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宇文清跟著宇文昊走進了政事堂的大殿中,群臣紛紛朝著明武帝緩緩跪下來行禮,一時間三唿萬歲之聲充次了整個正殿。
“罷了,眾愛卿平身!”明武帝今兒氣色著實好,不過多虧了宇文清解決了豫州危機不然他倒也是寢食難安。
如今看著自己的三兒子不光是氣度沉穩而且才華卓絕,倒是心頭暗自詫異,這個孩子倒是個值得栽培的。
不過更令他震撼的是,之前眾多皇子們上書的治國策,隻有宇文清說到了他的心坎兒裏去了。
如今大周雖然給人的感覺強大富裕,隻是那是做給老百姓看的。他之前運兵打仗,修建觀星台,擴建宮殿,國庫早已經空了。
明武帝明白現在他的王朝毛病出現在了哪裏,卻是沒有一個人敢於指出來這樣的弊病,一個個歌功頌德呈現祥瑞,從下到上都是好大喜功的風氣,倒是讓大周漸漸有種盛極而衰的頹喪之氣。
明武帝也明白,自己要找的這個繼承者絕對不能步他的老路,若是再這樣折騰下去,大周的國運怕是不保。
可是之前眾皇子上的治國策唯獨宇文清點清楚了大周的要害,從冗官冗兵到冗費問題倒是解釋的分外清楚,還提出了相關的策略。
明武帝想到這裏臉色整肅了幾分,緩緩將龍案上的宇文清寫的治國策拿了起來卻是遞給了林丞相道:“眾愛卿傳著看看,這是老三呈上的治國策,你們看看有什麽高見?”
老三這兩個字兒剛從明武帝的嘴巴來蹦出來,宇文昊微垂著的眼眸微微一閃,掠過一抹寒涼,父皇近來倒是著實的喜歡宇文清。
那些大臣們能走到了政治權利的中心圈子,自然都是些察言觀色的家夥們,哪裏從明武帝的聲音中聽不出明武帝對宇文清的喜歡和讚賞。
隻是他們不曉得清王爺到底寫了什麽,居然能引起了明武帝這般的看顧,當他們紛紛將宇文清寫的那篇治國策看過後,一個個頓時大驚失色,這樣犀利的批評國政的弊端還是第一次見。
人人都清楚明武帝的性子好大喜功,雖然他們也知道這些朝堂裏的弊病可是還真的沒有想到宇文清居然敢不給明武帝情麵,就這麽指點了出來。
宇文昊掃了一眼宇文清的治國策,頓時心頭後悔死了。他怎麽沒想到如今父皇老了,早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意氣奮發倒是考慮到以後大周的發展應該是求穩而不是求強。
結果他之前的上書居然還是對外征伐,對內嚴刑峻法,沒曾想宇文清倒是率先猜到了父皇的心思。
宇文昊捏著那薄薄的紙張,頓時額頭間滲出了細密的汗珠。而且他也不得不佩服宇文清的才華,這些弊病不是年長日久的觀察根本察覺不到。
宇文清今天贏了,贏在了比他們所有的人都看的更加長遠,比他們所有的人更能猜透父皇的心思。“清王爺指出來的這些弊病確實是良藥苦口,針針見血,我等卻是沒有這樣的眼界真的是慚愧至極,慚愧至極,”紀寒楓忙站了出來道,“皇上,如今改革已經是勢在必行,不能諱疾忌醫反而對我大周不利!
”
“嗯,”明武帝緩緩點了點頭,臉色帶著幾分讚賞的看著宇文清道:“清兒,明天你便同紀相一起擬定這一次改革的方案,朕要你們越快越好!”
宇文徹猛地抬眸看向了太子哥哥,他是真的急了。
宇文清和紀相參與改革,為什麽不是讓大哥來?這分明是將大哥的權柄分了出來給了宇文清這個小子。也是將林丞相權柄分了出來交給了紀相。
儼然這宇文清便是父皇著重培養的人了,大哥卻是不著急,好得辯駁幾句啊大哥!
