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聯合軍團倉促修建起來的幾座三角堡,位於瓦林斯堡的城牆之外,每一座都對應著一座城門,並且由一座吊橋和城牆連為一體;如果遭到敵人的側翼襲擊,三角堡和原本城牆上的半月堡的確能夠起到到一定的防護作用,但對經驗豐富的攻城工程師來說,它們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弱不禁風了。
它們的缺陷不勝枚舉。
首先,因為建造得太倉促,所以它的胸牆太矮,隻用一些柳編筐裝上泥土來作為屏障保護士兵,所以開槍射擊的守軍有一定概率會成為敵人的活靶子——考慮到它的高度比起瓦林斯堡的城牆要矮很多,最高處也不過距離地麵三十多尺,也就是大約三層樓高,進攻一方的火槍還是挺有威脅的。
其次,這種三角堡的規模太小,因此壁壘上如果安放一兩門重炮之後,就很難再安放更多的火炮。最後,因為它沒有出擊口,所以士兵們無法安全地離開城堡,以便清理掉敵人圍住三角堡下方的敵人,以及他們攜帶的、用來攀登三角堡壘的器械。
然而,聯合軍團還是搶著時間,征發大量瓦林斯堡的人力修建了三角堡。
原因無它,就是因為這種輔助性質的堡壘配合城牆,形成的大麵積“交叉射界”實在是太寶貴了。
每個三角堡壘都背靠壕溝,除非腦子有坑,否則進攻的士兵不可能跳進壕溝進行仰攻。而它們能夠接敵的兩個鋒麵,全都處於相鄰三角堡壘和瓦林斯堡城牆的射擊範圍。
所以,凡是對三角堡壘進行攻擊的士兵,除了要和守衛堡壘的人戰鬥,還必須時刻承受來自身側、背後的火力覆蓋。
而進攻的一方若是不進攻三角堡壘,直接撲向城牆,則必須想辦法架橋或是填平深深的壕溝,與此同時,也必須承受來自城牆和兩側三角堡壘守軍的交叉火力覆蓋。
換而言之,這些三角堡壘就成了進攻一方必須要拔除的釘子。否則,他們隻要從地麵發動攻擊,就沒有辦法不被防守的一方從多個角度、反複進行火力蹂躪和爆錘。
塔普特討伐軍的指揮官很明確這一點。因此,在昨日動用一些火炮進行了轟炸試探,然後又派出一支重刑犯連隊對瓦林斯堡的水門進行火力偵查(戰術欺騙)等手段之後,今天又拿出了“步炮協同”這種連“軟槭-約姆斯”聯合軍團其實都不太能夠掌握的先進戰法——這支侵略塔普特島的聯合軍團,本質上就是一幫掠奪者,他們之中也隻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真正的職業軍人。
開局搶了先手,塔普特討伐軍的三支重刑犯連隊,就像一根奔著鎧甲連接部位下手的破甲錐,狠狠地砸中了瓦林斯堡正對著“凱旋之門”的、最大的一座三角堡壘。
與此同時,討伐軍炮兵陣地新補充的中型火炮也已經就位。它們分成兩排,有輪子的大炮發射穿透性的鐵彈頭;體積巨大的青銅射石炮則發射巨大的花崗岩石彈。
然後,大炮就開始猛轟。炮群開始猛擊麵向壕溝的城牆,以及和正對城門三角堡相鄰的另外兩個三角堡壘。劈頭蓋臉的輪番炮擊,壓得守軍一時抬不起頭來。
“不要慌張,趁著火炮壓製,拿下這座三角堡壘!”隱藏在三支重刑犯連隊裏的督戰隊士兵,此刻也不刻意地隱藏自己,而是緊鑼密鼓地發號施令。轟鳴的火炮聲,讓他們不得不扯著脖子大喊。
一時間,十幾架帶著鐵鉤的長梯,不分先後地掛在了三角堡壘的頂端外沿上。上麵的守軍想要將長梯推開,可是鐵鉤和長梯的自重卻讓這件事變得無比困難。
見狀,三角堡壘上的守備兵長立刻調整了戰術:“丟火油!燒掉這些長梯。”不僅如此,他還讓趕緊讓炮兵開火,以炮對炮,轟擊向正在開火的敵方炮兵陣地。“把那幫侏儒種的火炮打掉!”
