出,定遠侯愣了一愣,道:“是本侯那不成器的外甥兒,齊王耶律喜隱。”
蕭思溫一時呆住了。
他雖然說是把事情交給何氏母女家去想辦法,可他是打算等天順帝耶律璟把領兵的元帥定下來後,再仔細想一想怎麽辦,熟料到齊王耶律喜隱動作怎的這麽快?
“哦,原來是侯爺的外甥……齊王爺啊。”
若不是有客人在,蕭思溫都想拍一拍自己的腦袋了,這耶律喜隱的親娘、已過世的老齊王妃,可不就是定遠公啊不,定遠侯府的嗎?
隻不過這些年來,蕭思溫甚少聽說齊王爺與定遠侯府的人來往。
此時就到了請的官媒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那官媒擠到蕭思溫麵前,先是一陣諂媚的笑容,隨即一個舌燦生蓮,把齊王耶律喜隱一頓好誇,誇得那叫個天上有地上無的,直讓人覺得錯過了他是要後悔三生三世的。
蕭思溫聽這官媒一陣吹噓,都要傻了眼了,仿佛是自己原先認識的那個齊王殿下是個假的。
不過縱然她再怎麽吹捧,蕭思溫這‘身經百戰’的老臣也不會輕易相信的,他相信最多的還是他自己的眼睛。
耐心聽了官媒一陣吹噓,蕭思溫還算客氣地說道:“齊王爺是人中龍鳳,隻是這……結親一事,還是需要考慮一番才是。”
定遠侯爺沒啥心眼兒,一聽這話便傻了眼了。
當初那找他的小廝告訴他,彼此都有意的!他沒成想蕭思溫會這樣說。
這,這,這是什麽意思?
蕭思溫看見他驚住了的樣子,反應過來。
對麵的這人雖然是個侯爺,卻跟他們這些個肚子裏全是計謀的人不一樣。
他恭恭敬敬地說道:“侯爺也是知道的,蕭某人這般年紀,也隻有這麽三個閨女,不求著她們能有多大富大貴了,這嫁人可是一輩子的大事,總也要和她們心意才行。”
定遠侯了然地點了點頭,也鬆了一口氣,不拒絕就好。
其實,這本來就打算好的事情,蕭雲珠那裏一百個同意,蕭思溫也不想拒絕。
這樣說,一方麵是蕭思溫想到自己最近要替耶律賢謀劃,一方麵也想到了女兒蕭雲珠作為女方,該有的矜持總歸是要有的。
因此,蕭思溫隻是道:“侯爺,若是當行,不若將齊王爺的生辰八字留下?本官也好找個時日去慈悲寺找道衍大師幫忙算上一卦。”
定遠侯沒什麽可以不可以的,笑著道:“應當的,應當的。”
說完,他提筆寫下了耶律喜隱的生辰。
這事兒也就這麽的定下了。
定遠侯這樣想著,滿意地離開了蕭府。
第二日的早朝。
耶律璟看著底下的大臣,神色不定。
“大宋新皇登基不足一年,便欲出兵我大遼,眾位愛卿可有何看法啊?”
難得他上朝一迴。
要不是急事,他才舍不得睡覺的時間上早朝呢。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他一旦上朝,一定帶著起床氣。
帶起床氣的暴君……
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卻始終沒有人敢開口。
最終,還是有平日裏頗受天順帝看重的大臣冒死開口:“那大宋的三皇子不知天高地厚,內亂平沒平息的還不好說呢,竟然就敢打咱們大遼的主意,實在是可恨!”
平日裏,就他會琢磨天順帝的心思,此時也猜出了幾分,說了話才幸免於難。
“是啊,皇上,這明顯是瞧不起我們大遼,不能忍,絕對不能忍。”
看那位說話沒事,又有人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
“皇上,臣鬥膽請命,定要給他們些好看才是。”跪下一位文臣,說話的聲音還顫抖著。
朝中的武將一聽,捶胸頓足,一副恨不得馬上去將那大宋皇帝的人頭取來奉上的樣子。
這些人大都是在耶律璟麵前的戲精,其中也能有一兩個是真心愛國的。
耶律璟看群臣浮誇的表演,絲毫沒有覺得任何不妥,反而龍心甚喜。
瞅瞅,瞅瞅!
他這個皇帝當的,調教有方啊簡直!
一聽說有兵來犯他大遼,甭說武將了,連那平日裏文文弱弱隻會說酸話的文臣都要請命去為君分憂了。
耶律璟感慨道:“得眾卿這般的臣子,是朕之大幸,大遼之大幸啊。”
說罷,耶律璟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他難得一笑,非常非常難得。
底下的人相視一眼,連滴下的汗水都不敢擦,隻在心底鬆了一口氣,這次馬屁終於拍對了。
不論他們心裏都是怎麽想的,趁著這個時機,都趕緊跪著齊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大遼昌盛,千秋萬代。”
“眾卿平身。”
天順帝耶律璟欣慰地道:“不知眾卿覺得此戰由誰領兵較為合適?”
在他看來,大遼能打仗的將士不少,可大多數卻是有勇無謀的,其中有些已經派了出去了,有些在鎮守邊關,輕易不能調動,能用的也就這麽幾個人。
耶律璟此話一次,眾人立刻豎起了耳朵。
領兵!
各方勢力聽到這個詞語,都蠢蠢欲動起來。
他們都覬覦著兵權這肥肉呢!
知道天順帝對此次戰役的看重,他們沒有幾個敢輕易耍心眼兒的,先推選出來了幾位能征善戰的將領出來占了不輕不重的位置。
至於這掛帥之人嘛……
天順帝神色莫名,問道:“哦?選出這些將領都不錯,那依眾位愛卿所言,應當派出誰來掛帥合適啊?”
聽耶律璟這樣一問,平陽王一黨自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很快便推舉了不在朝中的平陽王。
他們這沉不住氣的樣子,跟他們主子真像。
蕭思溫側目看了看,不禁冷笑。
其他勢力也不肯放過這個機會,紛紛舉薦自己的主子。
就連宋王耶律庵,都有人不顧其意願舉薦!
蕭思溫幾人相視一眼,覺得時候差不多了。
蕭思溫看了一位明著中立的大臣一眼,示意他該他出麵了。
隻見那位大臣跨出一步,出來上奏道:“迴聖上,臣以為,平陽王一身武藝和計謀均不凡,若是掛帥,定能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