宇文昊對宇文徹急切的視線視若無睹,徹兒還是太年輕不曉得輕重,今日宇文清上位已經不是他們輕易阻止得了的。
父皇已經鐵了心改革,若是他出來阻止豈不是自尋死路,若是也順著宇文清的話說堅持改革倒也是顯得自己沒有能力,隻配做個應聲蟲,反倒是讓父皇看不起。他緩緩走了出來道:“父皇,改革之事非一朝一夕能成功,三弟既然有如此恆心,兒臣這個做兄長的也是欣慰的很,定當全力支持。隻是兒臣認為,改革固然好但是也不能爭一朝一夕之功,若是到時候勞民
傷財不說引起民怨便不好了,也違背了父皇改革的初衷。”
宇文昊的話說得很是中肯,明武帝緩緩點了點頭:“太子說的也是有理,老三剛進政事堂不久,有什麽也需要你這個做大哥好好提點一二!”
“兒臣遵旨!”宇文昊忙躬身應了下來。
安定候緩緩點了點頭,他看好的太子爺果然不錯,不愧是那個女人的兒子,即便是臨危卻也不失去沉穩應對的氣度。
隻是可惜不是他的兒子,而他府裏頭的那個草包兒子如今卻不知道沾染了什麽怪病,倒是馬上要奄奄一息了,至今查不清出病症。
想到此處安定候爺的眉頭狠狠蹙了起來,如今宇文清掌權已經是大勢所趨了,他們這些重臣隻能附和一二。不多時朝臣又同明武帝商議了改革的一些細節,一邊的禮部侍郎忙站了出來道:“皇上,舞陽公主今兒便能趕到京都,隻是這舞陽公主天性畏熱喜歡安靜,北燕派來的使節說舞陽公主不想住在北燕在帝都的
別館裏,臣不知道該如何安排?請皇上明示!”
禮部尚書也是夠為難的,上一迴舞陽公主來大周便攪合出了那麽多的事情,今兒怎麽又來了?一來便給他們大周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
若是尋常的公主倒也罷了,不住別館也由不得你。可是北燕的舞陽公主聰慧過人,雖然是個女子卻是極有政治抱負,聽說如今北燕的皇帝就是她一步步扶持到了那個位置上的。
若是大周虧待了舞陽公主,說不定舞陽公主可能迴去添油加醋的亂說一通,挑起北燕和大周的戰爭都是有可能的。如今大周想要求穩,想要改革,若是外部再發生大規模的征戰豈不是火上澆油。如今九州隻剩下了大周和北燕兩個強大的國家,兩國之間雖然明麵兒上各自瓜分各自的地盤兒,互不幹涉,可是將來若是紛爭而起兩國必有一場硬仗要打。
“罷了,眾愛卿平身!”明武帝今兒氣色著實好,不過多虧了宇文清解決了豫州危機不然他倒也是寢食難安。
如今看著自己的三兒子不光是氣度沉穩而且才華卓絕,倒是心頭暗自詫異,這個孩子倒是個值得栽培的。
不過更令他震撼的是,之前眾多皇子們上書的治國策,隻有宇文清說到了他的心坎兒裏去了。
如今大周雖然給人的感覺強大富裕,隻是那是做給老百姓看的。他之前運兵打仗,修建觀星台,擴建宮殿,國庫早已經空了。
明武帝明白現在他的王朝毛病出現在了哪裏,卻是沒有一個人敢於指出來這樣的弊病,一個個歌功頌德呈現祥瑞,從下到上都是好大喜功的風氣,倒是讓大周漸漸有種盛極而衰的頹喪之氣。
明武帝也明白,自己要找的這個繼承者絕對不能步他的老路,若是再這樣折騰下去,大周的國運怕是不保。
可是之前眾皇子上的治國策唯獨宇文清點清楚了大周的要害,從冗官冗兵到冗費問題倒是解釋的分外清楚,還提出了相關的策略。
明武帝想到這裏臉色整肅了幾分,緩緩將龍案上的宇文清寫的治國策拿了起來卻是遞給了林丞相道:“眾愛卿傳著看看,這是老三呈上的治國策,你們看看有什麽高見?”