為大炮做戰鬥準備需要時間,以及對於細節的高度重視。顆粒狀火藥被裝入炮管,然後向炮管內填入木製的炮塞,用鐵棒狠狠壓緊,以確保無論何種情況,除了受到火藥爆炸的衝擊力外,炮塞絕對不會飛出炮膛。然後,炮手們將石彈抬到大炮前端,小心翼翼地填入炮膛。
雖然炮彈的口徑是和炮膛匹配的,但實際上現在他們使用的前膛炮,通常炮膛尺寸都會比炮彈略大上一點。一來,這的確是鑄造工藝方麵的缺陷;二來,則是方便發射霰彈或者葡萄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填裝之後,炮手還要用長杆將皮革條、亞麻布條之類的東西塞到炮彈和炮膛之間。
因為討伐軍的火炮陣地是昨日建立起來的,三角堡壘上的炮手長已經進行過距離測算,並且專門為此調整過火炮的射擊角度,所以完成了裝填之後,炮手長直接從一個內側糊著黃泥、盛滿燒紅煤炭的木桶裏,抽出了一杆尖端被燒紅的鐵釺,將按在了大炮的火門上麵。
砰、砰、砰、砰、砰……
就像授勳的國王那樣,炮手長依次點過三角堡壘上五門身管炮的炮門,五聲轟鳴幾乎連成一線。非常敦實的三角堡壘,都由於這五連發射而微微顫歪了一下。若是在瓦林斯堡的城牆上,在間隔如此貼近的情況下這樣發射炮彈,火炮對於城牆的搖動情況估計會更加嚴重。
這輪齊射使用的炮彈,都是瓦林斯堡原先儲藏的花崗岩石彈。之所以沒有使用穿透性更強的鐵彈,是因為考慮到對方火炮陣地掩體沒法直接打穿,隻能通過“跳彈”的方式,讓炮彈砸在火炮陣地前方的地麵上,再反彈起來跳過掩體對後方的人員進行殺傷。
由於提前已經做好了測算,五門火炮齊射,不僅所有炮彈都成功越過了掩體,甚至其中有兩門炮彈還直接砸中了敵方為了保護火炮而在掩體上加裝的木製柵欄。
即便三角堡壘的高度有限,身管火炮又都是平射,可是以高打低還是打出了一些優勢。在全都使用中型火炮的前提下,三角堡上的火炮要比那些討伐軍的火炮射程更遠。雖然有掩體遮蔽而看不清楚殺傷情況,但是對方火炮陣地在遭到炮擊之後,連續炮擊的勢頭還是被打斷了。這說明,三角堡上的火炮的確給對方造成了不少傷亡。
而這,也造成了其它一些連鎖反應。討伐軍一個火炮陣地的稍稍啞火,讓瓦林斯堡城牆上的守軍得到喘息的時機,他們立馬從防跑洞裏鑽了出來,對那些正在攀爬、攻擊三角堡壘的重刑犯連隊進行了一波排槍掃射。
擁堵在三角堡壘下方的幾百個人,就像是一群被驅趕到一處、等待被屠宰的豬玀似的,一排彈丸從瓦林斯堡的城牆射出,當即就有十幾個人“噗通”倒地,他們每個人至少身上都挨了一槍。
而正在拚命爬牆的攀登隊,同樣也遭遇了挫折。守軍從三角堡壘頂端傾瀉下一桶桶從城裏收集來的油脂,這些黏糊糊的東西沾在木製的爬梯上,正在攀登梯子的重刑犯敢死隊立刻出現了打滑的現象。有些人一個沒抓穩踩牢,隨即就跌落向地麵。
而這,還不是最慘的。灑完了油脂,守軍一方立馬就丟了十幾隻點燃了的火把。火焰沾在油脂上麵,立刻就熊熊燃燒起來,將三角堡壘下方化作了火海。一時間,七八架木製的爬梯、聚攏在三角堡壘下方的重刑犯、許多甲胄精良的攀登隊員,全都被火焰引燃。
烈火炙烤著那些人的皮膚,而且因為沾染了油脂,所以這種火焰還非常難以被撲打熄滅。聰明點的,又或者身上粘的油脂比較少的人,若是原地打滾興許還能壓滅火焰。而腦子笨點的、身上粘的油脂比較多的人,則沒那麽好的運氣了。他們不斷哀嚎著,最終被點燃成一道道人形的火炬。
