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是說好,三分之一的石頭先開,如果有問題,剩下的石頭可以原價退迴給賣家。"
就光這樣站在路邊數一數,都被這大片的石料弄得有些眼花,也不知道這賣家到底從哪裏弄出來這些石頭。
有人小聲的嘀咕,這裏的礦區可不是什麽私人所有,要是真的全部從裏麵弄出來的,查出來可是全家都沒活路的事。
想歸想,導遊砸吧著嘴,還是盡職盡責地繼續解釋裏麵的彎彎繞:"這交易其實是因為石料太多,賣家怕別人不肯一下子買下來才勉強同意的。哪知道,這個買家先後來市場好幾次,對這些石頭看了,也挑了,雖然沒有當場下決定,可是基本上認定這些毛料裏麵絕對有好冰種,所以當初說這條的時候,壓根就說那賣家是多此一舉,他既然敢買,就絕對相信自己的眼光。"
可見,有時候話不能說的太滿。
水滿則溢,人做事也是這個道理。
現在後悔了,哭也沒辦法。
有人在一邊聽到導遊在用中文解釋給他們聽,瞧著熱鬧,笑嘻嘻地對著他們說了句話。
老金隻覺得稀裏嘩啦,語速極快的一大串,還沒聽到個音準,別人已經說完了。
看向導遊,雙眼微眯,意思問,他們說了什麽?
導遊神色帶著幾分古怪:"他們說這買家這裏人都認識,以前就是靠著賭石發的家。"
望著那一大片被剖開的賭石,橫七豎八地擺在地上,零星幾點綠意,其他的幾乎都是石頭。就這眼神,還是靠賭石發跡?那幾個專家都訥訥無語了。
不過,事實上,賭石賭石,成敗都在這個"賭"字上,一夜能發家致富,一夕更能傾家蕩產。真比較起來,這賭石和股市的風險竟毫無差別。即便再相信自己的眼光,隻要一次看走眼,便萬劫不複。
導遊沒看到他們目光複雜的樣子,迴頭聽著那群人窸窸窣窣的說話聲,簡直有些盡職過頭地給他們描述起事情的來龍去脈。老金估摸著,這位導遊也來了興趣。
"剛剛那買家買了這些賭石之後,根本等不及拉迴去,直接就在現場剖石。開始三分之一的石頭,雖然量不多,倒確實出現了幾塊玉種,隻可惜成色一般。沮喪倒是沮喪,還算沒有失去信心,覺得剩下的石頭裏肯定會有不錯的好料,就沒管剛開始的約定,繼續接著開。可這一開,就是大半個上午,等開了一半賭石的時候,那情況反倒比剛開始的三分之一更差,都是些不上檔次的料石,別說什麽好的好料,連點能擺上台麵的邊角料都沒有。就算心理素質再好,眼下也著忍不住了。這一大片石頭的價格可不算便宜,他手頭上幾乎沒有什麽現金,錢都是借來周轉的。"
這話老金和雲溪還是聽懂了。說"借"絕對是委婉了,其實就是高利貸。
如果看走眼了,那這筆錢幾乎就是眨眼間就打水漂了不說,付出的代價也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原來還有幾分篤定,隨著那一塊塊白花花的石頭被打開,漸漸心涼。別說是自信,簡直是對自己的眼光立即產生了懷疑。這種內心想要相信奇跡一定會出現,又被眼前的現實打擊得體無完膚時,是個人都會受不了。
那男人的臉色越來越灰敗。咬著牙,狠心又開了數塊,可,依舊沒什麽結果。
於是,就這麽幾個小時的功夫,那借來的大筆資金轉眼間就化成了泡沫。
當已經開了三分之二,最後隻剩下三分之一的時候,看著滿地的石料,他顫抖地拉著賣家,嘶喊著不開了,這石頭不開了,求著照原價退迴那最後的三分之一賭石,好歹還能留下最後一點錢...。
別說是浸淫這賭石行當的人,就算是個外行,看著眼前這狀況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過了三分之一的時候沒退,現在喊停,那賣家怎麽可能同意?