老三這兩個字兒剛從明武帝的嘴巴來蹦出來,宇文昊微垂著的眼眸微微一閃,掠過一抹寒涼,父皇近來倒是著實的喜歡宇文清。
那些大臣們能走到了政治權利的中心圈子,自然都是些察言觀色的家夥們,哪裏從明武帝的聲音中聽不出明武帝對宇文清的喜歡和讚賞。
隻是他們不曉得清王爺到底寫了什麽,居然能引起了明武帝這般的看顧,當他們紛紛將宇文清寫的那篇治國策看過後,一個個頓時大驚失色,這樣犀利的批評國政的弊端還是第一次見。
人人都清楚明武帝的性子好大喜功,雖然他們也知道這些朝堂裏的弊病可是還真的沒有想到宇文清居然敢不給明武帝情麵,就這麽指點了出來。
宇文昊掃了一眼宇文清的治國策,頓時心頭後悔死了。他怎麽沒想到如今父皇老了,早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意氣奮發倒是考慮到以後大周的發展應該是求穩而不是求強。
結果他之前的上書居然還是對外征伐,對內嚴刑峻法,沒曾想宇文清倒是率先猜到了父皇的心思。
宇文昊捏著那薄薄的紙張,頓時額頭間滲出了細密的汗珠。而且他也不得不佩服宇文清的才華,這些弊病不是年長日久的觀察根本察覺不到。
宇文清今天贏了,贏在了比他們所有的人都看的更加長遠,比他們所有的人更能猜透父皇的心思。“清王爺指出來的這些弊病確實是良藥苦口,針針見血,我等卻是沒有這樣的眼界真的是慚愧至極,慚愧至極,”紀寒楓忙站了出來道,“皇上,如今改革已經是勢在必行,不能諱疾忌醫反而對我大周不利!
”
“嗯,”明武帝緩緩點了點頭,臉色帶著幾分讚賞的看著宇文清道:“清兒,明天你便同紀相一起擬定這一次改革的方案,朕要你們越快越好!”
宇文徹猛地抬眸看向了太子哥哥,他是真的急了。
宇文清和紀相參與改革,為什麽不是讓大哥來?這分明是將大哥的權柄分了出來給了宇文清這個小子。也是將林丞相權柄分了出來交給了紀相。
儼然這宇文清便是父皇著重培養的人了,大哥卻是不著急,好得辯駁幾句啊大哥!
宇文昊對宇文徹急切的視線視若無睹,徹兒還是太年輕不曉得輕重,今日宇文清上位已經不是他們輕易阻止得了的。
父皇已經鐵了心改革,若是他出來阻止豈不是自尋死路,若是也順著宇文清的話說堅持改革倒也是顯得自己沒有能力,隻配做個應聲蟲,反倒是讓父皇看不起。他緩緩走了出來道:“父皇,改革之事非一朝一夕能成功,三弟既然有如此恆心,兒臣這個做兄長的也是欣慰的很,定當全力支持。隻是兒臣認為,改革固然好但是也不能爭一朝一夕之功,若是到時候勞民
傷財不說引起民怨便不好了,也違背了父皇改革的初衷。”
宇文昊的話說得很是中肯,明武帝緩緩點了點頭:“太子說的也是有理,老三剛進政事堂不久,有什麽也需要你這個做大哥好好提點一二!”
“兒臣遵旨!”宇文昊忙躬身應了下來。
安定候緩緩點了點頭,他看好的太子爺果然不錯,不愧是那個女人的兒子,即便是臨危卻也不失去沉穩應對的氣度。
隻是可惜不是他的兒子,而他府裏頭的那個草包兒子如今卻不知道沾染了什麽怪病,倒是馬上要奄奄一息了,至今查不清出病症。
想到此處安定候爺的眉頭狠狠蹙了起來,如今宇文清掌權已經是大勢所趨了,他們這些重臣隻能附和一二。不多時朝臣又同明武帝商議了改革的一些細節,一邊的禮部侍郎忙站了出來道:“皇上,舞陽公主今兒便能趕到京都,隻是這舞陽公主天性畏熱喜歡安靜,北燕派來的使節說舞陽公主不想住在北燕在帝都的
別館裏,臣不知道該如何安排?請皇上明示!”
禮部尚書也是夠為難的,上一迴舞陽公主來大周便攪合出了那麽多的事情,今兒怎麽又來了?一來便給他們大周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
若是尋常的公主倒也罷了,不住別館也由不得你。可是北燕的舞陽公主聰慧過人,雖然是個女子卻是極有政治抱負,聽說如今北燕的皇帝就是她一步步扶持到了那個位置上的。
若是大周虧待了舞陽公主,說不定舞陽公主可能迴去添油加醋的亂說一通,挑起北燕和大周的戰爭都是有可能的。如今大周想要求穩,想要改革,若是外部再發生大規模的征戰豈不是火上澆油。如今九州隻剩下了大周和北燕兩個強大的國家,兩國之間雖然明麵兒上各自瓜分各自的地盤兒,互不幹涉,可是將來若是紛爭而起兩國必有一場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