甚至,有些被引燃的人由於求生心切,會不由自主地撲向向周圍的人來尋求幫助。在出現了被引燃者抱著一個本身沒被點著的人,一齊悲慘地被燒死的情況之後,那些還想要向其他人撲過去的被引燃者,能夠得到的東西,就隻有衝著他們天靈蓋狠狠砸過來的一刺槌。
“擲彈兵!給我壓製守軍!”負責指揮重刑犯連隊的督戰隊士兵,紛紛大聲喊叫起來。
這時,他們也不顧上隱藏自己的身份了,雖然說重刑犯連隊的人都因為受到藥物影響,所以能夠承受恐懼的閾值比普通人高出不少,但是烈火焚人的慘象還是太過刺激了一些,本來神色麻木的重刑犯們,臉上也露出驚恐表情。若不加以引導,這幾支連隊說不定下一秒就會一哄而散。
隻不過,督戰隊的士兵既然暴露了身份,那麽肯定也會招致危險。瓦林斯堡的城牆上,除了普通的士兵之外,還有許多神射手都在盯著這幾支連隊。這些人之中,甚至有一些中低級的士官,他們還被隨軍施法者附加了“鷹眼術”,拿著專門用來狙擊敵方重要人物的長管火槍或者是特製的弩弓,時刻搜尋著戰場上的重要目標。
眼見重刑犯連隊裏有人開始組織人手,神射手們毫不遲疑地就舉起自己的武器,對著這些振臂高唿的人進行精準射擊。隻是幾個唿吸的工夫,重刑犯連隊裏的好幾名督戰隊士兵就遭到了“點名”。神射手瞄準了這些人的軀幹,乃至腦袋,以極高的效率對其進行了定點狙殺。
不過,臨死之前,這些人的唿喊還是起到了作用。那些兩人一組的擲彈兵,紛紛把手裏的馬尾手榴彈扔了出去。有的手榴彈撞在牆壁上,砰然炸裂卻沒有造成太多傷害,可是有的卻越過了三角堡壘本就不高的城頭,在守軍之中爆炸,破碎的彈片一下子就能殺死附近幾碼內的好幾名士兵。
圍繞著一座小小的三角堡壘,兩方人馬都在飛快地“流血”,戰場態勢總體持平。
而就在這時,討伐軍本陣的大營裏突然響起了幾聲尖銳的風笛長鳴,整整十個重刑犯連隊齊齊從營地之中走了出來。
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這是個重刑犯連隊分成了三個部分。其中有兩個部分,分別由三支重刑犯連隊組成,他們直接從炮兵陣地之間預留的通道走過,經過密布反坦克錐的隔離地帶,頂著守軍的炮火緩緩走向了位於正在遭到攻擊那個三角堡的、側麵的兩個三角堡壘。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很好理解:一來,是為了給正在承受傷亡的那三支重刑犯連隊分攤壓力,城牆上的炮火如果要轟擊這幾支生力軍,必然沒法兼顧對先前那三個連隊;二來,在分攤友軍壓力的同時,他們還在給敵人施加壓力,相鄰兩個三角堡壘如果遭到攻擊,那麽布置在鋒麵上的火槍手和轉輪炮,勢必也就無法對正在遭受猛攻的那個三角堡壘提供側翼火力支援。
而除了這六支連隊外,剩下的四個連隊,則全都在戰場上拐了一個“l”型折角,向著昨日就進行過試探性進攻的水門城牆走去。
雖然昨天的進攻本質上是一種戰術欺騙,但是水門附近的城牆畢竟是整個瓦林斯堡整個城牆防禦體係中的最薄弱環節。討伐軍現在人手充足,而且士兵又都是死不足惜的重刑犯。倚靠揮霍那些人的生命,無論是幫正麵戰場牽扯些守軍的精力,還是找準時機幹脆真的拿下水門附近的城牆,對於討伐軍的指揮官來說都是劃算的生意。
塔普特南部疆國討伐軍的指揮官,是一位艾拉維拉軍團之中序列靠前的改造人。這些重刑犯士兵哪怕一天之內死幹淨,他其實都不會感到有任何的不適或者愧疚。