剩下的事情,不用導遊翻譯,他們都能隱約猜出結果。
既然被當場開出了三分之二的廢料,賣家絕不可能迴收。錢都已經穩當當地賺進口袋了,再伸手掏出去,誰也不是做慈善生意的。退一萬步說,就算他願意迴收,這石頭能再賣個誰?誰也不是傻子。賭石,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有"贏"的引誘在前,都已經有了一個人親手打開這批石頭了,再在同一批賭石上翻跟頭,那就真的是腦子轉不過彎了。
更何況,當初這兩人協議的是,三分之一的石料剖開後可以退掉剩餘的,既然他在三分之一的時候剖開後選擇繼續,那賣家不管從哪個層麵都沒有義務收迴去。
生意,有時候就是這麽殘忍的直來直往,容不下一絲仁慈。
跪地求饒如何,當場崩潰又如何?你情我願的交易,輸的就要心服口服。這世上,誰會去管別人的未來如何?
"我買你剩下的石頭。"就在所有人憐憫地看著這個哭的滿臉縱橫的男人的時候,突然,一個穿著黑袍的女人拿出一包現金,扔在那個嘶叫的男人麵前,那渾身上下的隨意勁讓人懷疑她丟的不是錢,而是草紙。
全場一靜。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個渾身包裹著衣袍的女人。
看打扮,就不是本地人,口音也不像,說的是英文,帶著濃重的鼻腔,整張臉上隻露出一雙碩大的綠色眼睛,到有幾分異域風情。
老金小聲地在雲溪耳邊呢喃了一句:"這人很靈。"
那四個專家聽到她這句話,頓時來了幾分聊性:"怎麽說?"
"你看,這要賣石頭的本來就是靠著賭石出身,眼力肯定比常人要高點。他既然肯花大價錢買這批原料,肯定是反複推敲後決定的,現在石頭開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說,隻要真的有好玉種,贏麵幾乎都在這三分之一的石頭上。用原價購買這批賭石,擔的風險降低了三分之二,賭贏的幾率卻提高了三倍。當然,換一種說法,最不濟的情況,也不過就是這買家看走了眼,這批賭石都是廢料。那這女人也不過隻是原價購買了三分之一賭石,損失不至於像這人一樣。"(未完待續)
就光這樣站在路邊數一數,都被這大片的石料弄得有些眼花,也不知道這賣家到底從哪裏弄出來這些石頭。
有人小聲的嘀咕,這裏的礦區可不是什麽私人所有,要是真的全部從裏麵弄出來的,查出來可是全家都沒活路的事。
想歸想,導遊砸吧著嘴,還是盡職盡責地繼續解釋裏麵的彎彎繞:"這交易其實是因為石料太多,賣家怕別人不肯一下子買下來才勉強同意的。哪知道,這個買家先後來市場好幾次,對這些石頭看了,也挑了,雖然沒有當場下決定,可是基本上認定這些毛料裏麵絕對有好冰種,所以當初說這條的時候,壓根就說那賣家是多此一舉,他既然敢買,就絕對相信自己的眼光。"
可見,有時候話不能說的太滿。
水滿則溢,人做事也是這個道理。
現在後悔了,哭也沒辦法。
有人在一邊聽到導遊在用中文解釋給他們聽,瞧著熱鬧,笑嘻嘻地對著他們說了句話。
老金隻覺得稀裏嘩啦,語速極快的一大串,還沒聽到個音準,別人已經說完了。
看向導遊,雙眼微眯,意思問,他們說了什麽?