他隻關心維克塞斯國王的利益能不能夠得到保障,隻在乎這場戰爭是不是對疆國有利。
在他心裏,對於這場戰爭有一條最基本的底線。那就是,這場攻城戰絕對不能打成圍城戰,因為後者對於疆國來說是一種負擔,要盡可能地避免因為戰爭導致疆國持續放血。
它們的缺陷不勝枚舉。
首先,因為建造得太倉促,所以它的胸牆太矮,隻用一些柳編筐裝上泥土來作為屏障保護士兵,所以開槍射擊的守軍有一定概率會成為敵人的活靶子——考慮到它的高度比起瓦林斯堡的城牆要矮很多,最高處也不過距離地麵三十多尺,也就是大約三層樓高,進攻一方的火槍還是挺有威脅的。
其次,這種三角堡的規模太小,因此壁壘上如果安放一兩門重炮之後,就很難再安放更多的火炮。最後,因為它沒有出擊口,所以士兵們無法安全地離開城堡,以便清理掉敵人圍住三角堡下方的敵人,以及他們攜帶的、用來攀登三角堡壘的器械。
然而,聯合軍團還是搶著時間,征發大量瓦林斯堡的人力修建了三角堡。
原因無它,就是因為這種輔助性質的堡壘配合城牆,形成的大麵積“交叉射界”實在是太寶貴了。
每個三角堡壘都背靠壕溝,除非腦子有坑,否則進攻的士兵不可能跳進壕溝進行仰攻。而它們能夠接敵的兩個鋒麵,全都處於相鄰三角堡壘和瓦林斯堡城牆的射擊範圍。
所以,凡是對三角堡壘進行攻擊的士兵,除了要和守衛堡壘的人戰鬥,還必須時刻承受來自身側、背後的火力覆蓋。
而進攻的一方若是不進攻三角堡壘,直接撲向城牆,則必須想辦法架橋或是填平深深的壕溝,與此同時,也必須承受來自城牆和兩側三角堡壘守軍的交叉火力覆蓋。
換而言之,這些三角堡壘就成了進攻一方必須要拔除的釘子。否則,他們隻要從地麵發動攻擊,就沒有辦法不被防守的一方從多個角度、反複進行火力蹂躪和爆錘。
塔普特討伐軍的指揮官很明確這一點。因此,在昨日動用一些火炮進行了轟炸試探,然後又派出一支重刑犯連隊對瓦林斯堡的水門進行火力偵查(戰術欺騙)等手段之後,今天又拿出了“步炮協同”這種連“軟槭-約姆斯”聯合軍團其實都不太能夠掌握的先進戰法——這支侵略塔普特島的聯合軍團,本質上就是一幫掠奪者,他們之中也隻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真正的職業軍人。
開局搶了先手,塔普特討伐軍的三支重刑犯連隊,就像一根奔著鎧甲連接部位下手的破甲錐,狠狠地砸中了瓦林斯堡正對著“凱旋之門”的、最大的一座三角堡壘。
與此同時,討伐軍炮兵陣地新補充的中型火炮也已經就位。它們分成兩排,有輪子的大炮發射穿透性的鐵彈頭;體積巨大的青銅射石炮則發射巨大的花崗岩石彈。
然後,大炮就開始猛轟。炮群開始猛擊麵向壕溝的城牆,以及和正對城門三角堡相鄰的另外兩個三角堡壘。劈頭蓋臉的輪番炮擊,壓得守軍一時抬不起頭來。
“不要慌張,趁著火炮壓製,拿下這座三角堡壘!”隱藏在三支重刑犯連隊裏的督戰隊士兵,此刻也不刻意地隱藏自己,而是緊鑼密鼓地發號施令。轟鳴的火炮聲,讓他們不得不扯著脖子大喊。
一時間,十幾架帶著鐵鉤的長梯,不分先後地掛在了三角堡壘的頂端外沿上。上麵的守軍想要將長梯推開,可是鐵鉤和長梯的自重卻讓這件事變得無比困難。
見狀,三角堡壘上的守備兵長立刻調整了戰術:“丟火油!燒掉這些長梯。”不僅如此,他還讓趕緊讓炮兵開火,以炮對炮,轟擊向正在開火的敵方炮兵陣地。“把那幫侏儒種的火炮打掉!”