導遊神色帶著幾分古怪:"他們說這買家這裏人都認識,以前就是靠著賭石發的家。"
望著那一大片被剖開的賭石,橫七豎八地擺在地上,零星幾點綠意,其他的幾乎都是石頭。就這眼神,還是靠賭石發跡?那幾個專家都訥訥無語了。
不過,事實上,賭石賭石,成敗都在這個"賭"字上,一夜能發家致富,一夕更能傾家蕩產。真比較起來,這賭石和股市的風險竟毫無差別。即便再相信自己的眼光,隻要一次看走眼,便萬劫不複。
導遊沒看到他們目光複雜的樣子,迴頭聽著那群人窸窸窣窣的說話聲,簡直有些盡職過頭地給他們描述起事情的來龍去脈。老金估摸著,這位導遊也來了興趣。
"剛剛那買家買了這些賭石之後,根本等不及拉迴去,直接就在現場剖石。開始三分之一的石頭,雖然量不多,倒確實出現了幾塊玉種,隻可惜成色一般。沮喪倒是沮喪,還算沒有失去信心,覺得剩下的石頭裏肯定會有不錯的好料,就沒管剛開始的約定,繼續接著開。可這一開,就是大半個上午,等開了一半賭石的時候,那情況反倒比剛開始的三分之一更差,都是些不上檔次的料石,別說什麽好的好料,連點能擺上台麵的邊角料都沒有。就算心理素質再好,眼下也著忍不住了。這一大片石頭的價格可不算便宜,他手頭上幾乎沒有什麽現金,錢都是借來周轉的。"
這話老金和雲溪還是聽懂了。說"借"絕對是委婉了,其實就是高利貸。
如果看走眼了,那這筆錢幾乎就是眨眼間就打水漂了不說,付出的代價也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原來還有幾分篤定,隨著那一塊塊白花花的石頭被打開,漸漸心涼。別說是自信,簡直是對自己的眼光立即產生了懷疑。這種內心想要相信奇跡一定會出現,又被眼前的現實打擊得體無完膚時,是個人都會受不了。
那男人的臉色越來越灰敗。咬著牙,狠心又開了數塊,可,依舊沒什麽結果。
於是,就這麽幾個小時的功夫,那借來的大筆資金轉眼間就化成了泡沫。
當已經開了三分之二,最後隻剩下三分之一的時候,看著滿地的石料,他顫抖地拉著賣家,嘶喊著不開了,這石頭不開了,求著照原價退迴那最後的三分之一賭石,好歹還能留下最後一點錢...。
別說是浸淫這賭石行當的人,就算是個外行,看著眼前這狀況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過了三分之一的時候沒退,現在喊停,那賣家怎麽可能同意?
剩下的事情,不用導遊翻譯,他們都能隱約猜出結果。
既然被當場開出了三分之二的廢料,賣家絕不可能迴收。錢都已經穩當當地賺進口袋了,再伸手掏出去,誰也不是做慈善生意的。退一萬步說,就算他願意迴收,這石頭能再賣個誰?誰也不是傻子。賭石,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有"贏"的引誘在前,都已經有了一個人親手打開這批石頭了,再在同一批賭石上翻跟頭,那就真的是腦子轉不過彎了。
更何況,當初這兩人協議的是,三分之一的石料剖開後可以退掉剩餘的,既然他在三分之一的時候剖開後選擇繼續,那賣家不管從哪個層麵都沒有義務收迴去。
生意,有時候就是這麽殘忍的直來直往,容不下一絲仁慈。
跪地求饒如何,當場崩潰又如何?你情我願的交易,輸的就要心服口服。這世上,誰會去管別人的未來如何?
"我買你剩下的石頭。"就在所有人憐憫地看著這個哭的滿臉縱橫的男人的時候,突然,一個穿著黑袍的女人拿出一包現金,扔在那個嘶叫的男人麵前,那渾身上下的隨意勁讓人懷疑她丟的不是錢,而是草紙。
全場一靜。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個渾身包裹著衣袍的女人。
看打扮,就不是本地人,口音也不像,說的是英文,帶著濃重的鼻腔,整張臉上隻露出一雙碩大的綠色眼睛,到有幾分異域風情。
老金小聲地在雲溪耳邊呢喃了一句:"這人很靈。"
那四個專家聽到她這句話,頓時來了幾分聊性:"怎麽說?"
"你看,這要賣石頭的本來就是靠著賭石出身,眼力肯定比常人要高點。他既然肯花大價錢買這批原料,肯定是反複推敲後決定的,現在石頭開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說,隻要真的有好玉種,贏麵幾乎都在這三分之一的石頭上。用原價購買這批賭石,擔的風險降低了三分之二,賭贏的幾率卻提高了三倍。當然,換一種說法,最不濟的情況,也不過就是這買家看走了眼,這批賭石都是廢料。那這女人也不過隻是原價購買了三分之一賭石,損失不至於像這人一樣。"(未完待續)