為大炮做戰鬥準備需要時間,以及對於細節的高度重視。顆粒狀火藥被裝入炮管,然後向炮管內填入木製的炮塞,用鐵棒狠狠壓緊,以確保無論何種情況,除了受到火藥爆炸的衝擊力外,炮塞絕對不會飛出炮膛。然後,炮手們將石彈抬到大炮前端,小心翼翼地填入炮膛。
雖然炮彈的口徑是和炮膛匹配的,但實際上現在他們使用的前膛炮,通常炮膛尺寸都會比炮彈略大上一點。一來,這的確是鑄造工藝方麵的缺陷;二來,則是方便發射霰彈或者葡萄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填裝之後,炮手還要用長杆將皮革條、亞麻布條之類的東西塞到炮彈和炮膛之間。
因為討伐軍的火炮陣地是昨日建立起來的,三角堡壘上的炮手長已經進行過距離測算,並且專門為此調整過火炮的射擊角度,所以完成了裝填之後,炮手長直接從一個內側糊著黃泥、盛滿燒紅煤炭的木桶裏,抽出了一杆尖端被燒紅的鐵釺,將按在了大炮的火門上麵。
砰、砰、砰、砰、砰……
就像授勳的國王那樣,炮手長依次點過三角堡壘上五門身管炮的炮門,五聲轟鳴幾乎連成一線。非常敦實的三角堡壘,都由於這五連發射而微微顫歪了一下。若是在瓦林斯堡的城牆上,在間隔如此貼近的情況下這樣發射炮彈,火炮對於城牆的搖動情況估計會更加嚴重。
這輪齊射使用的炮彈,都是瓦林斯堡原先儲藏的花崗岩石彈。之所以沒有使用穿透性更強的鐵彈,是因為考慮到對方火炮陣地掩體沒法直接打穿,隻能通過“跳彈”的方式,讓炮彈砸在火炮陣地前方的地麵上,再反彈起來跳過掩體對後方的人員進行殺傷。
由於提前已經做好了測算,五門火炮齊射,不僅所有炮彈都成功越過了掩體,甚至其中有兩門炮彈還直接砸中了敵方為了保護火炮而在掩體上加裝的木製柵欄。
即便三角堡壘的高度有限,身管火炮又都是平射,可是以高打低還是打出了一些優勢。在全都使用中型火炮的前提下,三角堡上的火炮要比那些討伐軍的火炮射程更遠。雖然有掩體遮蔽而看不清楚殺傷情況,但是對方火炮陣地在遭到炮擊之後,連續炮擊的勢頭還是被打斷了。這說明,三角堡上的火炮的確給對方造成了不少傷亡。
而這,也造成了其它一些連鎖反應。討伐軍一個火炮陣地的稍稍啞火,讓瓦林斯堡城牆上的守軍得到喘息的時機,他們立馬從防跑洞裏鑽了出來,對那些正在攀爬、攻擊三角堡壘的重刑犯連隊進行了一波排槍掃射。
擁堵在三角堡壘下方的幾百個人,就像是一群被驅趕到一處、等待被屠宰的豬玀似的,一排彈丸從瓦林斯堡的城牆射出,當即就有十幾個人“噗通”倒地,他們每個人至少身上都挨了一槍。
而正在拚命爬牆的攀登隊,同樣也遭遇了挫折。守軍從三角堡壘頂端傾瀉下一桶桶從城裏收集來的油脂,這些黏糊糊的東西沾在木製的爬梯上,正在攀登梯子的重刑犯敢死隊立刻出現了打滑的現象。有些人一個沒抓穩踩牢,隨即就跌落向地麵。
而這,還不是最慘的。灑完了油脂,守軍一方立馬就丟了十幾隻點燃了的火把。火焰沾在油脂上麵,立刻就熊熊燃燒起來,將三角堡壘下方化作了火海。一時間,七八架木製的爬梯、聚攏在三角堡壘下方的重刑犯、許多甲胄精良的攀登隊員,全都被火焰引燃。
烈火炙烤著那些人的皮膚,而且因為沾染了油脂,所以這種火焰還非常難以被撲打熄滅。聰明點的,又或者身上粘的油脂比較少的人,若是原地打滾興許還能壓滅火焰。而腦子笨點的、身上粘的油脂比較多的人,則沒那麽好的運氣了。他們不斷哀嚎著,最終被點燃成一道道人形的火炬。
甚至,有些被引燃的人由於求生心切,會不由自主地撲向向周圍的人來尋求幫助。在出現了被引燃者抱著一個本身沒被點著的人,一齊悲慘地被燒死的情況之後,那些還想要向其他人撲過去的被引燃者,能夠得到的東西,就隻有衝著他們天靈蓋狠狠砸過來的一刺槌。
“擲彈兵!給我壓製守軍!”負責指揮重刑犯連隊的督戰隊士兵,紛紛大聲喊叫起來。
這時,他們也不顧上隱藏自己的身份了,雖然說重刑犯連隊的人都因為受到藥物影響,所以能夠承受恐懼的閾值比普通人高出不少,但是烈火焚人的慘象還是太過刺激了一些,本來神色麻木的重刑犯們,臉上也露出驚恐表情。若不加以引導,這幾支連隊說不定下一秒就會一哄而散。
隻不過,督戰隊的士兵既然暴露了身份,那麽肯定也會招致危險。瓦林斯堡的城牆上,除了普通的士兵之外,還有許多神射手都在盯著這幾支連隊。這些人之中,甚至有一些中低級的士官,他們還被隨軍施法者附加了“鷹眼術”,拿著專門用來狙擊敵方重要人物的長管火槍或者是特製的弩弓,時刻搜尋著戰場上的重要目標。
眼見重刑犯連隊裏有人開始組織人手,神射手們毫不遲疑地就舉起自己的武器,對著這些振臂高唿的人進行精準射擊。隻是幾個唿吸的工夫,重刑犯連隊裏的好幾名督戰隊士兵就遭到了“點名”。神射手瞄準了這些人的軀幹,乃至腦袋,以極高的效率對其進行了定點狙殺。
不過,臨死之前,這些人的唿喊還是起到了作用。那些兩人一組的擲彈兵,紛紛把手裏的馬尾手榴彈扔了出去。有的手榴彈撞在牆壁上,砰然炸裂卻沒有造成太多傷害,可是有的卻越過了三角堡壘本就不高的城頭,在守軍之中爆炸,破碎的彈片一下子就能殺死附近幾碼內的好幾名士兵。
圍繞著一座小小的三角堡壘,兩方人馬都在飛快地“流血”,戰場態勢總體持平。
而就在這時,討伐軍本陣的大營裏突然響起了幾聲尖銳的風笛長鳴,整整十個重刑犯連隊齊齊從營地之中走了出來。
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這是個重刑犯連隊分成了三個部分。其中有兩個部分,分別由三支重刑犯連隊組成,他們直接從炮兵陣地之間預留的通道走過,經過密布反坦克錐的隔離地帶,頂著守軍的炮火緩緩走向了位於正在遭到攻擊那個三角堡的、側麵的兩個三角堡壘。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很好理解:一來,是為了給正在承受傷亡的那三支重刑犯連隊分攤壓力,城牆上的炮火如果要轟擊這幾支生力軍,必然沒法兼顧對先前那三個連隊;二來,在分攤友軍壓力的同時,他們還在給敵人施加壓力,相鄰兩個三角堡壘如果遭到攻擊,那麽布置在鋒麵上的火槍手和轉輪炮,勢必也就無法對正在遭受猛攻的那個三角堡壘提供側翼火力支援。
而除了這六支連隊外,剩下的四個連隊,則全都在戰場上拐了一個“l”型折角,向著昨日就進行過試探性進攻的水門城牆走去。
雖然昨天的進攻本質上是一種戰術欺騙,但是水門附近的城牆畢竟是整個瓦林斯堡整個城牆防禦體係中的最薄弱環節。討伐軍現在人手充足,而且士兵又都是死不足惜的重刑犯。倚靠揮霍那些人的生命,無論是幫正麵戰場牽扯些守軍的精力,還是找準時機幹脆真的拿下水門附近的城牆,對於討伐軍的指揮官來說都是劃算的生意。
塔普特南部疆國討伐軍的指揮官,是一位艾拉維拉軍團之中序列靠前的改造人。這些重刑犯士兵哪怕一天之內死幹淨,他其實都不會感到有任何的不適或者愧疚。
他隻關心維克塞斯國王的利益能不能夠得到保障,隻在乎這場戰爭是不是對疆國有利。
在他心裏,對於這場戰爭有一條最基本的底線。那就是,這場攻城戰絕對不能打成圍城戰,因為後者對於疆國來說是一種負擔,要盡可能地避免因為戰爭導致疆國持續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